标题:太虚大师:法华经讲演录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内容: 法华经讲演录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太虚大师讲述民国十年秋在北京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安乐行品及从地涌出品,一明所行之行,一明能行之人,均为总明一乘之行,今已释竟。 而能行之人,即此无量诸菩萨众,兹欲明如来对此能行之人,于何而起教化,必须明不可思议之佛果功德。 为明一乘之果,故先有此如来寿量品。 小乘以涅槃为究竟,不取一乘,法华论说为第一增上慢。 如来说医师喻以为对治,亦即示现如来涅槃,为显涅槃无上,故有此品。 佛之法身、报身、化身──三身菩提,体深用宏,为显示成菩提无上,故有此品。 如来之名,通于法、报、化三身。 金刚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又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又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此明法身佛。 始觉与等觉不二,究竟圆满常住,此明报身佛,亦即自受用身佛。 本自愿力,随众机缘示生示灭,愿缘无尽即示现无尽,此明化身佛。 从三身如来,显佛寿量无有齐限,即以显佛究竟功德之果相也。 此编明一乘果,共分二章:一、明已满果,即本品与分别功德品是。 二、明未满果,即随喜功德品、与法师功德品、常不轻品是。 而如来寿量品,在全经品第中,则为第十六也。 乙三 明一乘果丙一 明已满果丁一 明果德殊胜戊一 释迦三徕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 如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弥勒等既疑佛于少时不能教化无量菩萨,如来于此必为述成佛以来久远之劫量,即必先述法报身本为久远无尽。 然此皆佛果上之境界,为二乘声闻所不能证知,不及推知,故于此亦唯有信知而已。 盖佛此语为诚实不虚,为审谛无漏,惟能信之庶冀渐入于佛智之量;倘欲以自心量比较推测,则反不得入矣。 三诫者,诫之甚深,且分别告教声闻、辟支、与诸菩萨也。 戊二 弥勒四请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 惟愿说之! 我等当信受佛语”。 如是三白已,复言:“惟愿说之! 我等当信受佛语”。 三白、谓佛每一诫敕,弥勒即白佛一次,声明信受。 兹复再陈请说信受一次,故云四请。 戊三 如来正告己一 长行庚一 徕听标示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如来秘密神通之力! 谛听、宁境专一而听也。 菩萨、阿罗汉亦有秘密神通,但此为如来之秘神通耳。 秘者、诸法实相,惟佛与佛乃能究竟,为法界所不尽知,故曰秘。 密者、严密、妙密之意。 以佛究竟显现圆满之法性身,与究竟修证圆满之受用身,乃如来独自证知之法,故曰如来秘密之力。 力者、实体上有力用之谓。 又变化不测之谓神,出入无碍之谓通;佛之随类示现为身轮,观众生机为意轮,说种种法为口轮,此皆不思议之变化身,故曰如来神通之力。 言今为汝等说此秘密之法报二身,与神通之变化身,汝等但当谛听,毋生疑也! 又、别释:秘密为佛果后起之大悲方便,以佛之法性身及佛之自受用身,虽等觉菩萨亦有所不知,佛即以应化身所起善巧方便之不思议化以显法报二身。 如专入一乘者令入一乘,未入涅槃者令入涅槃,未出火宅者令出火宅,未证法空人空者令证二空,由是化身所显示之方便,令各渐证入于佛之法、报二身,此即如来秘密之力,故令谛听。 庚二 正说寿量辛一 明菩提无上壬一 明三乘所共见之应身“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三身合言之,统为一佛,更无别相,以三身即一身故。 若别言之,则可分为 应身、真身二种。 为二乘、凡夫应现之三类化身,皆为应身;至佛之法身及报身──即自受用身,皆为真身。 又、受用身中之他受用身,亦为应身。 然若为新发意菩萨及二乘人言,则他受用身亦为真身。 被机虽各不同,其说互有所当。 壬二 明三乘所不知之真身癸一 标成道已来甚久“然善男子! 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此标成道已来之久。 出释氏宫,坐菩提场,为佛应化身之迹。 由迹溯本,故此节述报身成佛之久。 法性身、无成无不成。 若由因行修证圆满,则其报身之福德、智慧自有其圆满之相,故名之曰成佛。 此节所显成佛之久,为无限量之久,较梵网经所显其量尤广。 又、报身佛之所以成,由能证于法身;菩萨亦能证法身之少分,得成报身,但欠圆满耳。 若至于妙觉,使法性显现究竟圆满,则为法身佛成。 若起于因行,修证功德究竟圆满,则为报身佛成也。 癸二 显成道已来时节子一 显说报佛久成为物说近“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 诸善男子! 于意云何? 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 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 世尊! 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 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 此显成道已来之久。 此喻数理,与大通智胜如来成佛劫数之喻法略同。 法性身缘遍法界,一真常住,固无方际,而佛之报身,果觉圆满,无欠无遗,圆同法界,亦不可以寿限。 又报身既圆同法界,云何有在娑婆与不在娑婆之相,及常在此界与不常在之相? 此则如来报身之神通大用。 及大悲方便秘密之力,随众机缘以为显示耳。 “诸善男子! 于是中间,我说然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诸善男子! 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 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 诸善男子! 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此广显化身以释群众之疑。 方便分别,非谓以言语宣示,皆各有显现之事相,如住宫、出家、八相成道之相,共见共闻者皆是。 机熟而至,故见说法;缘尽而去,故见涅槃,无一非化身之大用也。 又佛观众生信根利钝随宜说法者,如为凡夫示 修人天乘或出世间法,为菩萨示修菩萨道与授记作佛等事。 说法之相不同,皆不离化身之妙用,但众生根有浅深、机有迟速。 又复著于所见,于是执有彼佛、此佛、古佛、今佛、来去坐卧佛、相好光明佛、出家成道佛、三转*轮佛、大悲涅槃佛、种种差别之相,其实在佛法身上并无此差别相,固非一非异也。 云何非异? 以平等真如究竟等同故。 云何非一? 以对异言一,无异则无一故。 即在佛之报身,亦仍无此差别相而非一非异。 云何非异? 以报身圆同法界,无有分齐限量,报身之功德福慧,三世十方诸佛各各等同故。 云何非一? 以十方三世分身诸佛,又各各示现大悲愿力不同、与果德土相不同故。 实则、止此应机随类示相之化身,能为种种法说、喻说、权说、实说,因得令一切众生起于分别,正足以显如来秘密神通之力耳。 子二 密说法身久证应物权现“诸善男子! 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 此释应物说示皆有实益。 如来随类应化,本为度生,故所演经典不外斯义。 说 己身,如说释尊自身往世作忍辱仙人、十六沙弥、及萨埵王、尸毗王等是。 说他身,如说弥勒往世为一切智光仙人,阿弥陀佛作法藏比丘等是。 示己身,现为释迦身是。 示他身,现为毗钵尸佛出现世间,及开塔见多宝如来等是。 示己事,现为释迦降魔、成道、说法、现神通等是。 示他事,说阿弥陀佛发愿度生,大通智胜放光化众等是。 凡有言说,皆于众生实有利益,非是虚语也。 “所以者何? 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时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 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 此明实证法身权现非真。 三界者、六道众生虚妄想成之依报,是知三界即众业所起之空华,悉是幻相,假名三界,究其体性毕竟无相,唯佛能如实知之耳。 能如实知见三界之相,即是如实证于平等常住法身。 如空华之体,本为清净虚空,能悟空华即见虚空清净。 众生在三界中,因惑有业,因业有报,报熟则有生,报尽则有死,发心修道以求解脱为出,道心忽昧复致堕落为退。 如此种种对待变异之名所由安立,无一非众生虚妄相想之所造。 盖常住不灭之法性,无生死相,无世间相,无出世间相。 如来随顺法性,是以亦不滞于生死、灭度等法相。 以世间、出世间,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即不能离法身而有相,法身无相故一切法亦究竟无相也。 有实在因缘及实在作用之法为实,与实体不相应之假法为虚。 等同为如,差别为异。 而平等法身,非有为、非无为、非有漏、非无漏,有无皆非,一多互摄,是法身已尽离于一切法相;而以法身为体之一切法,自亦毕竟无相,故曰非实、非虚、非如、非异。 众生处处执著,见于三界有生死、退出之相,有世间出世间之相,有一切法虚实、同异之相,惟佛所见能不如是,佛能如实证知三界之实相无相,不随三界众生之见以为见,故曰不如三界见于三界。 次复结言:如斯之事,佛明见之无或错谬也。 “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 如是、我成佛以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 此明法身应化、权现所由。 性、即由习所成之性,为报得上与生俱来者,世俗称为天然者是。 所喜乐者为欲。 以习成之性引欲为行。 思念所行为忆想。 比较所行为分别。 佛欲令众生由此种种转移化导,发生善根,故须随缘方便说法,此权说示现之所由也。 下复再言报身久成、寿命无尽以结之。 辛二 明涅槃无上壬一 法说癸一 明报身寿命常住“诸善男子! 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竟,复倍上数。 寿命、即报身之慧命。 行菩萨道者,誓愿度尽众生方入无余涅槃,众生无尽,行菩萨道无尽,故万行圆满、万德庄严之报身亦与为无尽。 复倍上数者,将来寿命之量,更倍于过去寿命之量也。 癸二 明化身现有起灭“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 此标示现灭度之事。 法身本无生灭,报身寿命无尽,至化身本为度生示现,岂肯即入无余灭度? 而如来唱言当取灭度,盖众生中有应以示现涅槃而得益者,佛即以示现涅槃而济度之,此即如来方便之力。 “所以者何? 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 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 诸佛出世难可值遇’。 所以者何? 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 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 如来难可得见’。 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此释示现灭度之由。 佛既住世,则闻法者多。 然闻而不信,信而不解,解而不行,则善根无由培植,功德法财何由富裕! 自甘轻蔑,岂非下贱? 皆由贪著财、色、名、食、睡五者之欲,迷堕见、思二惑之网,故均为薄德之人。 此薄德之人,以习见如来之故,起于憍恣,心自放逸,怀有厌怠,不乐亲近。 无难遭之想,则不能勇猛精进;无恭敬之心,则无由发生功德。 是故如来以大悲方便唱言灭度,冀可警斯懈怠俾种善根也。 佛本无生灭,故曰不实灭。 唱言者、非仅见于言辞,实亦现于事相,特佛能预言之而自践之耳。 “又善男子! 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 此释成前说明法不虚。 佛之化身,随顺众生欣厌示有生死,皆能令众获益,真实不虚,此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同也。 壬二 喻说癸一 喻说常灭“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 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 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 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 全喻共分十二段,兹逐次释之如下。 佛为无上医王,故以医为喻;良以表德。 智慧、明正见,聪达、明利根。 明练者、通晓之义,通晓药性喻知教法,通晓方剂喻能调御,洞见病原则能善治。 喻佛慧甚深,通晓众生种种病原,复善对治。 以上、总显佛三身、四智之德,为善达机宜喻。 众生出世无漏种子,为佛密施教化所致,由佛化生,即皆为佛子,故言多诸子息。 十、喻顿悟种姓众生,二十、喻渐悟种姓众生,百数、喻此二类种姓众生甚多。 此为慈矜起化喻。 此土已度而缘尽,他土当度而机熟,应往他土示现,故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余国、或为净土,或为秽土,均对此土而言。 此为观机道隐喻。 已有出世无漏种姓,以远违佛化,故中途昧失,受烦恼无明之覆障,名曰饮毒。 惑起为药发,业重为闷乱,以惑业招受生死之苦为宛转于地。 虽曾发大心而竟致流转生死,此为逢缘惑起喻。 佛以应化机熟复现斯土、为还家。 谓以度生故复还此众生生死之家,亦释现所应化之土为家。 盖佛本无家,适示现八相成道于此土,即以此土为家。 此为济生成道喻。 众生有流转生死而夙因不昧、本性不迷者,为无失心。 如善根深重者,值佛应化,欢喜信受,即为不失心之证。 以故见父即能认父,并知为大医王,求赐救其慧命。 曾发大心之众生,即以出世无漏智慧种子为其寿命。 倘隐没于无明烦恼之中,不能发育滋长,则寿命即有断绝之虞矣。 此为见佛咸欣喻。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如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 所以者何? 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 依经求药,喻观机施教。 色香味并美之好药,喻唯一大乘妙法。 捣筛和合子令服,喻以种种方便善巧说此妙法。 令众由信起解,由解起行,由行取证以断诸苦。 此为应机说法喻。 不失心者见药便服,服便病愈。 喻顿悟菩萨有领受妙法之智慧,得因妙法发生功德。 此为根熟成道喻。 失心之人,见父欢喜求治,然不肯服药。 盖其欢喜之心、本非诚实,尚无辨药之智慧。 喻渐悟菩萨覆障甚深,根性未熟,故于妙法貌生信解不肯修行。 此为未熟厌法喻。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 即作是言:‘汝等当知! 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 作是教已,复至它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 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 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喻佛起大悲方便示现涅槃,以起其悕求妙法之心。 遣使告言父死,即如来唱言灭度也。 此为令悕示灭喻。 父丧子悲,心遂醒悟,复念良药,服之病愈。 喻悲佛涅槃,勇进于行,断苦、证道。 此为恋佛爱法喻。 父闻子差,归使子见,喻大心菩萨已证法身,入于圣位,故复得见佛身。 此为得圣见佛喻。 癸二 辨非虚妄“诸善男子! 于意云何? 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 “不也,世尊”!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报身如父,实体常存,而化身如医,方便示死,实为度脱众生之故。 佛法虽戒虚妄,然亦无有能说佛过失者矣。 佛之示现涅槃,身智既不永无,起灭尽随缘法,由此故名涅槃无上。 己二 重颂庚一 颂菩提无上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 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此三颂、总明报化二身。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此一颂、颂佛之报身,无缘不见。 众生颠倒自不见佛,况加神通隐令不见。 亦如日月自明,盲者不见,是盲者过,非日月之咎也。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 此五颂、颂佛之报身,有缘得见。 众生根熟即为有缘,即能见佛。 盖佛之报身本无生灭,在此涅槃即他方应化矣。 “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法。 此释见报身佛、与不见之所由。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于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 此五颂、颂报身化身二土之相。 众生所依之土,即凡圣同居土,即化土。 见劫尽,谓见此妄想所成之世界为劫火烧尽。 报佛如来之真实净土,为第一义谛所摄,非世俗谛摄之化土可比,故化土烧尽而净土不毁。 “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 此再颂无缘不见、有缘得见。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 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 此结颂智慧、寿命,久远无量。 庚二 颂涅槃无上“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著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义: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 此五颂、颂涅槃无上。 初一颂喻,后四颂合。 狂子、指根姓未熟者。 发布时间:2024-04-18 14:06:0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