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能大师:慧能《坛经》的“心”性净自悟说 内容: 慧能《坛经》的心性净自悟说(1)在中国禅宗心性思想发展史上,《坛经》心性论思想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坛经》提出定慧相等,即定即慧的思想,宣扬自性清净,不假外求。 众生只要现起般若智慧,一旦妄念俱灭,顿见清净自性,就能自成佛道。 《坛经》着重把成佛的根据、方法、途径和境界都设置在现实的人心之中,成佛在自心中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不是创造)超越的意义,现实性即超越性。 这也就是对死后生命的追求转变为对内心的回归,把彼岸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 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命主体的地位,从而为超越消极封闭的守一、守心,提倡豁达洒脱的无念、无住,为冥思遐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辟了广阔道路,也为禅宗在中国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引自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心性论》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引自《坛经》[12]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引自《坛经》[8](2)世人性本自净,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 [注释:《坛经》[20]。 ]这是说,众生的心有善恶即净妄、智愚、悟迷之别。 《坛经》强调众生应当自净其心[注释:《坛经》[35]。 ],并指出众生的迷惑是由于有妄心、迷心、邪心、毒心。 在慧能看来,这些心是虚幻的,是对外境执著的结果,是不思本源空寂[注释:《坛经》[42]。 ]的表现,也是人未悟本心以前的现象,而不是人心内在本质的反映。 正因如此,众生有可能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实现心理转变,祛除妄心。 《坛经》还多次提到直心这一概念[注释:《坛经》[14]、[34]、[35]。 ]。 直心是指真直无虚假的心,这被认为是佛教修行之本,进入道场之路。 慧能提倡行直心,以自净其心,回归本心。 他的但行直心,于一切法,无有执著[注释:《坛经》[14]。 ]的说法,促使后世禅师把禅法融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而形成一种任运自然的禅风。 引自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心性论》见本性不乱为禅,外离相曰禅,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 引自《坛经》[19]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 引自《坛经》[29]心量广大,犹如虚空。 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 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引自《坛经》[24]自性心地,以智惠(慧)观照,内外明彻。 引自《坛经》[31](3)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引自《坛经》[30]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身即是城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 心即是地,性即是王。 性在王在,性去王无。 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 引自《坛经》[35]慧能在强调心对性的依存关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从心地开发本性,他说:自心地上,觉性如来。 [注释:《坛经》[35]。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惠(慧)[注释:《坛经》[41]。 ]又说:吾常愿一切世人,心地常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 [注释:《坛经》[42]。 ]引自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心性论》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引自《坛经》[8]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引自《坛经》[30]王维的《六祖能禅师碑铭》把慧能的禅法思想归结为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性,同归性海引自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75页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 引自《坛经》[52]《坛经》还宣扬自心顿现真如本性[注释:《坛经》[30]。 ],言下便悟,即契本心[注释:《坛经》[40]。 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 犹如大海,纳于众流,小水大水,合为一体,即是见性[注释:《坛经》[29]。 ]引自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心性论》 发布时间:2024-04-15 13:17: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