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识慧集:四八 因地苦修 内容: 四八因地苦修因人。 因位的人。 是尚未到达佛果的修行人的总称。 因地。 菩萨未证佛果,在因中修行时的地位。 因明。 即论理学。 因修。 在因地时的修行,修成佛之因。 因果。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意思,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因缘。 因是主要的原因,如种子,缘是指次要的助缘,如水土阳光等,由此因缘和合,便生出果来。 因缘观。 观十二因缘的道理而了悟生死流转的真相。 由此观而开悟者,名缘觉。 因缘和合。 因与缘和合而成。 天地间一切万物,都是由自因(亲因)与缘(助缘)和合而成。 因圆果满。 修行的因具足时,则佛果的功德亦圆满。 地大。 地以坚为性,以能持为用,而且周遍於一切物质,所以叫做大。 地种。 凡具有坚性的物质都属於地,因这种坚性周遍於一切物质,而且能造作一切物质,所以叫做地种。 地藏。 菩萨名。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秘藏,故名地藏。 此菩萨在释尊灭度后,弥勒未生以前,担负救度众生的重任。 而且常住地狱拔苦,因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之愿,故以大愿著称,即大愿地藏王菩萨。 地上。 菩萨由凡夫修成佛要经过欢喜地等十地才能到达佛果。 初地以上叫做地上。 初地以前叫做地前,地前是属於凡夫菩萨,地上是属於法身菩萨。 地狱。 六道中最苦之处,其位置於地下,故名地狱,分为三类:一名根本地狱。 有八寒及八热之别,是为十六大地狱。 二名近边地狱。 即八热四门的十六遊增地狱。 三名孤独地狱。 在山间、旷野、树下、水滨、场所无定,为各人别业所感,因此,苦报及寿命,亦各不同,若论受苦,根本最甚,近边次之,孤独又次之。 地狱道。 六道之一。 为罪恶众生死后堕落之处。 地居天。 依地面而居之天,只有欲界的四王天与忉利天是依着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称地居天。 地前。 初地以前,地前是凡夫菩萨,要到地上方是法身菩萨。 地前三贤。 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尘沙无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但称三贤,或地前菩萨。 地波罗蜜。 菩萨在十地时所修的十种波罗蜜。 地动七因。 佛欲说法时地动的七种原因。 即为使诸魔怖,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为使放逸者生觉知,为使众生觉悟微妙法相,为使众生观佛之说法遍一切智,为使根熟之众生得解脱,为使随顺而问正义。 苦本。 痛苦的根本,即贪欲。 苦果。 痛苦的果报。 苦性。 痛苦的本性,俱舍论说有三种,即苦苦性、行苦性、坏苦性。 苦苦。 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 苦行。 一种很艰苦的修行方法。 苦轮。 生死的苦果好像车轮一样旋转。 苦智。 明白苦谛的道理的智慧。 苦谛。 四圣谛之一,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海。 众生在六道之中,生死轮回,备受种种的痛苦,好像沉溺於无边无际的大海中一样。 苦际。 苦报的终点,亦即最后一次受生死的身体。 苦空无常。 苦、空、无我。 苦空无常无我。 苦是说短暂的人生,有三苦八难和无量诸苦;空即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无常即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无我即诸法无我,是明五蕴假合的人身,没有真实不变的我体可得。 修生。 由修行而生。 修因。 修成佛的因,修了成佛的因,才能结成佛的果。 修行。 依佛法的路线去行持实践。 修惑。 又名思惑,即修贪瞋痴慢疑等思想上的迷惑错误。 修善。 断恶行善。 本有之善叫做性善,由修而成之善叫修善。 修慧。 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 修德。 用功修来的德。 修忏。 修行忏悔的方法。 修道。 修行正道,菩萨於见到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 修多罗。 华译为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经是线的意思,贯穿法义,使不散失。 修因感果。 修怎么样的因就会招感怎么样的果。 发布时间:2024-03-28 13:20:30 更新时间:2024-03-28 20:09:3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3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