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真堪布:做供养或布施是为了什么? 内容: 达真堪布:做供养或布施是为了什么? 我们要做施舍,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做。 在前面讲过,智慧和稳重好比是一棵树的树根,有树根才有树茎,有树茎才有其上的树叶、树花、树果。 若是没有树根,其他部分都不会存在。 同样,若是没有智慧和稳重的功德,其他的功德也不会存在。 若不具备犹如树根般的智慧和稳重,其他犹如树茎般的惭愧心和不放逸也不会存在。 惭愧心和不放逸若是不存在,如树枝般的正直和坚定誓言也不会存在。 若是没有正直和誓言坚定,其他犹如树叶般的知恩图报和利他也是不存在的。 若是知恩图报和利他的功德不具备,其他犹如树花般的信心和布施也不具备。 因此,布施是有前提条件的。 其实上供下施没有错,但若是缺乏智慧等其他的这些功德,这些上供和下施的行为就不会清净或圆满。 这样,会给自己今生或来世带来很多的不幸和痛苦。 所以这些前提条件和基础的功德非常重要。 不能随便去做供养和布施。 有些人在做供养、布施,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和烦恼。 这其实都是因为没有智慧等其他的功德造成的。 所以,首先要有智慧。 智慧是最最重要的,也是这些功德的根。 比如我们做供养或布施,首先要以智慧观察对境。 观察对境是清净的还是不清净的,是否能成为对境,若对境是清净的再做供养。 所以布施的对境也要通过智慧观察,要衡量是否真正是自己所要做布施的正确对境。 第二要观察自己的发心和动机。 做供养或布施,是为了什么? 有些人是为了暂时的利益,有些人虽然在做供养,在做布施,但是却想拉关系,走后门,这样都不能成为真正的供养或布施。 还有些人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能获得加持,获得财富等等。 有些人在做供养或布施时,贪图福报,发心都不清净,这样不会有功德。 还有人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面子。 别人做供养,自己也跟着做。 还有人没有什么发心,跟人去见上师或法师时,觉得也应该拿点东西或钱,否则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这样做供养,都没有什么意义。 第三要以智慧观察,自己是否有供养或布施物质的能力。 有些人根本没有能力,仍然去做供养或布施,过后就后悔了。 有些人头脑一热,瞒着家里人,偷偷地把家里的住房等全都卖了,来做供养或布施。 一旦家里人知道了,就开始吵架、闹离婚等,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和障碍。 这些都是不应该发生的。 其实做供养或布施也要看自己的机缘和条件,有机缘和条件,才可以做。 有些人在做布施时,看到别人在捐钱,然后自己也随着捐钱,这样做没有多大意义,都没有以智慧去观察,你要供养的人是不是真正供养的对境? 是不是真正布施的对境? 是不是具有功德? 是不是那种可怜的众生? 自己的发心和动机也要观察。 自己的发心和动机是什么? 做供养或布施,不但不能求回报,甚至连贪著异熟果的果报都是不如法的,也是不殊胜的。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意义;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这样做都是不如法的。 这样做供养、布施都是不殊胜的。 做供养时,有各种发心和各种情况,所以自己要以智慧进行观察。 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条件,这也是很重要的。 若是没有这个能力和条件,就不能做。 其实即使有这个能力和条件,也要做自己能做到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 但是有人却不这样,非要做大的供养。 这也是很不好的。 应该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机缘与条件。 有的人特别吝啬,虽然有这个能力、条件,但是也不做上供下施;有些人没有这个条件却非要去做,这都是不如法的。 应该适当地做,如法地做,才是真正的布施,才有功德。 智慧是很重要的,若是没有以智慧去观察,盲目地上供下施,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不但得不到任何功德和利益,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和烦恼。 稳重等功德也是需要的。 比如上供下施的时候,有自己的皈依处,有自己的信念,这些是要坚定的。 无论是从世间的角度,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都不能退失、违背的。 有愧就是有惭愧心,这也是很重要的。 没有惭愧之心的人做上供下施,会掺杂很多烦恼,会有其他不如法的行为,无法避免。 一个无惭无愧的人虽然在表面做供养布施,但是在发心方面,行为方面,肯定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所以要有惭愧之心。 其他正直、不放逸、谨慎都是如此。 不放逸,一切时处中能够谨慎。 做供养、布施不是随随便便的,要很小心。 若是不谨慎、不小心,遇到不太好的对境,将会给自己今生来世带来很多的伤害、烦恼。 自己的发心动机若是不清净,虽然是在做上供下施,在行善积德,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好的结果。 若是有正直、誓言坚定、知恩图报、利他心等功德,做布施不难。 现在为什么很多人虽然有条件却也不做上供下施? 第一没有知恩报恩的心,第二没有利益他人的心。 若是有利他心,能够知恩报恩,无论是上供还是下施都不难。 其他这些功德也是必备的。 如果具备了这些基础的功德和前提条件,再做布施就是正确、如法的。 发布时间:2024-02-11 18:59:1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