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内容: 佛教对生命的解释与看法生命从何而来,死后又归何处? 这是人类永恒追寻的话题。 佛教对生命的看法是“无始无终”,佛教把人定位在六道轮回、五趣流转的枢纽地位。 五趣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在六道里轮回,就是靠着“业”这条线来维系生命。 业的生命线犹如念珠的线一样,一颗念珠等于一期的生命,一期一期的生命靠着“业”来串连,就像一条线把念珠串成,不会散失。 所以佛教说生命的流转,是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 在六道之中,人道众生具有其他各类生命所无法比拟的殊胜之处。 三恶道众生因为寒热苦、残杀苦、饥渴苦等众苦煎逼,苦多于乐,故无法修学佛法。 阿修罗道众生则嗔恨心重,多数时间都在与天争斗,所以也无暇修学善法。 天道众生多为五欲尘心所染,过分贪著享乐,亦无法修行。 太苦无力修行,太乐又易于贪著享受,只有人道苦乐参半,有时间思考人生,有惭愧心,有意志力,能够发起宏誓愿力,所以才能参究生命的实相,追求真理,有机会从痛苦之中解脱出来。 因此经中常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 ”佛陀常用“盲龟浮木”来比喻人生的珍贵。 《阿含经》中说,人身极为难得,如大海盲龟,百年一现,有浮轭木有孔,在海上随风飘动,当盲龟浮出水面,其颈正好穿入孔中。 这种机会少之又少,佛以此比喻人身难得。 佛经中讲,从恶趣死,生恶趣者多,如大地土;从恶趣死,生善趣者少,如掌上土。 所以人身难得,人死之后堕三恶道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掌上土。 总之,人道的殊胜非其他生命所能比,所以佛教非常重视人生的价值。 经中有警示:“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古人也有劝勉:“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佛教要求我们重视人生,其目的就是要我们珍惜此身,用于修学佛法,求证解脱。 依据佛陀的遗教和佛法的精神,在没有得到真正解脱之前,绝不可自暴自弃,甚至自残生命。 愿所有佛子谨遵佛陀的教诲,切莫辜负此人身! 发布时间:2024-02-07 13:17:1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