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妙法莲华经譬喻品浅释 内容: 妙法莲华经分为七卷,共有二十八品。 前十四品(序品第一至安乐行品第十四)是说一乘之因。 后十四品(从地涌出品第十五至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是说一乘之果。 也可说前十四品是开权显实,后十四品是开近显远;都是说最上乘法。 本品叙述无量无边大菩萨,住在下方世界虚空中,他们从地下涌出。 为什么? 因为要供养妙法莲华经,要护持妙法莲华经的缘故。 这些法身大土在往昔时,曾经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现在他们都来弘扬妙法莲华经。 譬喻品第三◎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品,是〈譬喻品〉第三。 譬喻,也就是《诗经》上所说的“比体”。 《诗经》上有赋体、比体、兴体;譬喻,就是“比”的体。 因为这种道理很深,直接说出这道理是没有人能明白,所以举出其他的东西来作比喻,借比喻而明白这道理。 这一品的理太深,以譬喻而能明白,所以叫〈譬喻品〉。 F2 身子领解 分二G1 经家叙置 G2 身子自陈今G1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 尔时: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当说完〈方便品〉,这法会的一切大众都蒙佛授记的这时候。 舍利弗:大智慧者舍利弗,踊跃欢喜:这表示身、口、意三业都欢喜,身也喜,口也喜,意也喜。 舍利弗尊者身口意三业清净,而生出一种欢喜心,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于是在大众中,离开座位,站起来,合起双掌,瞻仰佛的尊颜,对佛就说了。 G2 身子自陈 分二H1 长行 H2 重颂 H1 分五I1 总标闻法得解 I2 明昔日之失,显今日之得 I3 明昔日之疑,显今日之解I4 明昔日之疑悔,今日疑悔尽断 I5 结成领解,自肯承当今I1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现在我在世尊的座前,听闻《妙法莲华经》这种的妙法,身心意都欢喜踊跃,得未曾有;我以前在方等及般若会上,都没有听过这样微妙的妙法。 I2 明昔日之失,显今日之得所以者何? 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 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所以者何:所以然的原因,是什么道理呢? 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我在以前跟着佛,听见佛说这种的妙法,看见这一切大菩萨都蒙佛给授记作佛。 佛给授记莂号,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可是我等这小乘声闻的人,没有资格来参加这种的盛事,来得到佛给授记,于是感怀无量,感触非常,心里有很多种悲伤。 伤感什么呢? 失于如来无量知见:自己没有得到如来给授记,没有蒙佛慈悲,失去无量的智慧,失去无量的善根。 I3 明昔日之疑,显今日之解世尊! 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 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所以者何? 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 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世尊! 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舍利弗称了一声,世尊! 我又想以往常常单独居处到山林、树下。 所谓“多木曰林,独木曰树”,树木多到很多了,叫“林”;单单一棵木,叫“树”。 舍利弗常常自己到山林或树下修行。 因为有山林树木的地方,都是非常清净,用功非常地相当,所以他常常在这地方用功参禅打坐。 这一坐,或者甚至于坐几天都不一定的。 若坐若行:坐得疲倦了,起身做运动;或者绕树而经行,或者穿林而经行,在树林里来回走。 每作是念:每,就是每每的;常常有这种的想念。 我等同入法性:我们声闻和菩萨,同都得到佛的法性,都一起得到佛所说法的滋润。 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为什么如来不教我们大乘法,而用小乘法来度我们? 是不是如来偏心? 是不是佛对我们这一些小乘人不爱惜、不慈悲呢? 这么打妄想。 是我等咎:可是,自己回光返照后才知道,这是因为我等小乘人根性浅薄,没有智慧,非常愚痴;所以佛说大乘法,我们不能接受,这是我们自己的罪过。 非世尊也:这不关世尊的事情,并不是世尊不慈悲,也不是佛偏心,对我们小乘人不爱护;这是我们自己的根机陋劣,根机很差的,所以佛想说大乘法,我们也不能接受。 所以者何:为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过错,而不是世尊的不平等? 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如果我们这些声闻的人,要是有一种的考虑,等佛说明白这种宿世的因缘,然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话;必以大乘而得度脱:一定要依照大乘法去修行,才能得到度脱。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学佛最高的一个觉位,叫无上正等正觉。 正觉和凡夫不同,凡夫因为不觉,所行所作都是糊糊涂涂的,自己不觉悟;正觉,还没有到觉他的程度,这是二乘的人。 二乘人只得到正觉,而没有得到正等,所以正等和小乘就不同。 正等就是大乘菩萨,这叫等觉菩萨,又叫正等菩萨,正等于佛。 等觉菩萨,他还差了一点点,还有一分的生相无明没有破尽。 若把这一分的生相无明也破尽了,这就是妙觉。 妙觉,就是无上,就是佛。 佛是无上士,菩萨是有上士;有上士,就是上边还有佛。 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证得佛果。 所以若想证得佛的果位,必须要以大乘菩萨法,才能得到度脱。 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然而我们这一切的声闻众生,不明白佛说法是以方便法门来教化我们,不明白佛说法常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因人施教。 观机逗教,是观察机缘,而说佛法;因人施教,是因为什么人,就施什么教;因病下药,是说众生有什么毛病,就给开一个什么药方,来对治众生这个病;所以是随宜所说。 初闻佛法,遇便信受:在我们最初听闻佛说四谛法、十二因缘法的时候,我们就相信接受;所以在当时,思惟取证:用功修行,得证罗汉果。 I4 明昔日之疑悔,今日疑悔尽断世尊! 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 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 世尊! 我从昔来:舍利弗称了一声,世尊! 我从方等法会到现在,终日竟夜:终日,就是一天到晚;竟夜,就由晚间又到天亮。 什么叫日夜呢? “夜”就是没有开悟以前,犹如在夜里;开悟之后,等于有太阳一样,阳光普照而在日中。 所以二乘人证了罗汉果,可以说是到日中了;但是在菩萨上,和小乘来比,小乘人又等于在夜里边一样,菩萨就等于在日中一样。 每自克责:克,就是自己对治自己,也就是儒教所说克己的功夫──克己复礼。 颜渊问孔子,怎么才能得到这个“仁”? 在儒教里,所讲的就是仁义道德,人人研究这个“仁”字。 颜渊问怎么能常常在“仁”上?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克制自己;复礼,回到天理上;这就是仁。 颜渊又问如何克己复礼? 孔子就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合乎礼的,你不要去看;不单不要去看,不合乎礼的事情,你也不要听;譬如有人讲是讲非,你不要去听。 不合乎道理的话,你不要去说;不合乎道理的事情,你不要去做。 所以这视、听、言、动,都是要合乎礼,这就是克己复礼。 舍利弗常常都管着自己,这克责也就是常常克制自己要守规矩,不放逸。 譬如你好吃东西,就不能任性天天去吃东西;能以不任性去吃东西,这就是克责。 你好懒惰、欢喜睡觉,你就能克制自己不要睡那么多觉,做多点事,这就是克责自己。 你不欢喜学佛法,你就必须要发勇猛心来学佛法,这样就是克责自己,不怕困难。 凡是成功的人,都有克责自己的功夫;没有克责自己的功夫,他就不会成功的。 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舍利弗说,我现在随着佛学佛法,听闻《妙法莲华经》,这是闻所未闻的妙法,从来都没听见过这种的妙法,断诸疑悔:把一切的疑悔都断了。 身意泰然:所以现在我身也快乐,心也快乐,意也快乐,就是身心都快乐了。 泰然,就是清清净净的,自得的样子,觉得不知怎么的舒服了! 真是快乐到极点了! 快得安隐:很快乐,得到一种安稳的境界;这个境界,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I5 结成领解自肯承当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到今天,才知道我真正是佛子,将来会成佛了! 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我是从佛口生出来的,从佛法化生出来的,我是佛的真子。 得佛法分:得到佛法身的气分,我把整个佛的法性都得着了,可以说是入佛法性流了。 H2 重颂 分二I1 颂上长行 I2 行颂领前广略开显之文  I1 分四J1 颂总标闻法得解 J2 颂昔失今得 J3 颂昔疑今解 J4 颂昔悔今断今J1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闻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 疑网皆已除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时候,舍利弗想要把以上的意思再说清楚一点,所以用偈语对着佛来讲。 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我听见《妙法莲华经》这微妙的法音,从来就没有听过这么妙的法,心怀大欢喜:所以在心里头,也生出一种很大的欢喜,身口意三业都欢喜。 疑网皆已除:这种怀疑的网,罩到自己的心里上,现在已经除掉了,已经没有了。 J2 颂昔失今得昔来蒙佛教 不失于大乘 佛音甚希有 能除众生恼我已得漏尽 闻亦除忧恼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在从久远以来到现在,生生世世都蒙佛的教化,所栽培大乘的种子,今生都成熟了。 佛音甚希有,能除众生恼:佛清净深远微妙之音,是世界上最希有的,能使令众生一听见佛这种微妙的声音,烦恼就都除掉了。 我已得漏尽:我已经证得四果阿罗汉,得到漏尽通了。 闻亦除忧恼:本来我没有忧恼了,但是我的境界是个小乘,还没有真正明白菩萨的道理,现在我听闻《妙法莲华经》,所以把我所有的忧恼也都除掉了,也都没有了。 J3 颂昔疑今解我处于山谷 或在林树下 若坐若经行 常思惟是事呜呼深自责 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 同入无漏法不能于未来 演说无上道我处于山谷,或在林树下:我住在山谷里,这地方很清净的;或者住在树林子中。 若坐若经行:或者在那儿打坐,或者在经行。 经行,就是在那地方转来转去这么走。 常思惟是事:我常常就想这种事情。 什么事情呢? 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呜呼,叹息词。 我自己那么“唉──”的叹息一声,自己责备自己,为什么自己要欺骗自己呢? 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我们大家也都是佛子,同得到无漏的法。 证到四果阿罗汉,得到漏尽通,没有淫欲心了,这是得到无漏;你若有淫欲心,那就没有得到无漏。 不是说没有看见,没有淫欲心;你就是看见,对境无心,对着境界而没有这种淫欲的念头,这叫无漏法。 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我们却不能于将来的时候,演说这个无上的、最妙的佛法。 这是舍利弗他自己这么样想。 金色三十二 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八十种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我独经行时 见佛在大众 名闻满十方 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 我为自欺诳金色三十二:言其佛身上的颜色是金色的,有三十二种大人之相。 这三十二种大人之相:(一)足下安平相,(二)足下千辐轮相,(三)足跟满好相,(四)指纤长相,(五)身端直相,(六)手足指缦网相,(七)手足柔软相,(八)足趺高满相,(九)身毛上靡右旋相,(十)腨如鹿王相,(十一)身广长等相,(十二)垂手过膝相,(十三)顶有肉髻相,(十四)一孔一毛生相,(十五)马阴藏相,(十六)皮肤细滑相,(十七)两腋满相,(十八)身金色相,(十九)七处平满相,(二十)梵音深远相,(二十一)肩圆满相,(二十二)上身如狮子相,(二十三)目睫如牛王相,(二十四)齿齐密相,(二十五)四十齿相,(二十六)牙白净相,(二十七)颊如狮子相,(二十八)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二十九)广长舌相,(三十)身光一丈相,(三十一)眼色如绀青相,(三十二)眉间白毫相。 十力诸解脱:十力,是佛十种智慧之力:(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诸解脱,就是八解脱,又叫八背舍、八胜处。 八解脱:(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 这八解脱,再加上“空、识”,这叫十个一切处。 修禅宗者应该知道这个。 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都是同在一个法性里边,而我等小乘人就没有得到受记作佛的功德。 八十种妙好:佛的身体,有八十种妙好。 十八不共法:所谓“不共法”,是不共于声闻、缘觉二乘,也不共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都和他们不共同修道,唯佛独有,唯有佛才有这种法。 十八不共法:(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己舍;(七)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有的说“定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舍利弗说,像以上所说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力、八解脱、十八不共法等等,这种种的功德;而我这小乘人,对于这种功德,都已经失去了。 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我独自在参禅打坐的时候,或者在经行时,看见世尊在大众之中,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佛的名字,十方世界的众生都知道;佛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不舍离的。 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我觉得自己把这种的利益都失掉了,我是欺骗我自己。 其实,我也没有失这种的利益,所以我好像自己欺骗自己似的。 J4 颂昔悔今断我常于日夜 每思惟是事 欲以问世尊 为失为不失我常见世尊 称赞诸菩萨 以是于日夜 筹量如是事今闻佛音声 随宜而说法 无漏难思议 令众至道场我本着邪见 为诸梵志师 世尊知我心 拔邪说涅槃我悉除邪见 于空法得证 尔时心自谓 得至于灭度而今乃自觉 非是实灭度 若得作佛时 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 龙神等恭敬 是时乃可谓 永尽灭无余佛于大众中 说我当作佛 闻如是法音 疑悔悉已除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舍利弗说,我常常在日里和夜里边,昼夜六时,常常想这种的事情。 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现在我想要请问世尊,我这种的利益究竟是失掉,还是没有失掉呢? 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我常常看见世尊,称扬而赞叹这一切的大菩萨。 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是事:以这种的因缘,所以我在日间和晚间,都在筹算这种的事情。 筹量,就是算一算。 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现在我听闻佛的音声,随众生的机宜而演说妙法。 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这种法是无漏不可思议的妙法,令所有的众生都到菩提道场。 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我在以前,本来也有一种执着,有一种邪知邪见,要做一切婆罗门这种外道梵志的师父。 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世尊知道我的心,知道我的性,知道我这种前因后果,知道我的根基;所以把我的邪知邪见给拔除,而说得到涅槃证圣果的这种法。 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我把这一切的邪见都除去,于这种“真空”的法而证得妙果。 尔时心自谓:在这时候,我心里这么想,得至于灭度:我以为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果,这就是到寂灭究竟的程度了。 而今乃自觉:舍利弗又说,我以前以为我得到灭度了,殊不知那原来是化城,不是宝所。 所以我现在觉悟了,非是实灭度:以前我所得的果位,只证得那么一个“偏空”的理,而不是真实的灭度,不是真正得到涅槃。 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假使将来得著作佛的时候,也具足有三十二种大人之相。 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天上的人、人间的人,和一切的夜叉、天龙八部等众,龙和神都恭敬。 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这时候才可以说,真正得到真实的灭度,入无余涅槃了。 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现在佛在大众中,给我授记,说我也应该作佛。 闻如是法音:我听见佛所说像这样的法音,疑惑悉已除:我的疑惑心已经完全都除去了。 I2 行颂领前广略开显之文 分二J1 追叙疑悔 J2 叙今领解今J1初闻佛所说 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作佛 恼乱我心耶可是,在我最初听见佛所说法的时候,我就生出一种惊疑的心来:“啊! 是不是魔来变作佛了? 要不然,佛怎么说这么奇怪的法呢? 是不是来恼乱我这种修定的心呢? ”舍利弗说,他初闻这妙法的时候,心里就生一种怀疑了。 J2 叙今领解佛以种种缘 譬喻巧言说 其心安如海 我闻疑网断佛说过去世 无量灭度佛 安住方便中 亦皆说是法现在未来佛 其数无有量 亦以诸方便 演说如是法如今者世尊 从生及出家 得道转法轮 亦以方便说世尊说实道 波旬无此事 以是我定知 非是魔作佛我堕疑网故 谓是魔所为 闻佛柔软音 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 我心大欢喜 疑悔永已尽 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 为天人所敬 转无上法轮 教化诸菩萨舍利弗说,我最初听见佛说这种法,以为是魔来作佛,恼乱我修定的道心。 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佛用种种的因缘,种种方便法来譬喻,用无碍的辩才来说这种法。 其心安如海:佛这样说法,佛的心安定如大海,使令我的心也安定如海。 我闻疑网断:我听见佛这种种的比喻、种种巧妙的言说,我的疑网也都断了,没有疑惑心了。 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佛说过去世无量无量那么多灭度的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都是安住于方便法门中,为一切众生说法,也都说这部《妙法莲华经》。 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现在和未来的佛,也没有数量那么多,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也用种种的方便,演说这种的妙法。 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如现在释迦牟尼佛世尊一般,从兜率天下降人间八相成道。 佛有“八相成道”,就是:(一)兜率降:从兜率天降到印度迦毗罗卫国,在净饭王皇宫里降生。 (二)入胎。 (三)住胎:佛虽然住胎,但在住胎的时候,就在他母亲肚腹里边,白天晚间都是为天、人、鬼、神说法,天天都说法的。 (四)出胎: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五)出家。 (六)成道: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 (七)转法轮:成道后,大转法轮为一切众生说法。 (八)入涅槃。 在天台教,把第三住胎相,改为第五降魔相;也就是:(一)兜率降,(二)入胎,(三)出胎,(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 没有“住胎”,而有“降魔”,其实都一样的;在大乘中,“降魔”就包括在“成道”里边。 所以“从生及出家”,就包括“兜率降”这八相成道的阶段。 得道转法轮:成道,然后转法轮。 转法轮,就是讲经说法。 亦以方便说:也用方便的法门来讲说佛法。 世尊说实道:世尊现在说《妙法莲华经》,这是真实的智慧,也是实相的道理。 波旬无此事:波旬,就是魔王。 波旬不可能说这种的真理,没有这种的事情。 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以这个因缘,所以我就知道,现在这不是魔来作佛了。 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为什么我疑惑佛是魔呢? 就因为我堕落到疑网里,所以连佛也不信,就生出一种怀疑;我以为不是佛在说法,而是魔来乱讲。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我现在听到佛这种慈悲喜舍、柔软的妙音,佛的音是既深远又甚微妙。 佛的音深远微妙,这都是在八十种好的一种。 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佛演畅这种清净的妙法,我现在心里生大欢喜。 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我这种疑悔的思想,永远都不会再有了,已经都断了,安住到真实的智慧里边。 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我将来一定可以成佛的,为诸天、龙、神所恭敬,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我将来也转无上的法轮,教化这一切的大菩萨。 F3 如来述成 分三G1 昔曾教大 G2 中忘取小 G3 还为说大今G1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 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 尔时,佛告舍利弗:在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现在为一切的天人、人间的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 沙门是梵语,译为勤息,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婆罗门,是修净行的外道。 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我曾于二万亿佛以前,在日月灯明佛那时候,我为求无上道故。 无上道,有七种的无上,就是身无上、受持无上、具足无上、智慧无上、布施无上、解脱无上、行无上。 常教化汝:我常常教化你。 汝亦长夜随我受学:在没明白、没开悟之前,等于好像在长夜里边;你跟着我受教化、受学,我教你佛法。 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我用种种的方便法门,来引导你的缘故,所以你现在才生到我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里边来。 G2 中忘取小舍利弗! 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舍利弗! 我在以前教你立大的志愿,愿意将来成佛道。 可是,你现在都忘了,都不记得我所教你的法门了! 你就自己认为已经得到真实的灭度法门了。 G3 还为说大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释迦牟尼佛说,我现在还是想要令你再回忆、再想一想,你在过去生中发的是什么愿来的? 你是发愿生生世世来护持我的佛法,并且跟着我学佛法,而成佛道的。 你记得吗? 不是就学一个小乘的佛法,证得阿罗汉果,这就算满足了。 不可以的! 你应该想一想你以前所发的愿、所要修行的佛道。 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我因为想要你想起你以前所发的愿力、所要成的佛道,所以现在我才给这一切声闻众生,说大乘的经典。 名妙法莲华:这部经的名字,就叫《妙法莲华经》,教菩萨法:它是教化菩萨的;佛所护念:你学这种经典,十方诸佛都会共同来护念你。 F4 与之授记 分二G1 长行 G2 重颂  G1 分八H1 明时节行因并得果 H2 明国土 H3 明说法  H4 明劫号 H5 明众数H6 明寿量 H7 转记补处 H8 法住久近今H1舍利弗! 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舍利弗! 我现在给你授一个记! 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你于无量未来世中,经过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那么多的大劫;不可思议,是不能用你的心来想,不能用你口来说。 在那么长的时间,供养若干千万亿佛:若干,就是没有数目那么多,也是不知道多少;总而言之,供养不知道几千万亿那么多的佛。 奉持正法:你顶戴奉持正法,也就是恭恭敬敬的来行正法,不是行邪法。 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具足菩萨所应该行的六度万行这种道。 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在那时候,你也就应当可以成佛了,佛号为“华光如来”,华是莲华,光是光明。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佛的十号,你都具足的。 怎么叫如来呢? 如来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 乘如实之道,就是所乘这个道,是实实在在的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并不是虚妄的,是实实在在的;你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来成佛。 这是一个解法,在《金刚经》的解法是最好。 是说什么?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无所从来,那么有没有去的地方呢? 亦无所去,所以叫“如来”。 又“如”者,就是个静;“来”者,是个动;是动不碍静、静不碍动,动也就是静、静也就是动,动静一如。 怎么说动也就是静,静也就是动呢? 动,怎么会有个动? 因为有静,显出来动;怎么会有的静? 因为有动,才显出来静。 静,是从动那儿生出来的;动,也是从静那儿来的。 所以动静一如,二而不二;虽然是两个,但是还是一个。 好像冰和水似的,水就是冰,冰就是水,这一样的意思。 所以动不碍静,静不碍动;静到极点,就该动了;动到极点,又该静了。 我们人白天就是动,晚间就是静;但是在静的时候,人也有动;也有在静的时候,他要去动去;有在动的时候,他也要去静。 白天本来是动的时候,他睡觉去,这就是静;醒了,就是动。 晚间本来应该睡觉,他又不睡觉,这是动。 应供:就是应该供养,这是对众生来说,我们应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对着佛本身来讲,是应受人、天的供养。 应,就是有求必应,无感不通。 怎么有求必应呢? 这供养三宝是有所求的,就要求福、求慧;因为你想要求福、求慧,所以就要供养三宝。 正遍知:你知道心能生万法,这是正知;你又了悟万法唯心,一切法都是从你心里那儿生出来,所谓“佛说一切法,应众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所以你知道万法唯心,这叫遍知。 明行足:明,是光明,就是智慧。 行,就是所修行的行力。 智慧、行力充足了,这叫明行足。 善逝、世间解:“善”就是好,“逝”当“往”字讲;善逝,就是要到那个好的地方去。 世间解,世间所有一切,他都明白了;所谓世法、出世法,他没有不明白的。 无上士:只有佛才可以称得无上士;其余的众生,都不可以称无上士。 菩萨叫大士,还有一个名称,叫有上士;佛就叫无上士,没有再比他高的。 调御丈夫:调御,也就是驾御;驾着车,到南方,或到西方。 好像现在有汽车,也要抓着驾驶盘,这叫驾驶;驾驶,也就是调御。 在以前北方有马车,要用人来赶着车,你用鞭子抽马一下,它就往前走;驾御马车,这叫调御。 佛是调御三界的一个大丈夫;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叫三界。 天人师:天,是天上;人,是人间。 佛是天上和人间的一个导师。 佛:具足三觉的意思,有自觉、觉他、觉满;所谓“三觉圆、万德备,故名为佛”。 世尊:是世、出世之尊。 H2 明国土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 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 其旁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 国名离垢,其土平正:华光如来的国土名为离垢,土地非常平整;清净严饰,安隐丰乐:不但平正,而且清净,没有一切的垃圾,没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这个国土又平安,快乐最多,没有一切的麻烦。 天人炽盛:在这国土中,不但人间的人住在这儿,天上的人也常常到这国家来。 炽盛,是天人都很多的,好像火烧得很旺。 琉璃为地,有八交道:以琉璃宝为地,有八种互相交叉的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在交道的地方,以黄金作界线。 绳,就是界线。 其旁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在以黄金为绳的八交道旁边,有七重行树,是以七宝罗网来装饰;在树上常常有花有果。 H3 明说法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 舍利弗! 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华光如来,也是以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来教化众生的。 舍利弗! 彼佛出时,虽非恶世: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舍利弗! 这位佛出世的时候,虽然不是处于五浊恶世,但是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因为以根本所发愿的缘故,所以说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法。 因为他以前跟着所学的师父学佛法,这个师父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三乘法,他做徒弟的,也发愿要照着他师父这样去学。 所以虽然不是出在五浊恶世,他也是说三乘的方便法。 H4 明劫号其劫名大宝庄严。 何故名曰大宝庄严? 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 这位华光如来成佛时,劫名是大宝庄严。 什么缘故叫大宝庄严劫? 因为这个国土以菩萨作为大宝。 在这个劫中,出了很多很多大菩萨摩诃萨;以菩萨的大宝,来庄严这个劫。 怎么叫菩萨? 菩萨从什么地方来的? 从众生那儿来的,菩萨原来就是众生;众生又从什么地方来? 众生是从佛那儿来的;佛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佛也从众生那儿来的。 所以,佛是从众生那儿来的佛,众生就是从佛那儿来的众生;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不来也不去、不去也不来。 这个劫,就是以大菩萨作名字;大菩萨就叫大宝──大的宝贝、大的珠宝、大的活宝。 活宝,是活的宝贝,不是死的宝贝;因为菩萨是活的,所以是活宝。 以大活宝来庄严这个劫,所以叫大宝庄严劫。 H5 明众数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 若欲行时,宝华承足。 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 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 如是菩萨,充满其国。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彼,就是这些大活宝,也就是这一些活菩萨。 这些活菩萨有多少数目呢? 是没有数量那么多,也没有边际那么远,不可思议。 因为不可思议,所以无量无边。 要是有量,也就可思了;要是有边,也就可议了;因为无量无边,所以就不可思议。 算术譬喻所不能及:不可思议,那么可以算得出来他们的数目吗? 算数也算不出来,譬喻也不能比方,所以多得不知道有多少了。 因为这些菩萨好像恒河沙那么多,遍地都是菩萨,所以称为大宝庄严。 你看那恒河沙,你怎么能算过来呢? 这些菩萨的数目,比那恒河沙还多! 非佛智力,无能知者: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这么多的菩萨,不是算数譬喻所能知道的,除了佛的十种智力之外,就没有能知道这些个菩萨的数目。 若欲行时:这些菩萨若站着或坐着,还没有什么出奇的,可是他一行动,宝华承足:每一位菩萨走路时,在地上就有莲华托着菩萨的双足。 此诸菩萨,非初发意:这一些无量无边无数不可思议的菩萨,不是刚刚发菩萨心的,这都是久修善根,证得无碍的智慧;可以说都是老菩萨了,不是青年的菩萨。 我曾经讲过:鱼子奈摩罗,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 初发心的菩萨,靠不住的! 鱼在春天生鱼子,鱼子虽然很多,但不是每一粒鱼子都可以变成鱼的;有的就可以化成一条鱼,有的就变成一种污浊的东西,把大海的水都给搞得不清净了。 奈摩罗果,也是开花的时候开得很多,结果也结得很少。 人发菩萨心时容易,所谓“勇猛之心易发,永久之志难拿。 ”有勇猛之心,突然间发菩萨心了,或者布施多少财产,这容易;你要是叫他天天作布施、天天这么样去做,那就不容易。 所以初发心的菩萨容易,但行菩萨道是要一个长远的时间,是很难的;因此,菩萨初发心,有的时候就退心了。 我常常说,我们人修道,就因为忽进忽退,忽然间向前去精进,忽然间又向后退。 今天一想,我的老朋友已经死了,我的小朋友也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我一个中年的朋友,也碰车碰死了;真的,人生没有意思,将来都会死,我哪一天死,还不知道! 为什么讲这个? 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将来都会死的,我们死,到什么地方去? 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在没死之前,我们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也是个问题。 所以要把“从什么地方生来的,死又到什么地方去”这个事情弄清楚了,这一趟做人才没有白做。 虚云老和尚〈皮袋歌〉上讲的,这才是“不冤枉”,没有白来这一次。 可是菩萨初发心呢? 这修道的人,看见人死了,自己慌上来了:“我快修道! 我快用功修行了! 或者我念佛,或者我打坐,或者我修持戒律,或者我听经,这一定要修行! ”可是,马上又打起妄想来,想要发财;或者听经听一天,觉得乾燥无味的,不要去了! 听一次算了! 这也叫菩萨初发心,发了一天心。 一天,这个心是热的;两天,这个心就凉了;三天呢? 这个心冻了,变成雪了,对于佛法凉了! 所以这就叫菩萨初发心。 初发心容易,久而久之就很难了。 所以鱼子、奈摩罗、菩萨初发心这三种,在种因的时候是很多很多的,等到结果时就很少了。 所以这一些个老菩萨,不知从多少小菩萨里头选出来的。 这些老菩萨一走路,都有莲华在他脚下托着。 释迦牟尼佛走路,脚底下就有莲华托着;佛走路就离地四吋,不需要足落到地下,地上就有佛的足印。 说:“啊! 说这个话,我不信! 人脚不落到地下,就有足印? ”我是照着事实来讲经,你不信最好了! 我就希望你不信;你若信了,我就没有经讲啰! 你不信,我还可以讲,就是要你不信;你看,不可思议的境界,也就在这个地方,就是叫你不信。 皆久植德本:久,是久远;植,是种植,种植道德、种植功德、种植福德。 久植德本,德的根本是什么? 就是种福、福德。 你要是做多了善事,就是德的根本;你做多了恶事,就是罪孽的根本。 所以这些菩萨都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所以久植德本。 这久植德本,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情,也不是一年、两年;这生生世世无量阿僧祇劫都是做善事。 除非他不知道;他知道有什么善事,他就做什么善事,利益众生。 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这些老菩萨,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么多佛的地方,曾修清净梵行。 净,是清净;乾而洁净的,一尘不染,这叫清净。 万虑皆空,什么思想也没有了,这真是清净了。 再有什么叫清净呢? 我告诉你们最彻底的一个清净,你想要真清净,就要和“钱”脱离关系。 你有钱,就不清净;没有钱,那是最清净了! 这个钱是最污浊的东西,虽然最污浊,可是一般人都拿着它当宝贝。 有些人在数钱的时候,用手指头在口里沾一点唾沫,然后数来数去的。 你说这是多污浊! 病菌在这个钱上多得很,但是人人都不怕它,都把它放到口袋里,以为越多越好! 人就是愿意不干净,不干净的东西拿着当宝贝。 净修梵行,就是要“不要钱”的。 有人说做不到! 当然你做不到了! 你若做到,你就是菩萨了;因为你做不到,所以就不是菩萨。 这很简单的。 恒为诸佛之所称叹:恒,当“常”字讲。 常常为十方诸佛所赞叹! “喔! 你真是大菩萨摩诃萨! ”为什么赞叹? 他的确是修得非常好,你看久植德本嘛! 当然值得诸佛来赞叹他。 常修佛慧:他们常常修佛的智慧。 什么是佛的智慧? 就是实智,真实的智慧。 具大神通:这些菩萨都有大神通,不是小神通;不是说有他心通,或者有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了,不是这么简单、这么小的神通。 这是大神通! 他不要作意观察,就了知一切;罗汉的小神通,要作意观察。 怎么叫作意观察? 好像他想要知道什么事情,都要先清净其心,然后去想要知道的事情,这叫作意;他有一个作意的智慧。 大神通不用作意,不用说还要静一静、打打坐,然后才知道事情;不用打坐! 随时随地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这叫大神通。 所以学佛法,在这个地方,你看! 很浅的,你就分别不清楚;小神通、大神通,你都不知道。 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这一些个大菩萨,他善能知道一切诸法的门径。 门,以“能通”为意,就是能通达诸法实相。 质直无伪:质,就是他这种质素;质素,也就是他这种的资格、这种的素质;素质,就是他平时的行为。 他的行为,质直没有弯曲的;无伪,就是没有假的,所做一切一切都是真的。 这些菩萨,志念坚固:他们的志愿,对于佛法非常坚固的,不会有退转的。 如是菩萨充满其国:像这样的大菩萨,在大宝庄严劫这华光如来的国土中,到处都充满全国。 H6 明寿量舍利弗! 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 其国人民,寿八小劫。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舍利弗! 华光佛寿十二小劫:这位华光佛的寿命有十二小劫。 人的寿命从八万四千岁开始,每一百年减去一岁,身量的高度减去一吋;现在一般人的寿命,普通平均起来是六十到七十岁的期间。 像这样来计算,一直减到人的寿命只有十岁,这称为减劫。 再从人的寿命十岁起,也是每过一百年,人的寿命增加一岁,身量高度增加一寸;一直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这称为增劫。 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 那么集聚这二十个小劫,就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这算一个大劫。 那十二小劫,那是有多长时间? 这个要慢慢的算,可以算得出来的。 除为王子未作佛时:他寿命十二小劫,不算他在做王子和没有成佛的那个时候。 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在这个国土的人民,寿命是八小劫。 H7 转记补处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 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华光如来的寿命经过十二小劫之后,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他将会为坚满菩萨授无上正等正觉记莂号。 坚是坚固,满是满足。 什么坚固呢? 他的愿力坚固。 什么满足呢? 他的愿力满足了。 什么愿力? 就是成佛的愿力;成佛的愿力满足了,所以华光如来就给坚满菩萨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授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的这个记。 告诸比丘:华光如来,就告诉一切的比丘;一切的比丘,就包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都在内了。 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这一位坚满菩萨,在我入涅槃之后,他应该作佛的。 号曰华足安行:佛的名号为华足安行,因为他走路也有花在足下,很平安的这么行路。 多陀阿伽度:就是如来;阿罗诃:就是应供;三藐三佛陀:就是正遍知。 其佛国土亦复如是:这尊佛的国土,也就像华光如来的国土一样,琉璃为地,有八交道,有七重行树、七宝罗网。 H8 法住久近舍利弗! 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舍利弗! 是华光佛灭度之后:这位华光如来灭度之后,正法住世:正法时代,就佛的正法住世。 这位华光如来他的正法住世多久呢? 三十二小劫:有三十二小劫这么长。 像法住世:正法的时候,人是禅定坚固;像法的时候,人就寺庙坚固了,修庙、造佛像,人就做这个事情。 亦三十二小劫:也是三十二小劫这么长的时间。 像法时代已过去了,就该到末法时代了。 末法,就是没有法了,法已经到末梢上了。 好像在树的根上,那是正法时代;到树的干上,是像法时代;到树的梢上,就是末法时代。 像法时代,人人晓得造佛像;末法时代,人连佛像也不造了! 人干什么呢? 就斗争坚固;你斗争我、我斗争你,人人都存着一个斗争的心,互相斗争。 因为人只有斗争的心,所以把善法就没有了;善法没有,佛法也就灭了! 现在我们经上有字,等末法时代的时候,经上自然而然就没有字了。 为什么没有字? 我们现在可以知道,由于科学进步,这种化学战争就把虚空中的空气都弄得不干净了! 这空气里边都有一种毒质,人吸了这种空气,不是生癌,就是生那种没有药可以治的病。 所以末法的现象,因为有这种污浊的空气,久而久之,就会把经典的字都给毒没有了。 到了末法,最初就是《楞严经》先没有的,所以我们现在在西方,首先要提倡《楞严经》、研究《楞严经》;《楞严经》先没,我们就天天来提倡它。 我们为什么每天都念〈楞严咒〉呢? 这世界要是没有人会念《楞严经》,妖、魔、鬼、怪、魔王,就都到世间上来了;你有一个人可以念〈楞严咒〉,他就不敢出来。 还有“四十二手眼”也是这样子;你有一个人会修总持千臂法,三千大千世界的魔,都没有胆量出现于世。 所以我们现在念〈楞严咒〉,这就是支持正法时代,我们现在要把末法时代来变成正法时代。 G2 重颂 分二H1 颂上长行 H2 结叹  H1 分五I1 颂得果并因行 I2 颂时节并劫名与国土 I3 颂众数并说法 I4 颂寿量I5 颂法住久近今I1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舍利弗来世 成佛普智尊 号名曰华光 当度无量众供养无数佛 具足菩萨行 十力等功德 证于无上道尔时:当尔之时,就在释迦牟尼佛给舍利弗授记这时候,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佛想要把这意思再重说一遍,所以用偈颂再详细解释。 舍利弗来世:舍利弗! 在等到将来之世,成佛普智尊:他会成佛的,成佛普度这一切众生,成为有大智慧的世尊。 号名曰华光:佛的名号为华光如来。 当度无量众:他可以度脱无量无边这么多的众生,供养无数佛:为什么他成佛了? 因为他供养过无数这么多的佛,所以他才能成佛。 具足菩萨道:他行菩萨所应该行的六度万行,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行这菩萨道;十力等功德:有如来的十力,又有八解脱等禅定功德。 十力:(一)知觉处非处智力。 (二)知三世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至”就是到那个地方,“所道”就是所修的道。 这种的智力,就是知道众生修五戒、十善就生天;知道修八正道、修四谛,将来就证阿罗汉果;修十二因缘,就证辟支佛果;修六度万行,就证菩萨果。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天眼没有障碍的这种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宿命,就是前生。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这种智慧的力量。 他具足这十种智力等等功德;等等,就是包括十八不共法、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这种种的法门。 证于无上道:他证得无上道这种的果位。 I2 颂时节并劫名与国土过无量劫已 劫名大宝严 世界名离垢 清净无瑕秽以琉璃为地 金绳界其道 七宝杂色树 常有华果实过无量劫已:在过去无量劫之后,劫名大宝严:舍利弗过无量劫之后,成佛了;这个劫的名字,就叫大宝庄严劫。 世界名离垢:他成佛的世界,叫离垢世界,就是没有一切不洁净的东西,非常清净。 清净无瑕秽:清净,非常干净;无瑕秽,没有一点的毛病。 瑕,就是好像玉上有一道纹,就有瑕了;没有瑕,就好像美玉无瑕一样。 秽,就是不洁净的;没有不洁净的东西。 以琉璃为地:以琉璃的青色宝作为土地。 金绳界其道:用金子造的绳子,来作为道路的界线。 七宝杂色树:有七种的宝杂色树,或青色和白色相间,或者红色和黄色相间,或者绿色和红色相间,杂色这么交错着;颜色互相配合,令人看见这七宝行树,就发菩萨道心。 为什么做得这么美观? 就因为想令你看见这种情形,就发菩提心说:“这个地方这么好! 赶快修道,我也到这个地方来! ”常有华果实:常常有花和果实在这七宝树上。 发布时间:2024-01-27 18:51:0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