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了凡四训做人的精髓 内容: 了凡四训是很值得学习的,我们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是只念诵,然后我们再来学习了凡四训中蕴含的东西。 了凡四训精华是很值得学习,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了凡四训的精华。 了凡四训的精华第一训:立命之学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 书曰:天难谌,命靡常。 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 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 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第二训:改过之法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 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 第一、要发耻心。 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 我何以一身瓦裂? 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 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 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不惟是也。 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不惟是也。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 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 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 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 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第三训:积善之方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 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第四训:谦德之效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 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 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 予于科名亦然。 上面就是了凡四训的精华部分了,我们若是认真学习的时候可以着重看一下这些部分。 而且以后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看一看,不然我们学习了凡四训可能得不到正确的感悟。 发布时间:2024-01-26 17:26:0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