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五品 内容: 妙法莲华经分为七卷,共有二十八品。 前十四品(序品第一至安乐行品第十四)是说一乘之因。 后十四品(从地涌出品第十五至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是说一乘之果。 也可说前十四品是开权显实,后十四品是开近显远;都是说最上乘法。 本品叙述无量无边大菩萨,住在下方世界虚空中,他们从地下涌出。 为什么? 因为要供养妙法莲华经,要护持妙法莲华经的缘故。 这些法身大土在往昔时,曾经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现在他们都来弘扬妙法莲华经。 第二十五卷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这一品名叫做普门品,有很多的意思。 现在先讲这个「药珠」。 因为「药珠」,所以说「普门品」。 下面是法华经的第二十五品:什麽叫「药」呢? 「药」就是药王树;什麽叫「珠」呢? 「珠」就是如意珠。 什麽又叫药王树? 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到山上去砍柴,砍回来的柴,就担到街市去卖,遇到一位医生,医生看到他这一担柴里面放光,於是就把他这担柴买回去。 到家里把柴打开来一看,里面有一棵药王树。 这医生得到药王树後,无论任何疾病,只用这稞树在病人身上轻轻一敲,或者轻轻一打,无论什麽病就完全好了,救了不少人。 就因为这样,所以叫「药王树」。 「珠」,就是如意宝珠。 什麽叫做如意宝珠? 如意,就是遂心如意,也就是令你欢喜、满意。 满足你的要求,成全你的欲望。 你想要吃好东西,如意珠就现出好的东西来,不用你去买。 你想要穿好的衣服,只要你对这如意珠想一想:「我要一件最美丽、人间最稀有的衣服。」这时如意宝珠就现出你所欢喜穿的衣服。 甚至你想要房屋,它也可以现出来。 你想:「晚间我想住一间最豪华的房间。」这宝珠就现出房子,这一夜住宿以後,第二天房子也自动回到如意珠里去。 你想吃东西,如意珠所现出的东西,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恰到好处。 你穿衣服,也不必预备衣架子,只要把衣服脱下,它就自动回到如意珠里去,所以叫「如意」。 如意珠有多大呢? 是很小的一粒珠,可以随时带在身上,又不重、又不占地方,所以叫如意珠,遂心如意,妙到极点。 总而言之叫「如意珠」。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就等於这棵药王树,这颗如意珠,能遂心满愿。 只要你能诵念普门品,所求的事情,就能满愿。 但可不是今天念,明天就有功效。 必须先打一个稳固的基础,如造楼房要先打好地基,地基打不好,楼房也就没有法子建造了。 「普门品」虽然好像药王树和如意珠这麽灵感,这麽不可思议,可是你要先念普门品,天天念,念得观世音菩萨他认为你合格了,认为你有这个诚心了,然後你就所求如意,遂心满愿。 不是说平时也没有念过,到时候就想求感应,即刻便有灵感。 那一定要你平时用功修行,到时候「普门品」就好像药王树、如意珠,有不可思议的微妙,不过首先要自己去念。 有人说:「佛教里面有太多东西要学了! 又念楞严咒,又念大悲咒,现在讲『普门品』又要念普门品。 这麽多功课,我们那有一这麽多时间呢?」你不需很多时间,只要每天少睡一个钟头、少讲一点闲话,这些工作都可以做到的。 如果你不想遂心满愿,说我无所愿求,我没有贪心、瞋心,也没有痴心,那你根本就不需要念,那就没话可讲了。 要是你觉得将来或者会遇到什麽事情,想求观世音菩萨或者佛帮忙,那你就应该多学一点佛法。 佛法犹如大海,你连一滴都未喝就嫌多了,那将来这大海的水一定喝不完的。 不过,只要尽你的力量,需要多少就饮多少,佛法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所以应尽你的力量来运用佛法。 因为「药珠」的意思,所以要说这普门品。 还有一个意思,叫「显密」。 「显」,就是明显;「密」,就是秘密。 这缘起你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的时候,得到明显的感应;有的时候,得到秘密的感应。 明显的感应,就是人人能看见、人人都懂得。 譬如观世音菩萨救护众生,在普门品上说:「设入大火,火不能烧。」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述耳根圆通时也说:「火不能烧,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譬如,你正坐在房里,一心一意念观音菩萨,而无意中著了火,这时只要你能诚心念观音菩萨,那麽纵使邻居的房子烧了,你的房子也不会烧的。 但这要无意中的而不是故意。 如果你故意去点一把火试试看,我的房子会烧吗? 那是必定会烧的! 为什麽呢? 因为你根本想试验观世音菩萨,就因为你信不真切,所以才要试一试。 就好像有个人有一位朋友,想知道这位朋友对我是否有真心,是不是个「拾金不昧」的好人。 於是等我这位朋友来了,便故意把五百块钱放在地下。 我不必看著他,他要是个好人,就不会把钱拿走。 为什麽你要试验你的朋友? 就因为你对这朋友没有真正的认识,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所以才去试验他。 观世音菩萨在经上说的:「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你若对这点没有信心,观世音菩萨也不会来管你这麽多闲事。 你想自杀去跳海说:「我跳进大海中,看看是否得到浅处?」假如你以试验来推测观世音菩萨这种神通妙用,这表示你对菩萨没有信心。 你若对菩萨没信心,他可是不愿意多管闲事的。 你说:「我不试验怎能知道究竟是真的或是假的?」你知道是真的又怎样? 你不知道是真的又怎样? 你知道了一天还是要吃饭、穿衣服,才能活著,那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明显,是人人都知道的,如邻居房子烧了而你的房子居然不烧,这不是「显」吗? 大家都知道:「啊! 那个人念观音菩萨有感应的,他信佛真是有点妙处。」有感应了,这就是「显」。 又有秘密的。 秘密:是你本来有一个灾难,或者你应该掉到海里被水淹死,但无形中观世音菩萨感应了,令你不会遇到这种危险,秘密地把你的灾难消除了,这就叫秘密。 这个人应该被火烧,但因为他信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默默中把他的灾难解除了,这也是秘密感应。 甚至你坐飞机,本来应该失事;现在交通虽然方便了,但死亡的人也多了。 有的时候飞机失事、火车失事、巴士失事,很多人罹难丧命。 在这种种情形之下,因为你念普门品,因为你念大悲咒,因为你信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便在默默中,又叫冥冥之中,总而言之,就是人所不知道的,他就为你化凶为吉。 所谓:「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因此,为了「显密」的关系,所以说这部「普门品」。 普门品有「显密圆通」,显也圆通,密也圆通,显密都得到圆通,所以普门品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这普门品有种种妙用,大悲咒也有这种妙用。 我说一件感应的事情。 在我家乡东北,有一个种田的农人,家里颇为富裕。 某年秋天,他把农作物装上车子,运到城市去卖。 卖完了食粮便把钱带回来,正在此时,就离家约有三里路的前面,遇到很多土匪在打劫。 这个财主看见前面有打劫——怎麽办好? 逃吗? 在土匪的监视之下也逃不了,但若不逃走,一定是被抢。 於是乎他就念起大悲咒来,这个赶车的还照常往前去。 走到快接近土匪时,忽然看见从土匪里走出来一个人,走到他的车前面说:「你把鞭子给我,我来替你赶车!」这个人也就让他执鞭赶马车,从土匪旁边走过去,而土匪们好像不见不闻似的,所以也没有打劫他。 等这些土匪看不见了,这赶车的人又把鞭子还给他说:「你现在赶快走吧! 没有事了。」这财主一看这个为他赶车的人是从土匪中跑出来的,一定是土匪了,就说:「先生,你今天对我这麽好来救我,使我没有被打劫,请问你贵姓? 在什麽地方住? 将来我好到你府上拜谢!」这个人就告诉他说:「我的名字叫阿逝孕。」各位念大悲咒时,在大悲咒上不是有一位护法名叫「阿逝孕」的? 在阿逝孕图月里,是在肩膀上长了两只翅膀的,这位护法就叫「阿逝孕」。 可是当时这个财主想:「啊! 谁叫阿逝孕呢? 谁呢?」这时他忘记了,忘了这个阿逝孕就是大悲咒的一句咒语,也就是一个护法。 等这位阿逝孕走了,看不见阿逝孕了,他才想起:「啊! 这不是大悲咒里面的一个护法叫阿逝孕吗?」於是想去找阿逝孕,也找不著了,不知阿逝孕跑到什麽地方去? 所以这是大悲咒里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 假如这个财主想:「我念大悲咒看看灵不灵?」阿逝孕也就不会来救他了。 正因为他没有考验的心,只抱一个信心:「我念大悲咒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果然就遂心满愿,没有被土匪打劫。 这一部妙法莲华经,共有七卷,共分为二十八品,这一品文是二十五品,在经文的本子是第二十四品,因为其中少了一品「提婆达多品」。 这一品显扬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神通妙用,不可思议的境界。 在前面讲到「药珠」,现在再讲「人法」。 什麽叫「人法」? 「人」,就是观世音菩萨;「法」,就是普门所示现的法门。 这观世音菩萨,他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所以是不可思议的人物。 他又说普门示现有求必应,无感不通的法。 这种「法」叫做不可思议的一种法。 因为不可思议,所以叫妙法。 因为这个「人」也是不可思议,故亦可称为妙人。 既然是妙人、妙法,方堪名「普门」,才能名实相符。 因为「人法」的因缘,观世音菩萨才说这「普门品」。 第二种的意思,就是「慈悲」。 因为「慈悲」的因缘,所以观世音菩萨说这「普门品」。 什麽叫「慈」呢? 慈能予乐;什麽叫「悲」呢? 悲能找苦。 观世音菩萨救众生的七种难,解除三种毒,应众生两种求。 这七难在经文里会详细的说明。 简言之是:水难、火难、风难、枷锁难、黑风难. .. .. 等等有七种。 解三毒,三毒是什麽? 就是贪、瞋、痴三毒。 应二求,就是求男、求女这两种求。 众生都有这三毒:贪、瞋、痴。 若人多贪,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贪。 若人多瞋,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 若人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这个贪讲起来很多。 瞋,讲起来也不少。 这个痴,正好不多也不少。 说它多也不算多,说它少也不算少。 什麽叫痴呢? 简单的说就是愚痴。 什麽是愚痴? 就是没有智慧,不明白,见理不真,所以叫愚痴。 见到这理论不正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根据中国王阳明先生的学说:愚痴的人,乃是因为他未能「知行合一」。 王阳明说,这个人为什麽没有去做呢? 就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 他若是知道就会去做。 王阳明说他知道了而不去做,那还是没有真知道。 若真的知道,就一定会去做的。 王阳明在中国是一位很有名的学者,他的学说是「知行合一」:人若真知道了,他一定会实行;没有知道他才不去行。 也就是说他要是真正明白了,就不会再做愚痴的事。 他为什麽做愚痴的事情? 因为没有明白。 所以我说这是见理不真。 试举出一个例子来讲,譬如这愚痴的人说:「好花常令朝朝艳,明月何妨夜夜圆,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贪花的人,生出愚痴的心说:「我要这朵花,永远是鲜艳而不凋谢,要这朵花时时都开放著,朝朝都是这麽美丽。」那个贪月圆的人就这样说:「明月何妨夜夜圆? 昨天晚上的那个月亮是圆的,若是每一天晚间的月亮都是圆的多好! 天天到外面去赏月,这种月光辉映灿烂,也不必点电灯,又省钱,天然的光辉多好呢?」这不是愚痴吗? 月有盈亏,花有荣凋。 花开就有花谢的时候,月圆就有月缺的时候,这是一种天道循环。 好喝酒的人就想:「我每天去买酒,买威士忌、白兰地,是很贵的,若是地上所有的水池变成酒池,这时候我想饮酒就到那水池取酒,这多方便!」还有贪钱的人,也就想:「我现在去做工赚钱,非常的困难,如果每一棵树变成摇钱树,树上都结成元宝、美金,若是我想用钱,便到那地方去取,这多方便!」这些是不可能的事情,都是愚痴的幻想。 还有最简单的例子,有个人没有读书,甚至连小学都没有念过,中学更不要提,他就想要得到一个大学博士的学位。 你说岂有此理呢! 小学都没有读,大学的博士学位怎能就这样给你呢? 还有一种人,他根本没有去种田,到时候就想收谷。 这都是愚痴! 甚至也没有买马票,到时候就想中头彩。 这都是一种愚痴的想法。 可是一般人多数犯这种妄想不劳而获的毛病,那麽该怎麽办呢? 有这种毛病就应该把它改了。 观世音菩萨他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这就是一种大悲;也又利乐一切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一种大慈。 因为大慈大悲的因缘,所以才说这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又有一种,是「福慧」的因缘。 福,观世音菩萨所以能寻声救苦,分辨世间一切的音声:善声、恶声、苦声、乐声、是声、非声乃因为他有真正的智慧。 他这种智慧是从什麽地方来的? 是因为他普门的布施,以这个法施给众生,故他有此福报,而福德庄严。 所以这是由於福慧的因缘来说普门品。 又有一个「真应」。 真,是观世音菩萨以他真身的妙力来救度七难、解除三毒、满足众生之二求,这是以真身的妙力。 他又现三十二种的应化身,这叫应身,用以教化众生,所以有这「真应」的因缘。 说这普门品又有「权实」。 观世音菩萨以这个法身的力量,在默默中,就是秘密之中,来利益众生,这叫「实」。 他又以三十二应化身来教化众生,这是「权」。 权就是权巧方便,也就是说暂时用这个方法,不是永远的。 又因为观世音菩萨以这权实的因缘,所以才说这普门品。 还有一个因缘叫「本迹」。 什麽叫「本」呢? 「本」就是根本,「迹」就是踪迹的迹。 观世音菩萨以一法身而普度一切众生为「本」,他以应化身教化众生为「迹」。 观世音菩萨的法身有如月光,他的迹就好像「月照千江」的道理。 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一个月光照一切的水,而一切水里头的月,都是从这一个月的本身现出来。 水里的月就是个「迹」,天上的月就是个「本」。 这是以「本迹」的因缘,故说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以一法身来普现於一切众生心,令一切众生都改过自新,回新向上,离苦得乐,究竟成佛。 讲到这个地方,有人就说:「啊! 难怪我不改过自新,原来观世音菩萨他没有现到我的心里来,所以我有什麽过错也不愿意改。」抽香烟的人就想:「大概观世音菩萨不加被我,不帮我的忙。」好饮酒的人说:「我想学佛法,可惜我戒不了酒,这大概是观世音菩萨的罪过,他不帮我的忙!」於是他就对观世音菩萨生出一种仇怨的心说:「这观世音菩萨太不公道了,为什麽你帮忙别人,不帮忙我呢?」这真是愚痴上再加愚痴,这是双重愚痴。 为什麽观世音菩萨不加被你? 就因为你不听观世音菩萨的教化。 你听见「观世音菩萨」这名称,就应该改过自新了,就应该清净头脑,「悟已往之不谏」,知道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算了。 「知来者之可追」,将来的应该往善道上走。 可是你明知故犯,那是罪上加罪。 所以责怪观世音菩萨不保佑你,是一种错误。 观世音菩萨时时都想保佑你,可惜你把你心里的门总是关著,不让观世音菩萨进来,观世音菩萨只好叹气:「啊! 这个众生真是可怜愍者,太可怜了!」所以你不要怪观世音菩萨,应该怪你自己不争气。 以上说的是「本迹」。 还有一种因缘就是「缘了」。 「缘」就是缘因,「了」就是了因。 什麽叫了因? 就是把这个因断了,也可以说是明了因果的因。 我们现在来听经闻法,有的从华盛顿州、西雅图来的大学生,有的读博士、硕士也来学佛法。 为什麽一这些人要从老远来到此地,参禅打坐、学习经藏、研究佛法呢? 就因为要了这个因。 听经就是了因的种子。 你有听经的因缘,这是个「缘」因。 因为「缘了」的因缘,所以说普门品。 还有一种叫「智断」。 观世音菩萨他以他的智慧、智德庄严,来教化众生,是位智慧的庄严者。 「智」慧叫智德,即是「智」的德行。 「断」,断德,即是断除一切无明。 这断德又可以叫福德,因为他把无明断了,所以有真正的福德庄严,好像佛似的,福也足、慧也足。 观世音菩萨虽然是菩萨,但是他有福德庄严也有慧德庄严,所以「智慧」,也叫福慧。 以上合起来共有十种的因缘,所以讲这「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 世尊。 观世音菩萨。 以何因缘。 名观世音。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什麽叫当尔之时? 就是当时无尽意菩萨在法华会上,请问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字的因缘的时候;也就是此时,在说完妙音菩萨本事品後,现在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时候。 有一位无尽意菩萨,什麽叫无尽意? 总起来有三种的无尽。 第一是:「世界无边尘绕绕」: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不要以为这世界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得见,耳朵所听得到的,这就是世界的一种边界。 不是的,这世界有无量无边那麽多,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国土,无尽无穷的,所以叫「世界无边尘绕绕」。 什麽叫绕绕? 绕,就是绕乱;绕乱就是不定的意思;不定也就是动的意思。 尘就是不清净,世界上有很多微尘,试看太阳一出来,在阳光反射的光线上,可以看到无法计数的微尘,在空中上上下下,飘摇动荡,忽高忽低的。 这些微尘是从什麽地方来的? 世界上这麽多尘土从那儿来呢? 溯本穷源,追究这微尘的根源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切尘是从每一个众生心里所生出来的。 为什麽? 因为众生心里妄想太多了。 妄想就好像尘一样,绕绕不安、恒常变动的样子。 试看,我们所能察觉的妄想已是多得不知其数,所察觉不到的更不知有多少? 有数不过来那麽多! 在楞严经上说:在一念中就有九十个刹那。 刹那,是一段非常短的时间,而一刹那之中就有九百个生灭,所以「世界无边尘绕绕」。 这世界是怎样有的? 是因为我们众生依真起妄。 一念的妄想,而变成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世界相继成立。 这也叫「世界无边尘绕绕」。 第二是:「众生无尽业茫茫」:世界是无边的,就因为有世界,所以也就生出众生来。 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有很多种的因缘和合而生。 大概来讲有四种: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怎麽会有胎生呢? 胎因情有,胎生是因为有这种爱情,因而有了新生命。 卵因想生,是由想而成的。 湿生是依湿而生,在那个有湿气的地方也就生出来了。 化生即变化而生,是自然能变化而生的生命,不靠父母之缘而生。 再详细的讲有十二类的众生,其余八种: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 有这麽多的众生,到底是从什麽地方来的呢? 众生是从佛性那儿来的,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虽然所有的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不是说众生就是佛了,不是说不修行就成佛。 必定要用功去修行、参禅、学佛法. .. .这样才能返本还原而成佛。 不是说众生现在就是佛,不用修行了,这简直是一种邪知邪见! 而是必定要修行、学佛法、依教奉行,才能成佛。 所以才说众生是从佛性出来的。 第三是:「爱河无底浪滔滔」:「爱河」,是指男女的爱;不单人类讲爱,就是异类、畜生也执迷不悟地执著这个「爱」,尤其畜生更不明理,所以其淫欲心非常重。 牠们时时刻刻都想行淫欲。 若能清心寡欲,自净其心,割爱断欲,就离成佛不远了。 这「爱河」是没有底的,越陷越深,越深越向下沉,是没有「底」的。 「浪滔滔」,这种波浪滔滔是连绵不断的,就像水波浪。 为什麽海水上会有波浪呢? 就因为众生心里有波浪。 众生心里有波浪,就因为爱河有波浪,这个「爱」你想扯也扯不断! 用再利的刀想把情爱斩断,还是不容易的。 但你若真正有了智慧,对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所谓「慧剑斩情丝」。 没有智慧的人,就掉在爱河里,越掉越深,掉到什麽地方呢? 根本就没有个底。 越掉越深、越深越掉,就是往下降,总而言之,没有完了的时侯,是故名为无尽意。 因为这三种意思,所以无尽意菩萨,欲把这无量世界,变成极乐世界。 欲将无尽的众生,都教化成佛。 又把这无底的爱河,统统填上。 所以无尽意菩萨,名为无尽意。 菩萨,这两个字是简称,具足云「菩提萨埵」,是梵文。 中文的意思,菩者,觉也;萨者,情也。 菩提,就是觉道。 萨埵,就是个有情。 也就是用觉悟的道理,去觉悟一切有情。 用自觉的这种道理,去觉悟一切众生。 就是我开悟了,我也想办法教每一个人都开悟,这叫自觉觉他。 那麽菩萨又从什麽地方来的呢? 菩萨是从众生这儿来的。 菩萨原来也是个众生,和你我他所有众生是一样的,没有分别。 不过,他是众生里面的一位觉悟者,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 我们这个众生,就是众生里面的迷昧者,还没有觉悟。 你如果今天觉悟,今天就是菩萨;如果明天你觉悟,明天你是菩萨。 觉悟什麽呢? 觉悟这个无明。 你能知道这个无明的来处,把无明破了,这便是「觉」。 若不能破无明,就是「不觉」。 把无明破了,法性也就自然现前,爱河也就乾竭了;爱河乾了智慧就现前,这就是觉悟。 菩萨是觉悟有情,也是有情觉悟。 来回讲都可以的。 菩萨又叫「大道心」的众生,他的道心最大,又叫「开士」,他能以开众生的愚痴,而显现本有之佛性,这叫菩萨。 「即从座起」:在这法华会上,当无尽意菩萨听佛讲完了妙音菩萨本事品後,随即他就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 为什麽要站起来? 无论在那一个大会场里,当你要说话时,必须先站起身来,不可以只坐在那地方,一举手,就问问题了。 这样子太随便了! 这时无尽意菩萨想要讲话,他不但即从座起,而且还「偏袒右肩」。 为什麽要露出右肩呢? 为了表示恭敬,这表示身业恭敬。 「合掌向佛」:接著无尽意菩萨就合起双掌。 「而作是言」:对著佛就这样说了。 从「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此段是阿难尊者在结集经典时,他所写的。 以此用来描述这个法会的因缘。 由「世尊」开始就是无尽意菩萨所说的话。 无尽意菩萨称了一声:「世尊啊!」。 世尊,就是世出世之尊,世间和出世间都最尊敬他。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无尽意菩萨称了一声世尊後,就说:「观世音菩萨有这麽大的威神力,他的慈悲愿力这麽大。 他能够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十四无畏、十九说法,三十二应身,是以什麽因缘而叫『观世音菩萨』呢?」以何因缘,也就是请问观音菩萨在过去所修的是什麽法门,而他的名字叫「观世音」呢? 这是无尽意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问的问题。 佛告无尽意菩萨。 善男子。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 受诸苦恼。 闻是观世音菩萨。 一心称名。 观世音菩萨。 即时观其音声。 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此句是阿难尊者在结集经藏时,依照这文法写下来的。 「善男子」:是释迦牟尼佛称呼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啊!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若有」是假设之词,就是当有而末有,现在还没有,将来或者会有。 将来或者有百千万亿那麽多数量的众生。 这些众生包括: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十二类的众生皆包括在内。 「受诸苦恼」:这个「诸」字,可以当「多」字讲,也可当作语助词讲。 怎样叫语助词呢? 这「诸」字就是指一个众生受苦,就是专门指那一个众生而言。 「受」是遭受到。 「诸」也可以指很多种的苦恼。 这是不把它当作语助词说,每一个众生他受了那种苦恼。 诸,也就指他所受的「那种苦恼」。 然而这「苦恼」有多少? 大概有四种:? 一人受一苦。 ?一人受多苦。 ?多人受一苦。 ?多人受多苦。 一人受一苦的,如哑吧,他自己本人有苦自己知,也不能告诉人,所谓:「哑吧吃黄连」。 一人受多苦,例如一个人无论走到什麽地方,都遭遇苦恼,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不是盗贼,就是火烧。 所有世间的苦恼,他都嚐遍了。 一个人而遍嚐一切苦,这叫一人受多苦。 多人受一苦,就好像现在的越南,发生战争,作战时飞机轰炸,枪林弹雨,生灵涂炭,死伤不知其数,甚可悲矣。 在一个国家里的众多人,受同一种类的苦,这种苦恼叫多人受一苦。 又有一种如瘟疫流行病,很多人皆受这种传染病的威胁,病得死去活来,这种苦恼,虽未至死,但疾病是非常痛苦,这也是多人受一苦。 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苦恼,讲也讲不完,不胜枚举。 这个世界就是个苦恼的世界。 众生也多,苦恼也不少。 究竟有多少种苦恼呢? 根本没有数量可数的。 总括起来讲有八万四千种。 那麽,受这种苦恼时,当怎麽办呢? 谁都会有苦恼的。 当我们受苦恼时,切切要牢记,不要忘了这位观世音菩萨。 当我们受苦恼时,就应该「闻是观世音菩萨」。 「闻」:是自己本来不知道的,好像美国人究竟能有多少个听过这观世音菩萨的名字? 找一找看,我相信在全美国,能听见观世音的,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你想一想,那麽多的人不能闻到观世音菩萨,而你现在闻到了,闻也就是明白了,知道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有三十二应身,这种自在的神力。 这是「闻是观世音菩萨」。 「一心称名」:要紧就在此「一心」。 这个一心最要紧,你不要二心,也不要三心,更不要四个心,你心越多,可不像你做功德似的,别以为越多越好。 你造个心要是多了,越多越不好。 为什麽? 因为心一多就会发散,一散了就不专一。 不专一就不灵了,就没有功效。 你若「两心称名」也不灵了,「三心称名」更没有用。 「观世音菩萨」:观,就是观看。 世,就是世间。 音,音声。 观看世间一切音声的菩萨。 「即时观其音声」:即刻就观察这个众生的音声。 「皆得解脱」:所有一切一切的苦恼,都得到解脱。 解脱,就是没有了。 苦恼没有了,得到什麽? 就得到快乐。 这个解脱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无拘无束,无罣无碍。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 设入大火。 火不能烧。 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若为大水所涌。 称其名号。 即得浅处。 这一段经文,是说观世音菩萨救七难之中的火难和水难。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者」:是指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这个人。 若有,是现在没有,将来会有的。 假如有这样的一个人,持是观世音菩萨名。 持,是多持,就是不忘的意思。 也就是心心念念都执持著:「南无观世音菩萨」。 无论那一个人,想要解除这种七难的痛苦,先要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设入大火」:这是说你平时就念观世音菩萨,而不是说等到困在大火里,才念观世音菩萨。 不是现烧香、现念佛。 不是说我今天有了灾难,今天才念念观音菩萨。 这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闲时一枝香也不烧,焦急了才临时要抱佛腿,求救你的难。 这时虽然你抱著佛腿,但佛也不理睬你。 为什麽? 因为你在平时就没有修行,等有难时来求佛,这叫现烧香、现念佛。 可是又有一种人,他平时也没有烧香,也没有念佛。 但他有急难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一样救他,也一样令他离苦得乐。 这又是什麽道理? 你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有前因、後果。 在前世或者他曾勇猛精进修道,拚命的用功,念观世音菩萨,甚至曾造了种种功德。 所以今生虽然他没有念,而因为他前生念过,曾种下这种善根,所以他今生不念,观世音菩萨也来救他。 这是因为有远因的关系。 因,有远因,也有即因。 远因是前世所种的因;即因就是今生所种下的因。 或有人说:「我前生或者已种下因了,故现在我不必念了。 将来我有难时,观世音菩萨也会救我。」可是这不保险,你就是向我买保险,我也不卖的。 如果你从今天开始诚心诚意的念,我则可以向你保证,必定能得到感应的,将来你有什麽灾难,观音菩萨一定会来救你。 因为你不是现烧香、现感应,就绝对有感应的。 从前有个人,他一心想到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观世音菩萨。 可是天下就有这麽巧的事情,就在他正要去朝拜南海普陀山那一天,刚上了船,家里的邻居便著了火。 他的家人就跑来向他报告说:「不好了! 你赶快回去呀! 不要去朝普陀山啦,我们的邻居著了火,你要回来照顾啊!」这人说:「我为了想去朝拜观音,已吃了三年斋,现在我也上了船。 家里著火,我若是下船,它应该烧也一样烧了。 若不应该烧的话,观音菩萨会保护著我,我就是不下去,它也一样不烧的。 我有这种诚心,宁可自己家里被火烧了,我也要去拜观音菩萨r!」於是乎他家里著火也不管了,就决定一心去拜观音菩萨。 他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观世音菩萨回来之後,一看左右邻里、前後所有的房屋,都被火烧光,唯独自己这间楼房,却没有烧。 所以一般人就问他:「怎麽你的邻居房子都烧了,而你的房子却不著火呢?」他说:「我就因这次以最诚心去拜观音菩萨。 我去的时候,什麽也不管,它要烧就让它烧,我把什麽都放下了。 这是观音菩萨的保佑。 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力量,所以令我这房子没有著火。」这是「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的实证。 「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因为什麽而火不能烧? 就因为观音菩萨有大威神力,所以火不能烧。 「若为大水所漂」:如果你平时也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若在无意之中,不是有心要试验观世音菩萨,而去跳海,是否会灵验不沉呢? 如果你怀有试验心,不是真信,那绝对不灵的,你去跳海毫无疑问是要淹死的。 为什麽? 因为你存一种试验菩萨的心。 观世音菩萨并不是学生,你也不是老师,为什麽你要试验观世音菩萨? 因为你不相信观音菩萨有这麽大的神通,所以你才要试验。 你这一试验不要紧,可是把自己的生命也牺牲了! 不要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做赌注品。 「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在不知不觉中,就到达浅处了。 在大海里不知怎样子就跑到岸上去了,这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力量,所以才有如此感应。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 为求金银琉璃。 砗磲玛瑙。 珊瑚琥珀。 真珠等宝。 入於大海。 假使黑风吹其船舫。 飘堕罗刹鬼国。 其中若有乃至一人。 称观世音菩萨名者。 是诸人等。 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以是因缘。 名观世音。 这一段文是说七难之中的罗刹鬼难,也可以说是黑风难。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言其有这麽多的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七宝。 世间的人,到处寻求,你争我夺,认为这是宝了,其实都是身外之物。 你没有明白自性的实宝,而贪著外面的珍宝,就是得到了也没有什麽大作用,对你自性上是毫无关系。 但是一般人都要求这个「金」。 每一个国家都欢喜黄金,所以老百姓也认为这是一种稀奇少有的责重物,於是昼夜想法子求之。 乃至於国家互相交战,也是为了这个黄金。 为什麽人以为黄金是这样的可贵? 就因为它最少,因为少所以就珍贵了。 如果黄金像土那麽多,人就认为它不值钱。 所谓:「物以稀为贵」,因为少所以人人就喜欢,甚至作梦也发了黄金梦,有的到非洲去掘金,有的到美国来掘金。 以前听说旧金山的金子最多,所以就跑来美国,尤其中国人到美国来是专门为了掘金子。 当美国的金子掘完了,便跑到澳洲去。 美国有旧金山,澳洲又出了一个新金山。 人就是专门搞金子。 为了到美国来找金子,在海里也不知死了多少人。 相信死的不少,因为以前交通没有现在这样方便,新闻消息也没有这样灵通,故死了很多人也没人知道。 这都是遇到黑风之难,想去掘金在海上被巨风一吹,人船均毁。 金为第一等的贵重物,银为第二种的贵重物。 此外还有琉璃,中国人把琉璃称为「青色宝」,青色的宝贝。 砗磲是一种宝石,其石上长著好像车的轮子走过泥土而现出一道一道的车辙痕迹,一条白的隔著一条透光,形成一道道沟似的,故云砗磲。 虽然看上去像有沟条,可是用手摸石,却是平平滑滑,并没有沟,这是七宝之一。 玛瑙是一种玉石,这种石长得像马脑,内有一条条的血线,白色石上带有一条一条的像血丝的斑纹,所以叫玛瑙。 珊瑚是珊瑚树,有的三尺多高,我所见过的有一尺多高。 珊瑚乃是由海里一种虫子变成。 这也是一种化石,由虫子变成植物,像树的样子。 其质料像玉石,故非常名贵。 在中国有一个富人名叫石崇,最欢喜和人比较富贵。 一天他到一位皇亲的家里赴宴,这位是皇帝的亲戚。 当时皇帝赐他一棵珊瑚树,大概有两尺多高,因为是皇帝赐的,自然特别名贵。 皇亲请石崇到他家里,饭後便摆出这棵珊瑚树给石崇看。 岂知石崇用手拿起就摔烂了,使皇亲忧愁得不得了! 乃说:「这是皇上赐给我的,你怎麽把它摔碎了,现在一钱也不值了。」石崇说:「你不要担忧,我再送给你一棵珊瑚树,明天请到我家去,随便你选,愿意要那一棵就拿那一棵。」次日皇亲到石崇家里参观,整个客厅都摆满了三尺多高的珊瑚树! 皇亲一看,心想:「哦! 我虽然是皇亲,都没有你石崇这麽富有。」於是就选了一棵珊瑚树回去。 结果石崇也就因为太有钱,被斗争死了。 所谓「人为财死」。 人为什麽而死? 就为了这个「财」;「鸟为食亡」鸟因何而亡? 就为这个「食」。 众生就是这样颠倒。 琥珀,是一种黄褐色透明的矿物,系松树脂所变成的。 真珠,是蚌壳内生出的一种圆体物质,玲珑透体,光亮可爱,名为珍珠。 「入於大海」:人因为想求这些财宝,就到大海里去找宝贝。 海里的宝最多,故入海求宝。 「假使黑风」:黑风,什麽是黑风? 不错,就是黑色的风。 可是这种黑色的风,每一个人都有。 什麽叫「黑色的风」? 就是你面孔板起来时,面孔发黑了。 人因为有脾气,所以才有黑风。 若没有脾气,也就没有黑风了。 这个「大海」是什麽? 就是我们的「性海」——自性的性海。 「黑风」喻众生的无明,讲来讲去还是这个,没有旁的。 这个「无明」,又叫「烦恼」。 你若生了烦恼,就是有黑风。 若没有烦恼,在你自性大海里就风平浪静。 怎样才能求到宝呢? 就到你自性里去发掘自性的实贝。 当你欲要发掘自性的宝贝,这时就会遇到魔障。 为何会有魔障? 乃因为自己的德行不够,德性不够,道德不够,功德不足。 因为没有作功德,故、德行也不圆满。 德行不圆满,所以才有黑风,才有魔障。 你若是德大,黑风就化了。 化为什麽呢? 化成祥云,祥云瑞气。 谚云:「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人的道行若高了,就是龙见到你也盘起来。 龙本来是很厉害的,牠能翻江倒海、移山倒海。 龙若一用神通,就能把山也搬了家,海也搬了家,所以龙的势力很广大。 可是你若有「道」的话,龙虽然神通广大,也不敢在你面前示威,老老实实地盘起来。 老虎虽然最凶,你若是真正没有脾气了,那麽老虎见到你就变成你所养的猫狗一样驯伏,向你摇头摄尾作欢迎式,不会咬你。 可是你要有这种道行,才会现出这种境界。 如果没有道,龙也不盘,虎也不卧了。 「德重鬼神钦」:你若德行够了,圆满了,就是鬼神见到你也都恭敬你,尊重你,向你叩头顶礼。 故人最重要就是敦品立德。 「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罗刹鬼是噉精气鬼,大多数是女性,专门吃人的精气。 若在船上遇到了黑风,飘流到罗刹鬼国里去,如果其中只有一个人发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一切的人,甚至有百千万亿众生,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以这种的因缘,这位菩萨的名字叫观世音菩萨。 讲到「德行」,人人都应该注重道德,人之所以和禽兽不同,就因为有道德。 如果不重道德,不讲道德,就和禽兽无分别了。 而道德必需力行实践所积成,否则根本没有道德可言。 在我东北的家乡,有一位和我最要好的朋友,他怎样成为我的知己? 因为他和我是同道。 我在家时曾为母亲守孝,而他也是在他母亲坟边守孝,所不同者,他在家时是一个土匪。 他未守孝前曾做强盗,到处打劫,抢东西,掳人勒索。 有一次在抢劫时与人战斗失败而受了伤,受伤後疗养了半年多也不好,这时侯他就发了觉悟心:「我大概做错事了,所以这伤总不能好。」於是下决心发愿道:「如果我这伤能痊癒的话,从此以後我再也不做土匪的事了。」并且自己跑到父母亲的墓上守孝。 他发了这愿後,果然不到几天,伤口自然好了。 於是仍然继绩守孝。 在守孝的期间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发生。 单举一件来说,是他为大众求天晴,割肉祭天的事。 他在守孝时,连下了几个月的雨,总也不晴天。 他自忖道:「老百姓们所种的五谷都快被雨水淹死了。」乃决心为众求晴,向天发誓:「如果三天以内停雨,就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供养佛、天。」他一发这愿,很奇怪地真的不到三天,雨就停了。 他便履行应尽之诺言,在佛前,拿刀从自己臂膊上,割下有一二两重的一块肉。 他把肉割下後,因为剧痛过度,自己也昏倒过去。 稍後才又醒过来。 正在这时有位县长走到那地方,看见满地都是血,心想:这人把自己的肉割下,不知他在做什麽? 还以为他发了狂。 经过一问,才知他是为大众求晴而割肉供佛、供天。 县长听後赞叹道:「啊! 你真是最好的人!」对他印象特别好。 随後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小鸟,这鸟叫得很特别,叫声说:「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整天就这样叫著,意思就是叫你多做好事,多做好事,好事做得越多越好。 所以为什麽我也不怕辛苦,白天做工,没有一点时间看佛经,而晚间来为大家讲经? 因为想要多做一点布施,以法来布施。 在美国,可以说是「法」最缺少! 因此我发愿为你们布施佛法,再辛苦我也不会停止或罢工的。 若复有人。 临当被害。 称观世音菩萨名者。 彼所执刀杖。 寻段段坏。 而得解脱。 这一段经文是说刀杖难。 假使有这麽一个人将要被人杀害的时侯,他若能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彼所执刀杖」:彼,是指想要杀他的这个人。 执刀杖,就是说其手里执持的刀刃或木棒,想要斩你的时候。 「寻段段坏」:当你一称念观世音菩萨,自然而然地你的脖子就硬过他那把刀。 本来是刀硬过脖子,可是现在当这刀砍到你脖上时,自然就折断了。 若不信,可以试一试,看看你自己的脖子能不能这样坚固? 这刀何以能一段一段的坏了? 就因为观世音菩萨有大威神力,令你的脖子如铁石,所以他那把刀就自然折断。 不但断了一段,还断了很多段,左一段、右一段,这刀甚至就碎了。 「而得解脱」:就这样而得到解脱了这种刀杖难。 什麽道理能解脱? 就因他发心念观世音菩萨。 有人怀疑:「念观世音菩萨就有这样的灵感吗?」不但这样灵感,比这个更灵感的事情更多著哩! 只要你诚心相信,能诚心念观世音菩萨,就会有比这个更感应的事情发生。 若三千大千国土。 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 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 是诸恶鬼。 尚不能以恶眼视之。 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 若有罪若无罪。 杻械枷锁。 检系其身。 称观世音菩萨名者。 皆悉断坏。 即得解脱。 这一段文是解除夜叉、罗刹诸鬼难,及解除杻械枷锁难。 「若三千大千国土」:什麽叫三千大千国土呢? 因为有三个「千」字,所以叫三千大千国土。 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日月,一个须弥山,一四天下。 一四天下就是:南赡部洲、北俱卢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等四大部洲。 这四大部洲为「一四天下」,「一」者就是指:一个须弥山、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和四大部洲。 有一千个须弥山、一千个日月、一千个一四天下,这叫一个小千世界。 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算为一个中千世界。 有一千个中千世界就算一个大千世界,因为有三个千字,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满中夜叉」: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里边,都充满了夜叉鬼。 夜叉鬼有飞行夜叉、地行夜叉,和空行夜叉。 这种鬼跑得特别快,就是现在的火箭也没他跑的速度那麽快,所以也叫速疾鬼或捷疾鬼。 罗刹就是噉精气鬼,他专门吃人的精气。 「欲来恼人」:这种夜叉和罗刹鬼都是专门害人的,到处去找人麻烦。 例如你想发菩提心,他一定会很不高兴,故意给你添麻烦,而想出种种方法阻止你,使你不能修行,叫你退道心。 你本来发菩提心发得很勇猛,可是他一钻进你的身心,教你自然就起了妾想:「修行做什麽! 学佛法有什麽用! 还是不要学佛法了! 到别的地方去,什麽事情都很自由自在的,愿意跳舞就跳舞,喜欢听音乐就听音乐。 学佛嘛! 这个也不可以做,那个也不可做,这麽多的不可以! 又不可以看戏,又不可以喝酒,又不可以抽烟,你看这麽多事情都不可以做,这佛法真是越学越麻烦!」谁一有这种想法,就是夜叉、罗刹鬼来教你这样想的。 有人想要出家做和尚。 他就教你想:「啊! 做和尚太苦了! 一天到晚要做工,却又吃也不好,穿也不好,辛苦得不得了! 你去做和尚有什麽用?」於是就退了道心。 又有想做比丘尼的,这夜叉罗刹也就来教你想:「哎呀! 还是去结婚好了,结婚每天有丈夫陪伴,遂心满欲。」他就是要令你不能发菩提心,这就是夜叉与罗刹的本事,专门损害菩提道心,破坏人的修行。 所以说:「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有很多的夜叉和罗刹想要来恼人,给人添麻烦。 可是他一听见你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你一念观世音菩萨,自然就大放光明,那鬼想看你也看不见了。 因为他看你有如电灯放光似的,眼睛也睁不开了。 故云「尚不能以恶眼视之」。 「况复加害」:他连眼睛也不能睁开,又怎能加害於你呢? 自然就离开你跑得远远去了。 故此你应该时刻都念观世音菩萨,才有所保障「设复有人」:假使再有这样一个人。 「若有罪若无罪」:无论是有罪或没有罪。 「杻械枷锁」:有罪的人,理应被政府捉去,戴上手铐脚镣、披枷戴锁。 有罪者指犯了罪,无罪者指被冤枉、被诬告,自己根本是没有犯罪,而给政府捉去囚到牢狱里,戴上手铐脚镣。 杻、械、枷、锁,都是处罚罪人所戴的刑具,把人綑绑起来。 你若在这时候能称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皆悉断坏」:这些杻械、枷锁,种种的刑具便自然的断坏了。 「皆得解脱」:即时就得到解脱、自由。 枷自动断了,锁也自动开了。 总而言之,无论什麽刑具在你身上,自然地脱落了。 这种情形我见过很多。 某次我在南华寺遇到一位和尚,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期,他被日军捉去,囚到监狱里,手脚被戴上铐镣。 他在狱里一天到晚都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念念不断,就在一个晚间,忽然身上所有的枷锁都自动断坏掉落,监门也自己开了,所以他逃出监狱,得到解脱自由。 若三千大千国土。 满中怨贼。 有一商主将诸商人。 齎持重宝。 经过险路。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 诸善男子。 勿得恐怫。 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 是菩萨能以无畏施於众生。 汝等若称名者。 於此怨贼。 当得解脱。 众商人闻俱发声言。 南无观世音菩萨。 称其名故。 即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假若在这三千大千的国土里。 「满中怨贼」:在这三千大千国土内的任何一个角落有怨贼。 怨贼,是在往昔和你有怨债,所以今生做贼来抢你的东西。 「有一商主」:有一个做买卖的人,带领很多做生意的人,又带了很多非常值钱的宝物,经过有土匪强盗的地方。 但在这麽多的商人之中,有一个人,对著大众作如是建议,提议说:「你们各位善男子、诸位兄弟、好朋友们! 请大家不要恐怖骇怕。 我们大家,应该专一其心来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因为这一位观世音菩萨能以无畏的精神来保护所有一切的众生。 现在我们所有的人,若是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我们现在遇到这些怨贼,自当会得到解脱,而不受到土匪打劫或杀害。」这些行商的人听见後,大家都一起发声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因为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缘故,果然便免脱怨贼之难,没有被土匪所打劫。 因为这是不可思议的灵感,故每人都应该发真信心,不要怀疑。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 巍巍如是。 释迦牟尼佛,讲完以上的经文道理之後,接著又叫了一声:「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他的威神之力,是非常之巍巍宏大! 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尽的。」若有众生多於淫欲。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便得离欲。 假若有一类众生,淫欲特别多。 有的人一边学佛,一边生淫欲心,学的佛法越多,其欲心也越增越大,一天到晚总打淫欲的妄想,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 这是最坏的一种思想,行为和表现! 那该怎麽办呢? 你不要忧愁、不必担心。 你只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可是,单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还不够,尚要拿出真诚的恭敬心,向观音菩萨多顶礼叩拜。 顶礼佛菩萨是一种最恭敬的表现。 然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尤其是外道的人,看见人家礼佛就猖狂批评说些瞎话:「这都是偶像、木刻泥塑的东西,拜它做什麽?」因为自己没有慧眼,看不到佛光普照之境界,反而生大我慢,甚至把自己看得比佛还大,故说何必要拜佛! 这真是犯大错特错到极点的愚人! 若能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的淫欲心就自然会脱离了。 有人说:「那可坏了! 我就喜欢淫欲,现在没有了,该怎麽办呢?」你若欢喜有,也不必担心,还一样可以有的。 若不欢喜有,就可以没有。 你若喜欢有,又何必念观世音菩萨? 就照常保持它好了。 若多瞋恚。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便得离瞋。 什麽叫瞋恚? 瞋恚就是脾气,就是烦恼,也就是无明。 瞋恚有如火那麽厉害。 所谓:「星星之火,可烧功德之林。」古人也说:「千日打柴一火焚。」意思就是你砍了一千天的柴,但只需一点火就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柴都烧尽。 这是形容我们在平时所作的善业功德,虽然修持多时,可是你一发脾气,生了无明火,就把所积的种种功德都烧尽了。 什麽样的人欢喜发无明火呢? 就是阿修罗。 每一个人都有他所趣向之一道。 有的属佛道,其性格多数是慈悲。 属仙道者爱好清闲。 属人道者就和每一个人都有缘。 属鬼道者多数是性奸滑,不愿吃亏,为人不老实,总是鬼鬼祟祟的。 鬼祟,就是和鬼做祟。 祟,也就像前面所讲的罗刹鬼,总想「欲来恼人」。 属畜生道者其贪欲重,无论什麽他都不怕多,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贪得无厌。 属修罗道者就好发脾气,这种人动不动就生起火来,大发脾气。 像这一类人该怎麽办呢? 有什麽方法可以改变呢? 这部妙法莲华经,已详详细细把这法门告诉你。 就是要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并且要时时刻刻念,毫不间断。 常,谓之不断。 每到某一庙上去,凡有供佛的地方,或供观世音菩萨的地方,便应该恭敬地叩头顶礼。 也不要今天拜,明天不拜;今早顶礼,晚间就不叩头了。 若能虔诚恒常敬礼诸佛菩萨,久而久之你的脾气毛病就没有了,连你自己也不知道怎麽回事? 你们若不相信,我把自己一个经验说出来让诸位作为借镜。 我以前也是脾气很大的人,说打人就打人,说骂人就骂人。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欢喜打架,无论你是多大的大人,和我在一起就要听我的指挥。 不听我指挥,我就打! 死了也要打,打到你降伏为止。 这叫什麽? 这就是一种修罗的行为。 以後我学佛了,才觉悟这种恶脾气是不对的,也就改过自新,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所以现在做了师父也要修忍辱行。 有时徒弟来欺负师父,先发脾气,可是我低声下气,忍耐到他慢慢明白,知道自己错了。 以前我发人的脾气,现在被徒弟来欺负我,这可说是一种报应吧! 有人问:「那一个徒弟欺负你呀?」那一个欺负我就是那一个。 没有对我发脾气也就不算,你有发过我的脾气就会知道。 若多愚痴。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便得离痴。 前面所讲的是贪和瞋,现在讲到痴,这叫三毒。 这三毒把人的佛性,都毒得昏昧如睡觉了。 为什麽我们没有觉悟,一生都在醉生梦死中? 就因为有这三毒。 贪,就是淫欲。 本来这淫欲对自性上,为害最大,可是一般人却认为这是一种最高的享受,所以尽做出颠倒的行为,这尘垢一天比一天多,因此你自己的佛性光明就不显现了。 这是贪毒的厉害。 瞋毒也和贪毒一样,为害甚大。 现在讲的是痴毒。 什麽叫「愚痴」? 愚痴就是觉得自己不愚痴,这便是愚痴。 认为自己是很聪明有智慧的人,实际上你问他:「你是从什麽地方来的? 将来你到什麽地方去?」他不知道。 来不知来,去不知去,你想这样的人最聪明吗? 但他可不承认自己是个愚痴人。 所谓:「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无人防。」在这世界上,求名求利虽是件小事,可是人就一天到晚为这个奔波劳碌,甚至去害人、杀人放火都是为这个「利」。 不是为「利」就是为「名」。 在这世间上所有的国家和人类是数不尽那麽多,可是合起来讲,就只有两个人。 怎样说呢? 一个是求名的,另一个不是求名,就是求利。 名和利把所有人类都支配得颠颠倒倒,可是还不觉悟。 从生到死都在挣扎。 有的贪求做官,有的求发财,有的求男女以及求心理所倾向的快乐。 一生渴望等待种种快乐,可是没有享受多久,就死了。 死後到什麽地方去也不知道。 活时总自命不凡,觉得自己真了不起。 我是最有智慧,聪明的人。 甚至在学校读书,我年年都考第一名,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出人头地,都比人高一等。 自以为异常聪明,其实连自己本来的面目也没有认识,你就再聪明都是假,这是假聪明。 如果你真正有智慧,就不会觉得自己有智慧。 那麽说觉得自己是愚痴吗? 也不自觉是愚痴,更不自觉有智慧。 虽然表面上看来和一般人是同一身体形状,但是你所抱有的思想观念是明白的。 明白什麽呢? 明白一切一切,如幻如化。 知道所有一切是假的,你就不会贪著梦里的荣华富贵,贪图美色、争人我、争是非、争第一、争名夺利,而会明了一切都是无常的。 所以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什麽叫有为法? 就是一切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有为法。 就像梦幻,水泡似的。 大海里的水泡你说是真? 是假? 说是真的,它又会化为乌有。 说是假的,它却有个水泡。 虽然有水泡,可是不实在,没有真实的体性。 影,也是虚幻的。 又像露水似的,早晨有露水,可是太阳一出来它又消逝了。 电,也是有的,可是电光石火转眼即逝,也非真实。 若能作这样观想一切事物,又有什麽可执著呢? 没有所执著,才是真明白。 也不会想东想西,更不会想南想北,把一切尘劳妄想都放下了。 放下了尘劳妄想,那时候你不想成佛也不可以了,想没有智慧也不可以了,自然就有了。 所以,当自己没有智慧,不要以为自己有智慧。 智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 不要生出一种骄傲心:「在一般人中,我最聪明,生得最美丽,我是一般人中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我是与众不同的!」你若有这种思想,就是著相。 相本来就是个臭皮囊,就如梦幻泡影。 你一天到晚给它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尽心为它设备享受。 可是到它要走的时候,它可不管你了。 有人就专为这臭皮囊,又吸烟、又饮酒、又吃肉。 一天到晚总在填这无底深坑,填了又漏,漏了再填,永远填不满。 可是人就这样除旧换新、新陈代谢,为自己忙来忙去。 我为什麽一天吃一餐? 就因为怕麻烦,所以少吃一点,省了很多麻烦。 一般人认为吃好东西是最好的享受,我却认为是麻烦的事。 怎样解释呢? 若吃多了,肚里不舒服。 吃少了又生出贪心:「这麽好吃,再多吃一点吧!」若不吃好的东西,就不会生出贪心,肚皮也不受罪了,所以这都是麻烦的事情。 为什麽人会有这些烦恼? 就因为自己太愚痴了,才贪享受、求富贵、求名利、求快乐,种种无非都是颠倒。 你贪这贪那,结果又怎样? 到时候还一样要死去。 死的时候,一点把握也没有,这岂不是愚痴吗? 如此愚痴该怎麽办? 依照法华经上的方法: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你这愚痴就跑了,智慧就来了。 谁能知道自己是愚痴,那才是真正认识自己。 已经有了智慧才觉得自己是愚痴。 你若自己没有智慧,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愚痴,就越跑越远。 自己本来是愚痴,而自以为很聪明,岂不是愚痴上又加上愚痴? 本来一个愚痴还不够,变成双料的愚痴。 现在我们若想不愚痴,那就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这是一个最妙、最灵的方法,绝对是如假包换,妙不可言的。 讲到愚痴和智慧。 什麽是愚痴? 什麽是智慧? 我讲一个你们不相信的道理:「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为什麽这样讲? 在心经上有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境界说明真色是从真空生出来的,真空是从真色而有的,所以二而不二。 那麽愚痴与智慧是同样的道理。 你若会用时,就是智慧,若不会用便是愚痴。 愚痴和智慧也不是两个,就看你会用不会用? 你若会用,愚痴也变成智慧;若不会用,智慧就变成愚痴。 你若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颠倒了。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 有如是等大威神力。 多所饶益。 是故众生。 常应心念。 若有女人。 设欲求男。 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设欲求女。 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宿植德本。 众人爱敬。 释迦牟尼佛讲过以上的经文後,又叫了一声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前面所说的救七难、解三毒的种种威神力量,他还有很多很多饶益众生的神通妙用,所以众生心里应该常常念观世音菩萨。」在这里大家都要特别注意呀! 「常应心念」:不是口头上念而心不念。 若能心念口不念亦可。 总之要念兹在兹,永远记得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假如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想要求一个儿子。 怎样求法才能如愿? 就依照法华经上所说的法门,即是要礼拜,并以香花水果等,供养观世音菩萨,自然会得到一个福德智慧具足的男孩。 若求女孩子,就会生一个相貌端正,鼻子长得像鼻子,眼晴长得像眼晴,耳朵像耳朵,嘴巴像嘴巴的女孩。 那麽说难道眼晴还有不像眼晴的道理吗? 若不信,试看有的三角眼,更有的鹰钩鼻、小耳朵、大嘴巴,甚至有的鼻子、眼晴、嘴巴、耳朵都长在一起。 你说像这种相貌丑怪,教人见了都骇怕,这就叫不端正。 「宿植德本,众入爱敬」:为什麽会生端正、庄严好看的相呢? 这都是因为在前生,或者买过香花,用种种庄严具供养诸佛菩萨。 由於往昔供佛积聚功德,故感生生相貌圆满,庄严好看,人见人爱。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 有如是力。 若有众生。 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 福不唐捐。 是故众生。 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无尽意。 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 复尽形供养。 饮食。 衣服。 卧具。 医药。 於汝意云何。 是善男子善女人。 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 昔多。 世尊。 佛言。 若复有人。 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乃至一时礼拜供养。 是二人福。 正等无异。 於百千万亿劫。 不可穷尽。 释迦牟尼佛讲完观世音菩萨以上的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之後,现在又说:「无尽意! 这位观世音菩萨有如以上所说的力量。 若有众生能以恭敬观世音菩萨,发心礼拜观世音菩萨,他的福报,一定会存在的,不会空过。 因为这个缘故,所有众生都应该受持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你若能心里常常持念观世音菩萨,所得福报功德是不可思议,微妙难测的。 佛再叫一声:「无尽意! 假使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里的沙数,那麽多的菩萨的名字。 不只念诵,又能尽形寿以香、花、灯、果,或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四事供养三宝。 在无尽意你的意思认为怎样? 这一位善男子、善女人,他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呢?」佛问完後,无尽意菩萨就回答说:「这个功德是很多的。」佛听了无尽意菩萨回答後,又说:「设有另外这样一个人,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不要说他尽形寿供养,就是能在最少的一段时间里,来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这两个人的福报是一样的。 在於百千万亿劫,这种福报也不可穷尽。」无尽意。 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 世尊。 观世音菩萨。 云何游此娑婆世界。 云何而为众生说法。 方便之力。 其事云何。 佛告无尽意菩萨。 善男子。 若有国土众生。 应以佛身得度者。 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 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 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 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 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 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 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无尽意菩萨说:「你能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得到像前面所说的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那麽多的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听佛这样说,於是又向佛请问:「世尊! 这位观世音菩萨,他是怎样教化娑婆世界的众生? 怎样为众生说法? 他教化众生的方便因缘、方便力量,其事情是怎样呢?」什麽叫做「娑婆世界」? 「娑婆」是印度文,翻为中文意思是「堪忍」,也就是堪能忍受。 言其这世界是最苦的,不容易忍受。 释迦牟尼佛听见无尽意菩萨这样问,回答说:「善男子! 假使在这三千大千世界内的国土中,有这样一个众生,应该以佛身来度他,才可以成佛。 观世音菩萨在这个时候就示现佛身,来为这个众生说法。」讲到这里有人问:「观世音菩萨他是菩萨,没有成佛,怎可以现佛身而为众生说法呢? 岂不是冒充佛吗?」不是的。 因为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早已经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 成佛之後,因为不忘众生,所以他再次来此世界,把佛身隐起而现出菩萨身相来救护众生,这叫隐大示小。 罗汉是回小向大;观世音菩萨是回大向小。 他由佛身又倒驾慈航,这有如世人所说的:开倒车往回走似的,目的为了接引我们这一切苦恼众生。 所以观世音菩萨虽然外现菩萨身,其实是内秘诸佛行。 秘里是诸佛之行愿、诸佛之行为。 这是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现化佛身为众生说法的缘故,并非是冒充佛来欺骗众生。 接著释迦牟尼佛又说:「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辟支佛在 发布时间:2023-12-27 18:26:4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