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妙法莲华经第27品读诵 内容: 妙法莲华经分为七卷,共有二十八品。 前十四品(序品第一至安乐行品第十四)是说一乘之因。 后十四品(从地涌出品第十五至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是说一乘之果。 也可说前十四品是开权显实,后十四品是开近显远;都是说最上乘法。 本品叙述无量无边大菩萨,住在下方世界虚空中,他们从地下涌出。 为什么? 因为要供养妙法莲华经,要护持妙法莲华经的缘故。 这些法身大土在往昔时,曾经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现在他们都来弘扬妙法莲华经。 宣化上人:第二十七卷 妙法莲华经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卷 妙法莲华经 妙庄严王本事品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妙庄严王在很久很久以前,乃是修道的比丘。 同另三位比丘发心在深山中修道。 因为没人供养,为生活忧虑而影响修行。 其中有一比丘(妙庄严王的前身),发心供养三位比丘,令他们安心修道,不为衣食住而分心。 於是决定还俗,做苦工赚钱,供养三位比丘的饮食、衣服、医药、卧具等日常必需品。 有一天,他在王宫附近做工。 见国王出巡,甚为威风,前後仪队,十分威武。 心生妄念:「我来生能做国王,多麽威严,人人都恭敬我! 那时,我将发心供养所有的比丘。」此念一生,果然来生为妙庄严王,但是却忘了护法的愿。 後来,三位比丘皆证圣果,用法眼观察护法的因缘,便知这位护法者,因为往昔的功德,而转生为王。 此王有慈悲心,爱民如子,可是信邪教,心里有邪知邪见。 三位圣者欲报往昔护法之恩,设法救其出苦海,乃共议一个解救的办法。 一位发愿作为他的夫人(净德夫人),两位发愿作为他的儿子(净藏和净眼)。 为什麽? 因为要藉著贤慧的太太及孝顺的儿子,用感情做彩响力,才能改变这位国王信外道邪见的思想。 这一品是叙述妙庄严王,深受净藏(药王菩萨)和净眼(药上菩萨)两个儿子的感化,开佛知见,得到法益。 後跟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出家修道,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告诸大众。 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 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 多陀阿伽度。 阿罗诃。 三藐三佛陀。 国名光明庄严。 劫名喜见。 彼佛法中。 有王名妙庄严。 其王夫人。 名曰净德。 有二子。 一名净藏。 二名净眼。 说完陀罗尼品之後。 在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在法华会中的大众说:在过去很久以前,经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那样多的劫,那时候有位佛出兴於世,名号为云雷音宿王华智佛。 多陀阿伽度,译为如来。 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 阿罗诃,译为应供。 应该受九法界众生供养。 何谓九法界? 就是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 三藐三佛陀,译为正等正觉。 每位佛皆有十号,是那十号呢? 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有了这十种名号,才够资格称为世尊,即世出世最尊贵的圣人。 在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国家,名为光明庄严国,劫名叫做喜见。 在彼佛法中,有位国王,名为妙庄严王。 王的夫人,名为净德夫人。 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净藏,一个叫净眼。 这四个人的前身,就是往昔在深山同修的四比丘。 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 久修菩萨所行之道。 所谓檀波罗蜜。 尸罗波罗蜜。 羼提波罗蜜。 毗离耶波罗蜜。 禅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方便波罗蜜。 慈悲喜舍。 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 皆悉明了通达。 妙庄严王两个儿子,净藏(药王菩萨)和净眼(药上菩萨)皆有大神通力,能现十八变。 福德、智慧具足。 已久修菩萨所行之道,也就是十波罗蜜的法门。 何谓波罗蜜? 译为到彼岸。 印度的习惯语,凡是事情做完,皆为波罗蜜。 今略释十波罗蜜如下:1、檀波罗维蜜:檀译为布施。 布施有三种:(一)财施。 (二)法施。 (三)无畏施。 所谓「诸供养中,法施为最」。 讲经说法的功德,不可思议。 2、尸罗波罗蜜:尸罗译为戒。 戒为成佛之母。 犯戒好像船行大海中,船底发现有漏洞,若即时修补,尚可离危险。 否则,船沉人亡,悔已晚矣! 如何补救? 就是多做功德事。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维护道场,拥护三宝,所谓「立功赎罪」。 3、羼提波罗蜜:羼提译为忍辱。 不能忍的事也要忍,不能受的气也要受,这是消罪障的良药。 换言之,要发脾气时,能忍下去,不爆炸,所谓「能忍则安」。 4、毗离耶波罗蜜:毗离耶译为精进。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勤精进。 身精进、心精进、昼精进、夜精进。 总而言之,勇猛精进,所谓「业精於勤」。 修道好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禅波罗蜜:禅译为静虑。 把思虑静下来,也就是淳止妄想。 修到如如不动之境,才能得到了了常明之地。 这时,任运自在,随心所欲,不受一切的限制,所谓「神通妙用」。 6、般若波罗蜜:般若译为智慧。 因为般若含有三义,所以不翻。 (一)文字般若:就是一切经典。 (二)观照般若:就是用文字来观照一切境界,才能了解真实义。 (三)实相般若:因文字般若而启发观照般若;因观照般若而契合实相般若。 此三项有连带的关系。 7、方便波罗蜜。 8、愿波罗蜜。 9、力波罗蜜。 10、智波罗蜜。 此四种波罗蜜,皆由般若分出,合为十种波罗蜜法门,这是菩萨所修的行门。 菩萨道的行者,不但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而且还要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才是行菩萨道。 何谓四无量心? 就是:1、慈:令一切众生快乐。 2、悲:拔一切众生的苦难。 3、喜:就是欢喜。 欢喜人家所得到快乐的事。 4、舍:就是布施。 布施人家所需要的东西。 何谓四摄法? 就是:1、布施:乐财者以财施,乐法者以法布施。 2、爱语:用亲切的软语,来安慰众生,令众生心生安慰好感。 3、利行:起身口意行,利益劝慰众生。 4、同事:与应度的众生,做同样的事,令生向善心。 将四摄法和四无量心配合起来,才是行菩萨道。 又要修三十七品助道法,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总计三十七品。 此法在小乘为正道,在大乘为助道,在佛乘也不是正道,也不是助道;反之,也是正道,也是助道。 因为佛乘是圆教,即是圆融无碍的教,所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净藏和净眼二位菩萨,对於十波罗蜜法、四无量心、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明了通达,无所障碍。 又得菩萨净三昧。 日星宿三昧。 净光三昧。 净色三昧。 净照明三昧。 长庄严三昧。 大威德藏三昧。 於此三昧。 亦悉通达。 净藏和净眼二位菩萨又证得各种菩萨三昧。 三昧译为正定正受。 1、净三昧:就是圆净三垢。 何谓三垢? 就是贪瞋痴,或者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把此三垢都清净了。 2、日星宿三昧:日譬如实智,星譬如权智,权实无二,叫做日星宿三昧。 3、净光三昧:本性清净,现出无量光明。 4、净色三昧:本身清净,现出一切色。 5、净照明三昧:净是三昧的体,照明是三昧的用。 也就是自性清净,照明一切。 6、长庄严三昧: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三昧。 7、大威德藏三昧:大威服众,大德利生,也就是十力的威德。 二位菩萨对於这七种三昧,完全通达无碍。 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 及愍念众生故。 说是法华经。 在这个时候,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想引导妙庄严王入佛智,以及慈悲愍念一切众生的缘故,所以讲解妙法莲华经的真实义,此经是成佛的经典,故称为经中之王。 时净藏净眼二子。 到其母所。 合十指爪掌白言。 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 我等亦当侍从亲近。 供养礼拜。 所以者何。 此佛於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 宜应听受。 在这时,净藏和净眼二菩萨,来到母亲(净德夫人)的处所。 合起掌(十指合并在一起)来,向他们的母亲说:「我们愿意请母亲到云雷音宿王华智佛的道场,去聆听妙法莲华经。 我们应当侍从母亲一起去佛所,亲近、供养、礼拜这位佛。 为什麽呢? 因为这位佛,现在於一切天入大众中,正在讲解妙法莲华经,机会难遇,我们应该听受,不可错过成佛的机会。」母告子言。 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罗门法。 汝等应往白父。 与共俱去。 净德夫人告诉二子说:「你们的父亲,他不信佛法,而信受外道长生不老、出玄入牝的邪法,深信执著婆罗门法。 你们应该前往父所,对他说明这件消息,和他一同去佛所,聆听妙法莲华经。」净藏净眼。 合十指爪掌白母。 我等是法王子。 而生此邪见家。 净藏和净眼二位王子,乃合其掌来,对母亲说:「我们在往昔修行菩萨道,已经是法王之子,可是不幸,生在这个邪见之家,我们要令其改变为正见之家!」母告子言。 汝等当忧念汝父。 为现神变。 若得见者。 心必清净。 或听我等往至佛所。 净德夫人又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应当有孝顺之心,忧念你们的父规,他在往昔的时候,是我们的护法。 我们现在是来度他成佛,他迷著外道,不肯信正道。 你们应为他现种种神变,他看见你们的神通变化,其心必定清净,就会觉悟。 或者会听信我们的话,一起同往佛所,聆听云雷音宿王华智佛讲法华经。」於是二子念其父故。 涌在虚空。 高七多罗树。 现种种神变。 於虚空中。 行住坐卧。 身上出水。 身下出火。 身下出水。 身上出火。 或现大身满虚空中。 而复现小。 小复现大。 於空中灭。 忽然在地。 入地如水。 履水如地。 现如是等种种神变。 令其父王心净信解。 妙庄严王的两个儿子,思念父亲的缘故,欲度其父改邪归正,乃至父所,踊身在虚空中,有七棵多罗树(约有四十九丈)那样之高,现出种种神变。 在虚空中,行住坐卧,非常自在。 在身上出水,在身下出火。 或者在身下出水,在身上出火。 水火互相和合,没有冲突。 或者现出大身,遍满虚空。 或者大身现小身,小身现大身,变化莫测。 令见者叹为观止,得未曾有。 此身在虚空消灭,忽然落地。 入地如同入水一样的容易,履水如同在陆地上走一样的方便。 可以说任运自在,随心所欲。 两位王子现出这种种神通变化,目的是令其父王心中清净,能生信解佛法之心,放弃外道法之恋著。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 心大欢喜。 得未曾有。 合掌向子言。 汝等师为是谁。 谁之弟子。 这时候,妙庄严王看见两个儿子,有这样的神力,变化无穷,心生大欢喜,得到从来未见过这样奥妙的境界。 於是合掌,向二子问:「你们的师父是谁? 你们是谁的弟子?」二子白言。 大王。 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 今在七宝菩提树下。 法座上坐。 於一切世间天人众中。 广说法华经。 是我等师。 我是弟子。 净藏和净眼二位菩萨,乃向妙庄严王说:「大王! 那位云雷音宿王华智佛,现在於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为一切世间天人大众,广说妙法莲华经。 他就是我们的师父,我们就是他的弟子。」父语子言。 我今亦欲见汝等师。 可共俱往。 妙庄严王对两个儿子说:「我现在想去见你们的师父。 你们有这样的神通,你们的师父,他的神通必定更不可思议,我可以和你们一同到佛所,聆听妙法莲华经。」於是二子从空中下。 到其母所。 合掌白母。 父王今已信解。 堪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等为父已作佛事。 愿母见听。 於彼佛所。 出家修道。 妙庄严王两个儿子,在虚空中现十八变之後,从虚空降下,来到净德夫人的住所,合掌向母亲说:「母亲! 我们的父视,现在不信外道之邪知邪见法,而正估佛法、了解佛法。 父亲现在可以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们为父亲已经大做佛事。 希望母亲看见及听到,允许我们兄弟二人到佛所,跟佛出家,修无上道。」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 以偈白母。 在这个时候,净藏和净眼想重新宣说前边长行的意思,用偈颂向母亲说明白。 愿母放我等 出家作沙门 诸佛甚难值 我等随佛学如优昙钵华 值佛复难是 脱诸难亦难 愿听我出家「我们兄弟二人愿意母亲慈爱,让我们出家修道,先作沙门,後成佛道。 (沙门译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诸佛出世,不容易遇到。 现在有佛出世,我们愿意跟佛学习一切佛法。 好像优昙钵罗华,三千年才开一次华,很难得遇到。 遇到佛也是这样的难。 解脱诸法难,也是困难。 希望母亲答应我们的要求,允许我们出家修道。」母即告言。 听汝出家。 所以者何。 佛难值故。 净德夫人告诉二子说:「好的! 我允许你们出家修道。 为什麽呢? 因为佛是很不容易遇著的缘故。 盼望你们出家之後,昼夜精进,修行菩萨道。」於是二子白父母言。 善哉父母。 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 亲近供养。 所以者何。 佛难得值。 妙庄严王两个儿子,便对父母说:「善哉! 父母慈爱我们,允许我们出家修道。 因为不能报父母养育之恩,请父母宽恕未能尽小孝之罪。 希望父亲和母亲,时常到云雷音宿王华智佛的道场,亲近佛、供养佛。 为什麽呢? 因为佛出兴於世,若没有善根的人,是不容易遇到佛。」如优昙钵罗华。 又如一眼之龟。 值浮木孔。 而我等宿福深厚。 生值佛法。 是故父母当听我等。 令得出家。 所以者何。 诸佛难值。 时亦难遇。 好像优昙钵罗华一样,很不容易能遇到开华时。 此华即开即谢,时间不长,所谓「昙华一现」。 在一瞬间,便消逝了。 又好像一只独眼的乌龟,在大海中,想找浮木之孔,作为住处,谈何容易? 有如海底捞针一样的难。 想遇著佛,就是这样的困难。 因为我们在宿世所种的福,特别深厚,所以生在有佛住世的时代,遇到佛,闻到法,幸运之至! 因为这个缘故,父母应当听我们的恳求,令得出家。 为什麽? 因为诸佛难遇,时机难逢,不可错过良机,要把握机会,出家修道。 彼时妙庄严王後宫八万四千人。 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 净眼菩萨。 於法华三昧久已通达。 净藏菩萨。 已於无量百千万亿劫。 通达离诸恶趣三昧。 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 释迦牟尼佛说:「那时候,妙庄严王的後宫,有八万四千宫娥婇女,她们皆能堪任受持妙法莲华经。 净眼菩萨对於法华三昧(权实不二之法),久已通达无碍。 净藏菩萨已经在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恶趣)。 欲令一切众生离开诸恶的缘故。」其王夫人。 得诸佛集三昧。 能知诸佛秘密之藏。 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 令心信解。 好乐佛法。 妙庄严王的夫人,获得诸佛集三昧,就是诸佛在定中为说法。 她能晓知诸佛所说秘密不传的妙法宝藏。 净藏和净眼二菩萨,用这种方便善巧的力量,来度化他们的父亲——妙庄严王。 令生信仰佛法的心,了解佛法的意。 好乐佛法,研究佛法。 於是妙庄严王。 与群臣眷属俱。 净德夫人。 与後宫采女眷属俱。 其王二子。 与四万二千人俱。 一时共诣佛所。 到已。 头面礼足。 绕佛三匝。 却住一面。 妙庄严王和群臣,以及眷属等,一起来到佛所。 净德夫人和後宫婇女,以及眷属等,一起来到佛所。 净藏和净眼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一起来到佛所。 他们到了佛所之後,皆五体投地向云雷音宿王华智佛顶礼,然後向右绕三匝,表示恭敬,退站一面,静候佛教诲。 尔时彼佛为王说法。 示教利喜。 王大欢悦。 在这个时候,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为妙庄严王说法,指示教化,令他得到利益,令他生欢喜心。 妙庄严王闻法之後,非常欢乐。 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 解颈真珠璎珞。 价直百千以散佛上。 於虚空中。 化成四柱宝台。 台中有大宝床。 敷百千万天衣。 其上有佛结跏趺坐。 放大光明。 在这个时候,妙庄严王和净德夫人,把他们颈上所戴的真珠璎珞,价值百千金。 解下供养於佛,散於佛上。 这些真珠,在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表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在宝台之中,有大宝床(七宝所造)。 在宝床上敷百千万天衣,在其上有尊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 佛身希有。 端严殊特。 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在这个时候,妙庄严王就这样的思念:佛身放光,世间希有。 佛容端正,佛面庄严,又殊胜又妙好,成就第一微妙的色身。 佛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种庄严身,乃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所谓「三只修福慧,百劫种相好」。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 告四众言。 汝等见是妙庄严王。 於我前合掌立不。 此王於我法中作比丘。 精劝修习助佛道法。 当得作佛。 号娑罗树王。 国名大光。 劫名大高王。 在这个时候,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诉四众说:「你们看见妙庄严王,他在我的面前,合掌站立吗? 这个国王,在我法之中,作为比丘,精进勤恳修习佛法,助佛弘扬正道法,将来应当证得佛果。 名号为娑罗树王佛,国名为大光,劫名为大高王劫。」其娑罗树王佛。 有无量菩萨众。 及无量声闻。 其国平正。 功德如是。 这位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弟子,有无量声闻弟子。 大光国土,平坦规正,没有崎岖不平之处。 所得的功德,就是这样的庄严。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 与夫人二子。 并诸眷属。 於佛法中出家修道。 释迦牟尼佛说:「妙庄严王听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如是之说,即时放弃王位,将国家委付其弟治理。 毅然决定,和净德夫人、净藏、净眼二子以及诸眷属等,在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处出家修道,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门。」王出家已。 於八万四千岁。 常勤精进。 修行妙法华经。 过是已後。 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 即升虚空。 高七多罗树。 而白佛言。 世尊。 此我二子已作佛事。 以神通变化。 转我邪心。 今得安住於佛法中。 得见世尊。 妙庄严王出家之後,在八万四千岁中,当勤精进,永不懈怠。 勇猛精进修行妙法莲华经。 过了这个时候之後,获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 即时涌身升入虚空,高达有七棵多罗树(每棵多罗树有七八丈之高)。 乃对佛说:「世尊! 我的两个儿子,在过去已经大做佛事。 因此之故,获得神通妙用。 他们用神通的力量,转变了我的邪心,令我得安隐住在佛法之中。 因为这种关系,所以我现在才能见到世尊。」此二子者。 是我善知识。 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 来生我家。 妙庄严王对佛说:「世尊! 我这两个儿子,就是我的善知识。 他们为发起我宿世的善根,为饶益我的缘故,才来生在我的家中。 如果没有他们的劝化,我还是信受邪法。」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 告妙庄严王言。 如是如是。 如汝所言。 若善勇子善女子。 种善根故。 世世得善知识。 其善知识。 能作佛事。 示教利喜。 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这个时候,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诉妙庄严王说:「是这样! 是这样! 正如你所说一样。 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因为种植善根的缘故,所以在生生世世之中,皆能遇到善知识。 所遇到的善知识,皆能大做佛事,指示众生、教化众生、利益众生,令众生生欢喜心,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 善知识者。 是大因缘。 所谓化导令得见佛。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雷音宿王华智佛说:「大王! 你应当知道善知识者,是大因缘。」何谓善知识? 浅言之,教化众生,远离十恶之罪,修行十善之法。 学佛法的人,要有择法眼,凡是大公无私,一切为众生,这就是善知识。 如果自私,专为自己利益著想,这就是恶知识。 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认识清楚,才能不受其害,而能得其益。 善知识能教化引导众生,见佛闻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财童子就参了五十三位善知识,虚心求法,怎样发菩提心? 怎样行菩萨道? 最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大王。 汝见此二子不。 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 亲近恭敬。 於诸佛所。 受持法华经。 愍念邪见众生。 令住正见。 「大王! 你看见你的两个儿子吗? 他们在过去曾经供养诸佛,有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样之多。 亲近诸佛、恭敬诸佛,在诸佛道场中,生生世世受持法华经。 他们怜愍思念有邪知邪见的众生,令他们住在正知正见的佛法之中。」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 而白佛言。 世尊。 如来甚希有。 以功德智慧故。 顶上肉髻。 光明显照。 其眼长广。 而绀青色。 眉间毫相。 白如珂月。 齿白齐密。 常有光明。 唇色赤好。 如频婆果。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降下,来到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座前,乃对佛说:「世尊! 如来是甚为希有。 因为有一切功德和一切智慧的缘故,所以在如来顶上有肉髻相,放大光明,显照十方。 如来的眼睛,既长又广,是绀青之色。 如来的两眉之间,有白毫光相,洁白如坷月一样。 如来的齿,又白又齐又密,常放大光明,如来的唇色,好像频婆果一般的鲜红润泽。」尔时妙庄严王。 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 於如来前。 一心合掌。 复白佛言。 世尊。 未曾有也。 如来之法。 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 教戒所行。 安隐快善。 在这个时候,妙庄严王赞叹佛有这样无量功德之後,在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座前,一心合掌,又向佛说:「世尊! 从来没有见过如来妙色庄严身。 如来所说的法,非常圆满,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的功德。 教戒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令众生安隐,得到快乐。」我从今日。 不复自随心行。 不生邪见憍慢瞋恚诸恶之心。 说是语已。 礼佛而出。 妙庄严王说:「我从今天开始,再不随顺自己的妄心去行事。 不跟著自己的惑心去颠倒。 从今以後,不生邪见的心,不生骄傲的心,不生我慢的心,不生瞋恚的心。 总而言之,不生诸恶之心。」妙庄严王说完这话之後,五体投地顶礼佛,礼毕而出,退立一面,待佛开示。 佛告大众。 於意云何。 妙庄严王。 岂异人乎。 今华德菩萨是。 其净德夫人。 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 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 於彼中生。 释迦牟尼佛告诉在法华会中大众说:「在你们大众心中认为怎样? 我所说那位妙庄严王,你们知道他是谁? 就是现在华德菩萨是也。 那位净德夫人,就是现在於佛前那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也。 因为她哀愍庄严王和一切眷属的缘故,所以生在那个国家。 作为王妃,感化妙庄严王改邪归正,深信佛法,受持妙法莲华经。」其二子者。 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 是药王药上菩萨。 成就如此诸大功德。 已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 植众德本。 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 净藏和净眼二王子,你们知道他们是谁? 就是现在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是也。 这是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所成就这样诸大功德,真是不可思议。 他们已经在无量百千万亿诸佛的道场,种诸善根,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 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 一切世间诸天人民。 亦应礼拜。 假如有人,能认识或能听到这两位菩萨的名字者,持之於心,永念不忘。 那麽,一切世间诸天的人,人间的人,都应该礼拜认识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 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 於诸法中。 得法眼净。 释迦牟尼佛说妙庄严王本事品的时候,有八万四千人,得到法益,能远离尘劳,能脱离尘垢。 在诸法之中,获得清净法眼。 能观察世间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 晓知出世法,是常、乐、我、净。 发布时间:2023-12-25 17:00: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