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妙法莲华经第九品读诵 内容: 妙法莲华经分为七卷,共有二十八品。 前十四品(序品第一至安乐行品第十四)是说一乘之因。 后十四品(从地涌出品第十五至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是说一乘之果。 也可说前十四品是开权显实,后十四品是开近显远;都是说最上乘法。 本品叙述无量无边大菩萨,住在下方世界虚空中,他们从地下涌出。 为什么? 因为要供养妙法莲华经,要护持妙法莲华经的缘故。 这些法身大土在往昔时,曾经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现在他们都来弘扬妙法莲华经。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授,就是给他授一个记莂号。 前边给各位大弟子授记,又给五百个罗汉以及一千二百个弟子授记,现在又给这学无学人授记。 学,就是有学位;无学,就是无学位。 所谓“研真断惑,慕求胜见”,这叫“学”。 研真,就是研究真理。 我们研究这个真理,又要实行这个真理;不是说单单研究这个真理,不去实行这个真理。 仅仅研究,只是明白而已,没有去实行就无法断惑。 断惑,是断粗惑、细惑和尘沙惑。 慕求胜见,仰慕求这胜见;胜见,就是一种殊胜的知见。 从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到三果阿那含,这三种果位都叫“有学位”。 又,初果叫“见道位”,见到这个道了;二果、三果叫“修道位”,在这修道的地位上;四果叫“无学位”。 无学,就是“真穷惑尽”,没有再比这个真的了,也再没有惑了。 现在这些有学和无学的人有二千人,这二千人,不在那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内,是另外的;所以再给他们授记莂号。 G2. 授二千人记(分二)H1. 二千请记 H2. 如来授与 H1(分二)I1. 二人请记 I2. 二千请记今I1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 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 尔时:在这时候,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阿难和罗睺罗两位尊者也都着急了,看见这一位弟子也得到授记作佛,那一位弟子也得到授记作佛,于是他们自己也都等不了了,都打了妄想了。 阿难尊者,他是多闻第一。 怎么会多闻第一呢? 在空王佛的时候,本来他和释迦牟尼佛都是同时修道的,一起发愿出家、修道。 释迦牟尼佛就修六度万行,精进不退,阿难尊者就欢喜学多闻;结果释迦牟尼佛就先成佛了,他还是做尊者,来护持佛法。 阿难是梵语,翻译为庆喜。 因为阿难出生那一天,正赶上佛也成佛;他父亲就因为有这两重的喜事──他出生,这是一重喜事;佛成佛,这是一重喜事──所以叫他“庆喜”。 这罗睺罗尊者,是佛的儿子;不单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未来的贤劫千佛、诸佛,每一位佛成佛了,罗睺罗都去给佛做长子──做第一个儿子。 因为他过去发过这种愿,愿意给佛做儿子,所以这都是由他那愿力来的。 罗睺罗也是梵语,翻译为覆障。 覆,是盖覆、遮覆;障,是业障。 他怎么叫这么个名字,这有原因的。 罗睺罗在他母亲腹里住胎了六年,没能出世;为什么在母亲腹里这么久呢? 因为罗睺罗在往昔修道的时候,修得老鼠也不怕他,他想要入定,这老鼠就出来;这只老鼠跑得非常快,他就在后边追,怎么样追也追不上。 这只老鼠跑得很快,大约跑有半个钟头的时间,遇到一个老鼠洞,就钻到洞里去了。 这老鼠洞弯弯曲曲的,不是直的,他用棍子想往里逮这只老鼠,也逮不到;于是他就给用砖头把老鼠洞堵上了。 这一堵,堵了六天;这一天,他发出慈悲心:“这只老鼠,我堵它六天了,这太苦了! 它在洞里大约也没有东西吃,饿也快饿死了! 莫如我把这个洞口给打开,由它自由了! ”于是他把老鼠洞的洞门又给打开了,把这一块砖头给拿开。 因为他把这只老鼠洞给堵了六天,所以他在母亲肚里头也要住六年;这是受这种果报、受这种的业障来遮盖着他,所以叫“覆障”。 有人说:“那他今生做释迦牟尼佛的儿子,在母亲肚里住了六年,受这种果报;未来的时候,他在他母亲肚里头,又住多少年呢? 是不是做其他佛的长子,也要住六年呢? ”不错! 或者他住六年,或者不住六年,你不要为这位尊者来耽这种心。 这一位尊者他就住六年,受果报,他也不觉得怎么样苦闷;在母亲肚里,他游戏人间,还是很快乐的。 并且,业障有多生而受一报的,有多报多生的,有多报少生的。 一生而受多报,就是在这一生之中,把以前所造的业障都受了了;多生而受多报,是出世很多生,受很多种的果报。 所以这罗睺罗尊者,将来做其他佛的长子时,或者另外有旁的业障成熟了,也不一定;这个问题,于我们身心性命上没有什么关系,我们不需要打这么多的妄想。 现在这两位尊者都打了妄想了,什么呢? 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我们常常会自己就想起来,打这种妄想。 什么妄想呢? 假使我们也得到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两个人授记成佛,这有多好呀! 这太快乐了! 太好了! 我现在讲这个“妄想”,你们不要以为,罗汉也打妄想,难怪我也打妄想。 我告诉你们,罗汉的妄想,和你我的妄想不同。 你不要不知惭愧,还说罗汉都打妄想! 罗汉的妄想,根本就没有想;他偶生一念,这叫“第一义”。 不是你、我打妄想,一天到晚,左一个、右一个,不知有几千万万这么多妄想打起来。 罗汉的妄想,在我们众生份上来说,就是“真想”;在他的份上,可以说是又生出妄想来了。 因为他常常在定中,一念不生;现在他生出这一念来,所以说是“妄想”;但是这和你、我的妄想是不同的。 有人就说:“妄想和妄想还有不同的啊? ”要是同,他就不叫“阿罗汉”!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两位尊者打这妄想之后,就从座位起身来,走到佛的面前,五体投地恭敬礼佛的两足。 然后,他们两个人就一起说了,说什么呢? 世尊! 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如来,我等所归:世尊! 我们在这个法会,授记这种的因缘,我们大约也应该有份吧? 也应该有份来得到授记吧? 我们所归依的、所相信的,只有佛。 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又者,我们两个人,和这二千学无学的人,为一切世间的人、天上的人、阿修罗众,他们都认为我们是个善知识。 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阿难常常侍候佛,给佛当侍者,他也是护持所有佛说的一切法藏。 罗睺罗是佛之子:罗睺罗是佛的儿子。 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若是世尊能慈悲为我们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授无上正等正觉、佛果位这个记的话,我们所愿意的就圆满了! 我们也想要得到授记,就希望这个;还有在法会中的这二千学无学人,他们的希望也都圆满了、都充足了,他们的希望也都得到了。 I2. 二千请记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 尔时:在这时候,有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这有学和无学的这些二乘弟子,有二千人之多,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都从座位站起来,把右边的肩露出来,走到佛的面前。 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二千人都是一个心,这是一个讲法;也是二千人每一个人的心念都专一了,不打妄想。 虽然说不打妄想,但是也有一个念;这一个念,就是和阿难尊者、罗睺罗尊者是一样的。 所以“合掌”也就表示“一念”,这叫“合十”;合十,就是专一。 这二千个有学及无学的弟子,一心合掌,向释迦牟尼佛来瞻看;他们的心,所希求的和所愿的,也是跟阿难和罗睺罗这两位尊者是一样的。 住立一面:他们站到一边而没有讲话。 大家没有讲话,可是心意和阿难、罗睺罗是一样的;在没有说,而心已经通了,这叫“心通”。 因为人太多了,如果你也讲、他也讲,两千个人就有两千个人讲话;所以他们就以阿难尊者和罗睺罗尊者两个人作为代表,说是:“我们这二千人,也同意他这个说法;我们的思想、我们所求的,和他也是一样的! ” 发布时间:2023-12-24 18:36:0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