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药师经解读 内容: 药师经作为我们学佛的人学习的一部经书,它的知名度还是非常高的,同时也有很多的法师在讲解,下面就是一位法师讲解的药师经了,一起来看看吧。 文殊师利启请分 第二卷【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 承佛威神。 从座而起。 偏袒(tǎn)一肩。 右膝著地。 向薄伽梵。 曲躬合掌。 白言。 世尊。 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 及本大愿殊胜功德。 令诸闻者。 业障消除。 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 承佛威神。 从座而起。 偏袒一肩。 右膝著地。 向薄伽梵。 曲躬合掌。』这个尔时是当时,六种因缘和合的时候,就是前面给你们讲的闻成就、信成就、主成就等六种因缘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叫尔时。 大家都坐好等着薄伽梵,曼殊室利也是文殊师利的另一个名号,因为曼殊室利总是以小孩子十六七岁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法王子,是因为释迦佛与诸佛是为父,菩萨是为子,文殊菩萨是所有菩萨的上首,她的智慧第一。 所有的菩萨(等觉菩萨、妙觉菩萨)都称为法王子。 佛为法王。 菩萨、罗汉都是跟佛学习 的,都叫法王子。 承佛威神,仰承十方诸佛的加持力,从座位上站起来。 偏袒一肩,因为她的穿着打扮是露着右臂的,这里只说一肩,但大家要明了这个过程,把自己的右肩露了出来。 右膝著地,右腿跪在地上。 从座起来的时候,很恭敬的整理一下衣服,同时把右肩露了出来,右膝跪在释迦佛的前面。 向薄伽梵,翻译成中文就叫世尊(佛),因为已经入了清净的佛位,薄伽梵也是佛的称呼中最重要的一个,加上它是十一个称呼。 面向释迦佛。 曲躬合掌,不敢用眼睛直看佛。 这几个动作是非常连贯的。 这些礼节,大家要懂得,要如理的去执行。 比如到庙里去问法师,双手合十,头微微的低下,请问法师上下怎么称呼。 比如我叫释法界,我会说上法下界。 大家学法看经也要学一下,看菩萨是如何请问的,用什么语调什么词汇。 问出的话不要以小我为中心,要以大我为主题来请问。 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很强很强的佛菩萨的加持力,这种加持力不可思议。 很多时候大家没有注意到,都是以小我怎么怎么着,以后大家怀着一个大我的心去问,这个时候就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是在无形之中打开经脉的,打开智慧的。 『白言。 世尊。 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 及本大愿殊胜功德。』白言,是问佛,向释迦佛请问了。 在开佛教大法会的时候,很多居士不知道如何用身心去恭敬,刚才几个动作都是用身心恭恭敬敬地请释迦佛,而且身心恭敬的同时,你的身口意三业就会清净下来。 因为得到了诸佛菩萨的加持力,自己不清净的妄想杂念一下子就熄灭了,自己的身口意一下子清净下来了。 听法的人都是一个想法,这一条心只有一个愿望就叫惟愿,唯一这么一个愿望听佛给我们演讲清净微妙大法。 如是相类。 “如是”大家已经懂了,真实不虚的。 相类就是不同层次的道理。 人相、动物相、植物相、还有非人相、天魔相,都属于相类,但是曼殊室利法王子问的什么相类哪? 是请释迦佛讲讲十方三世佛的名号是如何来的,他们在因地的时候,都发了什么功德本愿,想听闻他们的功德和愿力行。 文殊师利是以智慧的菩萨相出现在娑婆世界,协助释迦佛来请法的,是给我们末法众生请问的。 她自己不需要请问什么法,因为她已经到了等觉菩萨,只差一点点就进入佛位。 那个一点点就是她还有一个请法的愿,她就必须做菩萨的这个角色。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是显性,一个是显德,所以说菩萨、大菩萨与佛之间,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但她显出来的是两个,一个性一个德。 请问的是在往昔,他们都发过什么愿力,这大愿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样的殊胜的功德。 文殊是为了末法众生请法,而且请法的时候,她所用的语言都是非常如理如法的,让你听起来非常殊胜。 『令诸闻者。 业障消除。 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能使听见他的愿力和功德名字的,就像听闻佛的功德和愿力,我们的贪嗔痴以及业障一下子就能消除掉,恢复清净的本来面目一样。 文殊的话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请佛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普供养或佛的加持力,让众生法喜充满,得到安乐。 像法转时,就是我们现在。 正法时期,有的说是五百年,有的说是一千年。 如果按照释迦佛所说一千年已经过去了,第二个一千年也完了。 现在正好是像法和末法的一交一 替之间,是十字路口,没人拽你、没人给你正知正见就会堕入魔法。 释迦佛活着的时候以及涅磐后五百年之内或一千年之内都属于正法。 正法的时候,大家修法都能得到利益,得到正知正见,而且成功也容易。 像法就是相似于佛法。 很多外道学了一些佛法的基本词汇,就开始了宣扬传法的过程,也打着佛教的旗号,现在各个网络以及佛家论集,也有好的,但毕竟是少数,写得很多东西是相似于佛法,都是言谈上的东西,不是真正的正法了。 在像法时期实修的越来越少,现在口头谈空的人比比皆是,放眼于世界,一百五十万个僧人,能有多少人是实修的,中国有十多万僧人,又有多少个实修的,这就是末法时期,只会谈论,只会修庙,修庙为了养老,不是为传法。 你看现在的寺庙,但是没有办法,这个经文里已经告诉了。 等到未来末法时期,干脆就没人修,也没人读了,经文只能作为博物馆的书供在那里,末法时期的人不相信经文了,因为他的功能全没有了,人的功能本能已经修炼不出来了,更不相信经文所说的事情了,连谈论都不谈论了,经文就没有了啊,最后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没有了。 但是又听说阿弥陀佛四个字没有的时候,人类也就没有了,从现在的发展状况看可能等不到一万年。 因为末法时期是一万年,像法时期是一千年,正法时期也是一千年,这是按释迦佛走后来划分的。 如果末法时期从现在开始的话,人类能不能存活一万年也是个问题。 一万年对人类来讲很漫长,一万年之内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也不知道,可能这个地球已经都空了,每个地方都会地震下陷,人可能全往外飞了,所以末法时期根本就没人谈论佛法。 现在像法末法一交一 替时期还有人谈论,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去关注。 我们还是很有福份的,还能来听经,还能亲自去证,这都是释迦佛和十方诸佛菩萨加持利益我们,我们才能得到安乐,才能得到法喜充满。 像法时期修庙的人多,实修的人少。 现在是在像法和末法一交一 替之间,也是鱼龙混杂时期,佛魔混杂时期,很多人修魔法、修邪法也打着佛法的名字,混到这个队伍里来,也修庙开山立个派。 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过程就可以了。 有情,主要指人,非人也听,但是这里主要是给凡夫来请问的。 因为非人来听法的时候,很多人一听释迦佛讲法即入道了,神通就会显前,智慧就会显前。 只有人越来越不相信,因为乌云越来越厚,笼罩在摩尼珠上,摩尼珠发不出光芒来,或者说西天月暗淡无光,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路。 所以说主要是为像法时期、末法时期有情众生请问的。 【尔时世尊。 赞曼殊室利童子言。 善哉善哉。 曼殊室利。 汝以大悲。 劝请我说诸佛名号。 本愿功德。 为拔业障所缠有情。 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汝今谛听。 极善思惟。 当为汝说。 曼殊室利言。 唯然。 愿说。 我等乐闻。】从这里就开始了一问一答,就像《金刚经》一样,一问一答。 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佛的身边都有两个大菩萨,释迦佛身边是文殊、普贤,阿弥陀佛是观音、大势至,药师佛是日光和月光,都是为了表法的。 他们之间都一问一答,把这台戏唱的非常圆满。 大家在看经的时候就能懂得了,佛和菩萨之间唱的什么戏。 就是让我们用一点点真情真意和十方诸佛菩萨相应,印度语叫瑜珈,最后达到回归的目的。 不和诸佛菩萨相应,随你怎么练,最终也是一事无成,四大和合的身体一烧全都成灰,没有留下一点点的东西。 这一点点的东西就是能量,你没能量走不了。 佛和菩萨之间唱的这台戏,一问一答都是为了让我们把散乱的心回归到正道上来。 正道里包括:正见、正思维(正志)、正业、正语、正命、正一精一进、正念、正定,这就是八正道。 『尔时世尊。 赞曼殊室利童子言。 善哉善哉。 曼殊室利。』这个时候释迦佛非常欢喜,一个是恭恭敬敬的请法,一个是非常欢喜赞叹,好呀好呀! 曼殊室利! 你问的这个话非常好,恰到好处。 曼殊室利童子现的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相,头上有小抓抓。 文殊菩萨现的是很成熟的菩萨相,不同时期显不同的相。 『汝以大悲。 劝请我说诸佛名号。 本愿功德。 为拔业障所缠有情。 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你用真正的大慈大悲的心,或者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劝请我,劝是请问恭敬的意思,并不是一次一次的来劝请,是证明曼殊室利童子的悲心已经到了极致。 她为了像法末期众生,请问诸佛名号以及诸佛在因地的时候,所发的真实不二的本愿功德,为了拔除掉众生的痛苦,把众生以往所造的业(这个业是恶业,三恶道的如影随形的业,善业就没有障碍了)。 从三恶道中救拔出来,能让有情众生得到实际的利益,得到安稳的安乐,让他们没有烦恼。 『汝今谛听。 极善思惟。 当为汝说。』你仔细听了,是用诚恳的不散乱的心来听,我要对你讲了,这是他与文殊之间的对话。 汝还可以翻译成所有的一切众生,包括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都要洗耳恭听,不要散乱。 听法时,不能分神,一边听,一边想杂七杂八的,这个叫一心三用。 本来在某一句上正好契合你的思维,可能因为这句话悟出很多道理。 如果分神了,那一句关键的话就没有得到。 讲法讲法,法在哪儿? 讲了一本书,可能里面只有一句话最有用的,其它的那些都是一个过程,让你明白它的出处来源。 刚好那句话你没有听到,这部法你就没有接下来。 真正把法给你从天而降的时候,你接不着,只能怪自己一心三用。 极善思维,极就是极点,把你的思维与心调到一个频率上,专心听释迦佛一个人说,不能用耳朵听到别的声音。 心惦记着毛巾被还在外面晒着,得拿去,不能用这种思维。 极善,你要跟随我的言谈举止去思考,不能有一点点的散漫,不能我讲这个,你想那个。 因为释迦佛说的都是真语、实语、不诳语,那时候不用分辨他的话是假的错的。 你只有一个心,跟随他的话去思考,这个叫极善思维。 你把思维调到最好的频道上,没有一点杂念的时候,我才为你讲法。 你看释迦佛话不多,但都说在刀尖上。 你如果不正襟危坐,你散漫的话,我还不会为你说。 从这几句话就能看出释迦佛多么庄严。 真正听法和讲法真的需要庄严,散漫了真的不得法,虔诚恭敬法自得呀! 不虔诚又不恭敬,讲得再好的法跟你都没有缘。 什么叫法自得? 并不是释迦佛给你讲的嗡嘛呢叭咪吽,是你听完这些道理进入了自己的心田,生根发芽了,智慧就打开了。 『曼殊室利言。 唯然。 愿说。 我等乐闻。』唯然,形容其答应得迅速自然,毫无勉强。 这个时候曼殊室利童子发言:好! 佛讲吧,我们非常愿意听世尊讲这么殊胜的法。 我们修行药师经的时候多看这些讲解是很好的,但是也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我们才能够知道经文讲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1-17 18:54: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