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量寿经繁体字全文 内容:   念诵无量寿经可以让我们的内心能够迅速的冷静,使我们心中的杂念和罪业得到净化,也可以为我们化解一切的怨念和障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和顺心如意,而且通过念诵无量寿经还可以帮助我们破除一切的魔障,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的圆满和减少遗憾。 那么无量寿经繁体字全文的内容是什么呢? 无量寿经繁体字全文我聞如是。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本際、尊者正願、尊者正語、尊者大號、尊者仁賢、尊者離垢、尊者名聞、尊者善實、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劫賓那、尊者大住、尊者大淨志、尊者摩訶周那、尊者滿願子、尊者離障、尊者流灌、尊者堅伏、尊者面王、尊者果乘、尊者仁性、尊者喜樂、尊者善來、尊者羅雲、尊者阿難,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又與大乘眾菩薩俱,普賢菩薩、妙德菩薩、慈氏菩薩等,此賢劫中一切菩薩;又賢護等十六正士;善思議菩薩、信慧菩薩、空無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慧上菩薩、智幢菩薩、寂根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之法,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 處兜率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宮,降神母胎,從右脅生,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振動,舉聲自稱:‘吾當於世,為無上尊,釋梵奉侍,天人歸仰! ’示現算計文藝射禦,博綜道術,貫練群籍,遊於後園,講武試藝。 現處宮中,色味之間。 見老病死,悟世非常。 棄國財位,入山學道。 服乘白馬,寶冠瓔珞,遣之令還。 舍珍妙衣,而著法服。 剃除須發,端坐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 現五濁刹,隨順群生。 示有塵垢,沐浴金流。 天按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諧道場,吉祥感征,表章功祚。 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趺而坐。 奮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 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釋梵祈勸,請轉◇◇,以佛遊步,佛吼而吼。 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 總攝魘界,動魔宮殿,眾魔攝怖,莫不歸伏。 摑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 嚴護法城,開闡法門。 洗灌垢汙,顯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入國分衛,護諸豐膳。 貯功德,示福田。 欲宣法,現欣笑。 以諸法藥,救療三苦,顯現道意,無量功德。 授菩薩記,成等正覺。 示現滅度,拯濟無極。 消除諸漏,植眾德本。 具足功德,微妙難量;遊諸佛國,普現道教。 其所修行,清淨無穢。 譬如幻師,現眾異像。 為男為女,無所不變。 本學明了,在意所為。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 學一切法,貫綜縷練,所住安諦,靡不感化。 無數佛土,皆悉普現。 未曾慢恣,湣傷眾生。 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菩薩經典,究暢要妙,名稱普至,道禦十方。 無量諸佛,鹹共護念。 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大聖所立,而皆己立。 如來道化,各能宣布。 為諸菩薩,而作大師。 以甚深禪慧,開導眾生。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明了諸國,供養諸佛。 化現其身,猶如電光,善學無畏之網,曉了幻化之法。 壞裂魔網,解諸纏縛。 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願三昧。 善立方便,顯示三乘。 於此化終,而現滅度。 亦無所作,亦無所有。 不起不滅,得平等法。 具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 諸根智慧,廣普寂定。 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宣揚演說一切經典。 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 濟諸劇難,諸閑不閑,分別顯示真實之際,得諸如來辯才之智。 入眾言音,開化一切。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興大悲,湣眾生。 演慈辯,授法眼。 杜三趣,開善門。 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 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 悉獲諸佛無量功德。 智慧聖明,不可思議。 如是之等菩薩大士,不可稱計,一時來會。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 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 如明鏡淨,影暢表裏。 威容顯耀,超絕無量。 未曾瞻睹殊妙如今! 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 何故威神光光乃爾? ”’於是世尊告阿難曰:‘雲何,阿難! 諸天教汝來問佛耶? 自以慧見問威顏乎? ’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 ’佛言:‘善哉! 阿難! 所問甚快,發深智慧,真妙辯才,湣念眾生,問斯慧義。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 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無量億劫,難值難見。 猶靈瑞華,時時乃出。 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阿難! 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禦。 慧見無礙,無能遏絕。 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憶百幹劫,無數無量,複過於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 所以者何? 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阿難諦聽! 今為汝說! ’對曰:‘唯然! 願樂欲聞!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綻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 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旃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琉璃妙華,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舍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癡冥,次名度蓋行,次名淨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鸞音,次名師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悉已過。 ’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 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以頌贊曰:光顏巍巍,威神無極。 如是炎明,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隱蔽,猶如聚墨。 如來容顏,超世無倫。 正覺大音,響流十方。 戒聞精進,三昧智慧,威德無侶,殊勝希有。 深諦善念,諸佛法海,窮深盡奧,究其涯底。 無明欲怒,世尊永無。 人雄師子,神德無量。 功勳廣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動大千。 願我作佛,齊聖法王。 過度生死,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戒忍精進,如是三昧,智慧無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 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假令有佛,百千億萬,無量大聖,數如恒沙。 供養一切,斯等諸佛,不如求道,堅正不卻。 譬如恒沙,諸佛世界,複不可計,無數刹土。 光明悉照,遍此諸國,如是精進,威神難量。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 其眾奇妙,道場超絕。 國如泥洹,而無等雙。 我當湣衷,度脫一切。 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 幸佛信明,是我真證。 發願於彼,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智慧無礙,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 我發無上正覺之心。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 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佛告阿難:‘時世自在王佛,謂法藏比丘:“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 ”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 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我聞此己,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鬥量,經曆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 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 ’’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 其心寂靜,志無所著。 一切世間,無能及者。 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 ”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 ’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 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 如是修已,詣彼佛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 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 ”佛告比丘:“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眾。 菩薩聞已,修行比法,緣致滿足無量大願。 ”比丘白佛:“唯垂聽察! 如我所願,當具說之: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複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除其本願,自在所化。 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 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 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辯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 嚴飾奇妙,超諸天人。 其香普薰十方世界。 菩薩聞者,皆修佛行。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複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 若有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宇,皆悉逮得普等三昧。 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宇,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志求無上尊,為諸天人師。 神力演大光,普照無際土,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 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闇,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功祚成滿足,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暉,天光隱不現。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常於大眾中,說法師子吼。 供養一切佛,具足眾德本,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 如佛無量智,通達靡不照,願我功德力,等此最勝尊,斯願若克果,大千應感動,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佛謂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 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於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滿如是大願,誠諦不虛,超出世間,深樂寂滅。 阿難!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大眾之中,發斯弘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生欲覺、嗔覺、害覺,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忍力成就,不計眾苦。 少欲知足,無染恚癡,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無者虛偽諂曲之心,和顏愛語先意承問。 勇猛精進,志願無倦。 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 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 遠離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 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密,教人令行。 無央數劫,積功累德。 隨其生處,在意所欲,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 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刹利國君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如是功德不可稱說。 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華,身諸毛孔出旃檀香,其香普熏無量世界。 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繒蓋幢幡莊嚴之具,如是等事,超諸人天,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度? 為未成佛? 為今現在? ’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刹,其佛世界名曰安樂。 ’阿難又問:‘其佛成道已來為經幾時? ’佛言:‘成佛已來,凡曆十劫,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合成為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間人。 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 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穀,佛神力故,欲見則見。 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 亦無四時春夏秋冬,不寒不熱,常和調適。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 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佛語阿難:‘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 ’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 ’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 ’阿難白佛:‘我不疑比法,但為將來眾生,欲除其疑惑,故問斯義。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或有佛光照於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 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複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 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鹹共歎譽,亦複如是。 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為諸菩薩、聲聞之眾所共歎譽、稱其功德;至其然後得佛道時,普為十方諸佛菩薩歎其光明,亦如今也。 ’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 ’佛語阿難:‘又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寧知乎? 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禪思一心,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 聲聞菩薩、天人之眾,壽命長短亦複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 又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 ’佛語阿難:‘彼佛初會,聲聞眾數不可稱計,菩薩亦然。 能如大目犍連,百千萬億無量無數,於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滅度,悉共計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數。 譬如大海,深廣無量。 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於意雲何? 其所渧者,於彼大海,何所為多? ’阿難白佛:‘彼所渧水比於大海,多少之量,非巧曆算數言辭譬類所能知也。 ’佛語阿難:‘如目連等,於百幹萬億那由他劫,計彼初會聲聞、菩薩,所知數者獨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玻黎樹、珊瑚樹、瑪瑙樹、硨磲之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玻黎為葉,華果亦然;或水精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珊瑚樹,瑪瑙為葉,華果亦然;或瑪瑙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硨磲樹,眾寶為葉,華果亦然。 ‘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琉璃為枝,水精為條,珊瑚為葉,瑪瑙為華,硨磲為實;或有寶樹,白銀為本,琉璃為莖,水精為枝,珊瑚為條,瑪瑙為葉,硨磲為華,紫金為實;或有寶樹,琉璃為本,水精為莖,珊瑚為枝,瑪瑙為條,硨磲為葉,紫金為華,白銀為實;或有寶樹,水精為本,珊瑚為莖,瑪瑙為枝、硨磲為條,紫金為葉,白銀為華、琉璃為實;或有寶樹,珊瑚為本,瑪瑙為莖,硨磲為枝,紫金為條,白銀為葉,琉璃為華,水精為實;或有寶樹,瑪瑙為本,硨磲為莖,紫金為枝,白銀為條,琉璃為葉,水精為華,珊瑚為實;或有寶樹,硨磲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精為葉,珊瑚為華,瑪瑙為實。 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紫色光曜不可勝視。 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官商自然相和。 ‘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裏,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裏,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 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 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 其聲流布,偏諸佛國。 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徹,不遭苦患。 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 阿難! 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比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展轉相勝千億萬倍。 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千億倍也! 亦有自然萬種伎樂。 又其樂聲,無非法音。 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其講堂、精舍、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複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絡,覆蓋其上。 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各皆一等。 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 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硨磲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硨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 其池岸上,有旃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 天優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於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複,水輒還複。 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 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徹瀾回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 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 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 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 ‘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謂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 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極樂。 ‘阿難! 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 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 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諸缽,隨意而至。 百味飲食,自然盈滿。 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 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複現。 ‘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鹹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 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貌容狀,寧可類乎? ’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醜惡,無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所以然者,貧窮乞人,底極斯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饑寒困苦,人理殆盡。 皆坐前世不植德本,積財不施,富有益慳,但欲唐得,貪求無厭。 不信修善,犯惡山積。 如是壽終,財寶消散。 苦身聚積,為之憂惱,於己無益,徒為他有。 無善可怙,無德可恃,是故死墮惡趣,受此長苦;罪畢得出,生為下賤,愚鄙斯極,示同人類。 所以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 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履信修善,無所違爭。 是以壽終福應,得升善道。 上生天上,享茲福樂。 積善餘慶,今得為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貴。 儀容端正,眾所敬事。 妙衣珍膳,隨心服禦,宿福所追,故能致此。 ’佛告阿難:‘汝言是也。 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 轉輪聖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複醜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 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也。 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不相及逮,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繒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 又以眾寶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踐之而行。 無量寶網,彌覆佛土,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自然德風,徐起微動。 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 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 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 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又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 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隨舉足已,還複如故。 華用已訖,地輒開裂,以次化沒,清淨無遺。 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反。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煒燁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 所以者何? 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 十方恒沙諸佛如來,皆共贊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 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是故,阿難! 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佛語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 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 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佛語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 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 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無極。 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莫不稱歎。 於彼東方恒河沙佛國,無量無數諸菩薩眾,皆悉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之眾,聽受經法,宣布道化。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恒沙,彼土諸菩薩,往覲無量覺。 南西北四維,上下亦複然,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一切諸菩薩,各齎天妙華,寶香無價衣,供養無量覺。 鹹然奏天樂,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供養無量覺。 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慧日朗世間,消除生死雲,恭敬繞三匝,稽首無上尊。 見彼嚴淨土,微妙難思議,因發無量心,願我國亦然。 應時無量尊,動容發欣笑,口出無數光,遍照十方國。 回光圍繞身,三匝從頂入,一切天人眾,踴躍皆歡喜。 大士觀世音,整服稽首問,白佛何緣笑,唯然願說意。 梵聲猶雷震,八音暢妙響,當授菩薩記,今說仁諦聽。 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志求嚴淨土,受決當作佛。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電影,究竟菩薩道,其諸功德本,受決當作佛。 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惠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刹。 諸佛告菩薩,今覲安養佛,聞法樂受行,疾得清淨處。 至彼嚴淨國,便速得神通,必於無量尊,受記成等覺。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菩薩興至願,願己國無異,普念度一切,名顯滿十方。 奉事億如來,飛化遍諸刹,恭敬歡喜去,還到安養國。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比法,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 聲聞或菩薩,莫能究聖心,譬如從生盲,欲行開導人。 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淨慧如本空,億劫思佛智。 窮力極講說,盡壽猶不知,佛慧無邊際,如是致清淨。 壽命甚難得,佛世亦難值,人有信慧難,若聞精進求。 聞法能不忘,見敬得大慶,則我善親友,是故當發意。 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會當成佛道,廣濟生死流。 佛告阿難:‘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阿難! 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 菩薩光明照百由旬。 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雲何? ’佛言:‘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 此二菩薩,於此國土,修菩薩行,命終轉化,生彼佛國。 阿難! 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滿,深入諸法,究暢要妙,神通無礙,諸根明利。 其鈍根者,成就二忍。 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 又彼菩薩,乃至成佛,不受惡趣,神通自在,常識宿命。 除生他方五濁惡世,示現同彼,如我國也。 ’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 隨心所念,華香、伎樂、衣蓋、幢幡,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 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輒以奉散諸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 在虛空中,化成華蓋,光色昱爍,香氣普熏。 其華周圓四百裏者,如是轉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隨其前後,以次化沒。 其諸菩薩僉然欣悅,於虛空中,共奏天樂,以微妙音,歌歎佛德,聽受經法,歡喜無量。 供養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輕舉,還其本國。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 即時四方自然風起,吹七寶樹,出五音聲。 無量妙華,隨風四散,自然供養,如是不絕。 一切諸天,皆齎天上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其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 普散華香,奏諸音樂,前後來往,更相開避,當斯之時,熙怡快樂,不可勝言。 ’佛告阿難:‘生彼佛國諸菩薩等,所可講說,常宣正法,隨順智慧,無違無失。 於其國土,所有萬物,無我所心,無染著心。 去來進止,情無所系。 隨意自在,無所適莫,無彼無我,無競無訟。 於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 柔軟調伏,無岔恨心。 離蓋清淨,無厭怠心。 等心、勝心、深心、定心、愛法樂法喜法之心。 滅諸煩惱,離惡趣心。 究竟一切菩薩所行,具足成就無量功德。 得深禪定,諸通明慧,遊志七覺,修心佛法。 ‘肉眼清徹,靡不分了;天眼通達,無量無限;法眼觀察,究竟諸道;慧眼見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 等觀三界,空無所有,志求佛法,具諸辯才,除滅眾生煩惱之患。 從如來生,解法如如,善知集滅音聲方便。 不欣世語,樂在正論。 修諸善本,志崇佛道。 知一切法,皆悉寂滅。 生身煩惱,二餘俱盡。 聞甚深法,心不疑懼。 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遠微妙,靡不覆載。 究竟一乘,至於彼岸,決斷疑網,慧由心出。 ‘於佛教法,該羅無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慧光明淨,超踰日月。 清白之法,具足圓滿。 猶如雲山,照諸功德等一淨故;猶如大地,淨穢好惡無異心故;猶如淨水,洗除塵勞諸垢染故;猶如火王,燒滅一切煩惱薪故;猶如大風,行諸世界無障礙故;猶如虛空,於一切有無所著故;猶如蓮華,於諸世間無染汙故;猶如大乘,運載群萌出生死故;猶如重雲,震大法雷覺未覺故;猶如大雨,雨甘露法潤眾生故;如金剛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如梵天王,於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類樹,普覆一切故;如優曇缽華,希有難遇故;如金翅鳥,威伏外道故;如眾遊禽,無所藏積故;猶如牛王,無能勝故;猶如象王,善調伏故;如師子王,無所畏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摧滅嫉心,不忌勝故。 ‘專樂求法,心無厭足。 常欲廣說,志無疲倦。 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癡闇。 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進,心不退弱。 為世燈明,最勝福田。 常為師導,等無憎愛,唯樂正道,無餘欣戚。 拔諸欲刺,以安群生。 功德殊勝,莫不尊敬。 滅三垢障,遊諸神通。 因力、緣力、意力、願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聞之力;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觀,諸通明力;如來調伏,諸眾生力。 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 恭敬供養無量諸佛,常為諸佛所共稱歎。 究竟菩薩諸波羅蜜,修空無相無願三昧,不生不滅諸三昧門,遠離聲聞緣覺之地。 阿難! 彼諸菩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我但為汝略言之耳。 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 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為善? 念道之自然。 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 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 道趣自然閉。 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何不棄世事? 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 屏營愁苦,累念積慮。 為心走使,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複共憂之。 重思累息,憂念愁怖,橫為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憂毒忪忪,無有解時。 結憤心中,不離憂惱。 心堅意固,適無縱舍。 或坐摧碎,身亡命終,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尊貴豪富,亦有斯患,憂懼萬端,勤苦若此,結眾寒熱,與痛共居。 貧窮下劣,困乏常無。 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無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亦憂欲有之。 適有一,複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 適欲具有,便複糜散。 如是憂苦,當複求索,不能時得,思想無益。 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憂念相隨,勤苦若此,亦結眾寒熱,與痛共居,或時坐之,終身夭命,不肯為善,行道進德。 壽終身死,當獨遠去,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者。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 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 或時心靜,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 所以者何? 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即時,應急相破。 然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克識,不得相離,皆當對生,更相報複。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善惡變化,殃福異處,宿豫嚴待,當獨趣入,遠到他所,莫能見者。 善惡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甚難甚難,今得相值。 何不棄眾事,各遇強健時,努力勤修善,精進願度世,可得極長生。 如何不求道,安所須待,欲何樂乎? 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 善惡之事,都不信之,謂之不然,終無有是。 但坐此故,且自見之,更相瞻視,先後同然。 轉相承受,父餘教令,先人祖父,素不為善,不識道德,身愚神闇,心塞意閉。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自不能見,無有語者。 吉凶禍福,競各作之,無一怪也。 生死常道,轉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 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 教語開導,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轉,無有休止。 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癡惑愛欲,不達於道德,迷沒於嗔怒,貪狼於財色。 坐之不得道,當更惡趣苦,生死無窮已,哀哉甚可傷! ‘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湣。 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 教語道德,心不開明,思想恩好,不離情欲。 惛蒙闇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計,心自端正,專精行道,決斷世事。 便旋至竟,年壽終盡,不能得道,無可奈何。 總猥憒擾,皆貪愛欲。 惑道者眾,悟之者少,世間匆匆,無可聊賴。 尊卑上下,貧富貴賤,勤苦匆務,各懷殺毒。 惡氣窈冥,為妄興事。 違逆天地,不從人心。 自然非惡,先隨與之,恣聽所為,待其罪極。 其壽未終,便頓奪之。 下人惡道,累世勤苦,展轉其中,數千億劫,無有出期。 痛不可言,甚可哀湣!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 當熟思計,遠離眾惡。 擇其善者,勤而行之。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遇佛在世,當勤精進。 其有至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 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儻有疑意不解經者,可具問佛,當為說之。 ’彌勒菩薩長跪白言:‘佛威神尊重,所說快善。 聽佛經語,貫心思之,世人實爾,如佛所言。 今佛慈湣,顯示大道,耳目開明,長得度脫,聞佛所說,莫不歡喜。 諸天人民蠕動之類,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佛語教戒,甚深甚善,智慧明見,八方上下去來今事,莫不究暢。 今我眾等,所以蒙得度脫,皆佛前世求道之時,謙苦所致。 恩德普覆,福祿巍巍,光明徹照,達空無極,開人泥洹。 教授典攬,威制消化。 感動十方,無窮無極。 佛為法王,尊超眾聖,普為一切天人之師,隨心所願,皆令得道。 今得值佛,複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佛告彌勒:‘汝言是也。 若有慈敬於佛者,實為大善。 天下久久,乃複有佛。 今我於此世作佛,演說經法,宣布道教,斷諸疑網,拔愛欲之本,杜眾惡之源。 遊步三界,無所聖礙。 典攬智慧,眾道之要,執持綱維,昭然分明。 開示五趣,度未度者,決正生死泥洹之道。 ‘彌勒當知,汝從無數劫來,修菩薩行,欲度眾生,其已久遠。 從汝得道,至於泥洹不可稱數。 汝及十方諸天人民一切四眾,永劫已來,展轉五道,憂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絕,與佛相值,聽受經法,又複得聞無量壽佛,快哉甚善! 吾助爾喜。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 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 修己潔體,洗除心垢。 言行忠信,表裏相應。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 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 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複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 無為自然,次於泥洹之道。 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為過咎。 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 ’彌勒白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作眾惡,甚為至德,十方世界,最無倫匹。 所以者何? 諸佛國土,天人之類,自然作善,不大為惡,易可開化。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 教化群生,令舍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佛言:‘何等五惡? 何等五痛? 何等五燒? 何等消化五惡,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其一惡者:諸天人民蠕動之類,欲為眾惡,莫不皆然。 強者伏弱,轉相克賊,殘害殺戮,迭相吞噬,不知修善,惡逆無道。 後受殃罰,自然趣向。 神明記識,犯者不赦。 故有貧窮下賤,乞丐狐獨,聾盲喑啞,愚癡弊惡,至有尪狂不逮之屬。 又有尊貴豪富,高才明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 世有常道,王法牢獄,不肯畏慎,為惡入罪,受其殃罰,求望解脫,難得勉出。 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後世,尤深尤劇。 入其幽冥,轉生受身。 譬如王法,痛苦極刑。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 轉貿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壽命,或長或短。 魂神精識,自然趣之。 當獨值向,相從共生。 更相報複,無有止已。 殃惡未盡,不得相離。 展轉其中,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卒暴應至,善惡之道,會當歸之。 是為一大惡一痛一燒,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一大善也。 ’佛言:‘其二惡者,,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婦,都無義理,不順法度,奢yin憍縱,各欲快意。 任心自恣,更相欺惑。 心口各異,言念無實。 佞諂不忠,巧言諛媚。 嫉賢謗善,陷入怨枉。 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機偽多端。 踐度能行,知其形勢。 在位不正,為其所欺。 妄損忠良,不當天心。 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婦,中外知識,更相欺誑。 各懷貪欲,嗔恚愚癡。 欲自厚己,欲貪多有。 尊卑上下,心俱同然。 破家亡身,不顧前後。 親屬內外,坐之滅族。 或時室家知識,鄉黨市裏,愚民野人,轉共從事。 更相利害,忿成怨結。 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 如是至竟,無所恃怙,獨來獨去,無一隨者。 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然後乃悔,當複何及! ‘世間人民,心愚少智,見善憎謗,不思慕及,但欲為惡,妄作非法。 常懷盜心,希望他利,消散磨盡,而複求索。 邪心不正,懼人有色,不豫思計,事至乃悔。 ‘今世現有王法牢獄,隨罪趣向,受其殃罰。 因其前世,不信道德,不修善本,今複為惡,天神克識,別其名籍。 壽終神逝,下入惡道。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 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是為二大惡二痛二燒,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二大善也。 ’佛言:‘其三惡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共居天地之間。 處年壽命,無能幾何。 上有賢明長者尊貴豪富,下有貧窮廝賤,尪劣愚夫,中有不善之人。 常懷邪惡,但念yin泆,煩滿胸中。 愛欲交亂,坐起不安;貪意守惜,但欲唐得。 眄睞細色,邪態外逸。 自妻厭憎,私妄出入,費損家財,事為非法。 交結聚會,興師相伐,攻劫殺戮,強奪無道。 惡心在外,不自修業。 盜竊趣得,欲擊成事。 恐勢迫脅,歸給妻子,恣心快意,極身作樂。 或於親屬,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複不畏王法禁令。 如是之惡,著於人鬼。 日月照見,神明記識。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 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是為三大惡三痛三燒,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三大善也。 ’佛言:‘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 轉相教令,共為眾惡。 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讒賊鬥亂,憎嫉善人,敗壞賢明。 於傍快喜。 不孝二親,輕慢師長。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 橫行威勢,侵易於人。 不能自知,為惡無恥。 自以強健,欲人敬難。 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難可降化。 自用偃蹇,謂可常爾,無所憂懼,常懷憍慢。 如是眾惡,天神記識。 賴其前世頗作福德,小善扶接,營護助之。 今世為惡,福德盡滅,諸善神鬼,各去離之,身獨空立,無所複依。 壽命終盡,諸惡所歸,自然迫促,共趣奪之。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 殃咎牽引,當往趣向。 罪報自然,無從舍離。 但得前行,入於火鑊。 身心摧碎,精神痛苦。 當斯之時,悔複何及? 天道冏然,不得蹉跌。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 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四大善也。 ’佛言:‘其五惡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業。 家室眷屬,饑寒困苦,父母教誨,嗔目怒應。 言令不和,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 取與無節,眾共患厭。 負恩違義,無有報償之心。 貧窮困乏,不能複得,辜較縱奪,放恣遊散。 串數唐得,用自賑給,耽酒嗜美,飲食無度,肆心蕩逸,魯扈抵突。 不識人情,強欲抑制。 見人有善,妒嫉惡之。 無義無禮,無所顧難,自用識當,不可諫曉。 六親眷屬,所資有無,不能憂念。 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 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 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後神明更生。 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 欲殺真人,鬥亂眾僧。 欲害父母兄弟眷屬。 六親憎惡,願令其死。 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癡蒙昧,而自以智慧。 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 不仁不順,惡逆天地。 而於其中,希望僥幸,欲求長生,會當歸死。 慈心教誨,今其念善。 開示生死,善惡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 苦心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不豫修善,臨窮方悔。 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數之自然,應其所行,殃咎追命,無得縱舍。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誰能知者? 獨佛知耳。 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 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 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是世五惡,勤苦若此。 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眾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惡所招,示眾見之。 身死隨行,入三惡道,苦毒無量,自相燋然,至其久後,共作怨結,從小微起,遂成大惡。 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癡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 厚己諍利,無所省錄。 富貴榮華,當時快意。 不能忍辱,不務修善。 威勢無幾,隨以磨滅。 身坐勞苦,久後大劇。 天道弛張,自然糾舉,綱維羅網,上下相應,煢煢忪忪,富入其中。 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佛語彌勒:‘世間如是,佛皆哀之。 以威神力,摧滅眾惡,悉令就善。 棄捐所思。 奉持經戒,受行道法,無所違失,終得度世泥洹之道。 ’佛言:‘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於其中,端心正行。 主上為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 尊聖敬善,仁慈博愛。 佛語教誨,無敢虧負。 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無量憂怖苦痛之道。 汝等於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 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轉相教化,為德立善。 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所以者何? 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毛發之惡。 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 所以者何? 他方佛國,為善者多,為惡者少,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 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殆,心勞形困,飲苦食毒,如是惡務,未嘗寧息。 ‘吾哀汝等天人之類,苦心誨喻,教令修善。 隨宜開導,授與經法,莫不承用。 在意所願,皆令得道。 佛所遊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佛言:‘我哀湣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 今我於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 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 吾去世後,經道漸滅,人民諂偽,複為眾惡。 五燒五痛,還如前法。 久後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為汝略言之耳。 ’佛語彌勒:‘汝等各善思之,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於是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佛所說甚善,世人實爾。 如來普慈哀怨,悉令度脫,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佛告阿難:‘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禮無量壽佛。 十方國土諸佛如來,常共稱揚贊歎彼佛,無著無礙。 ’於是阿難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體投地,禮無量壽佛。 白言:‘世尊,願見彼佛安樂國土,及諸菩薩聲聞大眾。 ’說是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 金剛圍山、須彌山王、大小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 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滉漾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複如是。 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爾時,阿難即見無量壽佛,威德巍巍,如須彌山王,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 ’此會四眾,一時悉見;彼見此土,亦複如是。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彼國,從地已上,至淨居天,其中所有微妙嚴淨自然之物,為悉見不? ’阿難對曰:‘唯然己見。 ’‘汝寧複聞無量壽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 ’阿難對曰:‘唯然已聞。 ’‘彼國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汝複見不? ’對曰:‘己見。 ’‘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複見不? ’對曰:‘己見。 其胎生者,所處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亦皆自然。 ’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 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 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 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 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回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複次,慈氏! 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眾。 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彌勒當知! 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於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 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佛告彌勒:‘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牢獄,種種莊嚴,張設床帳,懸諸繒蓋。 若有諸小王子,得罪於王,輒內彼獄中,系以金鎖。 供養飯食衣服床蓐,華香伎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 於意雲何? 此諸王子,寧樂彼處不? ’對曰:‘不也! 但種種方便,求諸大力,欲自勉出。 ’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複如是。 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寶宮殿,無有刑罰,乃至一念惡事。 但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修諸善本,以此為苦。 雖有餘樂,猶不樂彼處。 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即得如意,往諸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亦得遍至無量無數諸餘佛所,修諸功德。 彌勒當知! 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 於此世界,有幾所不退菩薩,生彼佛國? ’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 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 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 ’佛告彌勒:‘不但我刹諸菩薩等,往生彼國。 他方佛土,亦複如是。 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三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五佛,名曰龍勝,彼有十四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六佛名曰勝力,彼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八佛,名曰離垢光,彼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被有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普供養無量諸佛,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 斯等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 ’佛語彌勒:‘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複如是,甚多無數。 我但說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尚未能盡,我今為汝略說之耳。 ’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是故,彌勒! 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 所以者何?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 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複生疑惑。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湣,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 應當信順,如法修行。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無量眾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 萬二千那由他人,得清淨法眼。 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 八十萬比丘, 发布时间:2023-11-04 17:21:5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