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05集) 内容: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这节课,我们开始讲第二品经: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段经文:〖又贤护等十六正士。 所谓善思惟菩萨。 慧辩才菩萨。 观无住菩萨。 神通华菩萨。 光英菩萨。 宝幢菩萨。 智上菩萨。 寂根菩萨。 信慧菩萨。 愿慧菩萨。 香象菩萨。 宝英菩萨。 中住菩萨。 制行菩萨。 解脱菩萨。 而为上首。 〗我们先把有关名词解释一下。 首先看〖贤护〗。 “贤护”是什么意思呢? 是既能保护自己纯正的思想行为,又能乐于护持他人的意思。 贤护菩萨是释迦牟尼佛在家修学净土的弟子,地位与普贤、文殊、观音、势至相同,都是等觉菩萨。 贤护菩萨的名号,是代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义。 下面,再看〖等十六〗。 以下列出的十五位,来自他方世界,有学问、有道德、有修有证的在家菩萨。 这一段经文里,一共是十六位菩萨。 下面看〖正士〗。 “正”是正知正见,“士”是知识分子。 知见与佛相同的知识分子称为正士,也称大士,是菩萨的别名。 第二位菩萨,〖善思惟菩萨〗。 这位菩萨,他的思想见解都是纯善的,代表专修净土的人具有正确的思想见解,与阿弥陀佛相应。 第三位菩萨,〖慧辩才菩萨〗。 这位菩萨是有智慧、有口才,能把净宗的教理教义说得让人相信。 以上两位菩萨表“难信能信”。 哪两位呢? 就是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 这两位菩萨表法,是表“难信能信”。 第四位,〖观无住菩萨〗。 观察这个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 在此代表修净土的人,对一切法,心不执著、不留恋,念佛求往生。 第五位,〖神通华菩萨〗。 表灵活应用。 他有很善巧的教学能力,能因材施教,把念佛成佛的法门,介绍给广大群众,让大家都能够明白,都能够接受。 第六位,〖光英菩萨〗。 表光明英发。 “光明”是智慧,“英发”是发挥。 表这部经能显发我们深广的智慧。 第七位,〖宝幢菩萨〗。 “幢”是圆筒形的旗帜。 古时候,如果道场有讲经时,就把“幢”挂在寺院外的旗杆上,通知大众可以来听经了,所以“幢”表宣扬佛法,“宝幢”表宣扬最殊胜的佛法。 以此,在这里表宣扬本经的法缘是无比殊胜的。 第八位,〖智上菩萨〗。 “智”是智慧,“上”是最上第一。 在此代表修学本经就能得到无上的智慧。 第九位,〖寂根菩萨〗。 “寂”是寂静,“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六根寂静是修行的根本。 在这里代表依照这部经修学,就能得身心清净。 第十位,〖信慧菩萨〗。 表能深信本经。 第十一位,〖愿慧菩萨〗。 表肯发愿学习,求生净土。 能深信发愿,就是有真实智慧的人。 十二位,〖香象菩萨〗。 是比喻念佛的能量很大,能帮助我们超越十法界。 以上三位菩萨,是代表往生的三个必要的条件:信、愿、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资粮。 第十三位,〖宝英菩萨〗。 “宝”是智慧宝藏,“英”是精华。 “宝英”是代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 四十八愿就是一切妙法中的精华,能令凡夫在一生当中往生不退,决定成佛。 第十四位,〖中住菩萨〗。 “中”表示中道,“住”表示安住。 把心安住在这部经上,安住在这一句佛号上,就能得到中道的第一真理。 第十五位,〖制行菩萨〗。 “制行”是指控制我们的思想行为,念佛就是制行。 在这里代表持戒念佛。 最后一位,〖解脱菩萨〗。 “解”,解脱烦恼。 “脱”,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 表示依照这部经的理论、方法修行,就能往生净土,永离妄想、分别、执著,得大自在。 看最后,〖而为上首〗。 这十六位大菩萨,代表在家众菩萨众的上首。 在第一品中,同修们是否还记得举出了三位菩萨? 他们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这三位菩萨是出家众。 在这一品中,举出了十六位菩萨,这十六位菩萨都是在家众。 为什么出家众只举了三个,而在家众举出了十六个,这表示什么? 是表这部《无量寿经》主要是以在家人为度脱对象,再进一步说,这部经是佛专为我们在家人说的。 我们能不能感受到佛恩浩荡? 如果我们遇到了这部经,遇到了这个法门,又当面错过了,那真是太可惜了。 因为你错过了成佛的机缘。 讲到这,我想很多同修会感动的。 因为以前这个理念可能不是太清楚的,不知道这部经是佛专为我们在家众生说的,所以我们是否应该生起感恩之心! 在这十六位菩萨当中,除了第一位贤护菩萨是示现在娑婆世界,他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弟子。 其他的十五位菩萨,都是他方世界的菩萨,来到了灵鹫山听法的,来参加释迦牟尼佛的这一次无比殊胜的法会,来做影响众。 那这又代表什么呢? 代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都讲这一部经,都护念这一部经。 我再说一遍,代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都讲这一部经,都护念这一部经。 他们听说佛在灵鹫山讲《无量寿经》,就从他方佛国来此听经,说明这个法会是“一切诸佛所说”。 最后这句话也很重要,不单单是释迦牟尼佛说,而是“一切诸佛所说”。 佛菩萨的名号都是表法的。 佛菩萨没有自己的名号,他们的名号,是因为众生的需要而生的。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这个佛号,是怎么生的呢? 是在这个时代,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学的这个教区,这个世界的众生业障很重,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佛用“释迦”二字。 “释迦”表示什么? 是“仁慈”的意思。 刚才我前面说,因为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众生业障重,缺少慈悲心,很自私自利,所以佛用“释迦”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表示“仁慈”。 其次,这个世界的众生,一天到晚妄念纷飞、心不清净,所以佛用“牟尼”两个字。 牟尼是寂灭的意思。 第一个是“礼敬诸佛”,这第二是“称赞如来”。 为什么把“诸佛”改为“如来”? 它有它的深刻的意义。 “诸佛”是从形象说的,“如来”是从性德上说的。 比如说,在《金刚经》里,有的时候说诸佛,有的时候说如来,有很多人不理解,说怎么回事呢? 一会这么说、一会那么说。 这回我讲到这,大家就明白了。 凡是称诸佛,都是从“相”上说的;凡是称如来,都是从“性”上说的。 由此可知,在形象上,我们要平等地恭敬,决定没有分别执著。 但是在性德的开显上,确实有迷悟之分。 因此,称赞与礼敬是有差别的。 这回听懂了吧? 一个是从“相”上说的,一个是从“性”上说的,两者是有差别的。 发布时间:2023-10-27 18:53:2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