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08集) 内容: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下面,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往下讲。 请大家看这两句经文:【破烦恼城。 坏诸欲堑】这两句经文,就是帮助一切众生降伏魔怨。 再往下接着看:【洗濯垢污。 显明清白】这两句经文,前者是破迷,后者是开悟。 〖垢污〗就是染污。 今天,人类的身心染污是前所未有,心地的污染,精神的污染,生理的污染无不具足。 这些染污不外乎两大类:一是烦恼障,二是所知障。 烦恼来自于贪、瞋、痴、慢、疑。 所知是知见,邪知邪见。 比如说,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这些都属于邪知邪见。 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哪来的那么多我的这个、我的那个。 要把这些东西洗刷得干干净净,恢复到自性的清净。 〖显明清白〗这一句经文,就是要把众生的真心本性显露出来,这是佛经教学的目的。 如果有人问你,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内容是什么,你就把这几句话告诉他,就一点都没错。 佛经教学的目的就是〖觉诸世间。 破烦恼城。 坏诸欲堑。 洗濯垢污。 显明清白〗,这么几句话就是佛经教学的目的。 大家想想看,就这几句话哪里有什么迷信。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把上面的这一整段经文大意总结一下。 这一段经文:天人知道菩萨示现成佛,他们非常仰慕、欢喜,虔诚恭请佛陀演说正法。 佛陀接受天人的请求,为大众说法四十九年,帮助一切众生觉悟。 佛说的道理、教训,可以帮助众生破除贪、瞋、痴等坚固的烦恼,降伏众生种种错误的欲望,去除心理、思想、见解的垢污,开显自性本有的清净,这是佛经说法教化众生的目的。 这一段概括总结,就是我们所说上面一段经文的意思。 请大家继续看下一段经文:调和教导众生,为大众宣说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教我们断贪、瞋、痴,修戒、定、慧,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精勤努力,积累功德。 告诉我们修福的道理和方法。 佛说一切法犹如良药一样,可以救治和医疗一切众生的苦难。 这是上一段经文总的概括。 下面,请大家看下一段经文:【调众生。 宣妙理。 贮功德。 示福田。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是什么意思? 是以大慈悲心将最高的修学方法传授给我们,这叫“升灌顶阶”。 〖升〗是提升,〖灌〗是指大慈悲心的护念,〖顶阶〗指最高的修学方法。 〖教〗是教导。 〖阿阇黎〗,中文的意思就是轨范师,通指教导善法的老师叫轨范师。 〖常习〗,恒常不断地持久地学习。 〖相应〗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成熟〗就是成就。 〖善根〗:〖善〗是身、口、意三业都没有过失,〖根〗是比喻可以生长善法。 〖无量〗是不可限量。 〖护〗是保护。 〖念〗是忆念。 上面是把一些有关的词汇,给大家简要地解释一下。 下面,我们看前两句经文:【升灌顶阶。 授菩提记】这两句经文这是讲成就,讲佛菩萨教学的成绩。 〖升〗就像读书一样年年升级,由小学升到中学,由中学升到大学,再由大学升到研究所,一直升到“灌顶阶”。 这个“灌顶阶”就等于是佛教的研究所,这是菩萨的最高地位。 灌顶就是毕业了,通常是指八地以上——灌顶位,如果严格地来讲是十地菩萨。 佛为他授记,预先告诉他,将来到哪个世界去作佛,是什么名号,度多少众生,这是授记。 我们千万不要错解了〖灌顶〗的真正意义。 〖灌〗是大慈悲心护念众生的意思,〖顶〗是把最殊胜的佛法传授给你,所以又称为顶法。 这是〖灌顶〗,即是大慈悲心授予你最殊胜的佛法,这是真正的〖灌顶〗。 明了了〖灌顶〗的真正意义,就知道最高的第一殊胜的法门是什么,就是这部《无量寿经》。 这一部《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的第一顶法。 第一顶法,蒙诸佛如来大慈悲心护念,我们今天有幸得到了这部经。 我们把这部经从头至尾念一遍,就是十方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 我们把《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就是诸佛菩萨给你灌顶十次。 这样的灌顶还得了? 这是真正的〖灌顶〗。 世间什么活佛、金刚上师、仁波切都比不上,那些都是形式,不是真的。 十方如来给你灌顶才是真的。 关于〖灌顶〗,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状况,就是同修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灌顶,走入了一个误区。 今天把这个理念给大家说了一遍,希望同修们能够正确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灌顶。 所以说,《无量寿经》不但是显宗的第一经,也是密宗的第一经。 但是能够这样认识的人,真的不多,稀有难逢。 我们今天能遇到,怎么能不深感庆幸! 〖升灌顶阶。 授菩提记〗,就是指众生有善根、有福德。 《阿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你能遇到这部经,就证明你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 接受念佛法门,信解奉行,就是“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你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这两句话是佛菩萨教学的成果。 下面两句:【为教菩萨。 作阿阇黎】自己成就之后,要发愿行菩萨道,教化利益一切众生,代佛宣扬究竟、圆满、殊胜的第一法门。 〖阿阇黎〗就是老师,也称轨范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做我们的模范。 这句话就是佛家常说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我们真正发心想求无上道,就会遇到真正的好老师。 怕的是我们没有真诚心,遇到了也是枉然,也是空过,所以发真诚心非常重要。 下一句是:【常习相应无边诸行】要把佛在经上的教诲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这句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 菩萨要教化众生,要多才多艺,这样才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有殊胜的法缘,才能教化更多的有缘众生。 下一句经文:【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成熟〗就是要作佛,功德圆满才是成熟。 无量无边的善根,我们今天得到了。 佛菩萨度众生,要度到什么时候为止? 一直要度到你成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有多么大! 我们的父母再爱护我们,也只能照顾我们一生。 唯独佛菩萨照顾我们,永远是生生世世,直到我们成佛。 佛恩之大,无与伦比。 就是这样一个对我们有大恩大德的人,我们却常常轻视,常常疏忽,常常把他忘掉,佛却一时一刻也没有把我们忘掉。 就像世间的儿女,常常把父母忘掉,而父母则永远把儿女记在心里一样。 下一句经文:【无量诸佛咸共护念】我们都要求佛保佑,希望佛保佑。 怎么样求佛保佑? 依教奉行,就得诸佛护念。 不依教奉行,你天天在佛前磕头,供这个供那个,求佛菩萨来保佑你,佛菩萨不接受你的贿赂,他保佑不了你。 如果你真正地依教奉行,诸佛菩萨自自然然会护念你。 这一段很重要,怎么样求佛保佑? 依教奉行。 上面这一段经文概括说,就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本经所说的道理和修学的方法,是帮助我们凡夫在这一生中,就可以提升到成佛的阶位。 将现前苦难的生活,改变为佛菩萨大自在、大圆满的生活,并且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成佛的预记。 为了教导菩萨,才表现做善法的示范阿阇黎,常常不断地学习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法,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持上。 这一段经文是干什么呢? 是赞叹这些大菩萨,能成就其他初学菩萨的无边善根,所以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护念。 这一段经文就讲完了,请看下一段经文:【诸佛刹中。 皆能示现。 譬善幻师。 现众异相。 于彼相中。 实无可得。 此诸菩萨。 亦复如是。】先看看几个词汇。 〖佛刹〗是指十方诸佛的国土。 〖示现〗是指随类化现。 〖善幻师〗比喻高明的魔术师。 〖现众异相〗能变化种种不同的形象。 〖彼相〗就是指上面所说的〖现众异相〗。 〖实无可得〗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梦幻泡影,了不可得,故能不执著。 〖亦复如是〗,这是说明菩萨对一切法的看法,如“善幻师”一样。 那刚才这一段经文,显示了佛菩萨能力之大,大到不可思议,我们无法想象。 他们能于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中,随类化现无量无边的身相,就如同善于变魔术的人,能变化出许多不同的形象,这些形象虽然很逼真,但都〖实无可得〗。 这一段经文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这就是佛经所说的,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诸佛菩萨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门得度,诸佛菩萨就说什么法门。 诸佛菩萨能现无量无边身,能说无量无边的法门。 虽然有这种能力,〖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这是真的。 确实是“无可得”,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不但是诸佛的化身,乃至于诸佛的报身,诸佛的法身都皆不可得。 我们今天这个身体,当然也不可得。 不可得,我们非得要得,所以你就苦。 你想,诸佛的化身、报身、法身都不可得,我们这个身体怎么能可得呢? 众生就是苦苦地不放这个身,认为这个身就是自己。 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我们苦的缘由。 我们现在是整天做这个臭皮囊的奴隶,真是迷惑颠倒,好可怜! 人人都对对号,你对你这个臭皮囊是一个什么态度。 前一节课我讲了,既不能糟蹋它,也不能过分地把它当回事,因为我们这个身也是不可得的。 另外,我们凡夫看一切似乎是有生有灭,但我们确实是看错了。 其实是“缘聚缘散”,没有生没有灭,这才是一切法的真相。 真相是缘聚缘散,没有生没有灭。 所以于一切法中,“实无可得”。 假如我们把得失的念头给它打掉了,我们就很自在了,就很幸福、很快乐了。 因为人的烦恼,多半是由患得患失中来。 没有得到的,天天想得到。 得到了以后,又怕失掉。 其实根本没有得,也没有失。 我们认为有得有失,这全是妄想、妄念。 正因为这些妄想和妄念,带来了许多痛苦的灾难,真的是很冤枉。 菩萨们对于这个情况,是看得太清楚了。 所以菩萨度众生,实实在在讲,是无众生可度。 菩萨们不着相,不居功,因此他能不失定意。 他的自性清净心,永远保持不被污染。 我们就因为这个问题没有看明白,所以我们的清净心就被染污了。 发布时间:2023-10-27 18:36:3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