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10集) 内容: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这节课,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往下讲。 度众生须遵守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四弘誓愿之一。 前几节课我们曾经提到,要“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有同修可能会说,什么叫“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现在答案出来了,就是心要安住在“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大愿上,就是“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那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怎么样安住呢? 怎么样才算我们把心安住在度世之道上? 一个说法,学习讲经教学,弘法利生。 通过讲经教学来度众生,实现这个弘愿之一,“众生无边誓愿度”。 这就是具体的方法,讲经弘法利生。 有的同修说,我现在不会讲经怎么办? 可以学习。 那有的同修又说,具体怎么学呢? 用什么方式来学? 我现在给大家的答案是:用“复讲”的方式学。 复讲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复讲是从阿难尊者开始的。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全部经典,都是通过阿难尊者复讲以后集结而成的。 前面我曾经说过,阿难是佛经的总编辑,就是从这来的。 这个复讲,从阿难开始到现在,代代相传,行之有效,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都是这样成功的。 所以说,我们后人要继续遵循这条原则,采取复讲的形式讲解佛的经典。 我这次试讲《无量寿经》也采取了“复讲”的方式。 我这次这个复讲,可能与以往的复讲有点小差别,不太完全一样。 以前复讲,比如说净空老法师跟随李炳南老师学习经教的时候,他们那个时候,也是采取复讲的形式。 头一天老师讲经,有两个同学第二天要负责复讲,其他的同学听复讲,就是这样来安排的。 那个时候是老师讲一节课,第二天学生复讲老师前一天讲的这一课。 我这一次的复讲和这个有所区别在哪呢? 我不是复讲老法师的某一节课,也不是复讲老法师讲《无量寿经》的某一个版本,而是把这些年来老法师讲《无量寿经》的所有材料,我想把它融会贯通综合在一起。 为什么我有这个想法? 因为老法师说过,这个讲经啊,你第一节课讲的,哪怕第二节课你还重复第一节课,它都不一样。 老法师告诉我们“后后胜于前前”,就是后面讲的要高于前面讲的。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听课的同修们层次不同、程度不同。 比如说,多年修习《无量寿经》会集本的同修们对这部经非常熟悉,听老法师讲经这么多年,可能他的领会程度就高一些。 有些同修对这部经不是太熟悉,他突然听这部经,你要讲深了,可能他就听不懂。 所以,我这次复讲,就采取把老法师多年讲的东西,我反复地听、反复地看,然后把它们融会贯通在一起。 用什么标准来讲? 我自己是这样定的,比如说分三个档次:低档、中档、高档,我就想在中档稍偏上一点,按照这个程度来讲。 这样,中档的和高档的基本上都能听懂,就是后学的同修们有一部分能听懂。 如果说想让各个档次的同修们都能听懂,这个有点不现实,我也没有那个能力能讲出这个水平来。 所以我这次采取的复讲方式就是这样的,不是单独复讲哪一个版本。 有的同修可能说,老师你讲的是哪本书,我们好找来参考参考。 这个我在开头的时候说了,是那么多老法师讲过的,前些日子我都在看、都在听,就是这样的。 所以这个复讲,在佛门来说叫“讲小座”。 讲小座这个词我们也听过,老法师讲经过程当中,也给我们举过这例子。 所以这一次,我既是第一次试讲《无量寿经》,也是第一次采用复讲的方式来试讲《无量寿经》,没有什么经验。 同修们都知道,在这以前,我和大家所交流的都是我学习《无量寿经》的心得体会,那是体会,和正规的讲经不一样。 又因为菩萨看待众生受苦跟自己受苦一样,所以发大誓愿负责承担救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安乐彼岸的重大使命。 依照本经来说,就是教导一切众生念佛,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就是对上一段经文的概括和总结。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 智慧圣明。 不可思议。 如是等诸大菩萨。 无量无边。 一时来集。】看看下面几个词的解释:〖悉获〗就是全部获得。 〖圣明〗正确深明事理。 〖不可思议〗这里面有两个意思。 这个不可思议在这部经里好多好多地方都出现,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它有不同的含义。 这个“不可思议”,在这一段经文里,表达了两个意思。 什么意思呢? 第一个,不是凡夫众生的思惟、意识所能想像理解的。 第二,不是世间的语言文字所能言喻表达的。 这是说佛菩萨的智慧、德能无量无边,不是我们凡夫众生所能推测想像的,也不是世间的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表达的。 这个不可思议就表达这么两层意思。 看下面三句经文:〖悉获诸佛无量功德。 智慧圣明。 不可思议〗。 这几句经文是表福德庄严,智慧庄严,证得的地位与如来果地平等无二,也就是成佛。 佛帮助众生一直要照顾到成佛,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所有众生都是佛菩萨教化的对象。 下一个词是〖悉获〗,就是说所有一切众生都获得,就是一个不落。 〖诸佛无量功德〗,这一句是说的福德。 〖智慧圣明〗是福慧两足尊。 我们有时候经常说二足尊、二足尊,究竟什么是二足尊,不一定能太明确。 在这里就是说“智慧圣明”是福慧二足尊,就是我们常讲的皈依佛。 二足就是福德智慧全圆满了,这叫“二足尊”。 唯有圆满才不可思议,不圆满是可思可议,圆满了就不可思议了。 所以圆满和不圆满,一个是圆满,不可思议;不圆满,可思可议。 这三句话是告诉我们成佛了。 如果说这三句话我们原来不懂什么意思,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三句话是告诉我们成佛了,与会菩萨的福慧到这里圆满了。 这就表明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之人,往生不退成佛的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我们总说无量功德,什么是真正的无量功德呢? 就是成佛了。 下面三句是:〖如是等诸大菩萨。 无量无边。 一时来集〗。 这三句经文是说,像前面所讲的智慧、福德、慈悲圆满的大菩萨们,太多太多了,绝对不只是普贤、文殊、观音、势至、弥勒、贤护等十六正士等等。 这些我们所说的大菩萨们,当然都是福德、智慧、慈悲都圆满了。 不只是我们上面点名的这些大菩萨们,达到这个水平的大菩萨们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无量无边,不可胜数! 这些大菩萨们“一时来集”,可以看出什么? 可见释迦牟尼佛当年讲《无量寿经》法会庄严,不可思议。 我们以前真的不知道,有这么多无量无边的这个水平的大菩萨,我们知道的、经常念叨的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等等,不知道还有这么多都达到了大圆满的大菩萨们,这样无量无边的大菩萨们都来集会。 可能有的同修说,那舍卫城有多大呀? 能装得下吗? 佛说这部经是在灵鹫山,当年能够用肉眼看得见的到会的听众有两万人,咱们开头的时候说一万两千人,现在给我们解释说能看得见的有两万人,那就不止一万二千人了。 诸佛菩萨有很多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都来集会,这个境界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刚才我说了一句,这么多人来参加这个大法会,这个地方不叫王舍城嘛,这个城有多大呀? 能装得下吗? 举一个例子,为什么说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就像《维摩经》上讲的维摩丈室,他住的房间不大,只有“一方丈”。 但是就这一方丈的地方,可以容纳一万个狮子座。 这一万个狮子座没有缩小,这一个方丈大的房间也没有扩大,你说怎么能装得下? 这种奇特的境界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你说,是不是不可思议? !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以前我们经常听说“芥子纳须弥”,一座须弥山可以装在一个芥子里。 能想像得出来吗? 是不是不可思议? !这就是华严境界。 我们今天是处处都有障碍,这种障碍是哪来的? 是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 离开了妄想、分别、执著,障碍就没有了。 我们天天说这几句话,但是到实际事情上就是做不到,一遇到事了妄想就起来了,分别、执著就来了。 放不下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我们苦的原因。 我记得过去跟大家说,老法师讲经的时候说过,“人,你为什么这么苦? ”我就因为这句话才把这部经认真地听下去的,我在里面要找到答案,为什么这么苦。 老法师说,“就是因为你把假的当成真的,然后你又苦苦地去追求它。 追求到了也苦,追求不到也苦。 ”假的,你说你怎么能追求得到呢,所以这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带给我们的这个苦,就是这个因缘。 这一段经文比较简单,它告诉我们什么? 就是凡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菩萨们,他们都能获得诸佛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及圣明的智慧。 在这里可以见到与普贤、文殊、弥勒的身分、地位相等的大菩萨无量无边,同时都来参加这一次的大会。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清信士七千人。 清信女五百人。 欲界天。 色界天。 诸天梵众。 悉共大会。】〖比丘尼〗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尼众”,是指出家后受了大戒的女子。 〖清信士〗是在家学佛的男居士。 〖清信女〗是在家学佛的女居士。 〖诸天〗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大众。 佛讲经的道场殊胜庄严,又有比丘尼五百人,男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 欲界天是六层天,色界天是十八层天,无色界天是四层天,诸天天人大众都共同参加佛说《无量寿经》的大法会。 佛讲这部经,广大圆满、圆顿的大法,确实跟其他讲经的场面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品经讲完了,明天我们接着讲第三品。 还有一点时间,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因为是第一次试讲这部《无量寿经》,没有经验,我们要逐渐摸索、逐渐改进。 我这部经想这么样来讲,前十节课讲完了以后,我不知道大家摸没摸着一点规律? 我基本上讲每一段经文,是分四个层次,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发布时间:2023-10-27 18:16:4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