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弥陀经白话解 内容: 阿弥陀经白话解 上集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所说谛理,了无轩轾。 若论机宜,则于无轩轾中,大有轩轾。 以一切诸经,所说法门,皆须自力修习,以至断惑证真。 方有了生死分。 净土三经所说,则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具惑业,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此则一切诸经之所未有,乃如来普令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得出六道输迥之大法门也。 而阿弥陀经,文略义丰,普透群机,其为利益,穷劫难宣。 以故自佛说此法门以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谕,处处指归有缘过者,祈勿错过,则幸甚。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净土法门。 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上成佛道。 下化众生之通规。 亦为末法时代一切众生。 仗佛慈力。 即生了脱之要道。 良以如来所说一切法门。 无非令众生出生死。 成佛道耳。 但以上根者少。 中下者多。 故能於即生了脱者。 虽在正像。 尚不多见。 况末法人根陋劣。 寿命短促。 知识希少。 邪外纵横之时乎。 由是如来预鉴机宜。 特开净土一门。 俾一切若圣若凡。 上中下根。 同事修持。 同於现生往生净土。 上根则速成佛道。 下根则亦预圣流。 较彼一代所说仗自力法门。 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 以佛力法力。 不可思议。 加以众生信愿行力。 则无论功夫浅深。 罪业轻重。 皆得蒙佛慈力。 接引往生也。 以故如来於诸大乘经。 咸皆带说。 如华严法华楞严等。 其专说者。 则有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尊佛经。 此三经中。 凡弥陀之誓愿。 净土之庄严。 三辈九品之生因。 十方诸佛之赞叹。 悉皆显示无遗。 而阿弥陀经。 言简义周。 最易受持。 由是古人列为日课。 无论若宗若教若律。 皆於暮时读诵。 是举天下之若僧若俗。 无不以净土为归者。 然虽如是行持。 若不谛审佛祖立法之所以然者。 犹然不以求生西方为事。 殆所谓日用不知习矣不察者乎。 即通宗通教之高人。 尚多崇尚自力法门。 不肯仰仗佛力。 其志固高。 其事实难即生做到。 倘惑业未能净尽。 再一受生。 多半迷失。 不但所期皆成画饼。 且有因福造业。 後生堕落之虞。 由是言之。 诚堪畏惧。 须知净土法门。 为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 不可以与通途法门并论。 若不明此义。 以仗自力通途法门之义。 疑仗佛力特别法门之益。 而不肯信受。 则其失大矣。 佛说难信。 盖即指此。 若无此执。 即谁不信受奉行焉。 近来世道人心。 陷溺已极。 无可救药。 凡有具正知见之伟人杰士。 莫不以提倡因果报应。 生死轮回。 为挽回狂澜之据。 精修净业求生西方。 为究竟安隐之法。 一倡百和。 无不率从。 由是吃素念佛。 改恶修善者。 日见其多。 所可惜者。 普通善信。 未尝学问。 虽日读弥陀经。 究不知所说者为何义。 纵有疏钞要解等注。 亦非彼所能阅。 黄智海居士。 利人心切。 取疏钞要解之义。 以白话解释之。 俾稍识字者。 亦得了知经义。 由是更加精进。 竭诚修持。 并以转化有缘。 则现生身心清净。 优入圣贤之域。 临终感应道交。 直登极乐之邦。 其为利益。 莫能名焉。 爰书大意。 以贡阅者。 民国十六年丁卯夏历正月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序二佛以无上妙慧。 观一切众生。 知其根性大小不同。 而以方便智、说方便法。 为阐提人、说十善。 为小乘人、说四谛。 为中乘人、说十二因缘。 为大乘人、说六波罗蜜。 皆对病根。 投以良药。 此盖方便教中不易之典也。 复以彻底大悲。 鉴六道群机。 识其道缘浅深匪一。 以殊胜异方便智。 说殊胜异方便法。 为上根人、说观想念佛法。 即观无量寿佛经前十二观皆是也。 为中根人、说观像念佛法。 第十三观是也。 为下根人、说称名念佛法。 为最下根、业重障深人、说临终十称念佛、即得往生法。 第十六观是也。 可见佛无弃人。 唯人自弃耳。 独有佛说阿弥陀经之信愿持名念佛。 尤为方便之方便。 殊胜之殊胜。 须知持名有二种待法。 一者事持。 但将阿弥陀佛四字。 蓦直持去。 持至一心不乱。 临终决定往生。 即不可以中下根论。 二者理持。 正持名时。 能知离心无佛。 离佛无心也。 心佛不二。 即是实相念佛。 若加信愿。 临终上品上生。 非最上利根者不能。 故知持名念佛。 普被三根。 无机不摄。 至圆顿。 最直捷。 七日成功。 片言即证。 横超三界。 竖彻五时。 诚为希有难信之法门。 故感六方诸佛。 异口同音。 称扬劝信。 释迦如来。 四辩八音所亲宣也。 经中、初则详陈依正庄严以启信。 中则特劝应求往生以发愿。 後则正示执持名号以立行。 一经旨宗。 唯信愿行。 义无馀蕴。 文相昭然。 呜呼。 时至末法。 钝根者多。 五浊繁兴。 三灾频仍。 而此经者。 持诵固多。 研详实寡。 虽有云栖疏钞。 灵峰要解。 类皆文言法语。 自非初机浅识人、能得实益。 海上黄子涵之。 有鉴於斯。 先以浅近苦切之词。 编成白话。 说明两土苦乐形容。 俾知此土有三毒四倒六道轮迥之苦。 而生厌离。 彼国有七珍八德九品莲华之乐。 而生忻慕。 详音彼方。 其国无有三途八难。 瓦砾泥砂。 纯以珍宝而为庄严。 其人无有九恼十缠。 死生老病。 纯以圣贤而为眷属。 庶几初机人修净业者。 知所趣向。 遂命名曰初机净业指南。 出数千部书。 风行海内。 可谓煞费婆心矣。 兹仍以浅近白话文字。 取诸祖意。 解释此经。 语甚夷易。 事出常谈。 览其词。 能识其心。 识得心。 不待境静、而心自静。 不提心念、而佛自念。 可谓大悲芬陀利。 法炬陀罗尼。 随俗而即俗明真。 变净而以净覆秽。 若空谷之答响。 洪钟不待扣矣。 噫。 道本无言。 非言不显。 且此经者。 我佛不得已而言之也。 言有不达。 道无以明。 是则前祖之疏解。 亦不容其已也。 言既高深。 钝根难入。 今用白话文字。 解释佛经。 又宁得而已之哉。 予故知以白话之浅言。 畅经中之深义。 既甚便於初机。 深有裨於法化。 俾彼读者。 由浅而知深。 即近而悟远。 因是书之言。 而知疏解之言。 因疏解之言。 而悟佛经之言。 佛言悟矣。 信以之而真。 愿以之而切。 持名念佛之行。 以之而相续不断。 求生极乐之心。 可勇决矣。 时维民国丁卯夏释谛闲述於四明观宗寺之密藏居阿弥陀经白话解释说明原因同了看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很多。 但是有些方法。 不是我们这些根机浅薄的人。 能彀做得到的。 有些方法。 做起来很难。 很长久。 恐怕等不到修成功。 修行的心。 已经退了。 或是修还没有修成功。 人倒已经要死了。 还有些方法。 做起来。 若是不十分明白里头的道理。 往往就要著魔的。 只有这个念佛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方法。 最是稳当。 最是容易。 这个方法。 凡是大乘经里头。 (什么叫做大乘、下边皆是大阿罗汉一句的解释里头、会讲明白的)、都带说著的。 若是专门说这个方法的。 有三部经。 一部是无量寿经。 一部是观无量寿佛经。 一部就是这阿弥陀经。 前二部经。 很长的。 读也很不容易。 并且经的句子。 文理很深。 所讲的道理。 同了修行的方法。 又不是人人都能彀懂得。 都能彀做得到的。 只有这部阿弥陀经。 说得最简便。 最明白。 所以念佛的人。 都要天天念的。 但是佛经的文理。 是很不容易懂的。 虽然从前有许多高明的大法师。 把这部阿弥陀经。 详细的解释。 可惜都是文理很深的。 读书人还可以懂得。 若是不懂文理的善男信女们。 就不会明白了我看见许多信佛的善男信女们。 大半都会念阿弥陀经的。 但是这些善男信女们口里头尽管念。 究竟阿弥陀经。 讲些什么。 念了有什麽好处。 那就不晓得的多了。 有些妇人们。 竟然把这部阿弥陀经。 看得很轻的。 说道念了阿弥陀经。 死了去做起鬼来。 可以抵得多少钱用。 咳。 这真是笑话了。 阿弥陀经的好处。 说也说不尽。 那里只可以抵做钱用呢。 况且一个人死了。 总要盼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才可以免得这生了又死。 死了又生的无穷无尽的苦恼。 那里可以打这种做鬼的主意呢。 我因为可怜这些善男信女们。 白用功夫。 所以我把这部阿弥陀经。 一段一段分开了。 再把他一句一句。 用白话来详详细细的解释明白。 并且用两种方法来解释。 一种解释。 叫做解。 就是下面前边一种小字。 开头有一个【解】字的。 这是完全照了经的字句。 简简单单解释的。 但是有好多地方。 只不过照字句解释。 还恐怕不明白。 一定再要把他的来根。 大略说几句。 才会懂得的。 这种的解释。 就是下面後边一种小字。 开头有一个【释】字的。 若是读这本经的人。 只要晓得些大略的意思。 那末只要看【解】。 倘然要晓得明白些的。 那末看了【解】。 冉看【释】。 都可以随便的。 不过我虽然用白话来解释。 但是我仍旧照了从前许多很高明的大法师。 用文理来解释的话。 把他改做白话罢了。 并没有一句。 照我自已的意思解释的。 还恐怕有不妥当的地方。 教人看了。 倒反误人。 所以又请了普陀山的印光老法师改正过的。 你们读这本经的人。 可以放心。 不会还有错误的了。 但愿你们看了这本白话解释的阿弥陀经。 大家照这本经上所说的方法一心一意的。 相信西方真有这种极乐世界。 时时刻刻。 发出愿心来。 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只消天天念佛。 一定可以去的。 念佛越念得多越好。 自己念了。 还要劝劝你们的父母兄弟。 亲戚朋友。 大家都发心。 一同做善人。 一同念佛。 一同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平常时候。 各种善的事情。 都要去做做。 各种恶的事情。 一些些也不要做。 那末一定会成功的。 若是我说了说谎。 骗你们。 我死了去到阎罗王那里要受拔舌的罪的。 你们相信了我的话。 将来我同你们。 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做阿弥陀佛的弟子同了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许多的大菩萨。 还有往生的许多最上等的善人。 (往生的往字、就是去字的意思、往生、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常在一块儿。 亲近阿弥陀佛。 听佛说法。 就可以渐渐的修行。 渐渐的进步上去。 一直到成佛的地位了。 你说这一个方法。 好不好呢。 若是晓得了这样的好方法。 那个还肯让旁人去得。 不愿自己得呢。 既然要得这样的好那就请你们大家。 发起认真切实的心。 快快的念起来。 快快的照这种方法做起来。 就决定可以得了。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卷上印光法师鉴定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佛说阿弥陀经【解】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一部经叫做阿弥陀经【释】佛、就是释迦牟尼佛。 这释迦牟尼佛。 本来早就成了佛的。 因为要劝化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 所以特地来投胎做人。 在中印度迦毗罗卫国。 那个国王的名号。 叫净饭王。 他的夫人叫摩耶夫人。 释迦牟尼佛投胎到摩耶夫人肚里。 在周朝的昭王二十六年。 是甲寅年份的四月初八日。 从摩耶夫人的右边胁骨中间生出来的。 就是堂堂皇皇的一位太子。 后来长大成人了。 看见世界上的人。 受种种的苦恼。 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做人。 一些没有什麽好。 就一切都看破了。 情愿不做太子。 出家去修行。 从十九岁出家起。 修到三十岁。 就得了道。 成了佛。 後来就在各处地方说佛法。 化世界上的人。 到七十九岁。 就入了涅槃了。 什么叫做涅槃呢。 涅槃是梵语。 就是现在的印度话。 涅字的解释。 是不生。 不生、就是没有生相(觉得有生出来的形相、叫做生相)槃字的解释。 是不灭。 不灭、就是没有灭相。 (觉得有消灭去的形相、叫做灭相、)没有生的形相。 也没有灭的形相。 就是佛所证的真如实相。 (证、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实相、就是自已本性的清净心、因为没有虚假、所以说是真、因为完全平等、所以说是如、这是真实的心相、所以说是实相、○清净心、也可以叫真实心、本性的清净心、也就可以叫真性、是看不见的、虽然看不见、但是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消灭的、不论什么东西、凡是会改变的、会消灭的、就是虚的假的、这种永远不改变、永远不消灭的真性、才可以说是真的、并且从佛起、一直到地狱里头的众生、都有的、都是一样的、所以叫完全平等、各种佛书里头、常常说到众生就是佛、就是这个缘故、○众生两个字、除了佛、从菩萨起、一直到地狱、都可以叫的、下边解释其国众生一句里头、会详细说明白的、)究竟常住不变的道理。 (常常是这个样子、永远没有变动、所以叫常住不变、)佛因为要教化众生。 所以现出投胎出世的形相来。 到了教化的事情完毕了。 仍旧归到他本来没有生。 也没有灭的真如实相去了。 这就叫做入涅槃。 那些不知道的人。 看见佛入涅槃。 就算佛死了。 那里晓得佛是永远不会死的。 这种道理。 很深很深。 不说明白。 恐怕人家倒反要起疑惑。 但是要拿白话来说明白。 实在是很不容易。 我先把佛的三种身体。 约略说几句。 使得大家可以知道佛的涅槃。 比了凡人的死。 是大不相同的。 怎么说佛的三种身体呢。 凡是一个人。 修到成功了佛。 都是有三种身体的。 那三种身体呢。 一种叫做法身。 是拿所有一切法平等的真实性来。 做他的本体的。 不可以把形色相貌来拘泥的。 (法字、在佛经里头、解释起来、不论什麽东西、不论什麽事情、不论什麽境界、凡是有名目可以叫得出的、有形相可以看得见的、都叫做法、一切法平等、就是不论随便什麽、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的、这就是佛的本性、也就是佛的身体的根本、所以叫拿这个真实性来做本体、这个道理、实在是佛法真正的道理、但是很深的、很不容易懂的、又没有法子把浅的话来解释明白、看了不懂、可以不去管他、只要记牢了佛的法身、不是同了人一样有形色相貌的、就是了、○本体的体字、实在就是从佛起、一直到地狱的众生、本来有的那个真实性、也实在就是身体的根本、但是并不是我们这种血肉的身体、千万不可以弄错的、)一种叫做报身。 是因为所修的种种功德。 修得长久了。 积得多了。 现出这个极庄严的身体的形相来。 (庄严两个字、有端正尊重的意思、下边解释池中莲华一节的小注里头、会说明白的、)享受快乐的报应。 这种报身。 只有大菩萨能够看得见。 凡夫是看不到的。 一种叫做应身。 是因为众生的根机缘分。 感应了佛。 所以变化出这种身体的形相。 到世界上来专门度脱众生的。 大家不要听我说了佛有三种身体. 就疑惑一尊佛。 有三种身体。 不是就变成了三尊佛么。 要晓得虽然说起来有三种身体。 实在仍旧只是一尊佛。 并且所说的只是一尊佛。 还是就法身报身说的。 若是讲到应身。 那末一尊佛。 就可以变化出无穷无尽的佛来了。 譬如天上月的影子。 印在各种的水里头。 不论是江、是河、是海。 就是很小的水缸里头。 也都有一个月的影子。 现出来的。 这许多影子。 究竟还是有许多的月呢。 还是只有一个月呢。 自然是只有一个月了。 佛的应身就是从这个法身上显现出来的。 法身就譬如月。 应身就譬如月的影子。 所以应身虽然多得很。 法身实在是只有一个。 就同这一个月。 可以在各处水里头。 都印到的道理。 是一样的。 月碰到了清净的水。 就能够显出月的影子来。 佛碰到了有根机缘分的众生。 就现出应身来。 给有根机缘分的众生看。 等到可以度脱的众生度完了。 佛就现这种入涅槃的相了。 譬如水乾了。 月的影子。 也就没有了。 但是水乾了后。 月的影子。 虽然看不见了。 究竟月还是好好的在那里。 一些些也没有变动。 不可以就说是没有月了。 况且水乾的地方。 看不见月的影子。 那些有水的地方。 仍旧都可以看见这月的影子的。 从这个道理想起来。 可以晓得佛入了涅槃。 不可以说佛没有了。 不过我们这个地方。 看不见罢了。 或者我们这些人。 同了佛没有缘分。 所以看不见的。 并不是佛没有了。 况且佛有三种身体。 就有三种名号。 现在所说。 的释迦牟尼佛。 是梵语。 释迦两个字。 就是中国文的能仁两个字。 (能、是能干、仁、是慈悲、)牟尼两个字。 就是中国文的寂默两个字。 (寂、是寂静不动的意思、默、是符合本性的意思、)这是他应身佛的名号。 若然要晓得他法身佛的名号。 梵语叫做毗卢遮那。 中国文叫遍一切处。 就是无论什麽地方。 没有不周遍的意思。 他报身佛的名号。 梵语叫做卢舍那。 中国文叫光明遍照。 就是身上的光明。 广大得很。 无论什麽地方。 都可以照到的意思。 我们看见寺院里边。 大雄宝殿上。 中间塑的一尊很大的佛。 就是释迦牟尼佛。 各种佛经。 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这部经的名目。 叫做阿弥陀经。 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各种经里头的一种。 为什麽叫他做阿弥陀经呢。 因为有一尊佛。 名叫阿弥陀佛。 从前发心修行的时候。 也是一个国王。 他父亲的名号。 叫月上转轮圣王。 母亲叫殊胜妙颜夫人。 在那个时候。 他的国里头。 出了一尊佛。 名号叫世自在王佛。 他听了佛说的法。 觉得学佛法。 有种种的好处。 在世界上做人。 有种种的苦恼。 所以就抛弃了王位。 出家去修行。 法名叫做法藏。 并且还立了重誓。 (誓字、就是俗话说的赌咒、有决定要做到的意思、)情愿修成了佛。 现出一个很清净的世界来。 好让众生都投生到那里去。 享受种种的快乐。 现在这部经里头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 就是阿弥陀佛。 经过了好多劫数。 (劫、是记年代的大数目、在下边解释无量无边阿僧祗劫一句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修福修慧。 (慧、是明白真实的道理、不起一丝一毫痴心妄想的念头、○妄想、就是乱转念头、)修成功了。 所现出来的世界。 他在修行的时候。 他还在世自在王佛的面前。 发了四十八个大愿心。 (发了四十八个大愿心、在无量寿经里头、详详细细说明白的、)这四十八个大愿心里头。 第十八个大愿心说。 若是我成了佛。 十方世界一切的众生。 (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南方、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叫做十方、)若是诚心相信。 并且愿意要生到我的国里头去。 只要他念我的名号。 就一定可以去的。 倘然念我名号的众生。 不能得生到我的国里头去。 我就不愿成佛了。 阿弥陀佛有了这样的大愿心。 才能得成佛的。 这一部经里头所说的。 都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 同那要生到那里去的方法。 所以这一部经。 叫做阿弥陀经。 但是我们这些人。 本来不晓得有西方极乐世界。 也不晓得西方极乐世界。 有说不尽讲不完的好处。 更加不晓得用什麽方法。 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释迦牟尼佛的心。 慈悲得很。 哀怜我们这些人的苦恼。 所以特地说这一部阿弥陀经。 把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 同了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最容易。 最简便的方法。 都在这部阿弥陀经里头。 说给我们听。 教我们依了这种方法去修。 就决定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阿弥陀经四个字上边。 加佛说两个字。 是要我们晓得这一部阿弥陀经。 是释迦牟尼佛金口亲说的。 不是旁人假造出来的。 佛决不说假话的。 我们念这部阿弥陀经的人。 都不可以有一些些疑惑心的。 一定要切切实实的相信的。 ○这一句。 是这一部经的名目。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解】这部阿弥陀经本来是西域的梵文(西域、就是现在的印度国、梵文、就是印度国的文字、)在从前南北朝的时候。 秦国有一位精通各种经典的大法师。 名字叫鸠摩罗什。 翻译成功中国文字的。 【释】我们中国。 在南北朝的时候。 乱得很。 分了好几国。 都是自己称做皇帝的。 那个时候。 前後有两个秦国。 一个秦国的皇帝。 姓苻。 名字叫坚。 所以大家称他做苻秦。 也称前秦。 後来被姚苌夺做了皇帝。 虽然仍旧叫做秦国。 但是皇帝改了姓姚的。 所以大家称他做姚秦。 也称後秦。 这位法师。 是姚秦时候的人。 所以称他做姚秦三藏法师。 三藏的三字。 是指经、律、论、三种。 藏字、也是包藏的意思。 因为经、律、论、三种。 都包藏著许多的道理在里头。 所以叫三藏。 就是经藏、律藏、论藏、三种。 经是佛说的各种经。 律、是讲应该守的各种戒。 (戒、是自已禁戒自己、不但是不做种种的恶事、就是恶的念头、也一些不转、)譬如我们在冢人的法律一样的。 论、是专门讲许多佛法的道理的。 经藏里头。 戒、定、慧、的道理。 (戒、定、慧、三种道理、实在是佛经里头最要紧修的、能够在这三种道理上用功夫、才可以把一个人的种种坏处、渐渐的去掉、○定、是一心一意、专诚用功佛法、不去转一丝一毫别种乱念头、慧字、在前边解释佛说阿弥陀经一句的小注里头、已经讲明白过的、)都讲到的。 不过讲定的地方最多。 律藏、是专门讲一种戒的道理。 论藏、是专门讲一种慧的道理。 这位法师。 是精通这三种学问的。 所以称他做三藏法师。 法师、是精通佛法的出家人。 能够把佛法来教导世人的。 鸠摩罗什四个字。 是法师的名字。 译字、是翻译的意思。 中国所有的佛经。 本来都是从印度各国请来的。 都是印度的梵文。 各种佛经。 都是许多很高明的大法师。 把梵文来翻译成中国文字的。 这部阿弥陀经。 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出来的。 法师是印度地方中天竺国人。 生在葱岭东的龟兹国。 他的父亲。 名字叫鸠摩罗琰。 做过宰相的。 七岁的时候。 就明白佛法的道理。 後来就专心用功。 精通佛法。 苻坚听到了他的大声名。 就派一个将官。 叫吕光的。 去攻打龟兹国。 接法师来。 等到吕光接到了法师。 同到凉州地方。 桃苌已经夺了皇帝的位。 所以就在凉州住了几年。 後来姚苌的儿子姚兴。 做了皇帝。 才把法师迎接来。 就拜他做国师。 (国师、是皇帝拜他做师傅的好名目、皇帝拜了他师傅、就请他在全国里头传扬佛法了、)他所翻译的佛经总共有三百九十多卷。 他差不多要死的前几天。 对了许多人说道。 我所翻译的佛经。 若是没有翻译错。 那末我死后。 烧起我的身体来。 我的舌头。 不会焦烂的。 后来他死了。 就照佛教的规矩。 把他的身体火化了。 身体烧的一些没有了。 独有这一条舌头。 还是好好的。 没有烧去。 所以可见得他所翻译的这部阿弥陀经。 是决定一些没有错的。 但是念这部阿弥陀经的时候。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一句。 是不要念在里头的○这一句。 是说明白这一部阿弥陀经。 是某人翻译的。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合卫国。 祗树给孤独园。 【解】我亲自听得佛是这样说的。 有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 (下边只称佛、)在合卫国的一个花园里头。 这个花园。 叫做祗树给孤独园。 【释】这一部阿弥陀经。 虽然是释迦牟尼佛。 (下边只称佛、)说的。 是佛说过了。 并没有记出来。 後来佛的堂弟。 就是佛的弟子。 名叫阿难的。 恐怕日期长久了。 大家都记不得。 所以特地把佛所讲过的佛法。 一句一句的都编集起来。 如是我闻的如是两个字。 是这个样子的意思。 就是总指这一部经。 我字、是阿难自己称的。 佛差不多要入涅槃的时候。 阿难问佛。 将来编集起佛经来。 开头第一句。 怎麽样说法。 佛回答阿难道。 佛经第一句。 一定要用如是我闻四个字。 才可以证明白这种经都是你阿难自己亲听得佛说的。 不是从旁人那里听来的。 因为佛这样吩咐过阿难的。 所以阿难编集的各种佛经。 开头第一句。 都有如是我闻四个字的。 一时两个字。 是有这麽一个时候的意思。 因为时候各处不同的。 所以不能够说定某年某月。 譬如我们现在用的阳历正月初一。 在阴历还是十二月。 有的时候。 或是还在十一月。 又像夏朝的十一月。 到周朝就算是正月了。 又像忉利天的一昼一夜。 (忉利天、同了下边的夜摩天、在后面解释无量诸天大众俱一句里头、会详细说明白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 已经是一百年了。 夜摩天的一昼一夜。 在这世界。 止已是二百年了。 所以佛经上讲到佛说法的时候。 都是浑说一个时候。 不能够说定是在什么年份月份。 就为这个缘故。 舍卫国、是一个大国的国名。 就是现在的印度地方。 祗树给孤独园。 是舍卫国里头的一个花园。 舍卫国有一个有财、有势、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名叫须达多。 他时常周济穷苦的人。 所以都叫他给孤独长者。 (长者、是年纪大、道德高的称呼、)那个时候。 舍卫国的国王。 有想问祗陀太子买这个花园来。 造些房屋在里头。 请佛来说法。 太子假意不肯。 说要把金子来铺满了这个花园的地。 才肯卖给你。 给孤独长者听了。 就拿出自己家里所有的金子来。 铺在花园的地上。 那太子看他诚心得很。 就把这个花园送给他了。 太子施馀尚未布金的地及树林。 两人共同供养佛僧。 所以叫做祗树给孤独园。 ○这一时佛在舍卫国。 祗树给孤独园两句经。 是说明白佛在什么地方。 与大比丘僧。 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同了出家的一千二百五十人。 在一块儿。 【释】与字、是同了的意思。 比丘、是梵语。 出家的男子。 受了具足戒的。 叫比丘。 就是俗人都称他们做和尚的男子。 出家的女人。 受了具足戒的。 叫比丘尼。 就是俗人都称他们做尼姑的女人。 具足戒的具足两个字。 是完全的意思。 戒、是防备做不规矩的事情。 同了禁止做恶事情的方法。 戒有好几种。 有多有少的。 受具足戒。 就是受全戒。 没有比这种戒再多的了。 受过了戒。 就不可以再犯了。 譬如受了杀戒。 就不可以杀活的东西了。 出家的男子。 受的具足戒。 总共有二百五十条。 受了这二百五十条具足戒的男子。 才可以算是比丘。 出家的女人。 受的具足戒总共有五百条。 受了这五百条具足戒的女人。 才可以算是比丘尼。 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 都是男身。 就是妇女们。 倘然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 也都会变做男身的。 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个大愿心里头。 有一个愿说道。 我若是成了佛。 倘然生到我的国里来的女人。 仍旧是女身的。 我就不愿成佛。 阿弥陀佛发过这样的大愿心。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 只有男身。 没有女身的。 为只有男。 没有女。 所以只有比丘。 没有比丘尼的。 但是这部经里边所说的大比丘僧。 那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在舍卫国听佛说法的。 并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 僧字、是许多人和合在一处的意思。 因为出家人。 都是许多人和合在一处修行的。 所以出家人叫做僧。 这一句经里头。 比丘上边。 加一个大字。 可见得这些比丘。 都是道行很高的。 并不是初出家的人。 能够比得上的。 俱字、是在一处的意思。 这些比丘僧。 同佛常常在一处的。 总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 佛得道后。 最先度脱他们的。 又僧字、是从菩萨起。 直到初出家受过具足戒的。 都可以称的。 ○这两句。 是说同佛在一处的人的数目。 皆是大阿罗汉。 众所知识。 【解】上边所说的一千二百五十人。 都不是平常的出家人。 是大阿罗汉。 大众人都知道他们。 认识他们的。 【释】阿罗汉、就是俗人叫做罗汉的。 一个人修行。 将来就会得到好报应。 一个人造业。 将来就会得到苦报应。 修行修到样样完全。 样样圆满。 就成佛了。 修六度万行的。 就是菩萨。 修十二因缘的。 就是缘觉。 又叫做辟支佛。 修四谛的。 就是声闻。 修上品十善业的。 (业字、凡是所转的念头、所做的事情、不论善的恶的、都叫做业、转善念头、做善事情、就叫善业、转恶念头、作恶事情、就叫恶业、)生在天道。 就是生到天上去。 做天上的人。 修中品十善业的。 生在人道。 (还有一种说法、是守五戒的、生在人道、○五戒、下边就会说明白的、)修下品十善业的。 生在阿修罗道。 (修得最认真的、叫做修上品、差一些的、叫做修中品、再差一些的、叫做修下品、)阿修罗、是鬼神的另外一种。 他前生也很肯修福的。 但是有妒忌旁人的心。 并且发火的心。 很厉害的。 发以就落在这阿修罗道里头去了。 犯下品十恶业的。 生在畜生道。 犯中品十恶业的。 生在饿鬼道。 犯上品十恶业的。 生在地狱。 (十恶业犯得最重最多、叫做犯上品、差一些的、叫做犯中品、再差一些的、叫叫做范下品、○上边是先把修行造业的各种人、所受的种种报应、所以不相同的缘故、大略说一些、到下边再把一种一种的说清楚、)六度、第一是布施。 (梵语叫檀那波罗密、)但是布施有两种。 一种叫法施。 就是拿佛法来劝化人。 一种叫财施。 就是拿钱财物件来周济穷苦人。 第二是持戒。 (梵语叫尸罗波罗密、)就是守住佛的禁戒。 不造各种恶业。 第三是忍辱。 (梵语叫羼提波罗密、)就是忍耐一切苦痛。 受了旁人的欺。 不同他争闹。 第四是精进。 (梵语叫毗梨耶波罗密、)就是各种善事。 肯发狠的去做。 各种恶事。 肯发狠的禁止。 第五是禅定。 (梵语叫禅那波罗密、)就是把这个心。 安住在真如实相的道理上。 (真如实相四个字、在前边解释佛说阿弥陀经一句里头、已经详细讲明白了、)不放他散开来。 想杂乱的念头。 第六是智慧。 (梵语叫般若波罗密、)就是能够分别真正的道理。 破除种种的迷惑。 万行、是修一切的功德。 菩萨专门这样的修。 等到功行修圆满了。 就成佛了。 十二因缘、第一是无明。 就是不明白真正道理的意思。 因为不明白道理。 就会生出种种的烦恼来。 所以又叫做烦恼的根本。 第二是行。 行字的意思。 就是没有停歇。 因为种种的烦恼。 没有停歇的时候。 常常的动起心来。 就造出种种的业来了。 第三是识。 识是业识。 就是妄想分别的心。 (分别、是不论什么事情、什么东西、都去分别他好的、不好的、喜欢的、不喜欢的、)因为一个人前世有了种种的业。 就被这种种的业。 感动了这个识。 看见有可以投胎的地方。 就去投胎了。 第四是名色。 (这个时候、一个人的识、还没有什麽大用处、只有这个识的名目、所以叫做名、身体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是已经渐渐的要成功色身了、所以叫做色、)就是投了胎。 识同了身体。 都渐渐的长大起来了。 第五是六入。 又叫六根。 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意、就是念头、)完全生成功了。 要出胞胎了。 第六是触。 就是初出生来。 年纪二三岁的时候。 对了各种的东西。 各种的事情。 还不很会分别他好的、坏的、苦的、乐的。 第七是受。 就是年纪到了六七岁的时候。 对了各种的东西。 各种的事情。 渐渐的会分别起好坏来。 就觉得有时受著乐。 有时受著苦了。 第八是年纪到了十几岁的时候。 就会生出种种爱的心、贪的心来了。 并且生得很厉害的。 第九是取。 就是到了成人的时候。 这种种的爱心、贪心。 更加厉害。 想到什么。 就一定要得到手了。 第十是有。 有字、就是业字的意思。 因为有了要的心。 就会生出烦恼来了。 有了烦恼。 就会造出种种业来了。 既然造了业。 就会有将来的结果报应了。 第十一是生。 就是照了现在所造的善业、恶业。 将来就要受生生死死的苦。 并且还不知道生到什麽地方去哩。 第十二是老死。 就是既然有了生的苦。 就一定有老的苦。 死的苦了。 第一种的无明。 最是迷惑人的束西。 有了这种无明。 一个人就糊糊涂涂的。 随便造业。 造了业。 就要受报应了。 受报应。 就是在这个生生死死里头。 出了又进。 进了又出。 或是投人身。 或是投畜生。 总归逃不出这关头。 所以这个无明。 实在是一个人生生死死的根本。 有了这个根。 就自然会生出第二种的行。 一直生出到第十二种的各种因缘来了。 一个人死了去。 死的是躯壳。 他的灵性。 (灵性、是最灵妙的知觉性、并不是大家所说的灵魂、灵魂、是常常要变的、灵性、是永远不变的、○知觉性、是众生本来有的性、有了这个性、才有知觉、没有这个性、就同了木石一样了、所以叫做知觉性、)仍旧还在的。 不会死的。 他的无明。 也仍旧没有破去。 所以免不得还要投生做人。 因缘的因字、是种子的意思。 缘字、是帮助成功的意思。 譬如种稻。 一粒谷。 是因。 地土、雨水、同了种田人的做工。 是缘。 不论什么事情。 都要有因、有缘。 才会成功。 一个人所以生了又死。 死了又生。 逃不了这个生死的苦。 就因为有了这十二种因缘的缘故。 缘觉晓得了生生死死的苦。 所以就在这十二种因缘上边用功。 自己开悟了。 得了道。 就成功了一个不生不死的身体。 因为他们觉悟了这十二种的因缘。 所以称他们做缘觉的。 四谛、第一是苦谛。 谛字、是见到了真实的道理。 一些也没有错的意思。 苦谛、就是苦报应。 第二是集谛。 集字、是聚集的意思。 就是贪、瞋、痴、等种种的烦恼。 (贪、瞋、痴、三个字、下边就会讲明白的、)同了种种的恶业。 能够聚集起各种苦报应来。 第三是灭谛。 就是灭除生生死死的苦恼。 第四是道谛。 就是照真正的道理修行。 因为有了第二种的种种烦恼恶业。 就有第一种的苦报应。 所以要修真正的道理。 才可以灭除生生死死的苦恼。 声闻明白了这种道理。 所以就在这四种道理上用功夫。 修到了不生不死的地位。 但是声闻还有四种分别。 叫做四果。 果字、就是结果的意思。 修到什麽功夫。 就结成功什麽果。 (也有叫做果位的、加一个位字、就是得什麽位子的意思、)功夫最浅的第一种果。 叫须陀洹。 这个名字。 是梵语。 翻译出中国文来。 叫做入流。 也叫做预流。 意思就是刚刚明白得真正的道理。 可以进到圣人一类的地位了。 功夫稍稍深一些的。 第二种果。 叫斯陀含。 也是梵语。 翻译出中国文来。 叫做一来。 意思就是这个人死了。 就生到天上去。 做一世天上的人。 再生到我们人的世界上来。 做一世的人。 就能够断尽生死的苦恼。 不再受生死了。 功夫更加深一些的。 第三种果。 叫阿那含。 也是梵语。 翻译出中国文来。 叫做不来。 意思就是这个人死了。 生到色界的天上去。 有的就在这一层天上。 证到第四种果。 就了生死的。 (了生死、就是不再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的要在色界的各层天里头。 一层一层的升上去。 受了几次的生。 才了生死的。 还有的要从色界天上。 一直生到了无色界天上去。 才了生死的。 (上边所说的色界天、无色界天、下边解释无量诸天大众俱里头、都会详详细细讲明白的、)但是总归在天上修。 一直要修到烦恼都断得清清净净。 不再生到人的世界上来。 功夫最深的。 第四种果。 就是阿罗汉。 也是梵语。 翻译出中国文来。 叫做无生。 意思就是一切烦恼。 都断得清清净净。 一些也没有。 不再受生死的苦恼了。 这四种果。 总名叫声闻。 罗汉、是声闻里头最高的一位。 缘觉同了声闻。 只知道自己要逃脱这生生死死的苦。 不肯发心度人的。 不像菩萨。 一边自已修。 一边就专门想度尽世界上人的苦。 所以声闻、缘觉。 叫做小乘。 菩萨才是大乘。 但是声闻、缘觉。 既然修到了阿罗汉、辟支佛、的地位。 他们不论迟早。 决定会回转小乘的心来。 归向到大乘的佛道上去。 发大愿心。 学做菩萨。 情愿再到世界上来。 度脱一切苦恼的众生的。 到了这样的地步。 就是菩萨了。 不过有的就在这一世里头发大心的。 (大心、就是大乘心、大愿心、)有的要过了许多劫数。 才发大心的。 但是决定没有永远不发大心的。 乘就是车。 大乘、譬如大的车。 可以多装东西的。 小乘、譬如小的车。 不能够多装东西的。 这是譬喻菩萨的心量大。 (心、就是心思、量、就是限量、心量、实在就是俗话的度量、凡夫的心量、有限制的、所以小、菩萨的心量、没有限制的、所以大、)能够度一切众生。 声闻、缘觉、的心量小。 不能够多度众生。 度脱的众生多。 就是修行的功德大。 等到修行的功德圆满了。 就成了佛了。 声闻、缘觉。 虽然不致於再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做人。 受生生死死的苦。 但是倘然不发度人的大愿心。 修菩萨的道。 那就终究不过是声闻、缘觉、罢了。 不独是不能够成佛。 并且也不会成菩萨的。 所以一个人修行。 总要发度人的大愿心。 不可以只管自己顾自己的。 十善、是身三业。 口四业。 意三业。 身三业。 就是身体上造出来的三种业。 口四业。 就是口上造出来的四种业。 意三业、就是意思里头造出来的三种业。 身三业。 第一是杀业。 不要说杀人了。 就是最小的蚊虫苍蝇。 也一样的性命。 都不可以杀的。 不吃素的人。 这杀业就犯得多极了。 第二是盗业。 不要说强抢了。 就是拿旁人的东西。 你没有告诉他。 他没有应许你。 先就拿了。 就算是盗。 第三是淫业。 不要说淫人家的妻女了。 就是嫖了娼妓。 也就犯了淫了。 妇女同旁人家的男子。 私底下往来。 也一样是犯淫业。 口四业、第一是妄言。 就是说假话。 第二是两舌。 就是搬是非。 第三是恶口。 就是咒骂人。 第四是绮语。 就是说轻薄话。 意三业、第一是贪。 就是贪心不足。 第二是瞋。 就是动火发恨。 第三是痴。 就是心里头转的念头。 不合正当的道理。 并且不相信因果。 (因果两个字、粗说起来、就是报应、下边解释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一句里头、会详详细细讲明白的、)不相信一个人死了。 他的灵性。 仍旧不灭的道理。 身三业。 口四业。 意三业。 合并起来成十业。 犯了就是十恶业。 戒了就是十善业。 五戒同了十善。 差不多的。 第一是戒杀。 第二是戒盗。 第三是戒淫。 第四是戒妄语。 妄语一种。 就包括两舌、恶口、绮语、三种在里头了。 第五是戒饮酒。 因为酒最容易迷人的心。 一个人喝醉了酒。 就会做出种种不规矩的事情来的。 所以也要戒的。 这五戒若是不守住。 就不敢保这个人身一定靠得住了。 (凡有家的男子、受了五戒、叫做优婆塞、在家的女人、受了五戒、叫做优婆夷、)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叫做六道。 若是一个人不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就总在这六道里头。 出出进进。 逃也逃不出。 善的就生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里头。 叫做三善道。 恶的就堕到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里头去。 (堕字、是跌落下去的意思、)叫做三恶道。 这一段解释丁许多。 只有讲罗汉的几句。 同了前边的经文有关系还有许多话就同了经文。 没有关系了。 那末为什麽都要去讲他呢。 因为佛法里头。 这些大略的道理。 也都应该要晓得一些的。 所以一齐把他来大略说说。 看了懂的。 自然是最好看了不明白。 可以不去管他。 ○这两句。 是说同佛在一处的许多人是怎麽样的一等人。 长老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 摩诃迦叶。 摩诃迦旃延。 摩诃俱絺罗。 离婆多周利槃陀枷。 难陀。 阿难陀。 罗睺罗。 憍梵波提。 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 摩诃劫宾那。 薄拘罗。 阿楼驮。 【解】就是道行高。 出家的年数多的、舍利弗等十六位。 【释】长字、是说道行高。 老字、是说出家的年数多。 长老两个字、不独是称舍利弗一位。 从舍利弗起。 至阿楼驮。 总共十六位。 都是道行高的。 有出家的年数多的。 所以都称他们做长老。 但是道行高。 同了出家的年数多。 两种里头。 有了一种。 也就可以称长老的。 舍利弗、就是舍利子。 在佛的许多弟子里头。 要算智慧最高。 (智慧同了聪明、虽然差不多、但是究竟不同的、聪明可以用在正路上、也可以用在邪路上、智慧是能够分明白邪正的道理的、)所以称他智慧第一。 目犍连、就是目连。 神通最大。 所以称他神通第一。 摩诃迦叶、专门苦修的。 佛哀怜他年纪老了。 劝他休息。 他仍旧苦修。 所以称他头陀第一。 (头陀、是梵语、有除去、同洗净的意思、总共有十二种刻苦修打的规矩、都是出家人学的、大概都是除去种种烦恼、洗净心思的方法、)摩诃迦旃延、同旁人讲起道理来。 能够使得大家相信他、佩服他、的说法。 所以称他论议第一。 摩诃拘絺罗、口才最好。 随便问他什么。 都能够回答的。 所以称他答问第一。 离婆多、他的心很正的。 没有一些颠倒的念头。 又是很定的。 没有一些散乱的念头。 所以称他无倒乱第一。 周利槃陀伽、他的根机。 是很钝的。 (钝、就是没有智慧、)佛教了他两句偈。 偈字、是梵语、就是中国的一个颂字是称颂、颂扬的意思、佛经里头、凡是句子有长短的、叫做长文、句子的字数多少一样的、叫做偈、也叫做颂、有每一句三个字的、有每一句四个字的、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的、各样的偈、同我们中国的诗、差不多的、)就一心一意的读这两句。 想这两句的道理。 後来竟然就明白一切的佛法了。 所以称他义持第一。 (义字、就是道理、持字、是守牢的意思、)难陀、是佛的同胞弟。 最讲究礼节。 并且相貌也好。 所以称他仪容第一。 (义字、就是礼节、容字、就是相貌、)阿难陀、是佛的堂弟。 就是编集这部阿弥陀经的。 他做佛的侍者。 (近身服侍的人、叫做侍者、)做了二十五年。 佛每次说法。 他总是听到的。 并且佛从前所说的法。 他没有听著的。 佛也重新同他说过一遍。 他所听的佛法。 就比了大众。 格外多了。 所以称他多闻第一。 罗睺罗、是佛的太子。 他的功行。 秘密得很。 只有佛知道他。 所以称他密行第一。 憍梵波提、因为他过去千万世的时候。 嘲笑了出家人。 所以经过许多劫数的时代。 堕落在畜生道里头做牛。 後来报应满了。 做了人。 吃起东西来。 还像牛倒噍的样子。 (噍字的解释、是咬嚼、大凡牛吃东西、吃过後、往往停了一刻、再吐到嘴里咬嚼一回、就叫做倒噍、这位罗汉、有这种样的形相、)佛恐怕旁人看见了。 要嘲笑他。 就造成轻慢圣人的罪了。 所以教他长在天上。 受天上人的供养。 所以称他受天供养第一。 宾头卢颇罗堕、佛吩咐他长久住在世界上。 受这末法时代的供养。 (从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算起、叫做正法的时代、总共是一千年、过了这一千年、叫像法的时代、总共也是一千年、又过了这一千年、叫末法的时代、时代、已经过了九百五十多年了、)所以称他福田第一。 (福田、是说修了功德、一定能够受著享福的报应、同下了种子在田里头、一定得著收成、一样的意思、)迦留陀夷、是佛常常差他出去教化人的。 (教字、是教导的意识、化字、是劝化的意识、)所以称他教化第一。 摩诃劫宾那、懂得天文的。 所以称他知星宿第一。 薄拘罗、因为他从前周济过一个有病的出家人。 并且能够守不杀的戒。 有了这两种功德。 就世世做人。 都是长寿的。 所以称他寿命第一。 阿? 楼驮、也是佛的堂弟。 因为眼睛瞎了。 佛教他修一种定心的法子。 就得到了天眼通。 (天眼通、下边解释其土众生、常以清旦一节里头、会说明白的、)比了旁人的天眼。 更加特别。 所以称他天眼第一。 照这部经里头说。 同佛在一块儿的罗汉。 有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多。 若是把他们的名字。 一位一位都提出来。 那就烦得了不得了。 所以只把这道行最高。 出家年数最多。 并且各有一样特别好处的十六位提出来。 做个榜样的。 ○这一段是说一千二百五十人。 都是大罗汉。 大罗汉里头。 有某某等这几位。 如是等诸大弟子。 【解】有这样的许多大弟子。 【释】诸字、是许多的意思。 舍利弗等一千二百五十人。 都是佛的弟子。 并且已经都成了罗汉的。 所以称他们做大弟子。 ○这一句、是说这许多的大比丘。 都不是平常的出家人。 并诸菩萨摩诃萨。 【解】还有许多大菩萨。 【释】菩萨摩诃萨、是梵语。 若是完全说起来。 应该说菩提萨埵、摩诃菩提萨埵。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 (觉、就是不迷、悟、就是醒悟、)又有使得旁人醒悟得意思。 萨埵、是众生的意思。 摩诃、是大的意思。 就是能够把佛法来化导众生。 使得众生能够明白真实的道理。 并且是大大的化导。 要一切众生。 都成功佛。 菩萨摩诃萨五个字。 并起来说。 就是这样的意思。 若是照字眼讲起来。 就是大菩萨三个字。 ○这一句。 是说不独是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罗汉。 并且还有许多大菩萨哩。 文殊师利法王子。 阿逸多菩萨。 乾陀诃提菩萨。 常精进菩萨。 【解】就是文殊师利法王子等、各位大菩萨。 【释】这是四位大菩萨的名字。 文殊师利法王子。 就是文殊菩萨。 在许多菩萨里头。 智慧最高。 所以把他的名字。 排在各位大菩萨里头的第一位。 同了把舍利弗排在许多罗汉里头的第一位。 是一样的意思。 阿逸多菩萨、就是弥勒菩萨。 现在各处寺院里。 山门口的一尊开了口笑的菩萨。 就是他的形像。 但是要晓得。 这一尊像。 是唐朝时候。 一位布袋和尚的像。 因为这位和尚。 是弥勒菩萨现出来的化身。 (化身、就是化现出来的身体、像释迦牟尼佛、本来是已经成了佛的、他的法身、一些没有变动、那投生做太子的身体、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大略说起来、化身同了应身、是差不多的、不过应身只有佛能够有、化身就菩萨以下都有的了、)所以塑这样的像。 要人家晓得菩萨常常在世界上显现的道理。 若是讲到弥勒菩萨的本像。 那就同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一样的。 从释迦牟尼佛成佛后。 将来第一个成佛的。 就是现在经上的这位阿逸多菩萨。 将来就称做弥勒佛。 他的心。 最是慈悲的。 乾陀诃提菩萨、就是不休息菩萨。 因为他不晓得经过了几千万万年。 一直修行。 从来不休息的。 所以得了这个名字。 常精进菩萨、照大宝积经里头说。 (大宝积经、是一部经的名目、)这位菩萨。 为了一个众生。 不晓得费了多少的年代。 去劝化他。 还是不肯受劝。 那菩萨却仍旧跟著他。 用种种的方法教化他。 没有一些厌倦心的。 所以称他叫常精进。 佛说法的时候。 来听法的菩萨。 也多得很。 若是把他们的名字。 一位一位都提出来。 也太烦了。 所以拣几位提出来。 但是为什麽提出他们这四位呢。 那是有一个道理的。 因为修这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方法。 必定要有信愿行三种的心。 (信、是相信、愿、是情愿、行、是照了修行的方法修、下边解释众生闻者、应当发愿一节里头、会详细说明白的、○行、读做恨音、凡是作修行解释的、都读做恨音、)方才能够成功。 若是没有大智慧的人。 就不能够发起真实的信心来。 没有大慈悲的心。 就不能够发起度脱一切众生的愿心来。 倘然不发度脱众生的这个大愿心。 那就同了阿弥陀佛的愿心。 不能够相应了。 那末就是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恐怕也不能够成功了。 有了这信心、愿心。 还要切切实实的念佛。 不可以一天不念。 若是今天念了。 明天不念。 那是也不会成功的。 并且要把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念头。 时时刻刻。 放在心上。 不可以念过了佛。 就把这个念头抛开的。 所以必定要学那文殊菩萨的真智慧。 发起信心来。 学那弥勒菩萨的大慈悲。 发起愿心来。 再学那不休息常精进、二位菩萨修行的样子。 一心一意的念佛。 才能够成功。 这里特为提出他们四位来。 就是给修行人做一个榜样的意思。 ○这一段。 是说大菩萨里边。 有某某等这几位。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解】同了这样许多的大菩萨。 【释】这一句。 是说还不止上边听说的四位大菩萨。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解】还有释提桓因等。 许多天上的人。 同了各种的人。 都在一块儿。 【释】及字、也是同了的意思。 释提桓因、就是道教里头所说的玉皇大帝。 实在就是第二层天上的天帝。 我们头上一直上去。 总共有二十八层天。 第一层天。 叫四天王天。 在须弥山山腰的四周围。 各有一位天王。 东天王、名叫持国天王。 南天王、名叫增长天王。 西天王、名叫广目天王。 北天王、名叫多闻天王。 这四天王天。 因为在须弥山山腰的四周围。 所以盖不到我们这个世界的。 第二层天。 叫忉利天。 在须弥山的顶上。 就是我们头顶上的天。 这层天的天王。 就是释提桓因。 也叫帝释。 佛经上说过的。 他从前在迦叶佛的时候。 (迦叶佛往什麽时候、下边解释其中多有一生補处一句里头、会说明白的、)是一个平常的女人。 他因为看见迦叶佛入了涅槃。 就发一个大愿心。 要造一座塔来供养迦叶佛。 在那个时候。 有三十二个女人。 帮助他造塔。 就成功了这个大愿心。 靠了这种善业。 他就做了忉利天王。 忉利天的四边。 东、西、南、北。 每方各有八天。 总共有三十二天。 各天的天王。 就是那三十二个女人做的。 但是这三十二天。 都归释提桓因管的。 可见得造塔造庙的功德。 是大得了不得的。 所以有这样大的好报应。 再上去的天。 叫夜摩天。 兜率天。 化乐天。 他化自在天。 从我们这个世界下边的最下一层地狱。 叫阿鼻地狱起。 (阿鼻地狱的阿字、是梵语、就是中国的无字、鼻字、就是中国的间字、所以又叫无间地狱、就是常常不停歇的受苦、没有一些间断的时候、地狱的种类很多、这阿鼻地狱、是最苦的、犯罪最重的、就要堕到阿鼻地狱里头去的、)向上经过我们的这个世界。 一直到他化自在天。 总共六层天。 都叫做欲界。 因为生在这里头的人。 都有男女情欲的。 所以叫做欲界。 从欲界六天再上去。 叫做四禅天。 就是色界。 总北有十八层天。 叫梵众天。 梵辅天。 大梵天。 这三层天。 叫做初禅三天。 再上去。 有少光天。 无量光天。 光音天。 这三层天。 叫做二禅三天。 少净天。 无量净天。 遍津天。 这三层天。 叫做三禅三天。 福生天。 福爱天。 广果天。 无想天。 无烦天。 无热天。 善见天。 善现天。 色究竟天。 这九层天。 叫做四禅九天。 凡是生到这十八层天上去的人。 都没有淫欲了。 并且只有男人。 没有女人的。 不过那些人的身体。 都还是有形状颜色。 可以看得见的色身。 (色身、就是有形状颜色、可以看见的身体、)所以这十八层天。 叫做色界。 从这个色界再上去。 又有四层天。 叫做空无边处天。 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天。 住在这四层天上的人。 连色身都看不见了。 所以叫做无色界。 总共二十八天。 都叫做天道。 佛经里头常常说的三界。 就是这欲界、色界、无色界。 无量两个字。 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诸字、是许多的意思。 因为天多得很。 不但是一直上去的二十八天。 同了忉利天四面的三十二天。 所以叫诸天。 大众两个字。 不独是说天上的许多人。 并且包括阿修罗。 同了旁的世界的各种人。 还有龙王等。 种种都在里头。 俱字、就是在一块儿的意思。 ○这两句。 是说不独是大罗汉、大菩萨。 还有好许多天上的人。 各方世界上的人。 同了龙王等。 都在那里听佛说法。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解】在那个时候。 佛告诉长老舍利弗道。 【释】尔时两个字。 是那个时候的意思。 是佛说法的时候。 佛向来说法。 都是先有人问了再说的。 独有这部阿弥陀经。 没有人问。 自己先说的。 这是因为佛看见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 造业造得太多了。 受苦也受得太深了。 哀怜我们世界上人的心思。 太悲切了。 急急要人晓得有这麽一个好地方。 有这麽一个好方法。 可以使得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 不要再受种种的苦。 所以等不得有人问。 就先说了。 但是这种很深根妙的方法。 若然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恐怕听了。 心里头不免要有些疑惑。 倘然有了一些些疑惑心。 那就不能够发起愿心来。 照了这样的方法切切实实去修行了。 要晓得天下的事情。 都是靠了这个切实的信心。 做成功的。 何况修佛法呢。 舍利弗在佛的弟子里头。 是第一个有智慧的人。 对了佛说的这种道理。 容易明白些。 所以佛叫了他的名字。 同他说虽然像是只同舍利弗一个人说。 实在是同大众说的。 并且佛说的时候。 凡是在那里的大众。 没有一个不听得的。 他们看见舍利弗这样有智慧的人。 听了佛说这种方法。 一些些没有疑惑。 大家就知道这个方法断断乎没有可以疑惑的地方。 都应该要发起信心。 愿心来了。 佛所以特地叫舍利弗的意思。 就是要大众发起信愿心来。 这层道理。 不可以不明白的。 ○从这一句起。 下边都是佛说的话了。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 名曰极乐。 【解】从我们这个世界。 一直向西方去。 经过十万亿个佛的世界。 那个地方。 另外有一个世界。 叫做极乐世界。 【释】上边的许多话。 都是阿难编集这部经的时候。 说明白佛说法的时候。 种种的情形。 从这里起。 都是佛所说的话了。 从是的是字。 是指我们这个世界。 我们这个世界。 叫娑婆世界。 娑婆两个字。 是梵语。 是会忍耐的意思。 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 会忍耐受这样的苦。 现在我们所住的地方。 叫做南赡部洲。 在须弥山的南边。 须弥山的四周围。 共有四个洲。 东边的叫东胜神洲。 也叫弗婆提。 南边的就是我们这个南赡部洲。 也叫阎浮提。 西边的叫西牛贺洲。 也叫瞿陀尼。 北边的叫北俱卢洲。 也叫郁单越。 亿字、就是一千万。 (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万万、四种的说法、华严经里头、所说的亿、都是在百万的後、可见得亿的数目、必定比较百万还大、金光明经说、一个大千世界、有百亿日月、百亿须弥山、合算起来、亿字就是作一千万、这部阿弥陀经里头所说的亿、不可以照十万算的、因为纪大数目、必定是用大的纪数的、灵峰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里头、就说这亿是一千万、大师的注解、一定是有根据的、佛土、就是佛所住的、所教化的世界。 一个佛土。 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什么叫做三千大千世界呢。 每一个世界。 照直里讲起来。 从地狱起。 一直向上到大梵天。 在这个里头。 有一个日。 一个月。 一座须弥山。 日同了月。 都在须弥山的山腰周围行的。 照横里讲起来。 在须弥山外边。 有香水海。 再外边。 有七金山。 每一座金山。 隔一道香水海。 总共有七道香水海。 七座金山。 那须弥山。 都是四种宝贝合成功的。 (四种宝贝、下边解释皆是四宝周匝围绕一句里头、会说明白的、)不像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山。 是泥土同了石。 合成功的。 须弥山在水底下。 有八万由旬。 (每一个由旬、有四十里、)在水面上。 也有八万由旬。 第一座金山。 比须弥山一半的高。 第二座。 比第一座一半的高。 每向外一座。 高就减少一半。 第七座金山的外边。 有一道咸水海。 上边所说的东、南、西、北、四个洲。 就在这咸水海的上面。 咸水海外边。 就是铁围山。 这样许多的天。 许多的山。 许多的海。 算是一个世界。 这样的一千个世界。 叫一个小千世界。 一千个小千世界。 叫一个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 叫一个大千世界。 也就叫做一个佛土。 因为里头有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千的数目。 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并不是一个佛土里头。 有三千个大千世界。 不要解释差了。 过十万亿佛土。 就是从我们这个世界起。 一直向西过去。 经过一万万万个三千大千世界。 便到极乐世界了。 ○这两句。 是说西方极乐世界。 在什麽地方。 其土有佛。 号阿弥陀。 今现在说法。 【解】那个西方极乐世界里头。 有一尊佛。 名叫阿弥陀佛。 现在正在那里演说佛法。 【释】阿弥陀佛。 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教主两个字、在下一节里头、会说明白的、)所以永远在西方极乐世界的。 并且永远在西方极乐世界说法的。 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 阿弥陀佛已经在那里说法了。 现在也仍旧在那里说法。 就是再过无穷无尽的年代。 也还在那里说法。 这是阿弥陀佛。 同了别个世界上的佛。 特别不同的情形。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真实的好处。 实在就在这一层道理上。 因为常常可以听到阿弥陀佛的说法。 永远不会停歇的。 所以能够容易修成功。 ○这三句。 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有什麽佛在那里。 在那里做什麽事。 舍利弗。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 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 那个世界。 为什麽叫他做极乐世界呢。 因为生在那个世界里头的许多人。 没有种种的苦恼。 只有享种种的快乐。 所以叫做极乐世界。 【释】这部阿弥陀经里头。 除了舍卫国的国字。 所有旁处的国字。 都是作一个大千世界解释的。 因为一个大千世界。 就有一尊佛做教主。 凡是这一尊佛所教化的一个大千世界。 就像一个王。 管理一个国。 所以这一尊佛就称做教主。 这一个大千世界也就称做国。 若是照我们现在所称做国的说起来。 单是一个南赡部洲。 就已经有许多的大国小国。 那是一个大千世界里头。 要有无穷无尽的国了。 但是这种国。 都是人的国。 不是佛的国。 下边的解释里头。 凡是讲到国字的地方。 都是说佛国的。 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这里的其国众生的国字。 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说的。 阿弥陀佛。 是教化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众生的。 所以阿弥陀佛。 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释迦牟尼佛。 是教化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的。 所以释迦牟尼佛。 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 众生两个字。 除了佛。 都可以叫的。 菩萨、缘觉、声闻、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都是众生。 但是这种说法。 是普通的说法。 这部经里头所说的其国众生。 虽然也有天道、人道、二种在里头。 但是已经都成了菩萨、声闻、的圣人的了。 决定没有凡夫在那里的。 何况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种恶趣么。 (阿修罗道、善恶夹杂的、所以有的时候、同了天道、人道、叫做三善道、有的时候、同了畜生、饿鬼、地狱、叫做四恶趣、恶趣两个字、同恶道差不多的意思、)众苦两个字。 有许多说法。 有三苦、十苦、一百十苦、种种的分别。 最普通说的。 有八种苦。 那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 无论你富的贵的。 都免不了的。 第一种苦。 叫生苦。 就是一个人在娘肚里的时候。 气闷得了不得。 娘吃些热的东西下去。 就像在火山旁边一样的热。 娘吃些冷的东西下去。 就像在冰山旁边一样的冷。 娘吃得饱了。 又像有一座山压下来一样的重。 等到要生下地的时候。 像是有两座山。 把他夹住了。 硬在这两座山中间钻出来。 那些痛苦。 都是说不尽的。 所以小儿生下来。 总是哭的。 就是这个缘故。 第二种苦。 叫老苦。 就是人到了老的时候苦恼得很。 要看什麽东西。 眼光看不明白了。 要听什麽说话。 耳朵听不清楚了。 吃什么东西。 牙齿脱落了。 咬不动了。 要走到什么地方去玩玩。 脚又没有力了。 走不动了。 冷起来。 格外的怕冷。 热起来。 格外的怕热。 交什么节气的时候。 又要觉得腰酸背痛了。 这种苦。 那里说得尽呢。 第三种苦。 叫病苦。 生病是最公道的。 那怕你富的贵的人。 病起来。 同了贫的贱的人一样的。 要吃吃不下。 要睡睡不著。 要走走不动。 肚里头种种的难过。 浑身种种的不舒服。 还要吃许多 发布时间:2023-10-20 18:47:4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