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诸经所载法布施的殊胜功德 内容: 一、《发觉净心经》云: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 何等二十? (1)得正忆念,(2)得胜妙趣,(3)得好正意,(4)得强志力,(5)得多智慧,(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7)当得少欲,(8)当灭嗔恚,(9)当灭愚痴,(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13)诸天与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15)凡所亲友无人能坏,(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17)得无所畏,(18)凡有行处恒常欢喜,(19)智者赞叹,(20)所行法施恒为他念。 弥勒,是为法施不求果报得二十功德,弃舍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无所希望,饶益为首常行法施。 ”“复次,弥勒,菩萨复有二十种功德不求果报,菩萨为他行法施时,不著利养名闻,饶益为首数行法施。 何者二十? (1)彼未生辩才则能令生,(2)生已不失,(3)得陀罗尼,(4)当得察勤,(5)不用多力广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7)于众生边恭敬尊重常应供养,(8)当得身密,(9)当得口密,(10)当得意密,(11)超越恶道及诸恐怖,(12)于命终时心得欢欣,(13)如法正说能伏他论,(14)具大威德胜人敬仰,况余凡庶! (15)诸根成就无能及者,(16)深心具足得舍摩他、毗婆舍那,(17)能行难行精进不减,(18)守护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转地,(20)一切行中得随顺住。 弥勒,是名复有二十种功德,菩萨法施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饶益为先数行法施。 ”二、《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胜妙乐。 ”三、《大乘显识经卷上》云:“尔时于彼佛法之中出家作比丘。 名曰法髻。 多亏戒行。 然善讲说修多罗阿毗达摩毗奈耶等。 三藏深教咸悉明达。 常为众生宣畅敷演。 法施不绝美音深重。 正直高亮剖析明辩。 听者欢喜闻所说法思惟修行。 脱恶趣者其数无量。 阿难。 法髻比丘以法施功德。 于九十劫受天人报。 ”四、《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云:“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 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以饶益事而为上首。 常为众生广宣正法。 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 所谓正念成就。 智慧具足。 有坚持力。 住清净行。 生觉悟心。 得出世智。 不为众魔之所得便。 少于贪欲。 无有嗔恚。 亦不愚痴。 诸佛世尊之所忆念。 非人守护。 无量诸天加其威德。 眷属亲友无能沮坏。 有所言说人必信受。 不为冤家伺求其便。 得无所畏。 多诸快乐。 为诸智人之所称叹。 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弥勒。 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行饶益事而为上首。 常为众生。 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 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以饶益事而为上首。 常为众生广宣正法。 又能成就二十种利。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 所谓未生辩才而能得生。 已生辩才终不忘失。 常勤修习得陀罗尼。 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 得身口意清净律仪。 超过一切恶道怖畏。 于命终时心得欢喜。 显扬正法摧伏异论。 一切豪贵威德尊严。 犹自不能有所窥望。 何况下劣少福众生。 诸根成就。 无能映蔽。 具足摄受殊胜意乐。 得奢摩他。 毗婆舍那。 难行之行皆得圆满。 发起精进。 普护正法。 速疾能超不退转地。 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弥勒。 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行饶益事而为上首。 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五、《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云:“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 此法施者有三种事胜于财施。 云何为三。 一财施者而有竭尽。 法施增长则无有尽。 以是校量胜于财施二。 受财施者现在利益。 受法施者现在未来俱有利益。 于无量世恒相随逐无人侵夺。 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不相舍离。 三财施者能施获益受者无益。 若法施者自他俱益。 由闻法故发心速趣无上菩提。 由此三义法施之者胜于财施。 由行法施名称远闻。 一切人天尊重恭敬。 以此因缘先说法施。 ”六、《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上》云:“施食施法。 有何功德。 唯愿说之。 开化盲冥。 野干答曰。 布施饮食。 济一日之命。 施珍宝物。 济一世之福增益生死。 系缚因缘。 说法教化。 名为法施。 能令众生出世间道。 出世间道者。 凡有三种。 一者罗汉。 二者辟支佛。 三者佛道。 此三乘人。 皆从闻法。 如说修行。 有诸众生。 免三恶道。 受人天福乐。 皆由闻法。 是故佛说。 以法布施。 功德无量……”七、《金光明最胜王经》云:“由其法施,有五胜利故。 云何为五? 即:(一)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 (二)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 (三)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 (四)法施无穷,财施有尽。 (五)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 ”八、《金刚经》里佛说:“须菩提! 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九、《宝雨经》卷一说: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法施? 所谓摄受正法,受持读诵,无所希求,不为利养恭敬故,不为名闻胜他故,唯为一切苦恼有情,令罪销灭。 演说妙法,无所希望:如为王、王子、及旃陀罗子,演说妙法,心尚无二,况为一切大众说法心不平等? 虽复行施,而不恃此,心生我慢。 善男子! 是名菩萨成就法施。 十、《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云:“佛言。 阿难。 若有菩萨善男子善女人。 于初日分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七宝。 施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及诸缘觉乃至诸佛。 如是日中日没初中后夜。 如上布施满于千岁。 阿难。 汝意云何。 是善男子善女人。 所得功德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甚多善逝。 世尊。 若于一日所得功德无量无边。 况复千岁。 佛言。 阿难。 我今唱令是善男子善女人。 为得菩提。 为化众生。 为转法论。 受持是经读诵书写。 于大众中广为显示其福为胜。 何况复能如说修行。 阿难。 若于是经受持乃至一四句偈。 在大众中广为人说其福为胜。 何以故。 如是之施名为法施诸施中最。 如是之施即是法施。 是为胜舍谓舍于法。 是名上受谓受于法。 是名上持谓持于法。 何以故。 阿难。 施于法已能灭结使。 财宝施已增长烦恼。 是故菩萨为灭结使当行法施。 佛所印可。 如是法施则能摄取一切功德。 阿难。 菩萨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称。 何等三十二。 (1)有正忆念。 (2)有于智慧。 (3)有于进趣。 (4)有离悭结。 (5)有少淫欲。 (6)有少嗔恚。 (7)有少愚痴。 (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 (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 (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 (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 (12)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 (13)名称远闻十方世界。 (14)诸恶鬼等不得其便。 (15)诸佛世尊之所赞誉。 (16)守护正法持佛法藏。 (17)不堕一切诸恶道中。 (18)生于人天不以为难。 (19)不离见佛。 (20)不离闻法。 (21)不离供僧。 (22)得识宿命。 (23)生净佛土。 (24)生生之处诸根具足。 (25)得三十二相庄严之身最为上主。 (26)种陀罗尼根本种子。 (27)作无断辩智因。 (28)得智人眷属。 (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 (30)不起不正忆念之心。 (31)舍离一切世间财施。 (32)得大法藏辩才无尽。 阿难。 菩萨法施。 有是三十二功德名称。 .. ”法施的功德是无漏无量的,七宝有相,身命有限,而法施如日月照破黑暗;如璎珞庄严自心,如甘霖解除久旱,如巨筏引度彼岸。 法施的功德是双重的,因为说法者以及听法者都有功德。 法施令众生了生死,又令说法者及听法者断无明、成佛作祖,所以法施能出生声闻、缘觉、菩萨、佛。 如果我们不懂说法,可以请法师说法,也是法施的一种。 教人诵经、教人背一四句偈、教人念佛,都是法施。 印经和流通佛经,亦是法施。 法施时应遵守戒律,对佛法不具信、未成熟的众生不行法施,否则失去对佛法的尊重。 所有的布施中,法施的功德最大,如果你布施所有的众生一切财宝的话,还不如布施给一个众生佛法功德来得大,因为你布施所有众生财富,虽然可以让他们一时免除饥饿寒冷之苦,但是东西有用完之时。 你给他布施佛法的话,他听了法能够觉悟了,他按照这个法上的觉悟去修行,他有可能证果证道,他有可能了生死,出离三界,这个功德是出世间的功德,是那种财布施的功德无法比拟的。 佛教提倡布施,在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中,又以法施的功德最大。 法施,就是把佛法的道理介绍给别人知道,使众生能够了解生死的由来、死后的归趋、解脱烦恼的方法、真正幸福快乐的境界等。 而“流通佛法资讯”正是法施的方式之一。 法施能成就众之法身慧命,了脱生死,超出三界,甚至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修行菩萨道之人,若能以弘扬佛法为职志,无论是用语言、文字或是赞助方式,我们能以清净法、无漏法回向一切众生,这就是广大的法施功德。 法施易行,只要我们至心随口念一声佛布施给人,就是一种法施。 都是众生之大施主,此种功德,即如同农夫种田,只要努力耕耘,届时决定大丰收;功德福报亦是如此,只要能以弘扬佛法为职志,让众生能福慧增长,未来之功德福报决定无可限量。 法施的功德如同一粒种子,在许多未曾亲近佛法的人心中发芽,将来各有因缘成佛成圣,再渡化其他众生,功德是无量无边,愿大家广为流传正法,一起成就法施的无上功德。 发布时间:2023-10-11 09:33: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