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六章 阿奴卢塔的前世 内容: 第六章 阿奴卢塔的前世发愿获得天眼阿奴卢塔尊者和其他许多杰出弟子一样,也是在过去十万大劫前,莲华上佛(Padumuttara)的教化时期,发愿要成为大弟子的。 (1)那时他是个富有的在家居士,当看到佛陀指称一位比库为天眼第一者时,便发愿要效法他,在丰盛地供养世尊与僧团后,获得世尊授记。 在莲华上佛涅槃后,他便去询问比库获得天眼的前行。 他们告诉他供养油灯最合适,因此他就在佛陀舍利塔前供养了几千盏油灯。 接下来的咖沙巴佛(Kassapa)时期,他在咖沙巴佛般涅槃后,以装满稣油的钵摆满佛陀舍利塔的四周,并点亮它们;自己则头上顶着油灯,彻夜绕塔。 《譬喻经》(Apadana)提到一个类似的故事,发生在须弥陀佛(Sumedha)的时期。 阿奴卢塔看见此佛独自在树下坐禅,便在他身旁摆满油灯,并接连添了七天的油。 以这样的业报,他转生成为天王三十劫,与人王二十八次,视力能看到周遭一由旬(yojana,约六十英哩)的距离(Ap. i,3:4,vv. 421-433)。 供养独觉佛(pacceka)而获得福报在阿奴卢塔前世之中最行的一个故事,发生于两佛出世之间的时期,当时他转生于巴拉纳西一个贫穷的家庭,(2)名为安那波(Annabhara,食物搬运者),为富商须摩那(Sumana)工作维生。 有一天,独觉佛婆利吒(Uparittha)从灭尽定出定。 入城乞食。 安那婆罗看见他,便请他到家中应供,将自己与妻子的食物布施给他。 富商须摩那得知这名活计高贵的行为之后,想向他买功德,但安那婆罗无论如何也不肯卖。 须摩那向他施压,他便去问那位独觉佛(pacceka),婆利吒告诉他,功德只能藉由邀请须摩那随喜供养而分享,他解释这就如一个火焰不会因点燃其他油灯而减损,因此,当其他人受邀随喜行善时,功德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须茅那为了酬谢这个机会,赐给安那波罗一笔丰厚的报尝,并带他去见国王。 国王听完报告之后,也给他一笔奖金,并为他盖新家,在那个地点,工人每回挖地要开始盖房子时,都会挖出数坛宝藏。 这些都是安那波罗供养独觉佛的有形福报,因此他被任命为国王的库藏官。 据说,由于供养独觉佛的善业,阿奴卢塔年少时未曾听过没有一词。 在阿奴卢塔尊者证得阿拉汉果后,有一天心想:我的老朋友商人须摩那转生到哪了呢? 然后 以天眼看见他是个七岁小孩小须摩那(Cull Sumana),住在不远的城镇。 阿奴卢塔到那里去,在小须摩那家的护持下,度过三个月的雨季。 在雨季之后,他为小须摩那剃度,这男孩便在剃发时证得阿拉汉果(3)本生故事中的阿奴卢塔在 《长老偈》的偈(gatha)中,阿奴卢塔谈到自己:吾善知往昔住处,从前生活之地方。 曾居三十三天中身为沙咖天帝尊。 七世吾曾为人王,君临天下掌权力,阎浮林(Jambusanda)主征服者,统治完整之大陆。 非以暴力与武器,吾以佛法行治理。 从此七世再七世,如是轮回十四世,忆念宿命前住处:之后住于天界中。 (Thag. 913-915)在本生故事中,有不下二三十件事提到阿奴卢塔的前世。 在多数例子中,他是沙咖天帝(Jat. 194,243,347,429,430,480,494,537,540,541,545,547). 有一次,他是沙咖天帝的使者,一个名为五顶(pancasikha)的天界乐师。 在提到的七次人世中,他大都是沙门(Jat. 423,488,509,522),两次是菩萨的兄弟。 在其他三次人间的转世中,他分别是国王(Jat. 485)宫廷教士(Jat. 515),与宫廷御者(Jat,276). 只有一次是转生为畜生,即前述的野鸽(Jat. 490). 总结上述,本生故记载他十五世为天神,七世为人,一世为畜生。 转生为沙咖天帝他经常生为国王、天神或人的事实,显示出他天性中的力量。 但他和好色的宙斯(Zeus)很不一样,也和曾经严惩人类的耶和 (Jehovah)不同。 身为三十三天的沙咖天帝,他总是保护与帮助别人。 当菩萨需要协助时,他边前来援助,当菩萨遭到毁谤时候,保护他免受处决。 在那次情况中,菩萨的妻子高声向上天抗议不公,沙咖天帝(未来的阿奴卢塔),被她激昂的热情所感动,遂出手拯救菩萨(Jat. 194)。 另一次,菩萨身为国王,禁止王国之内以动物献祭 。 一个嗜血的魔罗(mara)痛恨此事,想要杀死国王,但沙咖天帝出现,再次保护了菩萨(Jat. 347). 还有一次,沙咖天帝想要测试菩萨,以加强他的戒行。 因此在最后一个本身故事《毗输安呾罗王子本生经》(Vessantara Jataka)中,沙咖天帝伪装成一个老婆罗门,向菩萨索求其妻,以测试他的喜舍心(Jat. 499)。 另一次,沙咖天帝也想测试菩萨的布施誓愿是否坚定,而向他要求眼睛(Jat. 499). 当菩萨在过沙门生活时,沙咖天帝想要测试他的忍辱心,因此责备他身形丑陋。 菩萨告诉他,是丑陋的行为使他如此丑陋,而他如今正在努力地赞叹善行与梵行。 然后沙咖天帝答应他一个愿望,菩萨要求解脱敌意、仇恨、贪欲与爱欲,且进一步希望永不伤害任何人。 沙咖天帝解释他也没有能力答应,这一切必须靠菩萨自己精进持戒修行(Jat. 440)。 此外,沙咖天帝也考验菩萨的简朴(Jat. 429,430)。 在第三组事件之中,沙咖天帝(未来的阿奴卢塔)邀请菩萨去他的天国,并向他显示天界与地狱界的秘密。 此事是前述乐师瞿提罗的故事中所说(Jat,243). 在尼弥(Nimi,Jat,541)王与仁王萨提那(Sadhina,Jat. 494)的故事中,沙咖天帝也曾邀请他们去他的天国。 转生为人在他生为人的本生故事中,有连件很有启发意义的插曲。 有一世,阿奴卢塔是个宫廷婆罗门与老师,国王问他一个统治者如何兼顾义与利。 婆罗门并无知识的傲慢,承认自己无法回答。 相反地,他积极寻找知道答案的人,之后他找到菩萨(Jat. 515)。 当他是个宫廷的御者时,有次想避开一场暴雨,为了催促马匹就鞭打它们。 从那时起,每次马儿来到那地方,就会开始狂奔,好象觉知将有大祸临头一样。 看见这情形,他深感后悔,因为他惊吓与伤害了那些高贵的骏马,且承认如此做,并未完全遵守传统古卢国(Kuru①)的美德(Jat. 276)。 这些多彩多姿的故事都有个共同的特色,它们显示出阿奴卢塔的几个特质:他积极自动地追求美德;他性格的力量;以及对其他人福祉的关心。 这些也显示出他的禅修技巧与对神通的掌握,都源于多世生为沙咖天帝时的经验。 原注(1)出处:Dhp. Comy. (针对第382颂)与《增支部. 是第一品注》。 见BL,3:264。 (2)同上注。 这里的摘要是引自《增支部. 是第一品注》,这个版本 在细节上和Dhp. Comy. 不 同。 见BL,3:26467。 (3)出处:Dhp. Comy. (针对第382颂):见BL,3:26970。 译注①古卢国(Kuru):根据近代学者的考验,古卢国即今印度首都新德里。 注释书中说古卢国是个非常殊胜的地方,临近喜马拉雅山,气候宜人,居民丰衣足食,且喜欢布施,精进于修行。 发布时间:2023-01-28 17:31:5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