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济禅师传奇及诗文 内容: 灵隐寺道济禅师像文字来自网络,整理汇编。 道济禅师之行状道济(1150—1209),南宋僧人。 又名湖隐、方圆叟。 俗姓李,名修元。 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天台山永宁村。 祖上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 李家世代信佛,父名李茂春和母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 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 据《传》所载:其母王氏梦吞日光而生,时在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十二月初八日。 师诞生时,适逢国清寺降龙罗汉倾倒,人称罗汉转世。 道济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深缘 。 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孙,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劣习。 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熏染。 父母双亡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在当过国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远禅师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 道济于国清寺,经瞎堂慧远禅师不断指点,琢磨,一夕灵机触动,豁然有悟,发狂跳跃,得慧远禅师印证,得四句诗云:昨夜三更月正明,有人晓得点头灯,蓦然思起当时事,大道方知一坦平。 道济自悟后,深行莫测,言语乖张,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若颠狂,人称“济颠僧”。 在一般僧俗眼里,道济的言行出格。 故有僧人向方丈告状,说道济违犯禅门戒规,应责打并逐出山门。 谁知方丈慧远说:“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 ”并在首座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 ”,自此,寺内执事即不敢摈,让师常住。 瞎堂禅师圆寂之后,净慈寺德辉方丈请道济禅师为记室(即书记)。 道济“矢口成文,信笔满纸”,颇具文采,语多大气,多赋禅机。 一日谓众僧:“寺宇破旧,应该重修”,并托梦皇太后,太后赐帑金予寺。 嘉定四年(1211),师醉卧绕廊,突然喊叫:“无明发! ”众人莫知所以。 旋起大火,寺院被焚。 道济大师即赴严陵(今浙江桐庐)募疏化缘,师以“袈裟笼罩诸山,山木自拔,浮江而出。 ”即回寺报告说:“木材己运到江边”。 寺里就忙着派工去搬运。 师说:“不必去! ”,此时大家才发现,在香积厨旁有六个大汉,正源源不断的从井中拔出一根根硕大的树木。 当家师要付工钱给这六个人,而他们就推辞说:“我们是六甲神,岂能受寺里的工钱。 ”说着一阵清风就不见了踪影。 今悬木井尚存净慈寺内。 净慈寺重建后,虽有僧人住持,但都为时不长。 于是,道济又撰文《致少林长老书》,称净慈寺“欲再成庄严圣地,须仰仗本色高人”,“敬致一函,求作禅林之主”。 不久,少林妙崧至杭出任该寺第二十九代住持。 人称“住持得人,名蓝有光”,皆出道济之功。 嘉定二年(1209)五月十六日,众人听见道济公忽然大喊:“无明火发。 ”个个惊恐非常,以为又有大火要烧起来了。 及见道济趺坐而说:“拿文房四宝来! ”,四宝送至,道济即索笔书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大师掷笔趺坐而寂。 荼毗时舍利如雨,葬于虎跑塔中。 世寿六十,腊四十二。 火化后,有二位行脚僧,在六和塔下遇到道济,道济将信一封,鞋一双交给这二位僧人,托其带给净慈寺方丈崧大和尚。 大和尚看到后大为惊骇,并说:“道济临终时没有穿鞋,这双鞋是我给他穿上的,现在早已火化了,怎么我这双鞋还没有烧成灰呢? 真是不可思议啊! 第二天,又有人从天台回钱塘,带回道济从天台寄给大和尚的诗。 其诗云:月帆飞过浙江东,回首楼台渺漠中。 传与诸山诗友客,休将有限恨无穷。 脚骈紧系兴无穷,拄杖挑云入乱峰。 欲识老僧行履处,天台南岳旧家风。 与人迥异的语录道济禅师之语录,非寻常之禅师语录,全名为《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收于《卐续藏》第121卷,第0001页~第0046页,实为宋人沈孟柈所述之有关道济的演义小说,故其内容与诸师语录迥异。 《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全文约九万余言,而所记述的除开始部分讲道济的身世外,其余皆记师塑佛、造寺、救人、治病、超度亡灵等种种神异之事。 在记到道济生活小事时,虽说禅师不拘小节,但他“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往往超诣。 有晋宋名缁逸韵。 ”由于行为疏狂,不检细行;常饮酒食肉,与市井中人游,因此当时人以之为癫狂,而称之为济颠。 试举数端以明师之行:故事1、《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有一处谈到:一天济公到清河坊饮酒,天近暮又飘下雪花,遇沈提点之弟沈五官为付酒钱,遂又与李提点等三人共饮。 五官见济公醉了,便请来三个娘子同坐。 五官说:“济公,我看你冷静,特请娘子相陪。 ”济公曰:“好! 好! ”即作诗一首云:每日贪杯又宿娼,风流和尚岂寻常。 袈裟常被胭脂染,直缀时闻腻粉香。 五官曰:“这里无人,济公可同娘子一睡。 ”只见酒保上来道:“使不得”。 济公吟诗一首云:满库琼芳斗色鲜,就中一朵最堪怜。 凭伊万种风流态,惟有禅心似铁坚。 五官喜曰:“真佳作也。 ”吟罢又喝几碗,渐渐天色已晚。 五官道:“济公,现天已晚,回不得寺了。 ”即令当直扶济公下楼,与李提点别后,五官即拉济公到新街妓院,虔婆叫了两个女儿来,五官令大姐同济公去睡,自己则与二姐去睡。 大姐推济公入房中,坐在床上,关了房门与济公脱衣裳。 济公见此连说罪过,便起身开了房门欲走,又怕被巡夜的捉住,只见春台畔的大火箱有些热,便扒上去睡,大姐也自去睡了。 待济公听到朝天门钟响,看天将明,即题一绝云:暂假夫妻一宿眠,禅心淫慾不相连。 昨宵姑顺君台意,多与虔婆五贯钱。 济公写毕,即开大门径直而去。 2、西湖边有居民欲食螺,已敲去其尾,济公去要来放入水中。 后来就有许多无尾螺活在湖内。 3、一天,九里松酒肆主人开门后,见门前卧一死尸,如果官方查问这无头命案,将如何是好,想起来心里很是恐惧。 济公即为念咒驱之,其尸忽自站起,直奔至岭下方倒地死去。 4、有一天雷雨骤至,有个名叫黄生的青年避雨寺中,济公预知该生将被雷击而死,即呼其进内坐于八仙桌下,并以衣覆盖,自趺坐桌上。 迅雷绕师座久而不得下,遂击路边古松而止。 5、济公常为人诵经,很灵验,惠及物类。 如济公曾为已死蟋蟀、青蛙等诵经超度,火化之后,众人都见到青衣童子渐渐上升于天,诸灵异事多得无法一一阐述。 道济禅师诗文宋时,南屏临湖一带自长桥至太子湾,旧名南新路。 夹路多长松,落落荫人几五里许,苍翠与袁仁敬所栽九里相掩映。 宋时有临安赵府尹将伐他用,道济禅师赋诗止之,诗为:乔松百尺接天高,曾与山僧作故交。 几望枝柯千栽茂,独怜刀斧一时抛。 窗中不见龙蛇影,耳畔无闻风雨号。 最苦凌晨飞去鹤,晚归已失旧栖巢。 《净慈寺志》所载此林以后的情况:“宋元以来,南屏坐照山乔松嘉木矫矫千尺,有参天溜雨之势,郁成丛林,间有枯萎。 国初(寺志成书时写,即是清初)寺僧夷简诸好事者尚肯补植。 夷简种松诗云:岂为栽松待茯苓,只图山色四时青。 老僧终不将归去,留与湖南作画屏。 与杭州冯太尉饮酒削发披缁已有年,惟同诗酒是因缘;坐看弥勒空中戏,日看毗卢顶上眠。 撒手须能欺十圣,低头端不让三贤;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颠僧绕市廛。 饮酒诗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慧远禅师园寂,道济感念师恩,荼毗举火云:师是我祖,我是师孙,著衣吃饭,尽感师恩,临行一别,弃义断襟,火把在手,王法无亲。 大众且道如何是王法无亲? 噫! 与君烧却臭皮袋,换取金刚不坏身! 酒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葛藤从前生来葛藤,捞月叫得水冷。 而今抱个机关,飞入蓬莱山门。 题墨竹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好似葛陂龙化后,却留清影在虚堂。 题大悲像一手动时千手动,一眼观时千眼观。 既是名为观自在,何须拈弄几多般。 题大佛半身像背倚寒岩,面如满月。 尽大地人,只见半截。 题粗斋小黄碗内几星麸,半是酸齑半是瓠。 誓不出生违佛教,出生之后碗中无。 临江仙粥去饭来何日了? 都缘皮袋难医。 这般躯壳好无知,入喉才到腹,转眼又还饥。 唯有衲僧浑不管,且须慢饮三杯。 冬来犹挂夏天衣,虽然形丑陋,心孔未尝迷。 绝句(四首)(其一)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论钱。 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落照边。 (其二)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阑。 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闲往还。 (其三)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 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 (其四)五月西湖凉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 明年花落人何在? 把酒问花花点头。 湖山有感山如骨,水如眼,日逞美人颜色;花如笑,鸟如歌,时展才子风流。 虽有情牵绊人,而水绿山青,依然自在。 即无意断送我,如鸟啼花落,去也难留。 阅历过许多香车宝马,消磨了无数公子王孙。 画舫笙歌,何异浮云过眼;红楼舞袖,无非水上浮鸥。 他人久住,得趣已多;老僧暂来,兴复不浅。 你既丢开,我又何须。 立在此,只道身闲;看将去,早已眼倦。 咦,非老僧爱山水。 盖为看于见,不如看于不见。 游洞霄宫平明发余杭,扁舟溯清流。 登岸五六里,小径穿林丘。 奇峰耸天柱,九锁岩谷幽。 云根立仙馆,胜处非人谋。 入门气象雄,金碧欺两眸。 弹棋古松下,啼鸟声相酬。 羽衣读黄庭,内景宜自修。 蓬莱隔弱水,九转即可求。 坡翁昔赋诗,刻石纪旧游。 溪山增伟观,万古传不休。 我来吊陈迹,枯肠怯冥搜。 执炬入大涤,襟袖寒飕飕。 悬崖石乳滴,千岁无人收。 樵夫指岩窟,此处通龙湫。 方期过东洞,红日惊西投。 徘徊出山去,空使猿鹤愁。 酒楼细吟(其一)惯会饕斋觅主人,身边零钞没分文。 谁知撞见真经纪,不遇檀那怎脱身。 (其二)平生只爱呷黄汤,数日无钱买得尝。 今幸见君君莫阻,再求几碗润枯肠。 (其三)昔日曾闻李谪仙,饮酒一斗诗百篇。 感君慨赐无悭吝,贫衲何尝出口涎。 (其四)自来酒量无拘管,惟有穷坑填不满。 要同毕卓卧缸边,告君再觅三十碗。 清早饮酒从来诸事不相关,独有香醪真个贪。 清早若无三碗酒。 怎禁门外朔风寒。 题洗马池昔日曾闻洗马池,悠然此景在西溪。 风生水面波纹细,日上堤边树影低。 水底青天沉翡翠,波中明月浸琉璃。 何如花下退朝去,喜看鸳鸯戏石矶。 劝人失物莫悔哑吃黄瓜苦自知,将丝就纵落人机。 低田缺水遭天旱,古果安身着鬼迷。 贼去关门无物了,病深服药请医迟。 竹筒种火空长炭,夜半描龙画向谁。 止伐灵隐寺松亭亭百尺接天高,曾与山僧作故交。 满望枝柯千载茂,可怜刀斧一齐抛。 窗前不睹龙蛇影,耳畔无闻风雨号。 最苦早间飞去鹤,晚回不见旧时巢。 火烧净慈寺无名一点起逡巡,大厦千间尽作尘。 非是我佛不灵感,故要楼台一度新。 入蓬莱颂从前生来葛藤,捞月叫得水冷。 而今抱个机关,飞入蓬莱山门。 下棋无为堂上,敌手相逢。 移来一座水晶盘,倾下两行碧玉子。 聚三掣五,夺角争先。 静悄悄向竹坞松轩,冷静静对茅亭菊槛。 排成形势,黑丛丛万里干戈;摆定机关,白皎皎一天星象。 休言国手,谩说神仙。 遍九州夺利于蝇头,布三路图名于蜗角。 纵横在我,敲磕由他。 个中诀破着精神,要使英雄满天下。 噫! 除非有个神仙路,冲破从来七九关。 雨伞一竿翠竹,独力支撑。 几幅油皮,四围遮盖。 摩破时,条条有眼;联络处,节节皆穿。 虽曰假合,不异生成。 漫道打开有时,放下担当云雨。 饶他瓮泻盆倾下,别造晴乾,借此权为不漏天。 嘲灵隐寺印铁牛几百年来灵隐寺,如今却被铁牛闩。 蹄中有漏难耕种,鼻孔撩天不受穿。 道眼何如驴眼瞎,寺门常似狱门关。 冷泉有水无鸥鹭,空使留名在世间。 神子赞远看不是,近看不像,费尽许多功夫,画出这般模样。 两只帚眉,但能扫愁;一张大口,只贪吃酒。 不怕冷,常作赤脚;未曾老,渐渐白头。 有色无心,有染无著。 睡眠不管江海波,浑身褴褛害风魔。 桃花柳叶无心恋,月白风清笑与歌。 有一日倒骑驴子归天岭,钓月耕云自琢磨。 鹧鸪天·瘗促织促织儿,王彦章,一根须短一根长。 只因全胜三十六,人总呼为王铁枪。 休烦恼,莫悲伤,世间万物有无常。 昨宵忽值严霜降,好似南柯梦一场。 致少林长老书伏以焚修度日,终是凡情;开创补天,方称圣手。 虽世事有成必毁,但天道无往不还。 痛净慈不幸,净扫三千;悲德辉长辞,忽空四大。 遂致菩提树下,法象侵凋;般若声中,宗风冷落。 僧归月冷,往往来来,如惊栖之鸟;人出山空,零零落落,如吹断之云。 鼓声已失,何以增我佛之辉;衣食渐难,大要出如来之丑。 欲再成庄严胜地,须仰仗本色高人。 恭唯少林大和尚,行高六祖,德庇十方;施佛教之铃鎚,展僧人之鼻孔。 是以不辞千里,通其大众之诚。 敬致一函,求作禅林之主。 若蒙允诺,瓦砾吐金碧之辉;倘发慈悲,荆棘现丛林之色。 大小皆面皮,休负诸山之望;近远悉舟车,休辞一水之劳。 慧日峰前,识破山佥崖之句;南屏山畔,愿金灵隐之光。 伫望现身,无劳牵鼻。 寄少林和尚愚徒道济稽首焚香致书于少林大和尚法坐下:窃以水流云散,容易别离;路远途遥,急难会面。 嗟世事之无常,痛人生之莫定。 然大地尚全,寸心不隔。 目今桂子香浓,黄花色胜;城中车马平安,湖上风光无恙。 我师忙里担当,闲中消受。 无量无边,常清常净。 拜致殷勤,伏惟保重。 济不慧,钻开地孔,推倒铁门;针尖眼里走得出来,芥菜子中寻条路去。 幸我师慈悲,不嗔不怪。 烦老天宽大,容逋容逃。 故折了锡仗,不怕上高平低;被却草鞋,管甚拖泥带水。 光着头,风不吹、雨不洒,何须竹笠;赤着体,寒不犯、暑不侵,要甚衣包? 不募化,为无饥渴;懒庄严,因乏皮毛。 万重寻声救苦,当行则行;一时懒动雀剿,要住即住。 塞旁明,久非左道;由正路,已到西天。 一脚踢倒朱山,全无挂碍;双手劈开金锁,殊觉逍遥。 便寄月一之书,少达再生之好。 虽成新梦,犹是故人。 长啸三声,万山黄叶落;回头一望,千派碧泉流。 尚有欲言,不能违反。 乞传与南北两山,常叫花红柳绿;为我报东西诸寺,急须鼓打钟敲。 情长难尽,枯短不宣。 西归口颂健,健,健,何足羡? 止不过要在人前扯门面。 吾闻水要流干,山要崩陷,岂有血肉之躯,支撑六十年而不变? 棱棱的瘦骨几根,瘪瘪的精皮一片,既不能坐高堂,享美燕,使他安闲。 又何苦忍饥寒,奔道路,将他作贱? 见真不真、假不假,世法难有;且酸的酸,咸的咸,人情已厌。 梦醒了,虽一刻也难留;看破了,纵百年亦有限。 倒不如瞒着人,悄悄去静里自寻欢;索强似活现世,哄哄的动中讨埋怨。 灵光既欲随阴阳,在天地间虚行;则精神自不肯随尘凡,为皮囊作楦。 急思归去,非大限之相催;欲返本来,实自家之情愿。 咦,大雪来,烈日去,冷与暖,弟子已知。 瓶干矣,瓮竭矣! 醉与醒,请老师勿劝。 颂付沈万法道看不着,错认竹篱为木杓。 不料三更月正西,麒麟撼断黄金索。 幼年曾到雁门关,老夫重睁醉眼看。 记得面门当一箭,至今犹自骨皮寒。 只因面目无人识,又到天台走一番。 自述南屏山净慈寺书记僧道济,幼生宦室,长入空门,宿慧神通三昧,今修语具辨才。 理参无上,妙用不穷。 云居罗汉,唯有点头;秦州石佛,自难夸口。 卖响卜也吃得饭,打口鼓侭觅得钱。 倔强赛过德州人,跷蹊压倒天下汉。 尼姑寺里讲禅机,人俱笑我颠倒;娼妓家中说因果,我却自认疯狂。 唱小词,声声般若;饮美酒,碗碗曹溪。 坐不过,禅床上翻筋斗;戒难持,钵盂内供养屠儿。 袈裟当于卢妇,尽知好酒颠僧;禅仗打倒庞婆,共道风流和尚。 醉昏昏,偏有清头;忙碌碌,的无拘束。 欲加其罪,和尚易欺;但不犯法,宣威难逞。 请看佛面,稍动慈悲;拿出人心,从宽发落。 今蒙取供,所供是实。 发布时间:2023-09-25 12:35:4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