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悠游自在的空性 内容: 从这个视角上来说,你应该清晰地认知到,没有方法是更高级的。 如果有人说,我的方法比你的更高级,或者我这个咒语比你的咒语更灵验,你就知道那只是一个笑话,那只是使你产生信心的一种方便说法。 无论简单的或者是很复杂的,所有这些方法最终只能带你来到最后的那一念,它们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同一个效果,同一个点,而最后的那一念,是在门外,它不是在门内。 当你只剩下最后那一念,接下来你能做的事就只能是等待。 当最后那一念消失的时候,而你又没有昏沉,你保持着你的意识状态的时候,你将进入一个浩瀚,一个无限的经验当中。 这就是《庄子》这段话的前半段。 也就是说他让你放弃名誉、放弃谋略、放弃世事、放弃你的智能——连你的头脑、智能通通放下……最后也许你能够潜心的体验到那个真源,那个永无止息的真源。 到此为止,只是事情的前半段,一半,还没完。 事情的这一半,前半段也许你达到了,也许你通过禅宗,通过一个顿悟,或者你通过某一个方法,或者你只是一瞬间忽然达到了,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有千百种方式让你忽然达到那个源头。 但即使那样,意味着你只是推开了门,走进去了,仅此而已。 这是事情的一半,仍然是一小半,它甚至连一小半都算不上,它也许更小一点。 在禅宗里把这一段经历叫做“圣胎”的经历,它是一个起点,它不是终点。 所以说它是一半都已经很客气了,它其实仅仅是起点。 剩下来的那个道路,剩下来的那些事似乎更重要。 我们来看《庄子》的下面一些话,他说,“当你自由自在的游乐而不留下任何痕迹,任其所能禀承自然,也不表露也不自得,那么你就能心境清虚淡泊而无所求”。 这是第二段,你明白吗? 你忽然发现庄子的这段话是分三段的,第一段是带你到了门口,斩断你所有门外的这些荆棘,智能啊、谋略啊、名誉啊、贪婪啊,世事的负担啊,把这些荆棘都放在门外,然后你就可以推门而入,你进来了。 你第一次经验到这个真源、这个空性、这个无。 然后第二段开始了。 第二段就是你要在这个无当中、在这个无限当中、在这个浩瀚当中,变得娴熟、变得自由自在、变得游刃有余,既不表露也不自得,它变成你的一个常态。 如果它变成你的一个常态,你就没有必要表露也没有必要自得,它变成你的一个像呼吸一样的常态。 摘自《庄子耳语》024 夕阳 著 发布时间:2023-09-24 14:07:4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