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陀反对宿命决定论 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整理汇编。 在原始佛教《相应部》经文中,佛陀反对宿命决定论。 他说有些痛苦,是身体因素偶发而导致的,如胆汁、粘液、呼吸等因素;另外一些痛苦是因为他人的干预而造成的;另外一些痛苦是不当的饮食、时节造成的此外还有一些痛苦,则是缘于过去业力的成熟。 因此业力只占一部分比重,而非决定一切苦乐的唯一绝对因素。 所以,佛陀的教义决不能与宿命论混淆,而且在很多经文中可以见到,佛陀是宿命论的反对者,佛陀曾对此给予了强有力的反驳。 《大般涅槃经》:“善男子。 一切作业有轻有重。 轻重二业复各有二。 一者决定。 二者不决定。 善男子。 或有人言恶业无果。 若言恶业定有果者。 云何气嘘旃陀罗而得生天。 鸯掘摩罗得解脱果。 以是义故。 当知作业。 有定得果。 不定得果。 (参阅:杀人魔鸯掘利摩罗得解脱)我为除断如是邪见。 故于经中说如是语。 一切作业无不得果。 善男子。 或有重业可得作轻。 或有轻业可得作重。 非一切人,唯有愚智。 是故当知非一切业。 悉定得果。 虽不定得。 亦非不得。 善男子。 一切众生凡有二种。 一者智人。 二者愚痴。 有智之人以智慧力。 能令地狱极重之业现世轻受。 愚痴之人现世轻业地狱重受。 ”“佛言。 善男子。 若一切业定得果者。 则不应求梵行解脱。 以不定故,则修梵行及解脱果。 善男子。 若能远离一切恶业则得善果。 若远善业则得恶果。 若一切业定得果者。 则不应求修习圣道。 若不修道则无解脱。 一切圣人所以修道。 为坏定业得轻报故。 不定之业无果报故。 若一切业定得果者。 则不应求修习圣道。 若人远离修习圣道,得解脱者。 无有是处。 不得解脱,得涅槃者。 亦无是处。 ”“善男子。 业有二种。 定以不定。 定业有二。 一者报定。 二者时定。 或有报定而时不定。 缘合则受。 或三时受。 所谓现受、生受、后受。 善男子。 若定心作善恶等业。 作已深生信心欢喜。 若发誓愿供养三宝。 是名定业。 善男子。 智者善根深固难动。 是故能令重业为轻。 愚痴之人不善深厚。 能令轻业而作重报。 以是义故。 一切诸业不名决定。 菩萨摩诃萨无地狱业。 为众生故发大誓愿生地狱中。 善男子。 往昔众生寿百年时。 恒沙众生受地狱报。 我见是已即发大愿受地狱身。 菩萨尔时实无是业。 为众生故受地狱果。 我于尔时在地狱中经无量岁。 为诸罪人广开分别十二部经。 诸人闻已坏恶果报令地狱空。 除一阐提。 是名菩萨摩诃萨非现生后受是恶业。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实无如是诸恶业果。 为化众生令得解脱。 故发誓愿受如是身。 是名菩萨摩诃萨非现生后受是恶业。 ”“善男子。 若言诸业定得报者。 则不得有修习梵行解脱涅槃。 当知是人非我弟子。 是魔眷属。 若言诸业有定不定。 定者现报生报后报。 不定者缘合则受不合不受。 以是义故。 应有梵行解脱涅槃。 当知是人真我弟子。 非魔眷属。 善男子。 一切众生。 不定业多。 决定业少。 以是义故。 有修习道。 修习道故。 决定重业。 可使轻受。 不定之业。 非生报受。 ”以上经文说明因果业报是肯定的,所以称之为定。 不过,虽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果报还未现前之时,都有发挥自由意志,使之转变的可能,所以称之为不定。 这全凭心智的智慧或愚痴来决定,智者能转恶为善,愚者则转善为恶。 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定业少,所以,修行是可以转变定业的,使重业轻受,或不定业发生转变。 如果业报固定不可转变,那就没有修行证果的可能,也无法由恶道转生善道,所以业是可以转的,命运并不是固定的。 转变完全来自当下身语意的行动和创造。 发布时间:2023-09-24 12:23:2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