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因无为法 而有差别 内容: 在这些次第里面,一个人只要初步的达到了圣位,也就是初住位,他就可以于十方世界现佛身。 一个初住地的菩萨已经可以在十方世界现佛身了,这是什么意思? 他的本质上,他达到了初住,但为了众生的需要,为了他人的需要,他可以在别人面前现佛身来度他,来引导他,但他本质上是初住地菩萨,他并没有达到佛,但他依然可以展现出佛身的形象。 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古老的宗教里会看到那么多的圣者,而每一个圣者在表达上都会展现出他已经达到了究竟。 这并不是说他在撒谎,他的这种表达是可以理解的,他的这种表达基本也符合事实。 因为一个人一旦证到了真理,一旦你看到了这个太阳,你真的是看到了,你的表达没有错误,你的确是看到了太阳,至于太阳面前有多少云雾每个人不同。 所以那些达到睁开眼睛的人、达到看到太阳的人,他们完全可以表达他们已经达到了,他的这个表达没有撒谎,他只是没有更详细的往下说。 其实每一个看到太阳的人是有差别的,他有视力上的差别,他有云雾厚薄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依然有果位上的差别。 但他在表达上完全可以表达“我已经达到了究竟”,这种表达并不代表他在撒谎,是对的,在语言上是通得过的。 但唯独只有一个佛陀真正走完了这55个次第,所以佛陀讲在我以后,第二个达到跟我一样成就的圣者将是弥勒,而那个弥勒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将是六十多亿年以后。 也就是说在这之间的如此长的时间段里面,不会有第二个佛陀,但会有无数个圣人来,也许他们中间很多人都宣称达到了究竟。 这些圣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这些圣人之间有一些智能上的差别。 一个耶稣这样的人,他非常倾向于爱,他非常倾向于奉爱,他在智能上跟佛陀的差别是非常显著的、非常鲜明的。 所以你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倾向,即使这些圣人,他们每一个人在智能上的倾向是不同的,在语言上的倾向是不同的,在表达的深度上也是不同的。 而你很难判断他们达到的次第在哪里,除非你已经达到了,除非你高于他,否则你很难判断他达到的那个位置在哪儿。 所以《楞严经》在这一点说“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 至何渐次,得修行目? ”,这以后的位置,一个一个次第的位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 ”到那里才算是初地菩萨? 初地菩萨已经非常伟大了,了不起的境界。 你们也许一直听到过佛教里一个非常伟大的圣者叫龙树菩萨,龙树就是初地菩萨,他如此伟大,但是他也仅仅只达到了初地而已,他几乎是整个密教的源头,有许多密藏都是龙树从龙宫里取出来的,如此伟大的一个人! 而且他在活着的时候,他已经证到了金刚身,他是不死金刚身,他可以一直活下去。 但是因为业力的原因,他曾经误伤过一个虫子,结果这个虫子转世以后成为国王的儿子。 这个国王的儿子因为想要继承王位,有人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他就来谋害龙树菩萨,结果怎么谋害都死不了。 龙树说:这样,你去旁边找一根草,只有这个草可以割断我的头。 结果真的,他拔了一根草,一割,龙树的头就掉下来了,还他的业债,所以龙树是这样死的,他已经活了上百年了。 而龙树菩萨达到了一个初地——初地菩萨。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这些圣贤在无为法上的差别是多么的大,你可能向前的前进道路是多么的远,你未来的可能性是多么的广,你未来有可能达到的境界是多么的深。 摘自《楞严今释029》夕阳 著 发布时间:2023-09-20 13:15:2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