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紫阳真人 内容: 文章来自网络张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又名用诚(成),号紫阳,敕封紫阳真人。 道教(金丹派)南宗始祖。 北宋时浙江天台人。 自幼博学,三教经籍、医、卜、兵、算,无不涉猎。 曾长期居台州府城临海,为府吏十年,一日忽悟“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 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 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 因之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 从此,浪迹云水,寻师访道,修炼内丹。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张伯端投桂林知府陆诜为机要典事。 隔年随调成都。 在成都天回寺得高道刘海蟾(吕洞宾传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使他原来不明之处顿时“雾开日莹”。 次年(1070)陆诜病逝,张伯端便前往汉阴山中(今陕西省紫阳县)修炼。 道成后,转徒于秦陇(陕甘一带)云游布道。 不料 “三传非人,三遭祸患”,被凤州太守流放。 幸解押途中遇石泰为之申冤而获释,感激之余,张伯端将所得秘诀倾囊相授。 随后经翼城返,乡居天台山桐柏宫修炼、著书、传道授徒。 熙宁八年(1075)著成内丹经典《悟真篇》。 后赴山东兖州,嘱知州马默“流布此书”。 然后经常州、杭州返桐柏宫修炼。 元丰五年(1082)三月十五日,张伯端往返临海途经百步溪(今属临海)时水解羽化,世寿99岁。 后人在桐柏宫建紫阳殿供奉,还在其羽化地百步和临海旧居建祠立观以志纪念。 张伯端的《悟真篇》倡导“三教归一”,在道教传统的命功的基础上,引入儒家“穷理尽性”和佛教“达本明性”的心性修养方法,将隐匿在金丹术中的内丹妙道和盘端出,形成“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南宗丹法。 《悟真篇》与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张伯端被尊为道教(金丹派)南宗始祖,桐柏宫亦因此成为南宗祖庭。 张伯端与其嫡系法脉传人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合称南五祖。 此外,还著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方》《金丹四百字》《金华秘诀》。 神游采花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顷刻即至,与紫阳雅志契合。 一日,紫阳曰:“禅师今日能与远游乎? ”僧曰:“可,原同往扬州观琼花。 ”于是同处静室,相对瞑目趺坐出神。 紫阳至时,僧已先至,绕花三匝。 紫阳曰:“可折一花为记。 ”少顷欠伸而觉。 紫阳曰:“禅师琼花何在? ”僧袖手皆空。 紫阳乃拈出琼花,与僧把玩。 弟子问曰:“同一神游,何以有有无之异? ”紫阳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 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无复形影,谓之阴神,阴神不能动物也。 ”述戒定慧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莹彻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 百步升仙元丰五年(1082)三月十五日,张伯端在往返临海途经天台百步(现属临海)时尸解羽化,住世九十九岁。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张伯端:“元丰五年(1082)三月十五趺坐而化,住世九十九岁。 有尸解颂云:四大欲散,浮云已空。 一灵妙有,法界圆通。 一好禅弟子,用火烧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芡实焉,色皆绀碧。 群弟子至,遂指谓曰:“此道书所谓‘舍利耀金姿’也! ” 发布时间:2023-09-17 13:42: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