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王阳明心学: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内容: 文章来自网络 整理汇编王阳明心学: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传习录》里记载了王阳明和他的门徒九川这样的一段对话:九川卧病虔州。 先生云:“病物亦难格,觉得如何? ”对曰:“功夫甚难。 ”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在虔州时,陈九川病倒了。 王阳明说:“关于病这个东西,格也很困难,你感觉如何? ”陈九川说:“功夫的确很难。 ”王阳明说:“经常保持快活的心情,即为功夫。 ”王阳明在龙场谪居期间,写下了一篇千年传诵的《瘗旅文》,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正德四年秋七月初三日,有一个从京师来的小官,带着一个儿子和一个仆人,从龙场路过去上任,阴雨天黑,投宿于一苗民家。 没想到,第二天中午有人从那条路过来,说这个小官已死在路上。 下午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三天连仆人也死在山坡之下。 听到此讯,王阳明悲伤之余,命两名童子去把三具尸体埋了,并感慨地说:我早知道你肯定会死,因为前两天我隔着篱笆望见你愁容满面,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如果你实在贪恋这五斗米的俸禄,就应该高高兴兴地去上任,为什么要这么不开心呢? 要知道,在遥远的路途中,餐风宿露,攀越崖壁,行走于高山野岭之顶,经常是饥渴劳累,筋骨疲惫不堪,而又有瘴厉之气时时侵扰着身体,如果这时又有忧郁哀愁积于内心,内外夹攻,岂有不死之理? 而我离开故乡来到这里,已有两年了,同样也经历了瘴毒之气的侵害,跟随来的仆人都病倒了,唯独我一个人安然无恙,就是因为我始终保持着豁达愉悦之心,没有一天是像你这样悲悲切切、忧郁哀愁的。 孟子说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正气浩然”这是古人在面对生命的任何时候所追求的态度。 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虏以后,关押他的土牢,又矮又窄,阴暗潮湿。 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满地是水;一到夏天,地面上发出一阵阵蒸气,更加闷热。 牢房的隔壁,有狱卒的炉灶,有陈年的谷仓,发出阵阵烟火气、霉气,再加上厕所里大粪的气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极其难受。 奇怪的是即使在这样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文天祥并没有得病,而且心情还很好,就是在这里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在《正气歌》中,文天祥说:我被关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面也像夜晚一样黑暗。 连牛马也一起关在这里,我吃的也是像给鸡、鸟所吃的粗劣不堪的食物。 一到下雨或有霜露的时节,牢房里就四处漏水,地上被冲出道道沟沟坎坎。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寒来暑往,说也奇怪,我居然什么病也没有生。 这其中哪有什么技巧,只不过是我身怀浩然正气,各种病邪怎能侵袭我的身心呢。 一个人的内心拥有莫大的力量,当你能够安住于内心的光明和浩瀚,就能够境随心转,所以降服了自己的内心,也就拥有了真正改变命运的力量,正如凯西所说:“一个人应该首先降伏自己,然后其他的元素和条件就会服从于你,这就是宇宙法则。 ”王阳明在练习书法的时候,曾经有感:吾始学书, 对模古帖, 止得字形。 后举笔不轻落纸, 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 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 ”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 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王阳明针对练习书法曾说:“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古人不论什么事情,随时都在心上学习,等到心精明透彻了,字自然也就写得好了。 这种方法他总结为八个字:凝思静虑,拟形于心。 王阳明一生充满坎坷和磨难,但是神奇的是每当面临困厄的关键时刻总会出现转机,事情看似无望却被莫名其妙的化解,这其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面对怎样困难的环境,王阳明都能保持自己安住在他那内心的大光明里,庄子说过: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当一个人能够保持内在的光明和喜悦,外在会自然的变好,所谓同频相吸也。 王阳明说:“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白天做功夫觉得烦扰,就静坐;如果懒得看书,就去看书;这是对症下药。 修心的要点,在于做到克己自制。 王阳明说:“读书作文安能累人? 人自累于得失耳。 ”读书作文,怎么能牵累人呢? 人其实是被自己的计较得失牵累了。 王阳明说:“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 ”圣人的心就像明镜,清清明明,任何事物来了都可以照见,等它们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迹。 庄子也曾说过一样的话:“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此心光明,人生才能光明。 发布时间:2023-09-17 13:38:2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