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禅学讲话》节选 内容: 《禅学讲话》载:真理是不论佛陀出世与不出世,亘三世而不断地跃动着,成为一切现象的生命的东西。 如非自身立脚於实境,而实际地触着会取,则必不能体验实相。 禅的主眼,是以触着实际,於其中实地荐取活活的生命。 不是仅仅构成一种真理的概念为已足。 是捉着实相,而达到冷暖自知之境,不是存在於言说文字的世界,这须有待於如实的体验,始得理会,无所依之经典,无信仰的对象,独步着坦坦的大道。 依嫡嫡相传而来的佛陀,自内证的觉境,直觉地体味出来。 依禅定力,透入佛陀自内证境,至於依清静心发生的法尔作用。 在理论上,一得到根本智是自然地发现的,在实际上,是後得智完成後,才发现的。 因为,还原到未分以前的法身,在这儿,必然地发现自觉的光明,统一着分裂精神相互的矛盾,把这名曰:根本智。 进一步,务有应对着一切差别境界的差别智,名曰:後得智。 在这两智圆满完成之後,才能发现:於法尔实相上所起的法尔作用,把这称为大智作用。 ——照一般佛教的说法,否定自我,便自解脱,与绝对者为一。 就是常乐我净涅槃之境。 从禅宗的立场说:是天地未分以前,主客未分以前的境地。 (其实,非天地未分以前,而是威音劫外。 因为天地未分以前是空劫,空劫以前是坏劫。)但是这分析的说明,是为着一般的理解方便计,实则唯是一个。 依体验的主体方面说:(即指主人,)那是归向於绝对者。 依被体验的客观说:那是绝对者自己的实现。 然而这体验自身,是主客一体,物我不二的三昧境。 这是宗教体验的本质。 若把这照着禅的立场说:已超越了这种主客一体物我不二,而体得主客未分以前—即第一者之境,『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境,是体验到宇宙无双日,乾坤唯一人之境,也可说之为法身体得之境。 至是:才是无生死,无修证,无凡圣。 纯一绝对者之体得。 禅的体验,在这裏找到了本质。 在意识方面说,是意识发现了意识体系的中心意识的体认。 同时,这是超认识的。 所以用分别意识来分别,根本是不可能,把这个说之为学说对象,也自然不可。 节选自《无门直指》 发布时间:2023-09-17 12:55:2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