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是什么意思 内容: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净空法师主讲各位同学: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机缘,在美国净宗学会与大家研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殊为庆幸。 古大德常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世尊一代时教,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的时间最长,占了二十二年,般若经的份量也最重,可见佛法教学是以般若智慧为主。 有些人误会认为修净土者往往疏忽了般若智慧,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在《阿弥陀经》中可以看出,世尊为宣扬这个法门,于诸大弟子中,特别拣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在菩萨众中特选大智文殊大士为对象。 如非真有大智慧很难接受这个法门。 因此智为能度,对净宗说非常恰当。 历代翻译《心经》共有十四种,常见的有七种,此次采取流通最广的玄奘大师译本。 在中国各宗各派皆选《心经》列入朝暮课诵,可见在整个佛教中其所占的地位。 兹以时间关系,虽不能详细解说,但一定会把精要之处提出来向大家作一个简报。 经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八个字,可分四个段落,1、般若,2、波罗蜜多,3、心,4、经。 般若是梵语,古印度的言语,翻成中国话,意思是智慧。 在翻经规则方面有五不翻:一为秘密,如咒语,皆音译。 二为含多义,在中国找不到适当的词汇,如婆伽梵,此名相含多义。 三为中国无,如阎浮提,树名,中国无此树。 四为顺古,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五为尊重,如般若。 通常说般若有三种,一为实相般若,真空之体,即真实的相状。 第二为观照般若,乃实相之用。 第三为文字般若,诠释言教,整个佛经皆属文字般若。 般若的别名很多,如真性、实相、首楞严、中道、毕竟空等等。 佛说出如此众多名字指一件事,目的是不让我们执著名相,叫我们体会真实的意趣。 《大智度论》上有一首偈:“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 ”此偈非常重要,说明佛为众生说经,建立许多名相术语的因由。 通常般若翻作智慧,智是照见,知俗谛,慧是拣别,照真谛。 换言之,智有照了的功能,慧有鉴别的作用。 通达有为之事相为智,通达无为之空理为慧。 总之,照了一切法不可得,通达一切法确实无有障碍,乃真智慧。 发布时间:2023-09-16 18:29:4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