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众生需要四种食物 内容: “阿难。 如是世界十二类生。 不能自全。 依四食住。 ”所有的十二类生命,他们都是依食住的,要吃的,他们需要食物。 “所谓段食。 触食。 思食。 识食。 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一切众生。 食甘故生。 食毒故死。 ”段食,就是分段摄食。 我们人类的饮食习惯就属于“段食”,就是你吃一顿饭、两顿饭、三顿饭、四顿饭——它是分段的。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触食”、“思食”、“识食”。 而这十二类生,其实这四种“食”是全有的。 他吃了好的东西,他就会生存,吃了有毒的就会死。 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人类是依靠嘴巴吃进去的食物,维持着生命的现象,但实际上人类所有对外的感官都在吸收能量。 你皮肤在触摸到一棵树的时候,你们之间是有能量交换的;你的皮肤在碰触到一个人的时候,你们之间也是有能量交换的;你的皮肤跟空气也有“普拉纳”的能量交换,你真正呼吸的也是“普拉纳”能量。 这就是“触食”。 “识食”是更精微的能量交换方式,它是通过思想、意识而交换的。 所以佛陀说这十二类生,哪怕是动物,它们都存在这四种能量摄入的方式。 如果让一个人完全封闭在完全没有外在印象,甚至他睁开眼睛也无法看到任何事物的一个黑屋子里,很快,他将会感觉到耗尽——你即使给他饭吃,即使提供他一日三餐。 但他的眼睛、耳朵,他对外的感官无法吸收到外界的印象,那他的生命很快就会耗尽。 第四道的葛杰夫曾经提到过,“印象”作为一种食物,其重要性甚至大于我们摄入的作为食品的食物。 “印象”是个巨大的能量摄入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你要去一些印象好的地方。 一个人如果进入阴森潮湿的环境,他将以印象的方式吸收到一些阴森、潮湿的能量;如果进入一个天堂般的环境,象美丽的九寨沟、黄山、新西兰等非常美丽的环境,他会觉得吸收了正面的能量。 据说在很多年前,人类还无法对抗肺炎、肺结核的时候,唯一的治疗方式就是让这个人到空气好、风景好的地方去,比如瑞士的山上,他的肺炎或肺结核就会好,因为整个环境在向他提供能量。 在藏传佛教里是非常重视这一点的。 尤其是对一个十四岁以前的孩子,他们非常当心十四岁以前的孩子吸收的能量,因为这将决定他一生的思想倾向。 所以在藏传佛教里非常重视一个零到十四岁期间的孩子,他吃到的食物、听到的声音都必须是干净的、纯净的;他所在的环境必须是天然的、纯净的。 这样一个孩子,他长大以后就非常的健康,非常的自然,没有造作,没有各种各样类似自卑、恐惧的这些现代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因为人在以各种方式吸收能量——你以食物的方式;以空气的方式;以印象的方式。 尤其十四岁以前,一个人吸收的能量将成为他一生的背景。 所以这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个人在十四岁以前接受的任何东西,都将成为他一生的背景。 古人非常懂这一点。 这“十二类生”——十二种生命都是以这四种吸收的方式:“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来吸收外界的能量的。 当他吸收好的能量,他就生;当他吸收坏的能量,他就死。 如果一个十四岁以前的孩子吸收了一些非常不好的印象能量,将会影响他一生的主观判断,他的主观里面总是存在着一些奇怪的、负面的东西,他几乎对每一件事的想法都有一定的负面倾向在里面。 摘自《楞严今释030》夕阳 著 发布时间:2023-09-16 14:16:5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