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禽兽相敬 内容: 据《十诵律》记载,佛陀在讲敬僧时,提到自己过去世的因缘。 远古时,在雪山中有一棵大荜茭树,树上住着鵽鸟、弥猴,树下住着大象。 三只禽兽起初互相轻慢,争执不休。 一天,鵽鸟提议说:“我们相争已久,也没能分出高下,我也吵累了,不想再在争吵中度日。 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弥猴说:“我同意,我也吵烦了。 ”大象说:“我本来就不愿多讲话,但不知有何高见? ”鵽鸟说:“我们可否换个方式相处。 常言: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要像亲属—样,以长幼为序,晚辈供养长辈,长辈教导晚辈,为晚辈说法。 ”弥猴和大象都齐声说:“好! 我们比比谁生得早。 ”鵽鸟和弥猴请大象先讲,大象说:“我幼时最初记事时,这棵大荜茭树还很矮,不妨碍我走路,树可以从我的腹下过去。 ”鵽鸟又请弥猴讲,弥猴说:“小的时候很淘气,常把树梢按到地上。 ”大象忙说:“您比我大多了,我应当尊敬您。 ”弥猴与大象再请鵽鸟回忆一下过去,鵽鸟回答:“山那边有一棵大荜茭树,树上结了很多好吃的果子,我吃了果子,飞临这里,正巧内急,在此方便一下,不想果核随著落地,第二年春天,这里就长出了小荜茭树苗来。 春秋转瞬,小荜茭苗已经长成了今天这样的参天大树。 ”弥猴说:“哎呀! 您比我年长太多了,我应当供养您,应当请您升座说法。 ”大家分别了长幼,排定了次序,自此以後,大象恭敬、供养弥猴,听弥猴说法,闻法之後,转而向其它大象弘法;弥猴供养鵽鸟,听鹞鸟说法,然後向其它的弥猴弘法。 鵽鸟则向其它鵽鸟说法。 《四分律》另有一番描述:弥猴骑在大象背上,鵽鸟立在弥猴的身上,它们组成的团队四处巡行弘法。 由于闻法弘法的功德,它们都有许多改变。 过去,它们只知生存,难免杀盗淫妄之类。 闻法之後,它们不但自己明理,而且互相劝勉,改恶修善,积功累德。 当时的人们注意到禽兽忽然改变了性情,鵽鸟不再吃田间的谷物,弥猴不再偷吃水果,大像也不再踏坏庄稼,更不再伤人。 禽兽改恶迁善的美德,令人们心生忏悔,互相动勉说:“禽兽尚且互相恭敬,改恶迁善,何况我们生而为人呢? ”於是人们也都奉行五戒十善,社会安宁。 由于积功累德,鵽鸟、弥猴和大像,命终之後,得生天人。 世间的人们同样以积功累德的成就,命终之後,也得生为天人。 其实,三只禽兽并不普通,佛说:“鵽鸟就是我的前世,弥猴是舍利弗的前世,大象就是目犍连的前世。 ”接著,佛陀说了一首偈语:若人不敬佛,及佛弟子众,现世人诃骂,后世堕恶道。 若人知敬佛,及佛弟子众,现世人赞美,后世生天上。 最后,佛订下戒条,比丘以受戒先后为序,早者为尊。 无论是谁,只要受戒较早,即使仅仅早一小会儿(一须臾),也要入座在先,应供在先。 【原文】又《十诵律》云:“尔时世尊说本生因缘,语诸比丘:过去世时近雪山下有三禽兽共住:一、鵽鸟,二、猕猴,三、象。 是三禽兽初互相轻慢,无恭敬行,同作是念:我等何为不相恭敬? 若前生者,应供养尊重教化我等。 尔时鵽鸟、猕猴问象言:汝念过去忆何事? 时是处有大荜茇树。 象言:我小时行,此树在我腹下过。 象、鵽问猕猴言:汝忆何事? 答言:我忆小时坐地捉此树头,按令倒地。 象语猕猴:汝年大我,我当敬汝,为我说法。 象、猕猴问鵽鸟言:汝忆何事? 答言:彼有大荜茇树,我噉其子。 於此大便,乃生斯树,长大如是。 是我所忆。 猕猴语鵽:汝年大我,我当供养汝,汝当为我说法。 尔时象恭敬猕猴,从听受法,为馀象说。 猕猴恭敬鵽鸟,从听受法,为馀猕猴说法。 鵽鸟为馀鵽鸟说法。 (依《四分律》:鸟骑猴上,猴乘象上,处处游行,教化说法。)此三禽兽,先喜煞盗淫妄语。 後相诫止,即舍此过,命终皆生天上。 尔时世人见兽广行善法,不侵人谷,各自相诫云:畜生尚能恭敬,何况我等! 尔时世人皆相恭敬,奉行五戒,命终之後,皆得生天。 佛语比丘:尔时鵽者,则我身是;猕猴者,舍利弗是;象者,目连是。 佛言:畜生无知,尚相恭敬,自利利他。 何况汝等,以信出家,不相尊敬!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若人不敬佛,及佛弟子众,现世人诃骂,後世堕恶道。 若人知敬佛,及佛弟子众,现世人赞叹,後世生天上。 佛种种因缘赞叹恭敬法已,语诸比丘:从今先受大戒乃至大须臾时,是人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节选自《法苑珠林》,翻译来自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14 12:49:3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