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2、闻过即怒 内容: 12、闻过即怒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爱面子的动物。 就算一个痴痴呆呆的人,也不愿人家说他的坏处。 尤其是爱面子的人做事好胜,只欲成功不能接受失败和耻辱。 可是世间不如意事常有八九。 而且一切成功的事,都经失败而来。 自尊心重的人就经不起打击,而懊恼丧志失意,或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要知世间那一件辉煌的事业,不是从种种打击失败中而得来呢? 从前有一个农村,在晚上集合许多人在那聊天,谈论世事与谈天说地。 在谈论中讲到某甲,某乙说,某甲这个人的品德很高,人也很仁慈,只是很可惜也有一个坏处! 什么坏处,人类最奇怪的是,爱听人的是非。 某乙又说,某甲虽是一个好人,可是脾气毛燥一点,做事也很鲁莽! 刚好这时某甲从这里经过,听到这样的批评他。 某甲立刻暴跳如雷的说:我什么时候毛燥? 于是举手就打某乙,傍人说:你怎么可以打人呢? 我怎么不可以,他说我脾气毛燥,作事鲁莽,我什么时候毛燥和鲁莽? 你们说? 众人说:你现在发脾气不是毛燥,举手打人不是鲁莽是什么? 某甲因理屈而不好意思的就走了。 世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 若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而消灭短处即是成功的人。 若是怕人批评又不肯修改,其长处也因此而被隐没。 所以自古圣贤说:闻过即喜。 即是虚心肯接受人批评的人,也就是能成功的人。 学佛修行更是要虚心请教,接受人的批评,才能时时改过。 若是不肯接受批评的人,闻过即闷在肚子里,或欲争执到底,甚至发生动武之举,即不但阻塞了善路,一切的是非斗争都由此而发生了。 古人说:世人孰无过改非为圣贤。 依佛法说:众生无始以来六道轮回,做过许多善事,故内心有许多善性,也做过许多恶事故内心也存有许多恶性。 善性多即是一个好人,恶性多即恶人。 只要我们肯改自己的恶性,而发挥自己的善性,即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 反过来说:若不肯改恶而让恶性一直增长,则不但是恶人,而且将来地狱、饿鬼、畜生必有份。 世间有许多人喜欢饮酒、赌博、花街柳巷而荒废事业。 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干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若有人善意的规劝,不但不肯接受,还要嗔恨他人,或无理的争执,所以做好人的就少了。 如果和他同流合污,或随喜作恶朋友就多了。 听说过去大陆的丛林,住的出家人都是上千人,五六百个人,所以规矩和戒律都很严。 现在台湾的佛寺都是住十几个人,五六个人,寺多而人少,规矩也比较放松,因为寺多人少,所以你多说他几句,他就开溜了。 这里住住,那里也住住择没有人管他的地方,才肯住下来。 规矩那里能够严得起来? 当然如此修行道业必然是荒废的,欲求了脱生死那就更难了。 发布时间:2023-09-14 12:35:3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