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中学生脾气非常暴躁,与同学、老师对立怎么办 内容: 蔡礼旭:中学生脾气非常暴躁,与同学、老师对立怎么办 中学生脾气非常暴躁,常和同学、老师对立,他们可以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和同伴或老师起冲突。 现在是这个状况? 跟我以前看武侠片差不多了,一触即发,是吧? 当家长被请来学校了解情况时,从家长的言谈举止可发现,其实孩子和父母是同一个模子出来的。 若和家长没有信任为基础,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家长反求诸己? 我感觉这些问题,最后一句话都是重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家长反求诸己? ”我们要要求家长反求诸己,我们老师有没有反求诸己? 其实人与人当中,彼此的关系能不能愈来愈好,不在对方决定,在我们的心态。 假如我们就是盯着学生、盯着家长不对,这个时候我们心里有没有情绪?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能跟家长、孩子达到很真诚的沟通吗? 那家长跟孩子会觉得你理解他吗? 这都是问题哦。 我记得我那时带六年级,有一个学生出状况了,我就把他父亲请来。 把他父亲请来以前,我首先要深呼吸,是吧,你不能有情绪,要心平气和。 结果她父亲来了,我就欣赏他的孩子:你这个女儿,上个礼拜,帮我倒茶;有一次我走在路上,搬着作业本,她还帮我提作业本。 我提了她两三个好。 这个家长来的时候心里想,哎呀,一定出了什么纰漏了,结果听我不只没批评他孩子,还把他孩子做得好的一一讲出来,结果他愈听愈不好意思,说,老师,我孩子没这么好,她有哪些毛病,这个、这个、这个……是他讲的,不是我讲的。 他自己讲出来了,我说,这个孩子很好,只是现在有点状况,我们要好好帮她,我来干什么,我来帮你孩子的。 家长一听,好啊,好啊,很高兴。 那就商量怎么配合帮孩子。 好,诸位老师,刚刚讲这一段,大家不要只看到这些方法哦。 你说称赞他的孩子,结果称赞半天说,奇怪,他怎么还没自己招供呢? 那学到的又是技巧了。 因为曾经我有提到说,夫妻之间,“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 结果有一个先生回去就跟他太太(他太太在煮饭),“太太,您真辛苦啊。 ”结果他太太听完说,“知道辛苦还不进来帮忙洗菜! ”结果他站在柱子旁边说,“欸,蔡老师没有这么讲啊。 ”所以这个心态都是自私自利,没办法哦。 要能真正,假如那个好话一句是发自内心,体会太太辛苦了,太太一说来帮帮忙,高兴都来不及了,哪有说愣在那里的,是不是? 所以老师有柔软了,称赞他的孩子,他父母一定会欢喜的。 纵使他没有接那一句话,(老师可以说:)“孩子确实本质很好,那他现在有一点状况,在他这个年龄,也很正常。 ”你别说他孩子不正常嘛。 所以你看,言语总要厚道、柔软。 “也很正常。 我们怎么协助他,他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 ”达到一个很好的沟通的气氛、状态。 那我们看,老师反求诸己,有一点:学生为什么会因为一个眼神或一句话,就被激怒了? 老师为什么一个眼神、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激怒? 那有没有前因? 可能有哦。 纵无前因,我们当时候一定有情绪。 假如一个老师能不发脾气了,那这些情况会不会就不发生了? 就大大减少了。 这个就是老师的反求诸己。 假如老师真的能这样反求诸己,再恶劣的学生,遇到这么有德行的人,他还是会敬他三分,这个我跟大家保证。 你看那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他知不知道谁德行好? 他知道啊。 他知不知道这个学校谁有爱心? 他虽然忍不住自己的习气,不过他也很敏感,他可以感觉得到。 可是虽然他佩服你,他不见得马上能改过。 因为他还有习气啊。 其实我们问问自己,改过要多久? 改过不容易啊,我们不能说,去要求他人的时候:马上给我改! 那我们这个心态就太急于求成了,可能就变成揠苗助长了。 所以我们刚刚写这个字,身教跟什么? 耐性啊。 而且甚至于是,要把求的心放下。 为什么? 这个学生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窍啊。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在这个时代做事,“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每天在那里盯着,还不改,还不改,我们每天自己心里负担也很重。 尽心尽力去做,就对了。 再来,有一个实际的情况,比方说,我们带五六年级。 台湾是两年一个学级,就是一二年级一个老师,三四年级一个老师,五六年级一个老师。 在马来西亚呢? 一个老师带六年? 一年。 哦,那马来西亚的学生也不容易,每一年要适应一个老师。 他那个频道也得转六次。 当然,在《弟子规》的学校就不会这样了。 真的,有一些标准不一样,每个老师一套理论。 两年换一次,四年级要升五年级了。 有些四年级的老师就来了,“哎呀,你真倒霉,这个学生到你这儿来了,坏得不得了。 ”当老师的,干嘛说这种话呢? 是不是? 人家本来老师还不会去觉得这个学生不好,你一讲,他每天就在那里,这个不好,这个不好,愈看愈像不好。 这个都做过科学实验的。 就给这个老师讲(这个都可以查到数据),“你们班,是全校最优秀的。 ”哇,这个老师高兴得不得了,每天笑呵呵的教啊教啊,教了一个学期以后,成绩非常好。 最后那个学校领导跟他讲,你们班是跟一般班一模一样,没挑过。 事实证明,是不是学生素质问题? 跟老师的心态,很有关系啊。 肖陈颖老师有没有跟大家举一个美国的例子? 在黑人贫困地区教书,那都是出流氓,都是出犯大罪的人。 结果有一个老师在那里教,在那个黑人贫民窟教,最后出了非常多顶尖的人才。 就二十几年以后、三十几年以后,很惊讶,这些人居然都是同一个老师。 回到这个贫民窟访问那个老师,那个老师只说了一句话:“因为我爱他们。 ”爱他们,至始至终信任他们,他们的潜力就会出来。 所以,我们接班,接一个新班,要信任孩子,然后要祝福他。 怎么祝福? 各个宗教都不一样。 你是基督教,请教大家,《圣经》念一遍要多久? 一天念得完吗? 念不完哦。 好,比方说,你要接这个班的时候,所有宗教、圣贤的经典,那是最好的能量磁场,你把《圣经》读两遍,然后祝福我这一个将要来的学生,他们会很不一样哦。 日本江本胜博士做的水实验,他对那个已经不知道多少年都已经臭掉的琵琶湖,一百多个人在那里,“水干净了,水干净了”,念了半个多小时,那个水干净了半年。 一个已经几年都臭掉的琵琶湖,就因为那个祝福的能量,水干净了半年。 不过后来又脏了。 要持续啦。 所以祷告、祝福的力量非常大。 而那一份心除了祝福他以外,又在每一天的接触当中指导他、爱护他们,就能转变这些孩子的心性。 好,所以这一些方法提供给大家,你没有宗教,就读《弟子规》、读《孝经》,祝福这些同学们。 (恭摘自师资培训班学员问题解答 蔡礼旭老师 2010年9月6日) 发布时间:2023-09-10 10:50: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