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释金刚经 内容:   明真可心外无法,如来实语;水外无波,圣人切喻。 但众生从无始以来,名言习气染深难化。 故闻凡著凡,闻圣著圣,闻有著有,闻无著无,闻生死著生死,闻涅槃著涅槃,闻世界著世界,闻微尘众著微尘众。 本心即隐没,被名言所转,执而忘返,埋没自性。 所以如来于般若会上说金刚经。 即世界而破微尘众,即微尘众而破世界坚习;坚习既破,微尘习除,亏一丧两,一两既丧,本心顿露。 故六祖曰:不思善、不思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此老即善恶情上指渠,晓得个无善恶的,这个无善恶的,名有多种:曰本性,曰真心,曰佛性,曰本觉等。 故天机深者,不受名言所染,能即名言而悟名言;不及者,如此经以世界微尘众情上,如来宛转方便,借微尘众破世界有名无实;借世界破微尘众有名无实。 究竟两者名实无,当情消性,复即与六祖因善恶之情,悟无善恶本来面目,初无差别。 即此而观,若不能即名言了悟得名言染不得的,不惟世界即一合相,微尘众亦一合相也。 何以故? 情未破故。 吾故曰:亏一丧两。 兹众位偶聚泖上,结金刚般若缘。 此非就地抽苗,皆是多生曾亲近诸佛菩萨来,所以不期邂逅,道人与世泊然,初无他慕,今更深夜静,白烛光中,不惜口业,世出世法,将高就低,种种譬喻,委曲剖析,此一分经。 虽众位根器生熟不同,或闻道人拈提,或有所入,或无所入。 解者自今日后,由粗而精,既精则必入神,既能入神,则一切名言,世界、微尘、圣凡、善恶、把柄在自手里,彼名言安能转我。 未解者,自今日后,必须要解,始不负尧风中此翻邂逅。 且老病不与人期,流芳不可把玩,世出世法,各须努力。 众生情计,不此即彼,不圣即凡。 故曰圣凡情尽,体露真常。 今世界可碎,微尘可合,则世界与微尘,未始有常也。 而众生于未始有常之间,计世界为一,计微尘为多。 不一即多,不多即一。 酣计而不醒,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死此生彼,死彼生此,究其所以,不过我见未空,随处计著。 故如来曰:一合相即不可说,凡夫贪著其事。 利根众生,苟知合微尘而有世界,世界果有乎? 碎世界而为微尘,微尘果有乎? 呜呼! 此贵在自悟。 不贵说破。 所以如来于此经提无生之纲,于缘生之中,真深慈大悲也。 夫碎世界而为微尘众,微尘果有乎? 合微尘众而为世界,世界果有乎? 此两者互为主客,迭相荡洗,而一多之情,岂烦天风海涛鼓漱,然后涤除者哉? 故善用其心者,终日处乎一多之中,而一多不能累也。 反是者,则不胜累矣。 故此经曰:一合相者,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而凡夫贪著其事者,是不达一多无常,主客无定故也。 如能达之,则一合相未始非天人师焉! 苏长公有言曰:溪声便是广长舌。 吾则曰:一合相便是广长舌也。 或者以长公为是,以我为非;以我为是,以长公为非。 此所谓痴人前不可说梦也。 世界与微尘众,往复研之,但有名言,俱无自体。 谓世界合微尘众而有,谓微尘众碎世界而有,皆众生横计也。 然此横计,不无其因,始因于事不精,理不彻而生。 事精,则能了知事外无理;理彻,则能了知理外无事。 事外无理,事果有乎? 理外无事,理果有乎? 是以性宗不成相宗始精,相宗不成性宗始圆。 精即圆故精而无思,圆即精故圆而历然。 无思故,即事而契同;历然故,即理而弥照。 此等受用,自他满足。 但因中易知而难证,果中易证而难忘。 噫! 因中即受用,果中受用忘,此非披毛戴角者不能也。 夫我人众生寿者四见,初本一我见耳,以展转横计,遂成四见。 若以智眼观之,则一心不生,我尚不有,谁为我见;我见既拔,则余者不待遣而自空矣。 又我见者,无主宰中强作主宰之谓;人见,则待我而生;众生见,即循情分别不能返照之谓;寿者见,不过贪生畏死之念也。 用是观之,则金刚经所说四见,实不在经,即在吾人周旋日用逆顺之间,与佛何干? 虽然,若不是这瞿昙老汉曲折点破,则茫茫大块终古不旦矣! 佛问须菩提曰:若人碎三千大千世界而为微尘众,是微尘众可谓多乎? 须菩提曰:甚多! 予以是知须菩提之意,以为不但多耳,谛观而察之,诚乃有名无实;故曰: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复次,世界之意,亦有名无实耳;故曰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盖微尘自无其体,必碎世界而有;世界亦无其体,必合微尘而成。 故以世界观尘,世现而尘不现;以微尘观世,尘形而世不形。 或计多碎相,则多碎相现;计一合相,则一合相现。 多碎相即微尘之别名,一合相即世界之异称耳。 若当机顿了,多碎相与一合相,皆有名而无实,则一多之情,不待扫而自尽矣。 一多之情既尽,则我固有之心光昭然现前矣! 故曰,凡圣情尽,体露真常。 又此情缘一而起,谓之一情;缘多而起,谓之多情;缘凡而起,谓之凡情;缘圣而起,谓之圣情。 故一一多多凡凡圣圣,不过一情之横计耳;又曰遍计,又曰前尘相想,又曰六尘缘影,皆此情之别名也。 圭峰科此段义,谓证法界,有味乎哉! 夫有卷则有舒,有聚则有散,有合则有碎,此自然之理也。 故如来呼须菩提而告之曰:若三千大千世界可碎而为微尘,是微尘众果多耶少耶? 须菩提承佛而言,曰甚多。 夫碎大千世界而为微尘,以凡夫心量较之,则不胜其多矣;若如来所知,则不胜其少也。 岂微尘多少之数如来不知,乃待须菩提定耶? 盖如来逆知一切众生,虽根有钝利之不同,而执世界为一合相,未始有不同者也。 但利根众生,一闻世界可碎而为微尘,则不待须菩提言多,微尘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然后悟世界必非一合相。 奈钝根众生,须待须菩提密破其微尘多众之执,然后知一合相,初本非世界,假众微尘合而始成世界。 世界既合微尘众而始有者,则世界当一合相住时,住本无住,合本无合,岂待碎世界而为微尘众,然后一合相始破哉! 又须菩提以为我与如来,碎世界而为微尘,合微尘而为世界,合合碎碎重迭翻腾,上根与中根,固已皆悟世界本无,合微尘而有,微尘亦无,碎世界而有,至此,则一多之执情,不待观空然后破也。 奈下根之难悟,所以须菩提复拈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显告而晓之曰: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世界若是一合相,则如来往尝又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此又何耶? 如来与须菩提悯众生执情之难破,味著此身,计为实有,委曲翻腾,而下根众生执解未尽,故如来呼须菩提而再告之曰: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岂须菩提不知一合相即非一合相,待如来再告之而后晓耶? 盖如来借须菩提,而深责下根执现前之身,横谓实有而味著也。 呜呼! 初碎世界而为微尘,征微尘而非有,微尘非有,则世界无体。 故须菩提不先破一合相之执,而先破多微尘之执,盖多微尘既破,则一合相之执不待破而破矣。 何者? 多为一体,多破,则一无体矣;一多情尽,则世界与微尘,皆清净法界也,指何物为世界微尘耶? 学者知此,则我如来父子翻腾剖析之苦心,方始知也。 如果知之,则三千大千世界之坚初碎而为微尘,再合微尘而为世界,何异一纸卷舒,浮云之聚散者哉! 发布时间:2023-09-03 17:54:5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