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要论断人,因为你的论断永远都是片面的 内容: 有一个故事:有人因为疾病,他的灵魂离开了身体,他的灵魂忽然到了一座美妙的天堂花园里,身边充满了天使。 他一看到天使开始很高兴,但是很快他回忆起一生的坎坷,就开始向天使诉说他的悲苦。 那些天使静静的听着,非常温和,也没有回答他。 然后天使们带他到一个地方,让他向下看,他忽然看到在地球上有一个男子酩酊大醉,倒在路旁的阴沟里。 那个男子身无分文、非常贫困,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性格上的优点或者能力,在世人眼里几乎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然而天使在他耳边悄悄的告诉他,她说其实那个男子是一个美丽的天界灵魂,有意转世到地球上来的。 他很吃惊,为什么一个如此美丽的天使转世到地球会成为一个酒鬼? 而且一无是处,半夜醉倒在阴沟里? 天使跟他说你不要急,待会儿就会知道那个答案。 然后他静静的看着。 半个小时以后,这个酒鬼旁边走过了一个律师。 那个律师仪表堂堂,很有钱,而且事业非常成功。 他就住在离这个阴沟不远,前面一条街的一座洋房里。 那天晚上他办案后路过这条路,看到阴沟里躺着这个人。 他路过他身边的时候出于短暂的同情心,把这个阴沟里的人拉了起来。 当然,这个律师本来一直是上层社会的人,本来很不屑于靠近这些底层的人。 但是那天晚上也许有一丝的善良启发了他,他把那个人拖出了阴沟,并且扶着他回到了那个男人的家里面,然后两个人就分别了,从此以后,这一生当中他们都没有再碰过面。 天使告诉旁边的这个灵魂,其实醉倒在阴沟里的这个人,转世的唯一目的——他从天堂来到地球成为一个醉鬼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唤醒这个律师的一丝善良,而他的目的完成了,所以这个酒鬼很快就结束了他的生命。 如果你以一个地球人的视角也许根本看不到这么深远的意义。 一个美丽的灵魂牺牲自己的福利来到地球上,经受如此的痛苦,仅仅是为了那个晚上碰到他。 他知道碰到他以后也许会启发他内心深处唯一的那么一点点善,他成功了,然后这个灵魂就离开了。 所以当你处于一个更大的视角,当你的灵魂来到了天堂,也许你能够领会你尘世中曾经受过的那些苦难,你能够领会尘世中间所有被你评判的善和恶,它们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们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永恒的善的推动力! 所以,对于一个圣人而言,他恒处于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一个善的人是有意义的,而一个强盗也是有意义的,不要那么快的论断这一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句话立刻从最高的道的源头降低到最普通的生活层次——美之为美,善之为善。 那个玄妙的空无啊,那些东西突然间没了,他突然从最实际的跟你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他告诉你,如果在实际生活当中你称一个美为美,你就已经错了;你指一个善为善,你也已经一定错了。 为什么? 因为“有无相生”,他们是对立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在老子的眼中并没有真的善和恶,这一切的对立面都是陪衬,它们非常完美。 禅宗里面曾经有这么一个公案。 有人问马祖道一,什么是佛法最最核心的要害、要义,也就是什么是那个“道”的最核心。 马祖回答他:“道在屎尿边”。 你最不喜欢的屎跟尿,一个最超然的、最高贵的“道”竟然在最低的地方,“道在瓦砾边,道在粪尿边”。 对于一个融入永恒的人来说,他并不会分辨这两者孰高孰低,这两者对于他来说是必须完美匹配的,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面。 你不能缺少“有”,也不能缺少“无”;不能缺少“难”,也不能缺少“易”;不能缺少“短”,也不能缺少“长”,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完美的匹配。 没有哪个更好,没有哪个更丑,也没有哪个更善,它们必须以相辅相成的方式才能存在于这个空间当中,所以“恒也”,这是永恒的法则。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以真正的圣人他并不计较,并不分辨,他安处于无为,安处于那个空当中。 他看着这一切流过,无论善流过还是恶流过,美流过还是丑流过,他都是超然的、无为的。 他并没有判断它,他是默然的、无言的。 所以耶稣也经常提到,不要论断人,因为你的论断永远都是片面的。 你论断这个人很好,然后那个是坏人,你觉得很有道理,你觉得这种论断一定是对的,但是当你站在更高一个角度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很可笑。 摘自《道德经禅观》夕阳 著 发布时间:2023-09-03 01:45:0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2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