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九章 马哈咖沙巴的偈 内容: 第九章 马哈咖沙巴的偈在《长老偈》中,有四十颂(Thag. 1051_1090)归于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 这些偈反映了大长老的一些特质与德性:他的苦行习性与少欲知足:他对自己与同修比库的严格;他的独立精神与自主;他对独居与远离人群的喜爱;他对禅修与定境的投入。 这些偈也显示出长行文章中未呈现的事:他对周遭自然之美的敏感度。 这里只选录部分偈,我们读到的几乎全都是莱丝. 大为斯(C. A. F. Rhys Davids)与诺曼(K. D. Norman)的翻译。 少欲知足,乐于苦行首先,是劝诫比库对比库生活的四种基本资具,要练习少欲知足:㈡我从山居走下来,进入城市行乞食。 行礼如仪见一人,麻风患者正进食。 满手鳞癣与病状,将一勺食布施我。 于彼置食入钵时,一指掉落于其中。 我于墙角坐下来,享用他布施之食,吃时以及结束后,我无丝毫厌恶感。 残羹剩饭以为食,难闻尿液为医药,露天树下为住所,以粪扫衣为衣服:专精于此诸事者,山河大地皆其家。 ㈢(Thag. 1054-1057)攀爬山岩,离欲修禅定当马哈咖沙巴被问到,为什么在年迈时,仍每天上下攀爬岩石,他回答:高山巨岩陡峭坡,有人攀爬极费力,以神通力马哈咖沙巴升。 正念正知佛之子。 每日托钵回住处,爬上高耸之山岩,马哈咖沙巴离欲修禅定,恐惧战栗皆舍弃。 每日托钵回住处,爬上高耸之山岩,马哈咖沙巴离欲修禅定,熄灭炽燃之贪欲。 每日托钵回住处,爬上高耸之山岩,马哈咖沙巴离欲修禅定,所作皆办已漏尽。 (Thag. 1058-1061)树化云彩,于山岩心喜悦人们又问马哈咖沙巴尊者,为什么以他的年纪,还想要住在森林与山上。 难道不喜欢竹林精舍或其它城里的寺院吗? 迦利树花星罗布,我于此区心喜悦;象声回响实可爱,此山岩令我欣喜。 湛蓝云彩之色光,流泉淙淙清且凉,赤色甲虫覆其上:此山岩令我欣喜。 湛蓝云峰如实塔,如有尖顶之高楼,象声回响实可爱,此山岩令我欣喜。 于我足矣欲修禅,于我足矣坚且觉,于我足矣比库身,坚定欲求究竟果。 ㈣于我足矣欲安乐,具坚定心之比库。 于我足矣欲精进,坚定心之安稳者。 彼如亚麻之蓝花,如覆云彩之秋空,且有鸟群许多种,此山岩令我欣喜。 无俗人群访此山,唯有在地之鹿群,且有鸟群许多种:此山岩令我欣喜。 清水流过宽峡谷,鹿与猴群常出没,苔藓湿毯覆其上,此山岩令我欣喜。 五部合奏之音乐,无法给我这般喜,如从一心之所得我获佛法之正智。 (Thag. 1026-1071)超越三界,苦行第一在接下来的偈中,马哈咖沙巴尊者发出他自己的「狮子吼」:尽此佛土之范围,除了大圣本人外,我是苦行第一者:无人堪舆我相比。 ㈤大师已受我服侍,佛陀教法已完成。 沉重负担已放下,后有之根已拔除。 ㈥苟答马不执无数于衣于住或于食。 彼无染如净莲华,超越三界向出离。 四念处为彼劲项,大圣具信为彼手,其上彼眉圆满智,熄灭诸欲明行足①。 (Thag. 1087-1090)原注㈠《长老偈》的英译本:(1)Psalns of the Brethren. Trans. C. S. F. Rhys Davids. PTS,1913. (2)EldersVerses,vol. 1. Trans. by K. R. Noman. PTS,1969. ㈡这些偈的引介语是援引自《长老偈注》㈢直译为「真正是四方之人」,即无论他找到什么地方可住,都可以从中得到满足。 ㈣本句巴利文为Alam me atthakamassa. 由于马哈咖沙巴已达到究竟果,亦即阿拉汉果,因此他的偈必须被诠释为大力劝进他人,或指他想进入涅槃的直接禅定经验。 ㈤我们在此发现巴利藏经文献里,少数提到「佛土」概念的一例。 ㈥这首偈是通用的,在马哈摩嘎喇那的偈中也曾出现过。 译注①明行足:佛陀的十种德号之一,意指具足明与行。 「明」是指等天眼明、宿命明、信、惭、愧、多闻、精进、念、慧、色界四种禅、共有十五种圣弟子趋向涅槃的法行。 由于明具足,一切智圆满:由于行具足,大悲圆满。 发布时间:2022-11-22 18:07:5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