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九集) 内容: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九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晚上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三十七页倒数第二行,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念一下: 【我作佛时。 所居佛剎。 广博严净。 光莹如镜。 彻照十方无量无数。 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众生睹者。 生希有心。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谢谢! 我们上一次就讲到这一章的愿文。 这一章是第四十二愿,「彻照十方愿」,上一次我们没讲完,只讲了开头两句的经文,「所居佛剎,广博严净」,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广大而且庄严清净。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清净庄严? 一切法都是不离自心,自心庄严清净,这个国土就庄严清净。 这是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那里的众菩萨们清净心的感召,清净心所变现的。 所以这个庄严来自于清净。 我们修净宗就是要修清净心,所谓心净则佛土净。 清净心怎么修? 就是用一句阿弥陀佛。 当我们起妄念的时候,心不清净,只要有念头就是不清净,我们第一念起了妄念,第二念立刻提起阿弥陀佛,把那一念妄念给压下去,压久了,这心就定了下来。 不要看我们现在初学,好像心定不下来,一念佛妄念特别多,这个是初学必定会有的现象,但是要常常去训练自己。 只要你能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真正一直念下去,你一定能够念到功夫成片。 最初是很差,妄念好像伏不住,但是一直这么做下去,佛号就练着常常提起来,那个心自自然然就愈来愈清净了。 等到心真正清净到不起妄念了,佛号总在老念着,有这样的一个功夫,这个功夫实际上不算高,这叫功夫成片,那你就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念佛三昧,得到了三昧的下品。 在其它的法门里面这种功夫不算成就,这只能叫伏烦恼,烦恼没断,根还在,但是在净土宗里头,这就是大成就。 为什么? 你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往生就圆证三不退,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你就一生成佛了。 所以净宗法门真的是易行道,它方便、它容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办得到。 底下经文又说『光莹如镜』,这是形容极乐世界清净的程度,就像一个非常光明的镜子,能够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 极乐世界,万物都有光明,这个光明是性德的光明。 这个光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当然也包括咱们这个娑婆世界在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也包括我们地球。 我们问,光照这么大,这么远,是不是有点太远了? 我们的激光照出去外面,你要照到地球,从地球照到月亮,已经是了不起了,再远,再照出去,光会愈来愈弱,照到最后就没了。 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的距离,光早就没了。 十万亿佛国土,一个佛国土,按照黄念祖老居士的算法,等于十亿个银河系,一个佛国土,还乘上十万亿,那还了得! 我们岂能够得到这个光? 这经文上讲『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那能行吗? 能行。 因为这个光明不是我们地球上所见到的光,我们现在的光是光子构成的,它还是属于物质。 佛光它是自性流露出来的性德之光,自性遍一切处,无所不在,万物都是自性所生、所现。 所以只要有自性的地方就会有性德之光,因此这个光确确实实尽虚空遍法界。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 科学家他们用最高明的仪器去探测,能不能探测得出来? 这个他也探测不出来。 为什么? 因为科学家他没见到自性。 自性的光明你怎么才能见到? 你的心清净了就能见到。 心里头要是满脑子的妄想分别执着,光明就在眼前还是见不到,还是一片漆黑,这叫无明,我们就活在无明当中。 佛光其实就照在我们身上,我们都没有感受。 怎么才能感受到? 你的心只要清净下来就感受到。 我们凡夫修清净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佛光注照你的时候,你就沐浴在佛光当中。 所以诸佛世界里头,『众生睹者,生希有心』。 众生怎么才能睹见佛光? 唯有他自己念佛时候,念佛的时候就是见佛光的时候。 见到佛光了「生希有心」。 这个希有,我们世上任何的物质都没办法让我们生这个心。 具体而言这是什么心? 就是让你对西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之心,这叫希有心。 我们一见到佛光,立刻跟极乐世界有感应道交,我们立刻就能生起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 本经里面阿难给我们做了表演,第三十八品里头,佛现光,阿难见到佛光了,见到佛光他第一念是什么? 我今也要意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也要生西方极乐世界,立刻就生起这种希有之心。 我们见到了跟阿难反应是一样的。 阿难从前面第一品开始,一直到第三十七品,都没见他发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独见了佛光,他要发心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正好证明了这是佛光加持你的结果。 光中必定是化佛,佛又现光明,又现十方一切的剎土。 这个在三十八品里面我们就能看到,阿难见到光中化佛,化出西方极乐世界的胜境,同时也化出十方世界的胜境,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我们现在虽然没见到佛光,没有现前见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们也要生起向往之心。 你能生起向往之心,这跟佛的愿力就相应,佛光加持你就会更加明显,你自己一定会生欢喜心,你的心会清净。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我每次在听师父上人讲经的时候,心里就觉得特别清净、特别欢喜,而且听的好像觉得挺明白的,一走出讲堂,又变成不明白了,心又没那么清净了。 这是什么? 在听经的时候,其实我们不觉得,正是佛光加持你的时候,所以你的心很清净、很欢喜、很觉悟,清净平等觉。 清净平等觉,三即是一,一即是三,你得到一个,其它两个就得到。 可是你一不听经了,行了,又堕到妄想分别执着里头,那个欢喜感一下就没了。 所以大家想要常常接受佛光加持,很简单,一天到晚都听经,这个就保证你就常生欢喜心。 底下是总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说明这个愿也实现了。 我们再看底下一章的经文,这是第二十二章: 【我作佛时。 下从地际。 上至虚空。 宫殿。 楼观。 池流。 华树。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 皆以无量宝香合成。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众生闻者。 皆修佛行。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谢谢,大家读得很有力气,大概也是佛光加持的结果,很好。 这一愿是第四十三愿「宝香普熏愿」。 这一愿跟上面一愿结合起来看,正好是香光庄严。 前面是讲光,这里是讲香,西方极乐世界香光普摄十方一切众生。 我们读到《楞严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就提到香光庄严,大势至菩萨修行的法门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他自己因这个法门成就了,他也用这个法门来摄受、教化、接引一切众生。 所以他老人家可以说是开创尽虚空遍法界净土法门的第一人,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称他是净宗初祖,这个净宗初祖是整个法界他是初祖。 而且他最了不得的,他「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他就用这一个法门,一门子到底,不改换题目,一直到成佛为止。 所以这个法门,是大势至菩萨所推崇的香光庄严,第一法门。 这个光,浅言之是讲我们心地正大光明。 它代表什么? 就像蜡烛光,古时候蜡烛比较明显,你能看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现在这个电灯其实也是,灯丝也在燃烧,最后也烧掉了,但是你看得没那么明显,蜡烛它就明显。 所以我们学佛就得学这个精神,把自己燃烧掉,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我们看到祖师大德的示现,每个人都是这样。 像我们师父他的老师李炳南师公,他就曾经写过一首诗,就是歌颂灯的、蜡烛的。 蜡烛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最后两句诗文是「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前面两句是「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蜡烛芯热的,它烧着是热的,这都是什么? 一语双关,心肠热就是慈悲心,可怜那些暗路中人。 谁是暗路人? 不要讲别人,就是咱们自己,六道轮回里面、茫茫业海里头流浪的众生,没有觉悟,从来未曾断过自己的烦恼,从来没离开过六道,痛苦不堪。 这些菩萨们他燃烧自己,给我们指示出轮回、出三界的光明大道。 你看看我们的师父上人,一生讲经说法,到现在五十多年了,还在讲。 今天遇到一位同修,他是懂点中医,看到我们师父那个视频都挺心酸,师父老人家这么大年纪,当然身体是很好,但是他看到师父还是有点体寒,面色红润,嘴唇有点白,脾寒。 他还特别让我带的中药给师父要调理调理。 跟我讲,说师父老人家他是奋不顾身,每天讲两小时,这都耗气。 精气神如果天天这么耗,你再强壮的身体,它也是个亏损。 我听到他的这个话,感觉得特别的难过,可是我们也不能让师父不讲。 师父在这世间他唯一的使命就是讲经说法,所以只能是什么? 在佛前祈求佛力加持,宁愿自己舍寿,让师父老人家长久住世。 他老人家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真正是牺牲奉献。 这个光所代表的含义,浅而言之就是这样。 要深一层讲,这是代表性德、代表智慧。 香也是,它是性德。 佛经里面讲五分法身香,这是真香。 我们上香敬佛的时候,那个香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香当然也是虚妄。 用这个假的,目的是引发我们真的。 真的香是什么?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叫五分法身香。 法身就是我们的自性,自性中带有的性德,我们要把这个燃起来。 所以燃灯也好,燃香也好,这都是要彰显自己性德,不是燃给佛菩萨。 你把灯给佛菩萨,把香给佛菩萨,他也不会看,也不会闻。 那是自己提醒自己,是表法的意思,是教育。 所以我们用这些方式方法提醒自己要修智慧,要修戒定慧,这是真的光、真的香。 西方极乐世界,万物都放光、都放香。 它那万物全是七宝,我们这世间的珍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跟他们的珍宝没得比。 我们这珍宝它自己不放光,也不放香。 它那里的七宝又有光,又有香。 这都是什么? 性德在作用。 阿弥陀佛愿力加持,这是缘,真正的因是什么? 因是真如本性的性德在作用,借着阿弥陀佛这个愿力加持的缘,显现出来,让我们得到受用。 显现出来的,全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性德。 所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干什么去的? 把自己的自性恢复出来,为这个去的。 借阿弥陀佛的愿力,借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把自己的性德给显现出来,净土殊胜就在这里,叫「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可不是为了去享受。 你要是为了去享受,那儿有吃有喝的,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这么好,赶紧去! 那你这还是贪心,还是自私自利个人打算,不是为这个。 为了自己真正恢复自性,满自己度众生的愿。 经文又讲『下从地际,上至虚空』。 地际,不光是讲地面,地里头,地面以下很深很深,琉璃地,通透的,你都能看得清楚,深不见底。 上,上至虚空,高不可测,这里头所有的万物,『宫殿』,宫殿有的在地上,有的在虚空上,这个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看的摩天大楼,所谓很多城市里有什么旋转餐厅,建立在高层上,空中的餐厅,实际上也不是在空中,它底下也有架子。 极乐世界那个空中,真的是悬挂在空中,你在那吃,旋转餐厅真的是它就在空中飘着,非常殊胜。 你想它在地上,它就变成在地上,想它移动,它就跟着移动,不光是旋转,它可以来回上下移动。 而且甚至更不可思议的,你想到他方世界,你说我能不能带着宫殿一起去? 也行。 在这个世界你不可能,你要带着你的房子一起走,那是太辛苦了。 你出去外面只能住旅馆,要不然你就开一个旅游车,带包厢、带着房子的那种车,那也挺麻烦。 极乐世界可殊胜了,你想带着走,跟着你,就像你衣服在你身上一样。 宫殿,还有『楼观』,亭台楼阁,『池流』,这是七宝池,八功德水。 还有『华树』,花、树,一切万物,这是举出几种。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这就是总结一下,依报的环境所有的东西,『皆以无量宝香合成』。 这个香叫宝香,是什么? 它不会呛鼻子。 我们世间的香有时候还呛鼻子,太浓了也不行,太淡了也闻不着。 它那个能随着你的意,你想浓一点它就浓一点,你想淡一点就淡一点,但又不呛着你,这都是性德的宝香。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跟那个光一样,光是彻照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世界,香也是普熏无量无边一切世界。 这都是弥陀「本愿力故」,有这样的殊胜功德。 香普熏到十方世界,我们这也该闻到,你使劲闻一闻好像也闻不到。 香在哪? 这也是要等你的心清净了,你才能闻到。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譬如说你在读经的时候,很清净的读经,或者你在听经的时候,听得很入神,忽然之间就闻到一股妙香,好像是檀香又不是檀香,而你家里也没烧香,周围邻居可能也没烧香,就闻到。 当你一动念的时候,怎么这么香,那香也就没有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体验? 我就有这种体验。 这是什么原因? 真的你就闻到那个香,可是那时你心很清净,没有妄念,你就闻到。 你一动念,这是什么香? 完了,那香就没了,你心不清净了。 你要永远保持不动念,你就老闻到。 所以当我们见到什么光,闻到香,千万别动念,不要理会它,继续专注在你的修学上,该念佛就念佛,该听经就听经,不要打闲岔,一打闲岔,光也没了,香也没了。 要知道,光是常照的,它没有离开你,只是你在心清净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 香也是常熏的,它没有离开你,你心不清净你闻不到而已,闻不到不代表它没有,就在你周围。 这都是什么? 底下讲了,『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这香也是让我们生信心,知道弥陀愿力真实不虚。 只要你能真信,真发愿求生净土,你这种感应会愈来愈殊胜。 愈殊胜你千万别动念,不要着相,你一着相,那就不行了,立刻就退了。 众生闻到这种香,他一定修佛行。 这个佛行可不简单! 它比菩萨行还高,菩萨行是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菩萨行。 修佛行比菩萨行更高,什么是佛行? 咱们凡夫也能修佛行? 能。 你只要信愿求生净土,一心念佛,这就是佛行。 《华严经》上讲,「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你修六度万行,你是在念菩萨行,你成菩萨了;你要念五戒十善,你是念人天,你是成人天的果报;你念佛,你就是成佛,这叫佛行。 当然这个行,十法界都是我们心行创造的。 我们在十法界里头,佛给我们归纳,十法界都有个主要的因行。 譬如说地狱主要的业因是瞋恚,你一发脾气了,那个时候你就在造地狱的业因。 贪婪是饿鬼道的业因。 我们一念贪心,不管贪什么,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甚至佛法,你贪很多这些经教,不肯一门深入,那也是贪。 将来这个因,不管你什么对象,你只要是贪,这个业因,将来果报就在饿鬼道。 当然饿鬼里头有没福的鬼,有有福的鬼,贪的对象不同,福报不一样。 还有什么? 愚痴是畜生的因。 不明事理,真妄、是非、邪正都搞不清楚,胡里胡涂的过日子,这是愚痴,将来堕畜生道。 如果我们能够修五戒,在儒家讲的五常,儒家的五常就是等于佛家讲的五戒,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儒家讲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不杀生就是仁,不偷盗就是义,不邪淫就是礼,不饮酒就是智,不妄语就是信,它是相通的,说法不一样。 你能修五常,你讲伦理、讲道德、守戒律,你能得人身。 你修十善修得很好,还有四无量心,慈悲喜舍,那你能生天,天的因。 声闻的主要业因是修四谛心,苦集灭道。 缘觉的主要因是十二因缘;菩萨是六度万行。 这些因行就感应九法界不同的法界,总在你自作自受。 修佛行,佛行是平等,平等是主要的业因。 这个平等是什么? 念佛。 念佛是平等成佛的法门,不管你现在是哪一道的众生,你是人道也好,你是天道也好,你甚至是饿鬼、地狱、畜生也好,上至等觉菩萨都好,九法界一切众生,只要肯念佛,就能平等往生成佛。 平等行这叫佛行,所以咱们要修就修最高的,修佛行。 所以念阿弥陀佛,可不能小看,这个是佛行! 当然念佛不光是念着这句名号,有口无心那不管用,要用心来念。 用什么心? 用你的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来念佛,念出你自性的清净平等觉,这样的念佛,那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这一章愿文我们就讲到这儿。 底下是第四十四愿,这一愿开始对十方菩萨讲的。 前面主要是对六道众生,为了接引六道众生,佛非常慈悲,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特别眷顾六道的众生,他的愿文非常长,为什么? 因为六道众生最苦,很难出离。 所以阿弥陀佛开出这种特别法门,就是帮助我们这些没有指望成功的众生,能够这一生成功的出离六道。 底下的是对菩萨言,我们来看愿文: 【我作佛时。 十方佛剎。 诸菩萨众。 闻我名已。 皆悉逮得清净。 解脱。 普等三昧。 诸深总持。 住三摩地。 至于成佛。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 不失定意。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谢谢大家! 从大家的读经声可以感觉到大家挺欢喜。 确实我自己也感觉到,学《无量寿经》、讲《无量寿经》都是最欢喜的,而且法缘也最殊胜。 这是什么? 阿弥陀佛加持。 我们师父也是同样的,他讲说,讲什么其它的经,法缘都没这么殊胜,唯独讲《无量寿经》法缘最殊胜。 这个经真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而且讲这个经的时候,必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阿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这部经跟《阿弥陀经》是同部,大小本不一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即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诸佛护念咱们,咱们当然心就很欢喜。 这章的愿文包含了第四十四愿和第四十五愿,四十四是「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愿文里面讲,『十方佛剎诸菩萨众』,这里就涵盖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菩萨。 这些菩萨有的是权教菩萨,有的是实教菩萨,权教菩萨就是小菩萨,还未必能够出六道的,但是他们已经发了菩萨心,发了心就属于菩萨,虽然他的智慧比不上阿罗汉,但是他发的心比阿罗汉要大。 在座的诸位你们都发了心,我感觉到。 你要不发这个心,你不可能欢喜接受这个法门,这个法门讲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我也感觉到大家都发心愿意求生净土,对不对? 发心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昙鸾大师讲的,愿生西方这个心就是愿作佛心,往生西方就一定作佛。 你为什么要生西方? 为了作佛。 愿作佛心就是愿度一切众生的心,只有成了佛你才能有本事度一切众生,这就是无上菩提心。 蕅益大师讲的没错,你能够一心一意求往生,这就是无上菩提心,大家也有。 不过这个心发了是发了,但是还不踏实,我也感觉到。 怎么不踏实? 西方极乐世界很想去,可是这个世界又不肯放下,不肯放下,那边又想要,脚踏两只船,这也不可行。 你真想往生,你心要踏实,这个世界要一切放下,你有一桩放不下,那个就障碍你往生。 你们自己好好回去想想,还有什么没放下? 你要真放下了,说老实话,你现在很容易就念佛三昧,往生就有把握了。 往生,请问诸位,你们有把握没有? 如果没有,肯定是还有放不下的。 所以这个心是发了,可是不那么踏实,还有点虚,不太实在,所以这叫权教小菩萨。 烦恼还是很多的,贪瞋痴未必还能放得下,所以比不上阿罗汉,但是你们发的心,阿罗汉比不上你,这个咱们得说老实话。 实教菩萨就不一样了,实教菩萨他真断烦恼,断执着、断分别,甚至断无明。 断了一品无明,就证了一分法身,实教菩萨的地位就高了,那是真菩萨。 《华严经》里面讲的菩萨有五十二个位次,从初信位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这些菩萨都涵盖在经文里面,「诸菩萨众」,所以像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都含在里头。 他们『闻我名已』,就是闻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闻」不是说听到佛号了,听到一句阿弥陀佛,那个不一定是闻。 我昨天早上在九龙公园散步的时候,我一边散步一边背《无量寿经》。 有一个人坐在那儿打电话,来了一个朋友跟他讲,你坐在这儿是不是念阿弥陀佛? 我一听,他怎么这么打招呼? 但是他们看起来不是真正修学佛法的,随便在那儿开个玩笑。 他们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了,家家都念弥陀。 你要看了一些电影、古装片,「少林寺」有很多人看了,演员一出来就合掌「阿弥陀佛」,那也叫听佛号。 听到的人太多了,可以说只要你是华人,你都听过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吧? 可能很多西方人也听过,但是他们是不是都能往生? 是不是『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 那差老远了。 所以这个闻,不是就光听到而已,这个闻是你真正明白意思,你相信了,闻即信受,你接受这个法门,你真修了。 菩萨三慧,讲的闻、思、修,闻就一定是思,一定是修。 他这三慧不是三个阶段,它是一而三,三而一,闻了那时候同时就思了、同时就修了。 思是什么? 思是明了,明了之后立刻就修行,马上就落实到你的生活当中,这叫闻思修。 咱们虽然还不是菩萨,或者只能是叫权教小菩萨,也得要学闻思修。 听到这个法门,你要明了,不明了那还没听够,你还得听,多听,多听经你就明了了。 明了了以后,真干,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如果你没有修,你不能信愿持名,还有怀疑、还有夹杂、还有间断,说明你还没完全闻。 所以这个闻,就看你有没有真修。 没修成,说明闻得不够,还得听经,你还有怀疑。 如果没有怀疑的人,肯定一句佛号老实念去,他不中断。 你还达不到这个境界,说明怀疑还在。 经不能不听,经教不能够不去明了。 「闻我名已」,这里讲的,「皆悉逮得清净、解脱」,这个逮得就是你能获得。 获得什么? 清净,刚才我们讲的清净心,心里头没有怀疑、没有染污,这叫清净。 有怀疑,这不清净。 有染污,什么叫染污? 有烦恼,贪瞋痴慢疑,疑就是刚才讲的怀疑,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放不下的,这都是染污。 染污是因为闻得不够,你真正闻了,佛的愿不会假的,「你真正闻我名已,你肯定逮得清净」。 现在心为什么不清净? 闻名不够,经教不够深入,这个原因,所以信不深,愿不切,行不力。 实际上我们找到方法了,怎么样来得到清净心? 听经闻法,最好的一个方法。 刘素云老师给我们做好榜样,人家就在家里一天听十个小时的经,听了十年,师父说得念佛三昧了,这就是逮得清净解脱。 别人真的做到了,「闻我名已,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 所以这个方法实际上我们都很明白,就看我们肯不肯干。 果然你在家里一天听十个小时光盘,除了听经以外就是念阿弥陀佛,如果你要是不能逮得清净解脱,阿弥陀佛不取正觉。 是不是? 他成正觉了,说明你用这个方法决定能成功。 你要是不去做,那就不关阿弥陀佛的事,是你自己的问题。 所以果然这样修下去,师父讲,三个月到半年你自己有感受,跟从前不一样了,心清净了,智慧增长了,烦恼少了,对阿弥陀佛、对西方极乐世界信心增长。 所以咱们要修就修这个,世间什么事比这个更重要? 赚多少钱,干多少事,最后都是一场空,唯有这个事情是真实的。 咱们要干就得干真实的,不要干那个虚妄的。 你真正得到了清净心,会是什么样的境界? 最起码,外面境界不会动摇你的心,你见到了顺境你也不会起贪爱,见到了逆境你也不会起瞋恚,遇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随缘去接触他,一点执着都没有。 你也不想在这世间贪求什么,甚至也没什么事想要做了。 好事要不要做? 好事你也没想要做了,为什么? 好事不如无事,心清净,第一好事。 这里不是说大家不要做好事,是教我们心上不要着相,做还是做,随缘做,有缘应该做。 如果有缘偏不做,那心也是不清净。 对吧? 你还有念头,「我就不做,我要心清净,我得念佛」,你这念头也是不清净。 该做的就随缘的做,做的同时也都是不起心不动念,都是一句佛号。 这个功夫,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真的是可以做得到,平时就练。 对治烦恼的功夫,就是念头刚起,立刻就阿弥陀佛念下去,觉悟得要快。 古德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起念头肯定会有,这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怎么能不起念头? 但是起了念头不怕,怕的是你觉悟太晚。 念头已经打了妄想打了一个小时之后才发现,我这佛号哪去了? 那太晚了。 不过一开始难免是这样,一个小时就能回头你就算不错了,这真的。 有的人恐怕一直到晚上才觉得,怎么我这一天都没念过佛? 慢慢来,得干,真干。 所以一开始恐怕二十四小时你才能够想起要念佛,慢慢缩短,缩短到最后一个小时就能提起佛号,已经算不错了。 再慢慢缩短,三十分钟,打妄想打了三十分钟你能提起佛号,就进步了。 再进步就十分钟,就马上提起佛号,这就算可以了,功夫! 你的烦恼就肯定少了一大半。 再进步,你能一分钟打妄想之后,你能提起佛号,了不起! 这个功夫我看做到的人也不算多,打了一分钟你就能提起佛号,不让妄想持续一分钟以上。 再往上提升,你就得按秒来算,如果能够前一秒钟有妄想,后一秒钟就提起佛号,这功夫算得力。 再往上一着,功夫成片不难达到。 「才动即觉,觉之即无」,佛号把念头压久了,它就不起来了。 不起来的时候,这句佛号二十四小时成片,那叫念佛三昧。 所以咱们干就往这个方向努力。 真正下个三、五年功夫,每个人都能达到,就怕你不是来真的。 所以真正逮得清净了,你就得解脱,这个解脱就是从烦恼里头解脱。 可以这样讲,如果你能够打了十分钟妄想,你能提起佛号,可以说你能从贪瞋痴最重的那个贪瞋的烦恼里头解脱。 基本上你可以控制你的脾气,到这个境界,最多发脾气发了十分钟,你马上就停止,你能从发脾气那儿解脱,小解脱。 到你能够念到一句佛号成片,贪瞋痴慢,真的见思烦恼都不起来了,你从烦恼里头解脱。 人没有贪瞋痴,那就可了不得了! 我们看他就是圣人。 虽然他还没有真正断见思烦恼,他伏住,这个就是我们世间的楷模。 如果他断了见思烦恼,那就是出世间的圣人,阿罗汉。 阿罗汉已经出六道,从六道里解脱。 如果再继续念,把分别、妄想都断了,这就出了十法界,从十法界里解脱。 他就证得法身,法身大士,入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里面还有无明的习气,还是有一点没解脱干净。 继续往上提升,四十一个位次,无明习气分分断,断到最后,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习气没断,还没完全解脱。 所以完全解脱的,那就是如来,究竟圆满的如来果地。 所以这个经文里讲的,它这个解脱没有专指是哪种解脱。 那就包括什么? 等觉菩萨还要断那一品生相无明,得到如来果地的解脱,等觉菩萨在这也适用。 所以这个法门叫三根普被,上至等觉,下至凡夫,全都适用。 底下讲「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三昧就是正定。 什么叫普等三昧? 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这个三昧可以帮助一切众生平等成佛,其它的三昧不行,只有念佛三昧可以。 唯有念佛才成佛,你不念佛怎么成佛? 你念什么成什么,你念贪瞋痴成三恶道,念六度万行还只是成菩萨,只有念佛才成佛。 所以这个普等三昧不是指别的,就是念佛三昧。 而且它是什么? 平等的,菩萨跟凡夫都平等,这个法门是不可思议。 譬如说其它法门,像禅宗,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他只接引上上根人。 上根都没分,上上根,上根之上,那种人,禅,他可以真正成佛,见性成佛。 但是我们是没分,我们不是上上根,上根我自己都不是,我属于下根,大概大家是中根,我是下根。 但是要知道,你即使是上根,禅,要这一生你能成佛,六祖说也不太可能,他接引的是上上根,它就不能平等。 平等的是什么? 就是这个念佛法门,你上中下三根都好,你一往生平等去作佛,一生补处,这愿文里讲得很清楚,上次讲的。 所以所有的法门就好像开药方一样,佛是大医王,给不同的众生,众生害不同的病,开不同的药方。 有的众生他适合这个药方,有的众生适合那个药方。 佛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好的,都是好药方,都能治某种病。 但是有没有一种药方,是什么病都治? 有,就是念佛法门,包治百病。 其它的药方只是专治一种病症,只有念佛法门那是包治百病。 所以咱们修这个法门最稳妥,不管你害什么病,包治,包好。 你看这多安心! 你要自己选法门你怎么选? 你又不知道自己害什么病,更不知道应该找什么药方。 佛告诉你,你就老实修这个法门,决定成就。 『诸深总持』,「总」就是总一切法,「持」是持一切义。 总持是指什么? 就是专指执持名号,也包括专修这一部《无量寿经》。 专修《无量寿经》也是念佛,《无量寿经》就是讲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 这个念,不是光是念那个名号,你心里头真有。 你不读经,不解经,那心里怎么有? 口上有,心中没有,那就不叫念佛。 所以「诸深总持」,具体而言就是依一部《无量寿经》修行,念一句弥陀圣号。 《无量寿经》是净土第一经,不光是净土第一经,它也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里头的第一经,古德称为中本《华严》。 《华严》是诸经当中经中之王,这个古德已经有评论了,都这么确定了,《华严》是根本法轮。 《无量寿经》又是中本《华严》,也就是《华严经》的精华。 你想想,这不就是等于经中之王再王中的精华吗? 那不就是第一经吗? 所以师父老人家说,以前他讲《华严》讲了十七年,他明白了,他从《华严经》得开悟了。 开什么悟? 知道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他以后《华严经》都不讲了,专心念阿弥陀佛,专讲《无量寿经》。 到后来他讲《华严经》,是由诸位大德启请。 讲《华严经》他也不离《无量寿经》,等于是《无量寿经》的详细讲。 师父老人家还当时鼓励我,那是四年前,我刚刚辞退工作的时候,他鼓励我,将来你可以复讲《华严》,当时我对《华严》还挺感兴趣。 师父还让我在庐江实际禅寺带华严班一起来学习,华严班的同学都是准备将来学《华严》。 结果那时候先扎根,师父说先把根扎好,扎三年,你根成就了,你就专门学一部《华严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结果到现在扎了四年,师父让我专门讲《无量寿经》,《华严》也不讲了。 我现在明白了,《华严经》就是《无量寿经》细说,《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略说,讲《无量寿经》不就等于讲《华严经》吗? 你入西方极乐世界,不就等于入华藏世界吗?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无量一切诸佛,见阿弥陀佛就等于见毘卢遮那佛,根本没矛盾。 再给你说得明白一点,这些都是师父讲的,我都是复讲,我自己不敢评论。 现在我们把释迦牟尼佛讲的一切经汇集起来称为《大藏经》,那是咱们中国人起的名字。 师父讲,给它起《大藏经》,这还没通的,要真正通了的人,他不会起《大藏经》这个名字。 他会起什么名? 起《阿弥陀经》。 佛经,所有的佛经,有一个总名题就是《阿弥陀经》,这才显示出古德所说的,印光大师讲的,「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就指向这个法门。 原来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总持,总持一切法门,总持一切经典。 其实「阿弥陀佛」它的意思,阿就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悟,无量觉悟。 所有的经不是都讲无量觉悟的吗? 意思上也讲得很好,就是《阿弥陀经》。 底下讲『住三摩地,至于成佛』,你就总持着这一切法,念这一句佛号,念一句佛号,「住三摩地」,这就是住在念佛三昧当中,心不离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一句佛号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念着,心里老向往着西方极乐世界,不知不觉你就往生了,不知不觉你就成佛了,「至于成佛」。 这个法门妙,全在什么? 成佛都在不知不觉中。 所以这个法门,古德称为「巧入无生,暗合道妙」。 巧是巧在哪? 你可能什么道理都不明白,你就念着,老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后你就入了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七地以上的菩萨,法身如来。 暗合道妙,暗暗的,不知不觉,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成佛了,暗合道妙。 所以这里讲的诸深总持,深就是你深度的三昧,念佛念到极深的禅定,念佛三昧,「至于成佛」,这个法门它的方便殊胜就在这里。 一直成佛,这个方法都不需要改变,大势至菩萨就给我们做了样子,「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所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我们净土五经之一,这是印光大师在净土四经后面附上的,附得太好了! 这个《圆通章》比《心经》还短,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心经》二百六十个字。 可是《圆通章》是咱们净土宗的心经,心就是核心,精华都在这里头。 不仅是咱们净土宗的《心经》,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心经》,一大藏教,最后教你什么? 就是念阿弥陀佛。 所以善导大师讲的「世尊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把阿弥陀佛本愿海,就是四十八愿,你们现在正在听着的,四十八愿,把这告诉你。 告诉你干嘛? 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 世尊为什么来这个世间? 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什么是大事因缘? 讲得再具体不过,那就是教你念阿弥陀佛求往生,这是大事因缘。 所以这个《念佛圆通章》,不就是一大藏教的精华吗? 就教你念佛三昧。 底下说『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这都是弥陀威神加持。 这些菩萨们在定中,在三昧当中,念佛三昧当中,没有离开念佛三昧,而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 诸佛当然包括过去佛、现在佛,还有未来佛,三世的诸佛,这叫一切诸佛。 所以你能回到过去,供养过去诸佛。 释迦牟尼佛是过去佛,但是你说我想供养释迦牟尼佛行不行? 可以。 你到了念佛三昧你就能。 你说我想供养他方现在诸佛可不可以? 也可以。 还有供养未来诸佛,可不可以? 也可以,你进入未来,供养未来诸佛。 未来诸佛是谁? 就是在座的诸位,现在一切众生就是。 所以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就得学着供养诸佛,就是对现在一切众生普同供养。 用什么心供养? 用供佛的心供养。 礼敬诸佛,供养如来,你用这个心。 你就也一样,你的心就定在这上,心里就是念阿弥陀佛,见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他来的就是阿弥陀佛。 你不就是住在念佛三昧当中吗? 你就是供养一切诸佛。 我曾经问过师父,我是比较好问,师父讲妄想很多那种人,妄想多就问题多。 我看到师父老人家一天到晚也好像没怎么念佛,没见他拿个珠子,拿个计数器什么的。 我就好奇,问老人家,师父,您老教我们念佛,您老人家怎么念佛的? 师父告诉我,说我怎么念佛? 这一个人来了,我看他就是阿弥陀佛。 这个桌椅板凳,我看它也是阿弥陀佛,凡是一切人一切物在你眼前,全是阿弥陀佛。 我这一听,这不就是华严念佛三昧吗? 华严念佛三昧就是你见一切众生皆是佛,这个心来念一切佛,所以在你眼里没有众生,只有佛。 来的人、来的事、来的物,全是阿弥陀佛变现的。 现在的众生就是阿弥陀佛,真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法身遍一切处。 对吧? 你说这个众生不是佛,那阿弥陀佛的法身就缺了那一块,那块不是佛,哪有这个道理? 那就不是遍一切处。 他就是佛。 咱们为什么看不出来? 咱们是以众生心看佛,佛也变成众生。 如果你以佛心看众生,众生也成佛了,这就是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没有离开你现前的境界。 所以中峰国师讲,「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 你真正心是阿弥陀佛了,眼前此方就是净土。 现在我看不到这此方是净土,是秽土,这人都搞贪瞋痴慢的,这人都挺讨厌的,一个个看了都不太顺眼。 那是什么? 你没念佛,你这心不是阿弥陀佛,你心是凡夫心,凡夫是看佛也是凡夫。 你真正以佛心看众生,真的就是佛。 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他就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对吧? 人家释迦牟尼佛看众生都是佛,偏偏咱们就跟他相反,跟他抬杠,说佛也是众生。 这就失了定意,这就不是念佛三昧。 所以师父这个念佛三昧真的心不离佛,我们可以推测,他也就身不离净土,此方就是净土。 你要到极乐世界,你一样。 当然你现前能入这个境界更好,不能,不能就老实念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 本来西方极乐世界不离此方,但咱们偏偏执着,就分别这个世界不是极乐世界,这里的众生就不是佛。 那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再看,其实这里也是极乐世界,这里的众生也是佛。 咱们偏偏分别执着,佛就随顺我们的分别执着,教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那里的阿弥陀佛。 这个时候你现前也入这个境界,蒙佛力加持,你定中真的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 「不失定意」,就是你从来念佛三昧不会丢掉。 真的你一旦达到念佛三昧,绝对不会失掉。 底下我们再看最后一章的愿文: 【我作佛时。 他方世界诸菩萨众。 闻我名者。 证离生法。 获陀罗尼。 清净欢喜。 得平等住。 修菩萨行。 具足德本。 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于诸佛法。 不能现证不退转者。 不取正觉。】 这里讲到两愿,第四十六「获陀罗尼愿」,第四十七「闻名得忍愿」。 愿文里面讲,『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这里的「他方世界诸菩萨众」,跟前一章愿文的「十方佛剎诸菩萨众」意思是一样,都是指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世界的菩萨。 这里也是讲「闻我名者」,这个法门重视闻名。 我们凡夫得要闻名,前面很多的愿都是讲「闻我名者」,或者「闻我名号」,或者「闻我名字」,凡夫如此,菩萨也不例外,都得闻。 你真正闻了,意思搞明白了,就会生起坚定的信愿,信愿坚定了你就决定往生。 这里的菩萨在他方世界,就是不在西方极乐世界的,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他也得殊胜的利益。 这里讲到『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这个「离生」就是永离三界,离开生死,就是永脱轮回。 菩萨在六道里面度众生,菩萨心慈悲,他不舍众生。 不舍众生,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出轮回,那就麻烦了,跟着众生就卷到一块轮回去了。 但是如果菩萨也闻到这个净土法门,蒙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他可以不用轮回。 这个愿,阿弥陀佛加持我们,当然也要我们自己有愿,我们自己要求生净土,要脱离三界。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脱离三界,又不肯生净土,这就麻烦大了! 这种人不在这个愿文里头说的对象里,他没有闻名,就是没有证离生法,他度众生就不自在,不是去度众生,是被众生度走了。 所以首先我们自己要有证离生法的本事。 「获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法门,前面我们讲的诸深总持,就是修这个净土法门。 还有心安住,安住在念佛三昧当中,这是获陀罗尼。 底下讲『清净欢喜,得平等住』,前面是「获陀罗尼愿」,这里开始讲的是「闻名得忍愿」。 清净欢喜,我们前面讲得很多,心清净,当然你身也就清净,欢喜是你法喜充满,欢喜要从清净心里才能得到,那是真的欢喜。 世间人他们追求五欲,那个不是真的欢喜,那只能叫刺激,这是心太麻木了,刺激一下。 就好像吸毒一样,在吸毒的时候飘飘然,吸毒那一阵飘飘然过后,苦就更大。 所以世间的五欲都是这个样子,不会真正欢喜,愈追求是愈苦,你不会得到欢喜。 欢喜是从清净心中得来。 「得平等住」,这个平等住是住什么? 就是住在佛的境界上。 佛的境界是平等,佛的境界里没有众生,只有佛。 就像我们师父讲的,他就是住在这样的一个三昧当中,看一切人都是佛,就是阿弥陀佛。 这就是诸深总持,得平等住。 你说这是佛,那是菩萨,那是阿罗汉,那是六道众生,行了,这不是平等住,那是分别。 甚至你还要分别当中加执着,佛菩萨我挺喜欢他,六道众生我就很讨厌他,那叫烦恼、执着。 所以咱们学,得在这上面来用功,学着用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把他们都看成佛一样,他们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甚至那个故意来骂我的,来伤害我的,那个也都是佛,他来考验我。 释迦牟尼佛看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我们都知道,成天想害佛,出佛身血,咱们看他,这个人是五逆重罪的人,将来堕阿鼻地狱的。 可是你读读《法华经. 提婆达多品》你就了解了,佛在《法华经》里给提婆达多授记,说他将来将成天王如来。 他就是佛、法身大士示现的,示现来唱反角,像一台戏里头,有人扮好人,有人扮坏人,有人做忠臣,有人做奸臣,对不对? 这一场戏才精彩。 如果没有提婆达多反面的角色,那也反衬不出释迦牟尼佛的伟大。 台前是各种角色不同,台后都一样。 释迦牟尼佛知道,那都是法身如来。 所以佛看一切众生,哪怕是堕地狱的十恶不赦的众生,都是佛,都生感恩心。 所以提婆达多堕到地狱里头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还请阿难去地狱里面看望提婆达多。 了不起! 你的仇人,咱们能不能说,仇人生病了,仇人关到监牢狱里头了,我们还去看望他,有没有? 佛就给我们做这个好榜样,提婆达多在地狱里头受苦,当然他不受苦,他在地狱里面像在四禅天一样的快乐。 为什么? 因为他功德太大了,他反衬佛,帮助树立佛的这种好的榜样,所以功德很大,佛还感恩他,特地请阿难尊者去看望他。 到了地狱门口见到守地狱的狱卒,牛头马面,阿难就说,我是释迦牟尼佛派来的,想要见提婆达多。 哪个提婆达多? 所有的佛都有提婆达多。 经文一看我就明白了,原来所有的佛都有提婆达多出现。 阿难说,我找的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提婆达多。 哦,是那个人。 才让他去见。 原来每一尊佛出世必有提婆达多出来扮反角。 这不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吗? 都是来演戏的。 你知道这个道理,你身旁的那个你看不顺眼的人,你也得想到,他可能就是你的提婆达多,你得感谢他,没有他,你就不能成佛。 这就是真正得平等住。 所以当我们起一念分别执着的时候,立刻提起阿弥陀佛,把那分别执着换下去,学着看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 下面讲『修菩萨行』。 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所表现的就是菩萨行,穿衣吃饭,待人处事接物,样样都是菩萨行。 菩萨也是觉悟,处处都觉而不迷。 你能够真正得到平等住,你心平等了,你肯定在这个世间你所做的一切行为都是菩萨行,人家看你真的就是菩萨,向你学习。 你怎么得平等住? 念阿弥陀佛,念到心清净。 所以这里讲的『具足德本』,德本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个念佛法门。 你能够一部经、一句佛号这么修,专修,你必定是具足德本。 『应时不获一二三忍』,这里「一二三忍」后面经文有提到,分别是指,第一种音响忍,第二种柔顺忍,第三种是无生法忍,这是一二三忍。 你「应时」得到。 如果你不得到,下面说『不取正觉』,阿弥陀佛不取正觉,他已经成佛了,所以这些菩萨都能得到。 这三种忍怎么个修法? 也全在这一句佛号中修,你能够得平等住,就是你念阿弥陀佛,念到三昧了,你就应时得到一二三忍。 这三种忍我们现前要有所了解,也要向这方面努力去修。 忍是什么? 对外境,外境不管是好是坏、是顺是逆,我们都要忍住,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心就住在佛号上,不要去攀缘外面境界。 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你看眼看色,你看到外面境界了,你可不能攀缘外面,这个很好看多看几眼,那个很难看,讨厌。 这就攀缘外面境界了,你起心动念分别执着。 这个忍是怎么忍法? 看到外面境界马上收回来,都摄六根,眼从色尘上收回来,耳根从声尘上收回来,鼻从香尘上收回来,舌头从味尘上收回来,身体从触尘上收回来,意就是你的思考、你的想法,从法尘上收回来,就是不要思考,用这一句佛号统摄六根,不去散到外面境界上,这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修忍。 这个修忍,在《仁王经》上讲过五忍,这个比较容易说,我们用这五忍来讲,其实五忍就是这三忍。 五忍第一种是伏忍,伏是伏住,就是压住,这是第一层功夫,最浅的。 我们凡人,譬如说生气的时候,强压住我们的怒火,那也算是一个伏忍。 但是这种其实不叫忍,你自己怒火已经起来了,只是强压着不让它表现,不让它发作,可是你自己伤害自己,怒伤肝,对吧? 你老是发脾气或者不发也生闷气,肝就受损了。 我昨天遇到一位企业家的朋友他的太太,也是企业家,领着他的先生去看一位老中医。 中医给他一把脉,吓一跳,他就问他的太太,说「妳可对他好点,妳是不是老让他发脾气?」怎么回事? 他那个肝已经受损了,再不治很可能变成肝癌。 为什么? 这个先生就是整天发脾气,企业里头员工不听话,天天都发脾气,发脾气也没用,愈发脾气员工愈逆反,愈逆反愈发脾气,恶性循环,一天到晚。 所以你看他那眼睛都蒙蒙的,眼睛没有亮光,什么原因? 肝受损,肝开窍于目,肝,五行里面属于木,树木的那个木。 五行里的这个木,树木是怕火烧,你老用怒火去烧那个木,有多少给你烧? 对吧? 所以伤了肝,肝开窍于眼睛,就是眼睛那个目,肝不好的人眼睛肯定不好。 所以这种忍不叫忍,生闷气那是强压着。 这个伏忍,至少你能够把你的怒气给解掉,虽然是勉强下功夫,也是能够把这怒气化解,说服自己不要生气。 第二种忍叫信忍,就是你能信得过道理,对圣贤之教,你明白了,佛菩萨的教诲,你也明白了,生气的时候你能够用这些教理把它化开。 何必跟他计较? 我跟他计较,说明我修养不够。 你跟自己一讲道理就不要生气了,生气也无济于事,再加上什么都有因果,我欠他的就得还,你跟他生气有什么用? 生气只是结怨。 你就说服自己,你信忍得到了。 这种就比较容易了,对吧? 学了经教,真的他心地就开明了。 第三种忍又提升,是顺忍,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你逆来我顺受,我就是不发脾气。 像舜王,他父母天天想着要害他,虐待他,舜都能孝顺,逆来顺受。 他没有看到父母不对,他只是反省自己,为什么让父母生气,是我做得不好,我得努力去改进,他能顺,这个境界就很高了。 顺忍基础上再往上提升第四个阶段,无生法忍,无生法忍那就是七地以上的菩萨,念头都不动了。 顺忍还有念头,不行,念头都不动,无生。 到最后第五个忍叫寂灭忍,如来果地上的,成佛了,圆满了,寂灭忍,一念不生,回归常寂光。 所以这三种忍,其实就跟五种忍对应,音响忍就是相当于《仁王经》的信忍,当然也就包括前面的伏忍。 柔顺忍就是顺忍,无生法忍就是第四种无生法忍。 对吧? 所以应时你能得到一二三忍。 这是他方世界的菩萨来学这个法门,就蒙阿弥陀佛加持,你能得这么殊胜的境界,一下子地位就提高很多。 最后『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就是「现证不退愿」。 佛法就是觉悟之法、成佛之法。 这个成佛是怎么回事? 《楞严经》上讲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成佛是什么? 无所得,不是说你成佛得到个什么,得到佛果了,无所得。 《金刚经》上讲有没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 那是什么? 你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并不是说你从外面得到什么。 度众生也是,不是说我度尽一切众生就成佛了,对,没错,度尽众生成佛,你成佛之后发现众生本来就是佛,不是你度的。 释迦牟尼佛成佛就是这样讲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圆觉经》上讲的「众生本来是佛」。 本来就是佛,哪是你度他成佛的? 只是你成佛了才知道原来他本来是佛。 所以你说你成菩提,哪有什么菩提可成? 哪有什么众生可度? 全是自己觉悟而已。 自己真觉悟了,你才知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这些菩萨他就入这个境界了,现证不退转。 所以这个法门不仅包含着净土,修净土的人,求往生的人,也包括他方世界一切菩萨,它的涵盖面是很广的。 阿弥陀佛的教化区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菩萨、所有修行人,都能得到弥陀威神加持。 所以我们读了这个经,生起信心。 我们要是专修净土,肯定蒙阿弥陀佛加持就更殊胜。 只要记住,一切要放下。 你真愿意求生净土,这个世界一切放下。 一切放下了,你就有往生的把握。 今天时间就到了,谢谢大家。 有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多多批评指正! 阿弥陀佛! 我们一起来合掌恭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3-07-23 11:36:1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1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