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整容后,我还是不是“我”? 内容: 因我而喜,因我而忧时时处处有我,一言一行有我我之一字,最常说,最难解@点击音频聆听众生总觉得在自己生命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作为主宰。 因此,时时为我着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一言一行都反映出强烈的自我:我喜欢,我讨厌;我爱,我恨……如果作个统计,我们一天不知要说多少个“我”字? 因为有了“我”的观念,进而产生我执。 通常,我们会执名字为“我”。 但凡听到自己的名字,总会引起特别的关注,觉得这个名字就是我,赞叹它就是赞叹我,毁谤它也是毁谤我。 其实,我们的名字只是父母取的一个代号而已,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否则,我们只需换个名字,就能将自己变成另一个人,而那些有别名、笔名等不同名字的人,又以什么作为“我”的象征? 所以说,执名字为“我”,为之忧喜,实在是毫无意义。 我们也会执身体为“我”。 色身乃是四大假合,其中何尝有“我”的存在? 所以禅宗的祖师会问:“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 ”在我们的身体中,究竟什么代表了真正的“我”? 在医学发达的今天,组成我们色身的许多部件都可以进行移植、再造。 如果其中的任何一部分是“我”的话,“我”的概念早已被现代医学所挑战:经历了整容手术的“我”是谁? 经历了心脏移植的“我”是谁? 可凡夫却由于无知,将当下这个虚假的色身妄执为我,所以,就会为了容貌的美丽或丑陋,为了身材的魁梧或矮小,为了身体的健康或衰弱而斤斤计较,徒寻烦恼。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佛法所说的“身为苦本”的原理。 我们还执服装为“我”,格外注重外表的包装,以为一身名牌就高人一等;我们还执工作为“我”,职业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处世的面子所在;我们还执地位为“我”,一旦身居要职就不可一世、趾高气扬……其实,服装、工作、地位与真正的“我”又有什么关系? 当这一切发生变化时,“我”是否也会随之起起落落? 朗读:慈闻摘自:《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版权所有:济群法师如需转载,请务必留言 发布时间:2022-05-16 08:43:51 更新时间:2022-05-16 08:44:0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