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四正勤,则于止恶行善两方面,皆能增进道果。修四如意足,可以加强修道的欲望、心念、进度、和观照。逮至上述三科,已具功效,进而修五根长五力时,譬如植树,根本已固,则能生枝叶花果,由是再进而修七觉支,和八圣道分,即如顺水行舟,不大费力矣。即使利根行者,一闻经教,即能顿超佛地,然亦是于过去世中,曾修此道,故报得今生一 闻千悟,直入圣位也。
2.或疑涅槃是把心念住于不生不灭的境界,即是永远入定不动,如是有何可乐?殊不知:一切众生,以动为乐,以静为苦,这是他们的颠倒处。究其实,凡有所动,皆是苦本,天下之至乐,惟在静中,一切禅定,其中皆有无穷乐趣,凡夫自不解耳。不见初禅天名离生喜乐地,二禅天名定生喜乐地,三禅天名离妙乐地乎!界内禅皆不究竟,未离坏苦行苦,然其喜乐处,已有如此,何况佛家界外禅,更何况三乘圣者的涅槃,如来的大般涅槃。西方极乐世界中圣众,所受之乐,已不可想像,然而无量涛经中尚说:「彼佛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即涅槃)之道。」可知涅槃的内乐,更超过极乐国了,等而下之,一切人天不究竟乐,何足算也。
3.社会上一般人所作之事,有许多为佛门弟子,所不应作,如渔猎、牧畜、蚕丝、酿酒、菜馆、染坊、淫业、肉铺、水产馆、军火业、赌具、奢侈品、星相、纸箔业、钓钩、鱼网、猎具、鸟笼、歌舞场、猪羊鸡贩、羽毛骨革业等,难以枚举,凡为佛徒,皆当远离此类生计,以免造孽。倘若已办,则当改操他业,以符八正道中,正命生活,幸勿因一世衣食,招万世苦报也。
4.八正道分所以皆标正字者,别于不正故。因为世间的见解、语言、造作、生活、精进、念、 定、皆未必能得其正,而佛弟子,修出世道,不宜仍循世间习尚,故必须反世间,而修八正道也。八正道中第三的「思维」,与第七的「念」不同,正思维是指合理的思想,而正念则系栖心一境,念法的实性,此其不同处也。
5.三十七道品,是修道的基本,为初学人必修之法。其中如四念处、四正勤、八正道分等,皆当特别注意修学。因为初学人思想及行为,皆未纯正,故须应病予药,不离对治,以磨砺三业也。行人不修三十七道品,而能转凡成圣者,无有是事,可知其重要矣。此外如五停心观,(见第三十四课注二)我法二空观等,(见第三十五课注五)亦宜实行,待到病既痊愈,心得解脱,自然烦惑消除,道业增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