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信解品第四
发布时间:2024-01-06 17:55:55 | 来源:听佛音

白话佛经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信解品第四

这时,在座的长老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等大弟子们从释迦牟尼佛这里听到如此亘古未有的妙法,并亲眼看见释迦牟尼佛为舍利弗尊者授无上佛智的记号,宣布他将来世作佛,名为华光如来,这些多年跟随释迦牟尼佛修习方便法门的大弟子们有幸参加今日的法会,莫不叹为稀有,他们内心充满欢喜和崇敬之情,一下子都欢呼跳跃起来。他们从座而起,整理好各自的衣服,偏袒着右肩,一齐走到释迦牟尼佛的面前,然后右膝跪地,一心合掌,恭敬曲躬,虔诚地瞻仰释迦牟尼佛的尊颜。接着,他们开口说道:“世尊啊!我们这些人是众僧之首,都已年迈老朽,自以为已得证涅槃,不能再肩负其使命了,所以,也都不再积极进取以求无上圣智。世尊啊!从过去到现在您讲经说法的时间已相当长了,我们作为大弟子总是在座听法,慢慢地身体开始疲倦,精神也日益懈怠。我们一心只想着小乘人的偏空、无人我之相、远离愿求造作,认为这就是最高境界的解脱,所以,我们这些老朽之人对于菩萨法门如游戏神通、庄严净化佛国世界、教化普度一切众生等等,心中并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世尊过去说法教化我们,曾说让我们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苦宅,得证涅槃妙乐解脱。加之我们现在都已年老体弱,所以对佛所开示的大乘菩萨法门中无上圣智,已没有一点儿好乐之心了。可是,我们今天有幸在佛前听到佛为声闻弟子授无上佛智的记号,心中十分兴奋,因为这说明我等老朽之辈也终将会受记作佛,这的确是闻所未闻的稀有之法啊!我们万万没想到,并未追求的大乘妙法竟今日忽然得到了。

接着,须菩提等上首弟子们又对释迦牟尼佛说道:“世尊啊!我们现在想通过一个譬喻来说明我们心中的感想。譬如有一位男子,年少无知时离开父亲,长期住在其它国家。如此一直到十岁、二十岁以至五十岁。由于年纪已大,加之又很穷因,所以便走南闯北,四处求食乞讨,这样辗转漂流,来到了自己的国家。他的父亲自从失去儿子后,也一直在四下寻找,后来由于怎么也找不见儿子,便在某一城中停了下来,由此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慢慢地,家业兴盛,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家中拥有无量的财宝,黄金、白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珍珠等宝物取之不尽。家中的几个仓库个个盈满欲溢。许多童仆、臣佐、吏民都受雇执事,令其使唤。他家拥有的象马、车乘、牛羊等更是数不清、出入的利息遍布其它国家,专门为他跑生意的商客也十分众多。

“就在其父家业大振之时,那位贫困潦倒的儿子走乡过村,沿门乞讨,经历许多国家、城镇,刚好来到其父当初所落户的那座城市。多少年来,父亲常常想起自己的儿子,与儿子离别五十余年,但从未向别人提说过这件事。如今,他念子之心更切,经常一个人独自沉思,心中充满无限的悔恨。他自感身体日益老朽,家中虽有大量的金银财宝,仓库甚至都要溢出来了,可没有儿子,一旦命终,所有的财物都将散失,无人可以委付继承。所以,他日夜都在想念自己的儿子。他想,如果自己能够得到儿子,将所有的家产都委托于他,那该是多么坦然快活、无忧无虑啊!

“世尊,就在老父日夜思念儿子的时候,这位穷子作劳工为佣人,在外辗转流离,刚好来到其父的宅院。他站在院门旁边,远远看见父亲坐在师子床上,双脚放在宝几上面。一些婆罗门、刹帝利、居士等都毕恭毕敬地站立周围。其父身上装点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璎珞。仆人手持白拂,侍立左右。床上盖着宝帐,屋里悬挂着花幡,地上洒着香水,到处都摆放着奇花奇草,还罗列着其它许多宝物,出出进进,随时取而予之。如此种种表明这位主人的尊贵和威严。那位穷子看到这种景象,觉得其父气势太大,于是心生恐怖,后悔来到这里。他暗想:这家主人可能是国王,或者是与国王地位相当的人,这不是我受雇作工获得食物的场所,不如到贫穷的地方去,那里出力之活好找,衣食也容易得到。我如果久留此地,有可能受到压迫威逼。想到这儿,穷子便快步走开了。

此时那位富贵的长者坐在师子座上,一眼便认出了自己的儿子。心里十分高兴,心想,这下我的家产可有了付托的人了!过去我日思夜想盼望儿子,一直未能见上。今天,他忽然自己来了,这简直是天遂人愿!我虽然已经年纪老迈,但依然贪爱怜惜自己的儿子和财产。于是这位父亲急忙派人将儿子追回。那位使者一路急跑,拉住了穷子。穷子感到十分惊愕,大喊大叫,抱怨道:我并没有惹你,为何要抓我呢?越是这样,那使者越是强拉硬拖,死活不放。这位穷子暗想,自己无罪而遭捕囚,看来凶多吉少。想到这儿,他就更加惶恐,吓得喘不过气来,一会儿便跌倒在地。父亲在远处看到这种情形,便对使者说:不需要此人了,请勿强行拉来他。后来,使者用冷水洒在穷子的面部,使其清醒过来。其父也不再与他说任何话,为什么呢?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志向低劣,性格自卑,自己的豪强富贵,儿子一下子很难适应。经过审慎分析后,他决定用方便权宜之法引导自己的儿子,并不告诉别人这是他的儿子。使者见穷子苏醒过来,便对他说:我现在放你走,你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吧。穷子一听,自然十分高兴,也深感意外,急忙到贫穷的地方自求衣食度日去了。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