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12集)
发布时间:2023-10-27 17:20:39 | 来源:听佛音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下面,先来解释一下有关词语:

〖哀愍〗是慈悲怜愍。

〖利乐〗是利益众生,给予快乐。

〖微妙之义〗:指念佛往生不退平等成佛的这个法门,也就是指这一部《无量寿经》。

〖一天下〗是指四天下之一。佛经上说须弥山周围有四大洲,为一日月所共照,所以称为四天下。“一天下”就是四大洲的一个洲。

〖累劫〗:累积的时间很长。

〖蜎飞蠕动〗,“蜎”是小飞虫;“蠕”是小爬虫。

〖含灵〗:含有灵性的众生。

〖度脱〗:究竟圆满的解脱叫“度脱”。

这一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答复阿难尊者的启请。经文的开端,世尊先赞叹阿难请经的功德不可思议。这里有很深的义趣,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看经的原文。

第一句:〖善哉善哉〗。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问得太好了,问得太好了。佛连说两个善哉,这里面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称机”。

就是说时节因缘到了,这一问问得非常好,这个因缘非常难得。所以不同于四十九年其他的法会,是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佛要教给我们当生成佛的法门。这个比《华严》和《法华》还要殊胜,是真正的无比殊胜。这是第一个善哉。

第二个善哉是“畅佛本怀”。

佛度众生目的就是希望众生赶快成佛。佛绝对不愿意看到你成阿罗汉,也不愿意看到你成菩萨,那不是佛真正的意思。佛真正的意思是希望你快快成佛。

成佛的法门只有这一门。《华严经》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能成佛。由此可知,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不能一生成佛。

特别是在华严会上,在大乘佛法里,我们看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两位普遍被大家尊敬的等觉菩萨,他们尚且发愿求生净土,为什么?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理由,他们就没有必要求生西方。这就显示念佛法门的殊胜。

后面这几句话很重要:

一生成佛,这还不是最殊胜的,最最殊胜的,是一生平等成佛!

这就超过《华严》。《华严》一生成佛不平等,不是法身大士就没有资格。这部经说的是平等成佛的法门,所以远在《华严》《法华》之上。它不仅是净宗的第一经,真正是如来四十九年所说的第一经,所以佛赞叹“善哉善哉”。

接着说说请经的功德。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出来,这种功德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想到。请佛讲经的功德,如果世尊不直接在这里给我们说出来,任何人都想不到有这么大的功德。

看这一句经文:

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

众生在六道里轮回太苦太苦了!六道轮回之苦,只有真正觉悟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人生苦,三恶道更苦。人生短暂,就像石火、电光,像闪电一样,一刹那就过去了。有几个人在一生中就能够觉悟?真正的觉悟,看清楚人生在世一无所得,什么都得不到。你以为你所得到的,那真的是迷惑颠倒。实在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得到,没有一样是真实的。

《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有几个人觉悟?这一点还不是真正可怕,可怕的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其苦无比,时劫很长。堕落到三途很容易,出来不容易,太难太难了。

佛在大小乘经典里说得很详细,只有这部经,教我们发愿求生净土,这才是真实的利益。其他一切经不是不好,是我们一生做不到,一生修学不能成就。换句话说,即使你非常认真、用功、精进地修学,也不过是能够得人天两道而已,没有办法超越轮回。必须超越轮回,才是真正的利益,真实的功德。所以,今天阿难问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那真是“利乐诸众生故”。这个“利乐”跟其他经上讲利乐,意思有浅深的差别。这是真实的利益,是永恒的快乐,是究竟的离苦得乐。

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这真是慈悲之极,智慧之极。不是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智慧,是问不出来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个问题,问的水平太高了。这是赞叹阿难能问,这是佛对阿难的第一个赞叹,赞叹阿难能够提出这个问题。阿难尊者是以大智慧、大慈悲怜愍一切众生,来向佛请示这个法门的。〖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

这一句是佛赞叹阿难所问的功德。前面是赞叹阿难能问,这一句是赞叹阿难提出这个问题的功德。

对上是“供养”。阿罗汉、辟支佛都是证果的圣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如果真正遇到辟支佛,你能供养他一钵饭,能得多生多劫不贫穷的果报。经上说,迦叶尊者在无量劫之前,曾经供养过一位辟支佛,因此他得到了九十亿劫不受贫穷的果报。

听一听这个例子,多么殊胜!供养一位辟支佛,得到了九十亿劫不受贫穷的果报。

阿难问佛这个法门,他的功德有多大?比较一下,在佛经里说,胜过供养多少阿罗汉、辟支佛呢?答案是“一天下”。你看供养一位辟支佛,得九十亿劫不受贫穷的果报,而阿难提出这个问题,问到了这个法门,他的功德有多大呢?胜于供养多少阿罗汉、辟支佛呢?答案是一天下。那就不是一位辟支佛了,是一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

“一天下”究竟是多少。

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个单位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的四方就叫四天下,一天下就是一方。一方太大太大。太阳系在须弥山的南方,所以叫南洲,这一方不只一个太阳系。

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里告诉我们:从前他以为佛经上讲的大千世界,大概是银河系。单位世界大概是我们的太阳系。现在想想不对,单位世界比太阳系还要大,可能就是一个银河系。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有一百亿个银河系,宇宙之大真是无量无边。

假使一天下的众生,都证得阿罗汉、辟支佛的果位而你同时供养这么多圣人,所得的福报真的是没有办法可以计算。你说阿难提出这一个问题,他该有多大的果报!

布施累劫〗。

这个“布施累劫”告诉我们,不只是布施一天,而是布施累劫,这个“累劫”是表示时间之长。

布施的对象是〖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

前面是布施的时间,后面是布施的对象。那累劫布施六道众生,这个福德该有多大呢?阿难今天发问的功德,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超过累劫布施六道众生,超过百千万倍。

这是请法这一问,就问出了这么大的功德。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亲自为我们说明,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出有这么大的功德。

请诸位同修要特别注意这一段经文,它的含义很深。我们今天读诵这部经典,把这部经典介绍给别人,这个功德也和阿难请法的功德一样大,你能想得到吗?这是真实真相。我们想修功德到哪里去修?有什么能力去修功德?看看这段经文我们就会了。这是世出世间的第一福田。

图片

这个可是太重要了,九法界众生哪一个不想寿命自在啊?寿命自在就是长生不老。如果长生,但是要老了,那就没意思。不老,寿命自在,住世随意,他在这个世间爱住多久就住多久。

凡夫是不是也想随自己的意住世啊?但是做不到。因为凡夫是被业力牵引。业力牵引,大家都知道,业力和愿力那是不一样的。佛菩萨是愿力,而我们凡夫是业力牵引。如果我们能够使自己的愿力超过自己的业力,那是什么呢?那是“乘愿再来”。不是一定去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再回来那叫乘愿再来,实际上当下就是。

如果是业力牵引,那可就不自在了。你说了不算,不能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你做不了自己的主。到时候阎王爷一通知,你不敢不去报到,你也不能不去报到。

所以希望大家要发愿,要愿力做主,就得自在,我在这个世间愿住多久就住多久。怎么样发愿?《无量寿经》里讲得很详细、很明白、很透彻,大家好好读《无量寿经》就知道了。

这是第一个,“命自在”。这个命自在是人人都想求得到的。怎么求,有方法,到《无量寿经》里去找答案。这是第一个自在。

第二,“心自在”。

就是《金刚经》上说的三心不可得。心里没有妄念,没有牵挂,没有执著,这才能自在。

我们的心不自在,原因是什么?

整天胡思乱想,牵肠挂肚的事太多太多。对我们这样年纪的老人来说,最多的是牵挂儿孙。其实这些操心、牵挂、忧虑,一点用都没有,这些帮不上你的儿孙。为什么呢?因为都是假的。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我们很多老年人都知道这两句话。说是会说,但是遇到事儿就不行了,还得为儿孙做马牛。

比如说现在,像我们这么大年龄的,七十多岁了,好像好一些了。就像比我们小一些的,五六十岁的这些人,就说中不溜儿的,不老不小的,我前一段时间跟大家交流说的,就是那些小爷爷、小奶奶、小姥姥、小姥爷,就这一批人,现在可是他们最忙、最累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儿女养大了,成家立业了,没有得到休息的机会,这下一辈又来了,孙子、外孙子。那怎么办呢?看吧。我跟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就说,没完没了。等你这个孙子、孙女长大了,又涉及到他们成家立业,那个时候,你还能继续给他们服务吗?但是现在,我们社会的情况就是这样,有多少老年人到现在仍然为儿孙奔忙!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福报,不说嘛,“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操那么多心吗?

不操心、不忧虑、不牵挂,我们的心就自在了。

你继续忧虑、牵挂、操心,你的心永远得不到自在。

这是第二个“心自在”。

第三,“资具自在”。

“资具”就是物质享受。

物质生活够用就好,不缺乏,也不要太多。多了没用处,多了反而不自在。这个自在,绝不是指你的资产很丰富。物质过于丰富,不见得自在,反而是烦恼。

比如说衣服,我觉得这个衣服,你穿的得体大方舒服,有那么一两件就足够了。家里的用品,比如说一个冰箱,最起码也能用个十年八年的吧。如果一出什么新产品、新的名牌,你又把这个淘汰了,又换个新的,很麻烦,也很浪费,这倒不自在。

比如说,我认识的同修当中,喜欢的东西,有的喜欢衣服,他那个服装甚至可以开服装店;有的喜欢各种各样的鞋,那个鞋可以开鞋店;有的攒这个攒那个。我觉得这都是负担。东西够用就好了,多了真是麻烦、负担。这一点,有多少人能看得明白?多多益善,有多少也舍不得往外舍。

所以说,你看佛门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多自在!我非常羡慕。如果是我二三十岁,我能接触到佛法,可能我就出家了。我觉得我出家是最合适的。但是现在老了,不可能走这条路了。我特别羡慕佛门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的生活,我觉得那是自在的。这是第三个自在“资具自在”。

第四,“业自在”。

“业”是活动。所有一切活动都用“业”来代表,世间人称为事业。

说事业,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法的事业是教化众生,是不取任何报酬的义务教学,和名闻利养一点儿不沾边。多么自在!现代人事业繁忙,应酬很多。忙什么?忙名闻利养。我们看到这些忙名闻利养的人,确实觉得真的好可怜,觉得他们太辛苦、太累了。

《普门品》里说,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这是“业自在”。众生需要哪个身得度,佛菩萨就示现哪个身。前一节课讲的,就像魔术师一样,随时可以变换自己的身形,说到哪去就到哪去,你说这个业有多自在。我们的这个事业有多么忙乱,多么累人。比一比,你喜欢那个自在的业,还是喜欢这个繁忙的业?这是第四个自在。

第五,“受生自在”。

那个化身我们就不必说了,现在我们就说说这个应身。释迦牟尼佛到娑婆世界来受生,要生在帝王家就生在帝王家,要作太子就作太子。我们能做到吗?我们没有选择,让我们生哪个地方,我们就生哪个地方。为什么?我们属于凡夫投胎,凡夫投胎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佛菩萨到世间来应化,可以自己选择。你说这个受生自在多么好!

如果我们要有这个能力,那我们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比如说,如果我们想选择学佛的人家,但是你受生没有这个自在,你就没有这个权利。那你就应该投到哪儿,你就投到哪儿去了,享受不到这个受生的自在。

第六,“解自在”。

“解”是智慧,对世出世间法都能理解,都能通达,没有障碍。

我们在《六祖坛经》里看到,六祖惠能大师就是“解自在”。

第七,“愿自在”。

“愿自在”就是“三十二应”里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心想事成,即是自在。

前面所讲过的八相成道就是“愿自在”。

第八,“神力自在”。

神力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神通。

佛的六根样样自在,比如佛的肉眼自在、天眼自在、慧眼自在、法眼自在,无一不自在。

我们在《西游记》里看到孙悟空七十二变,我们好羡慕,那就是属于神力自在。但是孙悟空的那个神力自在比起佛的神力自在,真是不足挂齿,微不足道。

第九,“法自在”。

“法”是指说法,就是教学。

佛的教学方法非常善巧,能令一切众生都能理解而不会错解。我们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比如现在同修们听我讲,有的听不懂,有的听了以后,错会了我的意思。这说明什么?说明我法不自在,不善巧。因为我是凡夫,没有佛的“四无碍辩才”。这是第九个法自在。

第十,“智自在”。

权实二智,根本智与后得智都没有障碍。因此佛能观机,佛说法契机。佛看到在这次大会中,有不少众生多生多劫修积的善根、福德成熟了,所以才为大家说出这个平等成佛的法门。

与会的有等觉菩萨,比如文殊、普贤、弥勒、贤护等十六正士。除了这些等觉菩萨之外,也有天人、饿鬼、畜生,六道众生等等都有。只要过去善根、福德成熟,现在就缺少因缘了。佛为此宣说宣讲这部经,因缘具足,他就成熟了。

因为善根、福德成熟以后,还要有因缘。佛讲这部经就是因缘也具足了,三样都足了,当然他作佛的机缘就成熟了。就像前文所讲的“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定慧所起的作用,归纳成前面所讲的十个大自在,这十个大自在的关键在于定。

这个“定”是什么?定就是清净心。心清净到了极处,如来果地上的最殊胜的十种自在,你一定也能证得,这不是佛的专利,是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的。

佛在《华严经》上为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智慧”就是究畅无极的大智;这个“德”就是十种自在;“相”就是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方便说。真实说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我们自性本有的。

本有的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不是没有了,是你的定慧失掉了。什么时候你恢复了定慧,你的智慧德相就恢复了。这件事情还是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求别人求不到,求自己样样都能得到。佛说这句话,是要我们对他生起坚定的信心。佛讲的话句句真实,没有一句妄语,没有一句夸张。

上面这一段经文,是佛对阿难说:你应当知道,如果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智慧是一切大菩萨难以测量,究竟圆满、没有障碍。他能把很短的时间延长到无量亿劫,也能把很长的时间缩为一念。身及诸根无有增减、不生不灭。

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智慧、道德、能力呢?因为他的智慧究竟通畅、无有局限。所以能在一切法中,得到最殊胜的大自在。

这是对上一段经文的概括和总结。

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谛听〗就是真诚、仔细、恭敬地听。

〖善思念之〗:是要你听了之后,能够真正体会佛讲的这些道理、方法与境界。你要细心地去体会,才能真正地得到受用。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佛详详细细地分别为你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因果,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这一段经文很短,是什么意思呢?阿难你要认真仔细地听、细心地去体会佛所讲的道理和方法,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我一定为你们大众详细解说。

佛这一说明,就说出了这一部希有方便、最殊胜无比的念佛法门,能令一切众生一生往生不退平等成佛。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