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出家有风险吗?温金玉教授:风险太大了 内容: 当有人因外甥成绩不佳动了“出家避世”的念头,问“出家有无风险”? 温金玉教授答:“风险太大了。 ”若你也曾被“出家解脱”的想象模糊了视线,不妨读读中国人民大学净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温金玉教授这篇掷地有声的文章。 它会告诉你:佛门门槛高,不是“逃避”的出口,而是“担当”的起点;出家不是儿戏,是一生的修行,是对生命的终极负责。 文/温金玉有一朋友关注我的公众号,看了这几天的文章突发奇想,说他外甥学习成绩不好,是否可以考虑出家,但又担心,问我出家有无风险? 我的回答是“风险太大了”。 出家不仅有世间的风险,还有出世间的风险;不仅要自度,更要度亲人、度众生。 寺院不是避风港,更不是安乐窝。 如果说到卷,可以说出家更卷,因为责任更大、任务更重,不仅要完成人的职责,还要完成佛的大愿。 太虚大师有诗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佛陀出家度了自己一家人、一族人,进而度了那么多众生,我们如果出家,要度谁呢? 如果连自己也无法度,那出家的意义何在? 常言:“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你说风险大不大! 不仅要赔上今生,还要赔上来世。 所以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同儿戏,不可不慎。 不要误自己,误众生,误佛教。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写过一首诗赠给一个抄经的头陀,原诗是:“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袈裟未着愁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 ”人未出家,总觉得人生烦愁事太多,苦恼不断,以为只要出了家就不会再有烦恼,哪知真正出了家,穿上袈裟,烦恼依旧难断,忧愁之事更多。 众生难尽,无缘难度,定业难逃,你说愁不愁? 当一个出家人,做人天师,难度其实很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引齐文宣王萧子良之文,谓出家有十八难行∶1、辞别父母恩情。 2、割舍妻子儿女恩染。 3、抛弃权势地位。 4、忍耐节食戒之苦。 5、甘于吃素,饮食粗淡。 6、不厌翘勤而精苦。 7、不吝啬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等七宝,而毅然舍弃。 8、不积蓄钱财而弃散财物。 9、自给自足而不能蓄养奴僮。 10、不看美丽漂亮的东西。 11、不听动听的音乐。 12、不收藏自己喜欢的东西。 13、不能沉迷于保养身体,反而要不惜舍弃自己的肉身。 14、不能贪图睡眠,或昼夜玩乐而不去就寝。 15、不能广交朋友而要寂静修道。 16、不能贪图口欲而大吃二喝。 17、午后不食。 18、住与坟墓中,见到死尸臭烂狼籍,火烧鸟啄,观想思惟无常,修苦空之观,以厌离三界。 今天如果去佛学院看看,你就知道学历卷不卷、能力卷不卷、学问卷不卷,佛教界现在已有一大批海归博士,一大批外语人才,现在已是2025年了,不能还用清末的眼光看佛教。 有在寺院住过的同学知道,每天早上4时半的起床上早殿,第一天是新鲜好奇,第二天就是痛苦不堪。 有同学连续在寺里吃七天素,回家夸张说连楼梯都爬不动了。 佛门有一句话很形象:“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寺院不是996,而是尽形寿。 发布时间:2025-07-28 10:32:1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news/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