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城市记忆:寻找羊城的武术基因 内容: 千年商都广州,沉淀着一段刚劲恢弘的武林往事。 漫步海珠区,与香火鼎盛的海幢寺一墙之隔,或许会路过那条名为“武功巷”的寻常街巷。 这个名字,正是这座城市尚武记忆的鲜活地标,无声地诉说着海幢寺作为岭南武术重要源头的辉煌过往。 有迹可循:街巷地名里的武林与海幢寺相邻的“武功巷”,并非一个孤立的名称,城市的记忆,就镌刻在它的地名里。 民族英雄邓世昌年少时便曾在此附近的武馆习武强身。 这些散落在城市地图上的坐标,构成了一张看不见的“广州武林地图”,而海幢寺,正是这张地图的中心。 它们证明了武术在当时的广州,并非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融入市井生活的一部分。 海幢寺的钟声,不仅感染着佛子,也伴随着武僧与弟子们练功时的呼喝之声,共同构成了老广州充满生机与力量的日常。 活着的历史:洪拳在当下海幢寺的武术基因,并不仅存在故纸堆与传说里,它是一种“活态”的传承,至今仍在岭南大地上蓬勃跳动。 由至善禅师在海幢寺播下火种,历经黄麒英、黄飞鸿、林世荣等几代宗师传承与发扬的洪拳,如今已成为广东习练者甚众、影响极深远的拳种之一。 无论是在晨光熹微的公园广场,还是在遍布城乡的武馆与文体中心,都不难见到习练者演练洪拳的身影。 他们所打的“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等套路,源流可清晰地追溯至海幢寺。 这门古老的武学,已从一座寺院的传承,演变为一种深入民间的文化习惯与强身之道。 从传说至信史:展览唤醒的城市文化记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幢寺与岭南武术的渊源,更多是口耳相传的传奇。 而“海丝禅韵——海幢寺与清代中外文化交流”展览中林世荣《工字伏虎拳》的展出,则是一次重要的“正名”。 这部由黄飞鸿亲传弟子整理的拳谱,是一件实物证据,将一段模糊的“传说”变成了清晰可考的“信史”,有力地证实了那条从至善禅师到黄飞鸿的清晰传承脉络,就发生在海幢寺的庭院之内。 这次展览,如钥匙般为广州市民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之门。 它让人们在惊叹海幢寺在外交、艺术领域成就的同时,也重新发现了这座“广东武林”深藏的雄健筋骨与武林本色。 结语海幢寺的武术基因,早已悄然编织进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DNA之中。 它既是“武功巷”这样一个可供追寻的地理痕迹,也是洪拳在民间虎虎生风的活态传承,更通过一场展览,从历史的深处被唤醒,成为我们重新认识广州、理解岭南文化多元面貌的一扇重要窗口。 这段武林往事,不仅是海幢寺的荣光,更是属于每一位广州人的、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图/广州海幢寺 发布时间:2025-11-24 10:32: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news/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