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石文字:庄柔正、林雍、林遹,敬祷灵潭,辛巳仲夏
刻立年代: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
保存现状:刊刻于黄檗山龙潭东崖壁30米高处
尺寸形制:摩崖石刻从右到左排列,每列为二至三字,共七列
考释解读:
此处摩崖,在龙潭东侧崖壁。落款“辛巳仲夏”,辛巳为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为什么这样断代呢?因为宋人梁克家的《淳熙三山志》记载:“元符二年(1099),钟提举因巡历,乃委知县庄柔正修之,移旧地之上,陂旁有大榕,日听讼其下以董役,汁铁以锢其基,广十丈,溉田如昔时。”由此可知,庄柔正来黄檗山龙潭祈雨,是就任福清知县后两年,也就是北宋建中靖国元年。
这个记载说的是,北宋元符二年,知县庄柔正在天宝陂旁的大树下办案,凡投诉者都要背一块石头,理屈者则搬运石块赎罪。陂以石为基,又熔铁汁加固其基,数月完工,改名元符陂。可灌溉数万亩农田,百姓得其利。不管是发动百姓修筑天宝陂,还是使用新的建造技术,可以说,庄柔正为修建天宝陂都可谓尽心尽力了。
庄柔正,宋兴化军莆田人,哲宗元符年间为福清知县,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尝改筑天宝陂,更名元符陂,以此灌溉良田数万亩。
摩崖石刻上的林雍,未见记载。林遹,字述中,是福清石塘人。林遹从小勤奋好学,未满20岁时,就考取了国子监,名列第一。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又考中甲科进士第四名。建炎元年(1127),因张邦昌被诛杀,削掉了他的科名,提升林遹为第三名,就是“探花”。宣和年间(1119~1125年),任南剑州知州(南剑州是福建南平市和延平区一带,位于福建北部,地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因为传说“干将莫邪”在这里“双剑化龙”而得名剑州、剑津。后来,为了和四川剑州区别,所以又叫南剑州。)建炎二年(1128),自起居郎特进中书舍人。一年后,任福州知州,并兼任福建路安抚使。绍兴元年(1131),晋宝文阁待制,任广州知州。终龙图阁直学士,赐爵“开国子”,赠少师、金紫光禄大夫。绍兴三年(1133)去世。著有《妙峰集》40卷。史家称林遹为“南渡功臣”。林遹及第之后,遭母丧,守墓三年。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自起居郎特进中书舍人。建炎三年,任福建路安抚使,转任宝文阁待制,终龙图学士。追赠少师,紫金光禄大夫。墓在裏桥岭,著有《妙峰集》四十卷。
林遹一家是福清的望族,他儿子叫林埏,字仲成,曾任福建漳浦知县、广东潮阳知县和湖南沅州知府)。林埏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林环、林瑑、林璟。这哥仨于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荣登同一科进士,一时轰动八闽,被称作“兄弟三进士”。又因为林环官至“焕章阁”,林瑑官至“龙图阁”, 再加上林遹做到龙图阁学士。祖孙三人都入阁,被称为“一门三阁”。

内容来源:2025年11月20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