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至3日,来自日本京都、大阪、滋贺、兵库等地的临济宗、真言宗、黄檗宗和融通念佛宗组成的友好访问团,在黄檗宗宗议会议长普喜正隆团长带领下,参访古黄檗并住山进行密集禅修及学术交流。访问团以“住山禅修、文化互鉴”为核心,沉浸式体验祖庭修行仪轨,深度研讨黄檗文化传承,以禅为媒续接中日佛教千年法缘,以心相交搭建中日民间友好之桥。

应缘而至:四宗聚首共赴千年之约
11月1日抵达当晚,在丈室茶叙其间,定明法师提及,2024年11月与普喜正隆长老相约今秋聚首,今长老履约而来,更携四宗同仁共访祖庭,实为殊胜因缘。普喜正隆长老坦言,此次虽团员不多,但盼为开端,未来愿组织更多宗派、更多信众前来祖庭溯源问道。



定明法师感慨,这是古黄檗重光以来首次迎来日本四宗联合参访,更开创了“沉浸式住山交流”的新模式,于法脉传承、友好互鉴而言意义深远。茶叙尾声,双方互赠礼品,一方承载祖庭加持的法物,一方饱含日本佛教界的敬意,成为中日法谊的珍贵见证。
禅行悟心:祖庭修行深契同宗之源
(一)功课出坡:践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11月2日清晨5时,古黄檗钟声悠扬,访问团成员与寺内僧众共赴早课。经声梵呗穿越时空,两国僧人同声诵经、共沐佛恩,于庄严仪轨中体会汉传佛教的一脉相承。6时20分,全体团员参与“出坡”劳动,效仿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传统,在洒扫庭院劳作中,感悟“搬柴运水皆是禅”的修行真谛。





(二)坐禅警策:体悟“明心见性”之本
当日8时、13时45分、18时30分,三轮密集坐禅如期举行。禅堂之内,万籁俱寂,团员们敛心调息、专注观照,在静默中与自性相融。两位日本法师主动申请体验古黄檗警策香板,虽中日佛教流传中香板施用形式略有差异,但那份“警策懈怠、护念修行”的悲心善意别无二致,更印证了“佛法同源,悲心一体”的深刻内涵。



(三)祖庭巡礼:追溯“黄檗东传”之脉
11时30分,在知客祥涛、书记常简等法师引导下,访问团展开祖庭巡礼。团员们驻足于殿宇之间,见京都黄檗山万福寺与古黄檗伽蓝规制一脉相承,无不感慨法脉流传的绵延不绝。行至隐元禅师纪念堂,众人肃立礼敬,缅怀隐元禅师东渡弘法、开创日本黄檗宗的千古功绩,在祖师足迹中体悟“跨海弘法、文化互鉴”的历史意义。



文心相契:黄檗文化点亮互鉴之光
(一)书院论道:共话文化传承之韵
9时30分,黄檗书院内书香氤氲,中日学者围绕黄檗文化展开深度座谈。通过文献典籍、医药图谱、雕版原物、茶道器具等实物展示,众人系统梳理了近四个世纪以来,黄檗文化随僧团东传日本的历史脉络。从禅学思想到民生技艺,从文字典籍到生活美学,黄檗文化不仅滋养了日本佛教发展,更对当地经济社会、民俗风尚产生深远影响,让在场者深刻体会到佛教文化“润物无声”的时代价值。


(二)丈室夜话:分享修行感悟之真
20时,方丈院灯火融融,团员们踊跃分享当日修行心得。其中,临济宗(妙心寺派)吉田剛観音寺住職动情提及,愿以此次参访为起点,未来尽己之力,成为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桥梁。有学者感慨黄檗文化的包容与生命力,更有人直言此次住山体验让自己重新理解了“禅在生活”的真谛。坦诚的分享、深度的共鸣,让禅文化成为跨越语言的心灵桥梁。



法谊绵长:惜别相约共赴和平之途
11月3日清晨,斋堂圆桌早斋话别。8时整,访问团整装离寺,定明法师携僧众送至山门,双方合十道别、合影留念,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普喜正隆长老临行前感慨:“此次古黄檗之行,是溯源之旅,更是安心之旅。祖庭的禅风、僧众的热忱,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法脉相连的温暖。愿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让中日佛教界的往来更频、情谊更深。”
定明法师回应:“中日佛教法谊自唐宋发轫,经元明清绵延千年,是两国文化交融的深厚根系。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携经律、技艺播撒佛法;宋代荣西禅师入宋求法,传临济禅与茶学;明清隐元隆琦禅师东渡创日本黄檗宗,引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和禅宗黄檗临济法脉融入东瀛。历代高僧以“以文化人、以法结缘”之心,书写中日交流不朽篇章,这份法缘至今滋养两国心灵。20世纪,赵朴初居士与诸长老等贤达,承续友好传统:推动典籍互赠、组织跨国法会、保护文化遗产,让中日佛教交流从间断到接续、从单一到多元,为民间友好搭起桥梁,以悲心愿力延续千年薪火。今日,我辈中青年当接传承之责:以历代高僧、先辈为范,深挖共通文化根脉,焕活禅法智慧;探索交流新径,推动青年互访、借现代媒介传和平理念。唯有续千年传统,方能让中日佛教友好薪火相传,为文明互鉴、地区和平注入新力,续写“以禅为媒、以善为邻”的新时代佳话。”

文/图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