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内容: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九〇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住耆阇崛山中。 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诣尊者舍利弗,与尊者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语尊者舍利弗言:「云何? 舍利弗! 如来有后生死耶?」舍利弗言:「诸外道! 世尊说言,此是无记。」又问:「云何? 舍利弗! 如来无后生死耶?」舍利弗答言:「诸外道! 世尊说言,此是无记。」又问:「舍利弗! 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耶?」舍利弗答言:「世尊说言,此是无记。」又问舍利弗:「如来非有后生死、非无后生死耶?」舍利弗答言:「诸外道! 世尊说言,此是无记。」诸外道出家又问尊者舍利弗:「云何所问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有后无后、非有后非无后,一切答言:『世尊说,此是无记。』云何为上座,如愚如痴,不善不辩,如婴儿无自性智?」作此语已,从坐起去。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相去不远,各坐树下,昼日禅思。 尊者舍利弗知诸外道出家去已,诣尊者摩诃迦叶所,共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 以向与诸外道出家所论说事,具白尊者摩诃迦叶:「尊者摩诃迦叶! 何因何缘世尊不记说,后有生死、后无生死、后有后无、非有非无生死耶?」尊者摩诃迦叶语舍利弗言:「若说如来后有生死者,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是则为色。 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 言有后生死者,此则不然;无后生死、有后无后、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此亦不然。 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 「舍利弗! 若说如来有后生死者,是则为受、为想、为行、为识、为动、为虑、为虚诳、为有为、为爱,乃至非有非无后有亦如是说。 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是故说后有者不然,后无、后有无、后非有非无者不然,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 舍利弗! 如是因、如是缘,故有问世尊:『如来若有、若无、若有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不可记说。」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还本处。 (九〇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佛言:「如是,迦叶! 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 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 如是,迦叶! 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 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沉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 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 「迦叶! 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沉没。 何等为五? 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猗而住。 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 是名,迦叶! 五因缘故,如来正法于此沉没。 「迦叶! 有五因缘令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 何等为五? 若比丘于大师所,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 迦叶! 是名五因缘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 是故,迦叶! 当如是学:『于大师所,当修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赞叹者,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佛说是经已,尊者摩诃迦叶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九〇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遮罗周罗那罗聚落主来诣佛所,面前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 我闻古昔歌舞戏笑耆年宿士作如是说:『若伎儿于大众中歌舞戏笑,作种种伎,令彼大众欢乐喜笑,以是业缘,身坏命终,生欢喜天。』于此,瞿昙法中所说云何?」佛告聚落主:「且止! 莫问此义。」如是再三,犹请不已。 佛告聚落主:「我今问汝,随汝意答。 古昔此聚落众生不离贪欲、贪欲缚所缚,不离瞋恚、瞋恚缚所缚,不离愚痴、愚痴缚所缚。 彼诸伎儿于大众坐中,种种歌舞伎乐嬉戏,令彼众人欢乐喜笑。 聚落主! 当其彼人欢乐喜笑者,岂不增长贪、恚、痴缚耶?」聚落主白佛言:「如是,瞿昙!」「聚落主! 譬如有人以绳反缚,有人长夜以恶心欲令此人非义饶益,不安不乐,数数以水浇所缚绳,此人被缚岂不转增急耶?」聚落主言:「如是,瞿昙!」佛言:「聚落主! 古昔众生亦复如是,不离贪欲、瞋恚、痴缚,缘彼嬉戏欢乐喜笑,更增其缚。」聚落主言:「实尔,瞿昙! 彼诸伎儿令其众生欢乐喜笑,转增贪欲、瞋恚、痴缚。 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善趣者,无有是处!」佛告聚落主:「若言古昔伎儿能令大众欢乐喜笑,以是业缘,生欢喜天者,是则邪见! 若邪见者,应生二趣,若地狱趣、若畜生趣。」说是语时,遮罗周罗那罗聚落主悲泣流泪! 尔时,世尊告聚落主:「是故我先三问不答,言聚落主:『且止! 莫问此义。』」聚落主白佛言:「瞿昙! 我不以瞿昙说故而悲泣也。 我自念,昔来云何为彼愚痴不辨不善诸伎儿辈所见欺诳,言大众中作诸伎乐,乃至生欢喜天。 我今定思:『云何伎儿歌舞嬉戏生欢喜天?』瞿昙! 我从今日,捨彼伎儿恶不善业,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佛言:「善哉! 聚落主! 此真实要。」尔时,遮罗周罗那罗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顶礼佛足,欢喜而去。 (九〇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战斗活聚落主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 我闻古昔战斗活耆年宿士作是言:『若战斗活,身被重铠,手执利器,将士先锋,堪能方便摧伏怨敌,缘此业报,生箭降伏天。』于瞿昙法中,其义云何?」佛告战斗活:「且止! 莫问此义。」如是再三问,亦再三止之,犹问不已。 佛告聚落主:「我今问汝,随汝意答。 聚落主! 于意云何? 若战斗活,身被甲冑,为战士先锋,堪能方便摧伏怨敌,此人岂不先起伤害之心,欲摄缚枷鏁,斫刺杀害于彼耶?」聚落主白佛:「如是,世尊!」佛告聚落主:「为战斗活,有三种恶邪,若身若口若意;以此三种恶邪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善趣箭降伏天者,无有是处。」佛告聚落主:「若古昔战斗活耆年宿士,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若诸战斗活,身被甲冑,手执利器,命敌先登,堪能方便摧伏怨敌,以是因缘,生箭降伏天者,是则邪见。 邪见之人,应生二处,若地狱趣、若畜生趣。」说是语时,彼聚落主悲泣流泪! 佛告聚落主:「以是义故,我先再三语汝:『且止! 不为汝说。』」聚落主白佛言:「我不以瞿昙语故悲泣,我念古昔诸斗战活耆年宿士愚痴,不善不辨,长夜,欺诳作如是言:『若战斗活,身被甲冑,手执利器,命敌先登,乃至得生箭降伏天。』是故悲泣。 我今定思:『诸战斗活,恶业因缘,身坏命终,生箭降伏天者,无有是处。』瞿昙! 我从今日,捨诸恶业,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佛告聚落主:「此真实要。」时,战斗活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坐起,作礼而去。 (九〇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调马聚落主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调马聚落主:「调伏马者,有几种法?」聚落主答言:「瞿昙! 有三种法。 何等为三? 谓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佛告聚落主:「若以三种法,马犹不调,当如之何?」聚落主言:「便当杀之?」聚落主白佛言:「瞿昙! 无上调御丈夫者,当以几种法调御丈夫?」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法调御丈夫。 何等为三? 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聚落主白佛:「瞿昙! 若三种调御丈夫,犹不调者,当如之何?」佛言:「聚落主! 三事调伏犹不调者,便当杀之。 所以者何? 莫令我法有所屈辱。」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法中,杀生者不净,瞿昙法中不应杀,而今说言:『不调伏者,亦当杀之。』?」佛告聚落主:「如汝所言:『如来法中,杀生者不净,如来不应有杀。』聚落主! 然我以三种法调御丈夫,彼不调者,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 聚落主! 若如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岂非杀耶?」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 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真为杀也。 是故我从今日,捨诸恶业,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佛告聚落主:「此真实要。」佛说此经已,调马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坐起,作礼而去。 (九一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凶恶聚落主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不修何等法故,于他生瞋恚;生瞋恚故,口说恶言,他为其作恶性名字?」佛告聚落主:「不修正见故,于他生瞋;生瞋恚已,口说恶言,他为其作恶性名字。 不修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故,于他生瞋;生瞋恚故,口说恶言,他为其作恶性名字。」复问:「世尊! 修习何法,于他不瞋,不瞋恚故,口说善言,他为其作贤善名字?」佛告聚落主:「修正见故,于他不瞋;不瞋恚故,口说善言,他为其作贤善名字。 修习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故,于他不瞋;不瞋恚故,口说善言,他为其作贤善名字。」凶恶聚落主白佛言:「奇哉! 世尊! 善说此言。 我不修正见故,于他生瞋;生瞋恚已,口说恶言,他为我作恶性名字。 我不修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故,于他生瞋;生瞋恚故,口说恶言,他为我作恶性名字。 是故,我今当捨瞋恚、刚强、麁澁。」佛告聚落主:「此真实要。」佛说此经已,凶恶聚落主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九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摩尼珠髻聚落主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先日国王集诸大臣,共论议言:『云何沙门释子比丘自为受畜金银宝物,为净耶? 为不净耶?』其中有言:『沙门释子应受畜金银宝物。』又复有言:『不应自为受畜金银宝物。』世尊! 彼言沙门释子应自为受畜金银宝物者,为从佛闻? 为自出意说? 作是语者,为随顺法? 为不随顺? 为真实说? 为虚妄说? 如是说者,得不堕于呵责处耶?」佛告聚落主:「此则妄说,非真实说、非是法说、非随顺说,堕呵责处。 所以者何? 沙门释子自为受畜金银宝物者,不清净故;若自为己受畜金银宝物者,非沙门法、非释种子法。」聚落主白佛言:「奇哉! 世尊! 沙门释子受畜金银宝物者,非沙门法、非释种子法,此真实说! 世尊! 作是说者,增长胜妙,我亦作是说:『沙门释子不应自为受畜金银宝物。』」佛告聚落主:「若沙门释子自为受畜金银珍宝清净者,五欲功德悉应清净!」摩尼珠髻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知摩尼珠髻聚落主去已,告尊者阿难:「若诸比丘依止迦兰陀竹园住者,悉呼令集于食堂。」时,尊者阿难即受佛教,周遍宣令依止迦兰陀竹园比丘集于食堂。 比丘集已,往白世尊:「诸比丘已集食堂,惟世尊知时!」尔时,世尊往诣食堂,大众前坐,坐已,告诸比丘:「今日有摩尼珠髻聚落主来谅我所,作如是言:『先日国王集诸大臣,作如是论议:「沙门释子自为受畜金银宝物,为清净不?」其中有言清净者,有言不清净者。 今问世尊,言清净者,为从佛闻? 为自妄说?』」如上广说。 「彼摩尼珠髻聚落主闻我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诸比丘! 国王、大臣共集论议,彼摩尼珠髻聚落主于大众前师子吼说:『沙门释种子不应自为受畜金银宝物。』诸比丘! 汝等从今日,须木索木、须草索草、须车索车、须作人索作人,慎勿为己受取金银种种宝物!」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一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瞻婆国揭伽池侧。 时,有王顶聚落主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王顶聚落主:「今者众生依于二边。 何等为二? 一者乐着卑下、田舍、常人凡夫五欲。 二者自苦方便,不正、非义饶益。 聚落主! 有三种乐受欲乐,卑下、田舍、常人凡夫;有三种自苦方便,不正、非义饶益。 「聚落主! 何等为三种卑下、田舍、常人凡夫乐受欲乐? 有受欲者,非法滥取,不以安乐自供,不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朋友、知识,亦不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仰求胜处安乐果报、未来生天,是名世间第一受欲。 「复次,聚落主! 受欲乐者,以法、非法滥取财物,以乐自供,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朋友、知识,而不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仰求胜处安乐果报、未来生天,是名第二受欲乐者。 「复次,聚落主! 有受欲乐者,以法求财,不以滥取,以乐自供,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知识,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仰求胜处安乐果报,未来生天,是名第三受欲乐者。 「聚落主! 我不一向说受欲平等,我说受欲者其人卑下,我说受欲者是其中人,我说受欲者是其胜人。 「何等为卑下受欲者? 谓非法滥取,乃至不仰求胜处安乐果报、未来生天,是名我说卑下者受欲。 「何等为中人受欲? 谓受欲者以法、非法而求财物,乃至不求未来生天,是名我说第二中人受欲。 「何等为我说胜人受欲? 谓彼以法求财,乃至未来生天,是名我说第三胜人受欲。 「何等为三种自苦方便? 是苦非法、不正、非义饶益? 有一自苦枯藁活,初始犯戒、污戒,彼修种种苦行,精勤方便住处住,彼不能现法得离炽然、过人法、胜妙知见安乐住。 聚落主! 是名第一自苦方便枯藁活。 「复次,自苦方便枯藁活,始不犯戒、污戒,而修种种苦行,亦不由此现法得离炽然、过人法、胜妙知见安乐住,是名第二自苦方便枯藁活。 「复次,自苦方便枯藁活,不初始犯戒、污戒,然修种种苦行方便,亦不能现法离炽然、得过人法、胜妙知见安乐住,是名第三自苦方便枯藁活。 「聚落主! 我不说一切自苦方便枯藁活悉等,我说有自苦方便是卑劣人,有说自苦方便是中人,有说自苦方便是胜人。 「何等自苦方便卑劣人? 若彼自苦方便,初始犯戒、污戒,乃至不得胜妙知见安乐住,是名我说自苦方便卑劣人。 「何等为自苦方便中人? 若彼自苦方便,不初始犯戒、污戒,乃至不得胜妙知见安乐住,是名我说自苦方便中间人。 「何等为自苦方便胜人? 若彼自苦方便枯藁活,不初始犯戒、污戒,乃至不得胜妙知见安乐住,是名我说自苦方便胜人。 「聚落主! 是名三种自苦方便,是苦非法、不正、非义饶益。 「聚落主! 有道有迹,不向三种受欲随顺方便,卑下、田舍、常人凡夫,不向三种自苦方便,是苦非法、不正、非义饶益。 聚落主! 何等为道,何等为迹,不向三种受欲、三种自苦方便? 聚落主! 为欲贪障阂故,或欲自害,或欲害他,或欲俱害,现法后世得斯罪报,心法忧苦。 瞋恚、痴所障,或欲自害,或欲害他,或欲俱害,现法后世得斯罪报,心法忧苦。 若离贪障,不欲方便自害、害他、自他俱害,不现法后世受斯罪报;彼心、心法常受喜乐,如是离瞋恚、愚痴障阂,不欲自害,不欲害他、自他俱害,不现法后世受斯罪报;彼心、心法常受安乐,于现法中,远离炽然,不待时节,亲近涅槃,即此身现缘自觉知。 聚落主! 如此现法永离炽然,不待时节,亲近涅槃,即此现身缘自觉知者,为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当其世尊说是法时,王顶聚落主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时,王顶聚落主见法、得法、知法、深入于法,度疑不由于他,于正法、律得无所畏。 即从坐起,整衣服,合掌白佛:「我今已度。 世尊! 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从今尽寿为优婆塞。」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九一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力士人间游行,到郁鞞罗住处鹦鹉阎浮林。 时,有竭昙聚落主闻沙门瞿昙在力士人间游行,至郁鞞罗聚落鹦鹉阎浮林,说现法苦集、苦没。 我当往诣彼沙门瞿昙,若我诣沙门瞿昙者,彼必为我说现法苦集、苦没。 即往彼郁鞞罗聚落,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我闻世尊常为人说现法苦集、苦没。 善哉! 世尊! 为我说现法苦集、苦没。」佛告聚落主:「我若说过去法苦集、苦没者,知汝于彼为信、为不信,为欲、不欲,为念、不念,为乐、不乐,汝今苦不? 我若说未来苦集、苦没者,知汝于彼为信、不信,为欲、不欲,为念、不念,为乐、不乐,汝今苦不? 我今于此说现法苦集、苦没,聚落主! 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欲生、欲集、欲起、欲因、欲缘而苦生。」聚落主白佛言:「世尊! 极略说法,不广分别,我所不解。 善哉! 世尊! 唯愿广说,令我等解。」佛告聚落主:「我今问汝,随汝意说,聚落主! 于意云何? 若众生于此郁鞞罗聚落住者,是若缚、若打、若责、若杀,汝心当起忧、悲、恼、苦不?」聚落主白佛言:「世尊! 亦不一向。 若诸众生于此郁鞞罗聚落住者,于我有欲、有贪、有爱、有念、相习近者,彼遭若缚、若打、若责、若杀,我则生忧、悲、恼、苦。 若彼众生所无欲、贪、爱、念、相习近者,彼遭缚、打、责、杀,我何为横生忧、悲、恼、苦?」佛告聚落主:「是故当知,众生种种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欲生、欲习、欲起、欲因、欲缘而生众苦。 聚落主! 于意云何? 汝依父母不相见者,则生欲、贪、爱、念不?」聚落主言:「不也,世尊!」「聚落主! 于意云何? 若见、若闻彼依父母,当起欲、爱、念不?」聚落主言:「如是,世尊!」复问:「聚落主! 于意云何? 彼依父母,若无常变异者,当起忧、悲、恼、苦不?」聚落主言:「如是,世尊! 若依父母无常变异者,我或隣死,岂唯忧、悲、恼、苦?」佛告聚落主:「是故当知,若诸众生所有苦生,一切皆以爱欲为本,欲生、欲集、欲起、欲因、欲缘而生苦。」聚落主言:「奇哉! 世尊! 善说如此依父母譬。 我有依父母,居在异处,我日日遣信问其安否;使未时还,我以忧苦,况复无常,而无忧苦?」佛告聚落主:「是故我说,其诸众生所有忧苦,一切皆以欲为根本,欲生、欲集、欲起、欲因、欲缘而生忧苦。」佛告聚落主:「若有四爱念无常变异者,则四忧苦生;若三、二,若一爱念无常变异者,则一忧苦生。 聚落主! 若都无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即说偈言:「若无世间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患,一切忧苦消灭尽,犹如莲花不着水。」当其世尊说是法时,揭昙聚落主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见法得法,深入于法,度诸狐疑不由于他、不由他度,于正法、律得无所畏。 从坐起,整衣服,合掌白佛:「已度。 世尊! 我以超越。 我从今日,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尽其寿命为优婆塞,唯忆持我!」佛说此经已,揭昙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九一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人间游行,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千优婆塞、五百乞残食人,从城至城,从聚落至聚落,人间游行,至那罗聚落好衣菴罗园中。 时,有刀师氏聚落主是尼揵弟子,诣尼揵所,礼尼揵足,退坐一面。 尔时,尼揵语刀师氏聚落主:「汝能共沙门瞿昙作蒺[卄/梨]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耶?」聚落主言:「阿梨! 我立何等论为蒺[卄/梨]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尼揵语聚落主言:「汝往诣沙门瞿昙所,作是问:『瞿昙常愿欲令诸家福利具足增长,作如是愿、如是说不?』若答汝言不者,汝当问言:『沙门瞿昙与凡愚夫有何等异?』若言有愿有说者,当复问言:『沙门瞿昙若有如是愿、如是说者,今云何于饥馑世,游行人间,将诸大众千二百五十比丘、千优婆塞、五百乞残食人,从城至城,从村至村,损费世间,如大雨雹雨已,乃是减损,非增益也。 瞿昙所说,殊不相应,不类不似,前后相违。』如是。 聚落主! 是名蒺[卄/梨]论,令彼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尔时,刀师氏聚落主受尼揵劝教已,诣佛所恭敬问讯,恭敬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瞿昙常欲愿令诸家福利增长不?」佛告聚落主:「如来长夜欲令诸家福利增长,亦常作是说。」聚落主言:「若如是者,云何瞿昙于饥馑世人间乞食,将诸大众」,乃至「不似不类,前后相违?」佛告聚落主:「我忆九十一劫以来,不见一人施一比丘,有尽有减。 聚落主! 汝观今日有人家大富,多钱财、多眷属、多僕从,当知其家长夜好施,真实寂止,故致斯福利。 聚落主! 有八因缘,令人损减福利不增。 何等为八? 王所逼、贼所劫、火所焚、水所漂、藏自消减、抵债不还、怨憎残破、恶子费用,有是八种为钱财难聚。 聚落主! 我说无常为第九句。 如是,聚落主! 汝捨九因九缘,而言沙门瞿昙破坏他家,不捨恶言、不捨恶见,如铁枪投水,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时,刀师氏聚落主心生恐怖,身毛皆竪,白佛言:「世尊! 我今悔过! 如愚如痴,不善不辩,于瞿昙所不实欺诳,虚说妄语。」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九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那罗聚落好衣菴罗园中。 时,有刀师氏聚落主,先是尼揵弟子,诣尼揵所,礼尼揵足,退坐一面。 尔时,尼揵语聚落主:「汝能共沙门瞿昙作蒺[卄/梨]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聚落主白尼揵:「阿梨! 何等为蒺[卄/梨]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耶?」尼揵语聚落主:「汝往沙门瞿昙所,作如是言:『瞿昙不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耶?』若言不者,应语言:『瞿昙与凡愚夫有何等异?』若言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者,复应问言:『若欲安慰一切众生者,以何等故,或为一种人说法? 或不为一种人说法?』作如是问者,是名蒺[卄/梨]论,令彼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尔时,聚落主受尼揵劝进已,往诣佛所,恭敬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岂不欲常安慰一切众生,叹说安慰一切众生?」佛告聚落主:「如来长夜慈愍安慰一切众生,亦常叹说安慰一切众生。」聚落主白佛言:「若然者,如来何故为一种人说法? 又复不为一种人说法?」佛告聚落主:「我今问汝,随意答我。 聚落主! 譬如有三种田,有一种田沃壤肥泽,第二田中,第三田[塉-月+目]薄,云何? 聚落主! 彼田主先于何田耕治下种?」聚落主言:「瞿昙! 于最沃壤肥泽者,先耕下种。」「聚落主! 复于何田次耕下种?」聚落主言:「瞿昙! 当于中田次耕下种。」佛告聚落主:「复于何田次耕下种?」聚落主言:「当于最下[塉-月+目]薄之田,次耕下种。」佛告聚落主:「何故如是?」聚落主言:「不欲废田存种而已。」佛告聚落主:「我亦如是,如彼沃壤肥泽田者,我诸比丘、比丘尼亦复如是。 我常为彼演说正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 彼闻法已,依于我舍、我洲、我覆、我荫、我趣,常以净眼,观我而住,作如是念:『佛所说法,我悉受持,令我长夜以义饶益,安隐乐住。』「聚落主! 如彼中田者,我弟子优婆塞、优婆夷亦复如是。 我亦为彼演说正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 彼闻法已,依于我舍、我洲、我覆、我荫、我趣,常以净眼,观察我住,作如是念:『世尊说法,我悉受持,令我长夜以义饶益,安隐乐住。』「聚落主! 如彼田家最下田者,如是我为诸外道异学尼揵子辈,亦为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然于彼等少闻法者,亦为其说,多闻法者,亦为其说。 然其彼众于我善说法中,得一句法,知其义者,亦复长夜以义饶益,安隐乐住。」时,聚落主白佛:「甚奇! 世尊! 善说如是三种田譬。」佛告聚落主:「汝听我更说譬类。 譬如士夫有三水器,不穿不坏,亦不津漏。 第二器不穿不坏,而有津漏。 第三器者,穿坏津漏。 云何? 聚落主! 彼士夫三种器中,常持净水着何等器中?」聚落主言:「瞿昙! 当以不穿不坏、不津漏者,先以盛水。」佛告聚落主:「次复应以何器盛水?」聚落主言:「瞿昙! 当持彼器不穿不坏而津漏者,次以盛水。」佛告聚落主:「彼器满已,复以何器为后盛水?」聚落主言:「以穿坏津漏之器最后盛水。 所以者何? 须臾之间,供小用故。」佛告聚落主:「如彼士夫不穿不坏、不津漏器,诸弟子比丘、比丘尼亦复如是。 我常为彼演说正法,乃至长夜以义饶益,安隐乐住。 如第二器不穿不坏而津漏者,我诸弟子优婆塞、优婆夷亦复如是。 我常为彼演说正法,乃至长夜以义饶益,安隐乐住,如第三器穿坏津漏者,外道异学诸尼揵辈亦复如是。 我亦为彼演说正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 多亦为说,少亦为说。 彼若于我说一句法,知其义者,亦得长夜安隐乐住。」时,刀师氏聚落主闻佛所说,心大恐怖,身毛皆竪,前礼佛足悔过:「世尊! 如愚如痴,不善不辩,于世尊所不谛真实,虚伪妄说!」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足而去。 (九一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那罗聚落好衣菴罗园中。 时,有刀师氏聚落主,尼揵弟子,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聚落主:「欲何所论? 尼揵若提子为何所说?」聚落主言:「彼尼揵若提子说:『杀生者,一切皆堕泥犁中,以多行故,则将至彼;如是盗、邪淫、妄语皆堕泥犁中,以多行故,则将至彼。』」佛告聚落主:「若如尼犍若提子说杀生者堕泥犁中,以多行故,而往生彼者,则无有众生堕泥犁中。 聚落主! 于意云何? 何等众生于一切时有心杀生? 复于何时有心不杀生,乃至何时有心妄语,何时有心不妄语?」聚落主白佛言:「世尊! 人于昼夜,少时有心杀生,乃至少时有心妄语,而多时不有心杀生,乃至妄语。」佛告聚落主:「若如是者,岂非无有人堕于泥犁中耶? 如尼揵所说:『有人杀生者,一切堕泥犁中,多习行者将往生彼,乃至妄语亦复如是。』聚落主! 彼大师出兴于世,觉想筹量,入觉想地住。 于凡夫地自辩所说,随意筹量,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法,言杀生者,一切皆堕泥犁中,多习行将往生彼,乃至妄语亦复如是。 彼诸弟子若信其说,言:『我大师知其所知,见其所见,能为弟子作如是说:「若杀生者,一切皆堕泥犁中,多习行故,将往生彼。」我本有心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当堕泥犁中。』得如是见,乃至不捨此见,不厌彼业,不觉彼悔,于未来世,不捨杀生,乃至不捨妄语,彼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亦不满足。 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不满足故,则为谤圣邪见;邪见因缘故,身坏命终,生恶趣泥犁中。 如是,聚落主! 有因、有缘众生烦恼,有因、有缘众生业烦恼。 「聚落主! 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常为众生呵责杀生,赞叹不杀;呵责偷盗、邪淫、妄语,赞叹不盗、不淫、不妄语。 常以此法,化诸声闻,令念、乐、信、重,言:『我大师知其所知,见其所见,呵责杀生,赞叹不杀,乃至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我从昔来,以愚痴无慧,有心杀生,我缘是故,今自悔责。』虽不能令彼业不为,且因此悔责故,于未来世,得离杀生,乃至得离盗、淫、妄语,亦得满足正意解脱,满足慧解脱,意解脱、慧解脱满足已,得不谤贤圣,正见成就;正见因缘故,得生善趣天上。 如是,聚落主! 有因、有缘众生业烦恼清净。 「聚落主! 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随时昼夜观察所起少有心杀生、多有心不杀生。』若于有心杀生,当自悔责,不是不类。 若不有心杀生,无怨无憎,心生随喜;随喜已,欢喜生;欢喜已,心猗息;心猗息已,心受乐;受乐已,则心定。 心定已,圣弟子心与慈俱,无怨无嫉,无有瞋恚,广大无量,满于一方,正受住;二方、三方,乃至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无有瞋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诸方,具足正受住。」尔时,世尊以爪甲抄少土,语刀师氏聚落主言:「云何? 聚落主! 我爪甲土多? 大地为多?」聚落主白佛言:「世尊! 爪甲土少少耳,大地土无量无数。」佛告聚落主:「如甲上之土甚少,大地之土其数无量。 如是心与慈俱,修习多修习,诸有量业者,如甲上土,不能将去,不能令住。 如是偷盗对以悲心,邪淫对以喜心,妄语对以捨心,不得为比。」说是语时,刀师氏聚落主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聚落主见法、得法、觉法、知法、深入于法,离诸狐疑不由于他、不随于他,于正法、律得无所畏。 从坐起,整衣服,右膝着地,合掌白佛:「我已度。 世尊! 已越。 世尊! 我今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尽其寿命为优婆塞。 世尊! 譬如士夫欲求灯明,取其马尾,以为灯炷,欲吹令然,终不得明,徒自疲劳,灯竟不然。 我亦如是,欲求明智,于诸愚痴尼揵子所,愚痴习近,愚痴和合,愚痴奉事,徒自劳苦,不得明智,是故我今重归依佛、归法、归僧。 从今以去,于彼尼揵愚痴不善不辩者所,少信、少敬、少爱、少念,于今远离。 是故,我今第三归佛、归法、归僧,乃至尽寿,为优婆塞,自净其心。」时,刀师氏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九一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有三种调马。 何等为三种? 有马捷疾具足、色不具足、形体不具足。 有马色具足、捷疾具足形体不具足。 有马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 如是有三种调士夫相。 何等为三? 有士夫捷疾具足、色不具足、形体不具足。 有士夫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不具足。 有士夫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 「比丘! 何等为不调士夫捷疾具足、色不具足、形体不具足,有士夫于此苦如实知,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如实知,如是观者三结断,身见、戒取、疑。 此三结断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是名捷疾具足。 何等为非色具足? 若有问阿毗昙、律,不能以具足句味,次第随顺,具足解说,是名色不具足。 云何形体不具足? 非大德名闻,感致衣被、饮食、床卧、汤药、众具,是名士夫捷疾具足、色不具足、形体不具足。 「何等为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不具足? 谓士夫此苦如实知,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如实知,乃至究竟苦边,是捷疾具足。 何等为色具足? 若问阿毗昙、律,乃至能为解说,是名色具足。 何等为形体不具足? 非大德名闻,不能感致衣被、饮食、卧具、汤药,是名士夫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不具足。 「何等为士夫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 谓士夫此苦如实知,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如实知,乃至究竟苦边,是名捷疾具足。 何等为色具足,若问阿毗昙、律,乃至能解说,是名色具足。 何等为形体具足,大德名闻,乃至卧具、汤药,是名形体具足,是名士夫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一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有三种良马。 何等为三? 有马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体具足。 有马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体具足,有马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 于正法、律有三种善男子。 何等为三? 有善男子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体具足,有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体具足,有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 「何等为善男子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体具足? 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如实知,苦灭圣谛如实知,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作如是知、如是见已,断五下分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断此五下分结已,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复还生此世,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 云何色不具足? 若问阿毗昙、律,不能解了句味,次第随顺,决定解说,是名色不具足。 云何形体不具足? 谓非名闻大德,能感财利供养、衣被、饮食、随病汤药,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体具足。 「何等为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体具足? 谓善男子此苦圣谛如实知,乃至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复还生此世,是名捷疾具足。 云何色具足? 若有问阿毗昙、律,能以次第句味,随顺决定,而为解说,是名色具足。 云何非形体具足? 谓非名闻大德,能感财利供养、衣被、饮食、随病汤药,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体具足。 「何等为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 谓善男子此苦圣谛如实知,乃至得阿那含生般涅槃,不复还生此世,是名捷疾具足。 何等为色具足,若有问阿毗昙、毗尼,乃至而为解说,是名色具足。 何等为形体具足? 谓名闻大德能感财利,乃至汤药、众具,是名形体具足,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4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fojing/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