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杂阿含经卷第四十 内容: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〇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能受持七种受者,以是因缘得生天帝释处。 谓天帝释本为人时,供养父母,及家诸尊长,和颜软语,不恶口,不两舌,常真实言;于悭悋世间,虽在居家而不悭惜,行解脱施,勤施,常乐行施,施会供养,等施一切。」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供养于父母,及家之尊长,柔和恭逊辞,离麁言两舌。 调伏悭悋心,常修真实语,彼三十三天,见行七法者。 咸各作是言,当来生此天。」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〇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鞞舍离国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时,有离车名摩诃利,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见天帝释不?」佛答言:「见。」离车复问:「世尊! 见有鬼似帝释形以不?」佛告离车:「我知天帝释,亦知有鬼似天帝释,亦知彼帝释法,受持彼法缘故,得生帝释处。 离车! 帝释本为人时,供养父母,乃至行平等捨。」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供养于父母,及家之尊长,柔和恭逊辞,离麁言两舌。 调伏悭悋心,常修真实语,彼三十三天,见行七法者。 咸各作是言,当来生此天。」佛说此经已,时摩诃利离车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〇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鞞舍离国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 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名释提桓因?」佛告比丘:「释提桓因本为人时,行于顿施;沙门、婆罗门、贫穷、困苦、求生行路乞,施以饮食、钱财、穀、帛、华香、严具、床卧、灯明,以堪能故,名释提桓因。」比丘复白佛言:「世尊! 何因、何缘故,释提桓因复名富兰陀罗?」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数数行施衣被、饮食,乃至灯明。 以是因缘,故名富兰陀罗。」比丘复白佛言:「何因、何缘故,复名摩伽婆。」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名摩伽婆故,释提桓因即以本名,名摩伽婆。」比丘复白佛言:「何因、何缘复名娑婆婆?」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数以婆诜私衣布施供养。 以是因缘故,释提桓因名娑婆婆。」比丘复白佛言:「世尊! 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复名憍尸迦?」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为憍尸族姓人。 以是因缘故,彼释提桓因复名憍尸迦。」比丘问佛言:「世尊! 何因、何缘彼释提桓因名舍脂鉢低?」佛告比丘:「彼阿修罗女名曰舍脂,为天帝释第一天后,是故帝释名舍脂鉢低。」比丘白佛言:「世尊! 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复名千眼?」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聪明智慧,于一坐间,思千种义,观察称量。 以是因缘,彼天帝释复名千眼。」比丘白佛:「何因、何缘彼释提桓因复名因提利?」佛告比丘:「彼天帝释于诸三十三天,为王为主。 以是因缘故,彼天帝释名因提利。」佛告比丘:「然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受持七种受。 以是因缘,得天帝释。 何等为七? 释提桓因本为人时,供养父母;乃至等行惠施,是为七种受。 以是因缘,为天帝释。」尔时,世尊即说偈言如上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〇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鞞舍离国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夜叉鬼,丑陋恶色,在帝释空座上坐。 三十三天见此鬼丑陋恶色,在帝释空座上坐。 见已,咸各瞋恚。 诸天如是极瞋恚已,彼鬼如是如是随瞋恚渐渐端正。 「时,三十三天往诣天帝释,白帝释言:『憍尸迦! 当知有一异鬼,丑陋恶色,在天王空座上坐,我等诸天见彼鬼丑陋恶色,坐天王座,极生瞋恚,随彼诸天瞋恚,彼鬼随渐端正。』释提桓因告诸三十三天:『彼是瞋恚对治鬼。』「尔时,天帝释自往彼鬼所,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三称名字而言:『仁者! 我是释提桓因。』随释提桓因如是恭敬下意,彼鬼如是如是随渐丑陋,即复不现。 「时,释提桓因自坐已,而说偈言:「『人当莫瞋恚,见瞋莫瞋报, 于恶莫生恶,当破坏憍慢。 不瞋亦不害,名住贤圣众, 恶罪起瞋恚,坚住如石山。 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马车, 我说善御士,非谓执绳者。』」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叹说不瞋。 汝等如是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赞叹不瞋,当如是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〇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 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鉢,洗足已,持尼师坛,着右肩上,至安陀林,布尼师坛,坐一树下,入昼正受。 尔时,祇桓中有两比丘诤起,一人骂詈,一人默然。 其骂詈者,即便改悔忏谢于彼,而彼比丘不受其忏,以不受忏故。 时,精舍中众多比丘共相劝谏,高声閙乱。 尔时,世尊以净天耳过于人耳,闻祇桓中高声閙乱。 闻已,从禅觉,还精舍,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我今晨朝乞食,还至安陀林,坐禅人昼正受,闻精舍中高声大声,纷纭閙乱,竟为是谁?」比丘白佛:「此精舍中有二比丘诤起,一比丘骂,一者默然。 时,骂比丘寻向悔谢,而彼不受。 缘不受故,多人劝谏,故致大声,高声閙乱。」佛告比丘:「云何? 比丘! 愚痴之人,人向悔谢,不受其忏,若人忏而不受者,是愚痴人,长夜当得不饶益苦。 诸比丘! 过去世时,释提桓因有三十三天共诤,说偈教诫言:「『于他无害心,瞋亦不缠结, 怀恨不经久,于瞋以不住。 虽复瞋恚盛,不发于麁言, 不求彼开节,扬人之虚短。 常当自防护,以义内省察, 不怒亦不害,常与贤圣俱。 若与恶人俱,刚彊犹山石, 盛恚能自持,如制逸马车。 我说为善御,非谓执绳者。』」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常行忍辱,亦复赞叹行忍者。 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当行忍辱,赞叹忍者,应当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〇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天、阿修罗对阵欲战,释提桓因语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莫得各各共相杀害,但当论议,理屈者伏。』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言:『设共论议,谁当证知理之通塞?』天帝释言:『诸天众中自有智慧明记识者,阿修罗众亦复自有明记识者。』毗摩质多罗阿修罗言:『可尔。』释提桓因言:『汝等可先立论,然后我当随后立论,则不为难。』「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即说偈立论言:「『我若行忍者,于事则有阙, 愚痴者当言,怖畏故行忍。』「释提桓因说偈答言:「『正使愚痴者,言恐怖故忍, 及其不言者,于理何所伤。 但自观其义,亦观于他义, 彼我悉获安,斯忍为最上。』「毗摩质多罗阿修罗复说偈言:「『若不制愚痴,愚痴则伤人, 犹如凶恶牛,捨走逐触人。 执杖而强制,怖畏则调伏, 是故坚持杖,折伏彼愚夫。』「帝释复说偈言:「『我常观察彼,制彼愚夫者, 愚者瞋恚盛,智以静默伏。 不瞋亦不害,常与贤圣俱, 恶罪起瞋恚,坚住如石山。 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马车, 我说善御士,非谓执绳者。』「尔时,天众中有天智慧者,阿修罗众中有阿修罗智慧者,于此偈思惟称量观察,作是念:『毗摩质多罗阿修罗所说偈,终竟长夜起于斗讼战诤,当知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教人长夜斗讼战诤;释提桓因所说偈,长夜终竟息于斗讼战诤,当知天帝释长夜教人息于斗讼战诤,当知帝释善论得胜。』」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以善论议伏阿修罗。 诸比丘! 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立于善论,赞叹善论。 汝等比丘亦应如是,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当善论,赞叹善论,应当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天帝释,天、阿修罗对阵欲战。 释提桓因语三十三天众言:『今日诸天与阿修罗军战,诸天得胜,阿修罗不如者,当生擒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以五繫缚,将还天宫。』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告阿修罗众:『今日诸天、阿修罗共战,若阿修罗胜,诸天不如者,当生擒释提桓因,以五繫缚,将还阿修罗宫。』当其战时,诸天得胜,阿修罗不如。 「时,彼诸天捉得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以五繫缚,将还天宫,缚在帝释断法殿前门下。 帝释从此门入出之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缚在门侧瞋恚骂詈。 「时,帝释御者见阿修罗王,身被五缚,在于门侧,帝释出入之时辄瞋恚骂詈。 见已即便说偈,白帝释言:「『释今为畏彼,为力不足耶, 能忍阿修罗,面前而骂辱。』「释即答言:「『不以畏故忍,亦非力不足, 何有黠慧人,而与愚夫对。』「御者复白言:「『若但行忍者,于事则有阙, 愚痴者当言,畏怖故行忍。 是故当苦治,以智制愚痴。』「帝释答言:「『我常观察彼,制彼愚夫者, 见愚者瞋盛,智以静默伏。 非力而为力,是彼愚痴力, 愚痴违远法,于道则无有。 若使有大力,能忍于劣者, 是则为上忍。 无力何有忍? 于他极骂辱,大力者能忍, 是则为上忍。 无力何所忍? 于己及他人,善护大恐怖, 知彼瞋恚盛,还自守静默。 于二义俱备,自利亦利他。 谓言愚夫者,以不见法故, 愚夫谓胜忍,重增其恶口, 未知忍彼骂,于彼常得胜。 于胜己行忍,是名恐怖忍。 于等者行忍,是名忍诤忍。 于劣者行忍,是则为上忍。』」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常行忍辱,赞叹于忍。 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如是行忍,赞叹于忍,应当学!」佛说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释提桓因欲入园观。 时,勅其御者,令严驾千马之车诣于园观。 御者奉勅,即严驾千马之车,往白帝释:『唯! 俱尸迦! 严驾已竟,唯王知时。』天帝释即下常胜殿,东向合掌礼佛。 尔时,御者见,即心惊毛竪,马鞭落地。 「时,天帝释见御者心惊毛竪,马鞭落地,即说偈言:「『汝见何忧怖,马鞭落于地。』「御者说偈白帝释言:「『见王天帝释,为舍脂之夫, 所以生恐怖,马鞭落地者。 常见天帝释,一切诸大地, 人天大小王,及四护世主。 三十三天众,悉皆恭敬礼, 何处更有尊,尊于帝释者。 而今正东向,合掌修敬礼。』「尔时,帝释说偈答言:「『我实于一切,世间大小王, 及四护世王,三十三天众, 最为其尊王,故悉来恭敬, 而复有世间,随顺等正觉, 名号满天师,故我稽首礼。』「御者复白言:「『是必世间胜,故使天王释, 恭敬而合掌,东向稽首礼。 我今亦当礼,天王所礼者。』「时,天帝释,舍脂之夫说如是偈,礼佛已,乘千马车,往诣园观。」佛告诸比丘:「彼天帝释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尚恭敬佛,亦复赞叹恭敬于佛。 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如是恭敬于佛,亦当赞叹恭敬佛者,应当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广说如上。 差别者:「尔时,帝释下常胜殿,合掌东向敬礼尊法。」乃至。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如上广说。 差别者:「尔时,帝释说偈答御者言:「『我实为大地,世间大小王, 及四护世主,三十三天众, 如是等一切,悉尊重恭敬, 然复有净戒,长夜入正受。 正信而出家,究竟诸梵行, 故我于彼所,尊重恭敬礼。 又调伏贪恚,超越愚痴境, 修学不放逸,亦恭敬礼彼。 贪欲瞋恚痴,悉已永不着, 漏尽阿罗汉,复应敬礼彼。 若复在居家,奉持于净戒, 如法修布萨,亦复应敬礼。』「御者白帝释言:「『是必世间胜,故天王敬礼, 我亦当如是,随天王恭敬。』「诸比丘! 彼天帝释,舍脂之夫敬礼法、僧,亦复赞叹礼法、僧者,汝等已能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当如是敬礼法、僧,当复赞叹礼法、僧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天帝释欲入园观,王勅御者,令严驾千马之车。 御者受教,即严驾已,还白帝释:『乘已严驾,唯王知时。』「尔时,帝释从常胜殿来下,周向诸方,合掌恭敬。 「时,彼御者见天帝释从殿来下,住于中庭,周向诸方,合掌恭敬。 见已惊怖,马鞭落地,而说偈言:「『诸方唯有人,臭秽胞胎生, 神处秽死尸,饥渴常燋然。 何故憍尸迦,故重于非家? 为我说其义,饥渴愿欲闻。』「时,天帝释说偈答言:「『我正恭敬彼,能出非家者, 自在游诸方,不计其行止。 城邑国土色,不能累其心, 不畜资生具,一往无欲定。 往则无所求,唯无为为乐, 言则定善言,不言则寂定。 诸天阿修罗,各各共相违, 人间自共诤,相违亦如是。 唯有出家者,于诸诤无诤, 于一切众生,放捨于刀杖。 于财离财色,不醉亦不荒, 远离一切恶,是故敬礼彼。』「是时,御者复说偈言:「『天王之所敬,是必世间胜, 故我从今日,当礼出家人。』「如是说已,天帝释敬礼诸方一切僧毕,昇于马车,游观园林。」佛告比丘:「彼天帝释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而常恭敬众僧,亦常赞叹恭敬僧功德。 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当如是恭敬众僧,亦当赞叹敬僧功德。」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阿修罗王兴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 时,三十三天欲共斗战。 时,天帝释闻阿修罗王兴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来欲共战。 闻已,即告宿毗梨天子言:『阿公知不? 阿修罗兴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欲与三十三天共战。 阿公可勅三十三天兴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与彼阿修罗共战。』尔时,宿毗梨天子受帝释教,还自天宫,慢缓宽纵,不勤方便。 「阿修罗众已出在道路,帝释闻已,复告宿毗梨天子:『阿公! 阿修罗军已在道路,阿公可速告令起四种兵与阿修罗战。』宿毗梨天子受帝释教已,即复还宫,懈怠宽纵。 「时,阿修罗王军已垂至,释提桓因闻阿修罗军已在近路,复告宿毗梨天子:『阿公知不? 阿修罗军已在近路,阿公! 速告诸天起四种兵。』「时,宿毗梨天子即说偈言:「『若有不起处,无为安隐乐, 得如是处者,无作亦无忧。 当与我是处,令我得安隐。』「尔时,帝释说偈答言:「『若有不起处,无为安隐乐, 若得是处者,无作亦无忧。 汝得是处者,亦应将我去。』「宿毗梨天子复说偈言:「『若处无方便,不起安隐乐, 若得彼处者,无作亦无忧。 当与我是处,令我得安隐。』「时,天帝释复说偈答言:「『若处无方便,不起安隐乐, 若人得是处,无作亦无忧。 汝得是处者,亦应将我去。』「宿毗梨天子复说偈言:「『若处不放逸,不起安隐乐, 若人得是处,无作亦无忧。 当与我是处,令得安隐乐。』「时,天帝释复说偈言:「『若处不放逸,不起安隐乐, 若人得是处,无作亦无忧。 汝得是处者,亦应将我去。』「宿毗梨复说偈言:「『懒惰无所起,不知作已作, 行欲悉皆会,当与我是处。』「时,天帝释复说偈言:「『懒惰无所起,得究竟安乐, 汝得彼处者,亦应将我去。』「宿毗梨天子复说偈言:「『无事亦得乐,无作亦无忧, 若与我是处,令我得安乐。』「天帝释复说偈言:「『若见若复闻,众生无所作, 汝得是处者,亦应将我去。 汝若畏所作,不念于有为, 但当速净除,涅槃之径路。』「时,宿毗梨天子严四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与阿修罗战,摧阿修罗众,诸天得胜,还归天宫。」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兴四种兵,与阿修罗战,精勤得胜。 诸比丘! 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常以精勤方便,亦常赞叹精勤之德。 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当勤精进,赞叹精勤。」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聚落,有诸仙人于聚落边空闲处住止。 「时,有诸天、阿修罗去聚落不远,对阵战斗。 「尔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除去五饰,脱去天冠,却伞盖,除剑刀,屏宝拂,脱革屣,至彼仙人住处,入于门内,周向看视,不顾眄诸仙人,亦不问讯。 看已,还出。 「时,有一仙人遥见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除去五饰入园,看已,还出。 见已,语诸仙人言:『此何等人? 有不调伏色,不似人形,非威仪法,似田舍儿,非长者子,除去五饰,入于园门,高视观看,亦不顾眄问讯诸仙人。』有一仙人答言:『此是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除去五饰,观看而去。』彼仙人言:『此非贤士,不好不善,非贤非法,除去五饰,来入园门,看已,还去,亦不顾眄问讯诸仙人。 以是故,当知天众增长,阿修罗损减。』「时,释提桓因除去五饰,入仙人住处,与诸仙人面相问讯慰劳,然后还出。 「复有仙人见天帝释除去五饰,入于园门,周遍问讯。 见已,问诸仙人:『此是何人? 入于园林,有调伏色,有可适人色,有威仪色,非田舍儿,似族姓子,除去五饰,来入园门,周遍问讯,然后还出。』有仙人答言:『此是天帝释,除去五饰,来入园门,周遍问讯,然后还去。』彼仙人言:『此是贤士,善好真实威仪法,除去五饰,来入园门,周遍问讯,然后还去,以是当知天众增长,阿修罗众损减。』「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闻仙人称叹诸天,闻已,瞋恚炽盛。 「时,彼空处仙人闻阿修罗王瞋恚炽盛,往诣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所,而说偈言:「『仙人故来此,求乞施无畏, 汝能施无畏,赐牟尼恩教。』「毗摩质多罗以偈答言:「『于汝仙人所,无有施无畏, 违背阿修罗,习近帝释故。 于此诸无畏,当遗以恐怖。』「仙人复说偈言:「『随行殖种子,随类果报生, 来乞于无畏,遗之以恐怖。 当获无尽畏,施畏种子故。』「时,诸仙人于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面前说呪已,凌虚而逝。 「即于是夜,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心惊三起,眠中闻恶声言:『释提桓因兴四种兵,与阿修罗战!』惊觉恐怖,虑战必败,退走而还阿修罗宫。 「时,天帝释敌退得胜已,诣彼空闲仙人住处,礼诸仙人足已,退于西面诸仙人前,东向而坐。 「时,东风起,有异仙人即说偈言:「『今此诸牟尼,出家来日久, 腋下流汗臭,莫顺坐风下。 千眼可移坐,此臭难可堪。』「时,天帝释说偈答言:「『种种众香华,结以为华鬘, 今之所闻香,其香复过是, 宁久闻斯香,未曾生厌患。』」佛告诸比丘:「彼天帝释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恭敬出家人,亦常赞叹出家人,亦常赞叹恭敬之德。 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常应恭敬诸梵行者,亦当赞叹恭敬之德。」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天帝释晨朝来诣佛所,稽首佛足,以帝释神力,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精舍。 时,释提桓因说偈问佛言:「为杀于何等,而得安隐眠? 为杀于何等,而得无忧畏? 为杀何等法,瞿昙所赞叹?」尔时,世尊说偈答言:「害凶恶瞋恚,而得安隐眠,害凶恶瞋恚,心得无忧畏。 瞋恚为毒根,灭彼苦种子,灭彼苦种子,而得无忧畏。 彼苦种灭故,贤圣所称叹。」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一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月八日,四大天王勅遣大臣,桉行世间:『为何等人供养父母、沙门、婆罗门,宗亲尊重,作诸福德,见今世恶,畏后世罪,行施作福,受持斋戒,于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至十四日,遣太子下,观察世间:『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至十五日,四大天王自下世间,观察众生:『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诸比丘! 尔时,世间无有多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者。 「时,四天王即往诣三十三天集法讲堂,白天帝释:『天王当知,今诸世间,无有多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时,三十三天众闻之不喜,转相告语:『今世间人,不贤不善,不好不类,无真实行,不供养父母,乃至不受戒布萨。 缘斯罪故,诸天众减,阿修罗众当渐增广。』「诸比丘! 尔时,世间若复多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者,四天王至三十三天集法讲堂,白天帝释:『天王当知,今诸世间,多有人民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时,三十三天心皆欢喜,转相告语:『今诸世间,贤圣真实如法,多有人民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 缘斯福德,阿修罗众减,诸天众增广。』「时,天帝释知诸天众皆欢喜已。 即说偈言:「『若人月八日,十四十五日, 及神变之月,受持八支斋。 如我所修行,彼亦如是修。』」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彼天帝释所说偈言:「『若人月八日,十四十五日, 及神变之月,受持八支斋。 如我所修行,彼亦如是修。』「此非善说。 所以者何? 彼天帝释自有贪、恚、痴患,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故。 「若阿罗汉比丘! 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断诸有结,心善解脱,说此偈言:「『若人月八日,十四十五日, 及神变之月,受持八支斋。 如我所修行,彼亦如是修。』「如是说者,则为善说。 所以者何? 阿罗汉比丘离贪、恚、痴,已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故此偈则为善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疾病困笃,往诣释提桓因所,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 当知我今疾病困笃,为我疗治,令得安隐!』释提桓因语毗摩质多罗阿修罗言:『汝当授我幻法,我当疗治汝病,令得安隐。』毗摩质多罗阿修罗语帝释言:『我当还问诸阿修罗众,听我者,当授帝释阿修罗幻法。』「尔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即往至诸阿修罗众中,语诸阿修罗言:『诸人当知,我今疾病困笃,往诣释提桓因所,求彼治病。 彼语我言:「汝能授我阿修罗幻法者,当治汝病,令得安隐。」我今当往为彼说阿修罗幻法。』「时,有一诈伪阿修罗语毗摩质多罗阿修罗:『其彼天帝释质直好信不虚伪,但语彼言:「天王! 此阿修罗幻法,若学者,令人堕地狱,受罪无量百千岁。」彼天帝释必当息意,不复求学,当言:「汝去! 令汝病差,可得安隐!」』「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复往帝释所,说偈白言:「『千眼尊天王,阿修罗幻术, 皆是虚诳法,令人堕地狱。 无量百千岁,受苦无休息。』「时,天帝释语毗摩质多罗阿修罗言:『止! 止! 如是幻术,非我所须,汝且还去,令汝身病寂灭休息,得力安隐!』」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长夜真实,不幻不伪,贤善质直。 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如是不幻不伪,贤善质直,当如是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时,有天帝释及鞞卢阇那子婆稚阿修罗王,有绝妙之容,于晨朝时,俱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时,天帝释及鞞卢阇那子婆稚阿修罗王,身诸光明,普照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鞞卢阇那阿修罗王说偈白佛:「人当勤方便,必令利满足,是利满足已,何须复方便。」时,天帝释复说偈言:「若人勤方便,必令利满足,是利满足已,修忍无过上。」说是偈已,俱白佛言:「世尊! 何者善说?」世尊告言:「汝等所说,二说俱善。」然今汝等复听我说。 「一切众生类,悉皆求己利,彼彼诸众生,各自求所应。 世间诸和合,及与第一义,当知世和合,则为非常法。 若人勤方便,必令利满足,是利满足已,修忍无过上。」尔时,天帝释及鞞卢阇那子婆稚阿修罗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修行于忍,赞叹于忍。 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如是修行于忍,赞叹于忍!」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二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天帝释白佛言:『世尊! 我今受如是戒:「乃至佛法住世,尽其形寿,有恼我者,要不反报加恼于彼。」』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闻天帝释受如是戒:『乃至佛法住世,尽其形寿,有恼我者,我不反报加恼于彼。』闻已,执持利剑,逆道而来。 「时,天帝释遥见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执持利剑,逆道而来,即遥告言:『阿修罗! 住! 缚汝勿动!』「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即不得动,语帝释言:『汝今岂不受如是戒:「若佛法住世,尽其形寿,有恼我者,必不还报。」耶?』天帝释答言:『我实受如是戒,但汝息住受缚。』阿修罗言:『今且放我!』帝释答言:『汝若约誓不作乱者,然后放汝。』阿修罗言:『放我当如法作。』帝释答言:『先如法作,然后放汝!』「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即说偈言:「『贪欲之所趣,及瞋恚所趣, 妄语之所趣,谤毁贤圣趣。 我若娆乱者,趣同彼趣趣。』「释提桓因复告言:『放汝令去,随汝所安。』「尔时,天帝释令阿修罗王作约誓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我于佛前受如是戒:「乃至佛法住世,尽其形寿,有恼我者,我不反报。」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闻我受戒,手执利剑,随路而来。 我遥见已,语言:「阿修罗! 住! 住! 缚汝勿动!」彼阿修罗言:「汝不受戒耶?」我即答言:「我实受戒,且汝今住,缚汝勿动。」彼即求脱,我告彼言:「若作约誓不作乱者,当令汝脱。」阿修罗言:「且当放我,当说约誓。」我即告言:「先说约誓,然后放汝。」彼即说偈,作约誓言:「『贪欲之所趣,及瞋恚所趣, 妄语之所趣,谤毁贤圣趣, 我若作娆乱,趣同彼趣趣。』「『如是。 世尊! 我要彼阿修罗王令说约誓,为是法不? 彼阿修罗复为娆乱不?』「佛告天帝释:『善哉! 善哉! 汝要彼约誓,如法不违,彼亦不复敢作娆乱。』尔时,天帝释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彼天帝释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不为娆乱,亦常赞叹不娆乱法。 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如是行不娆乱,亦当赞叹不扰乱法。」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4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fojing/6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