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众事分阿毗昙论 内容: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十二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千问论品第七之余阴者。 谓五阴。 问云何五。 答广说如上。 问此五阴。 几色。 几非色。 答一是色。 四非色。 四是不可见。 一分别。 色阴。 或可见。 或不可见。 云何可见谓一入。 云何不可见。 谓九入。 及一入少分。 四无对。 一分别。 色阴。 或有对。 或无对。 云何有对。 谓十入。 云何无对。 谓一入少分。 色阴。 或有漏。 或无漏。 云何有漏。 谓有漏。 十入。 及一入少分。 云何无漏。 谓一入少分。 受阴。 或有漏。 或无漏。 云何有漏。 谓有漏意思惟相应受阴。 云何无漏。 谓无漏意思惟相应受阴。 如受阴。 想阴识阴亦如是。 行阴。 或有漏。 或无漏。 云何有漏。 谓若有漏心相应。 及有漏心不相应行阴。 云何无漏。 谓无漏心相应。 及无漏心不相应行阴。 一切是有为。 问阴。 几有报。 几无报。 答一切应分别。 色阴。 或有报或无报。 云何有报。 谓不善色阴。 乃善有漏色阴。 云何无报。 谓无记及无漏色阴如色阴。 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亦如是。 一切从因缘生世所摄。 一是色所摄。 四是名所摄一是内入所摄。 三是外入所摄。 一分别。 色阴。 或内入所摄。 或外入所摄。 云何内入所摄。 谓五内入。 云何外入所摄。 谓五外入。 及一外入少分。 一切是智知。 若有漏。 彼断知知及断。 若无漏。 彼非断知知及不断。 问阴。 几应修。 几不应修。 答一切应分别。 色阴。 或应修。 或不应修。 云何应修。 谓善色阴。 云何不应修。 谓不善及无记色阴。 如色阴。 受阴想阴识阴行阴亦如是。 问阴。 几秽污几非秽污。 答一切应分别。 色阴。 或秽污。 或非秽污。 云何秽污。 谓不善色阴及隐没无记色阴。 云何非秽污。 谓善色阴。 及不隐没无记色阴。 如色阴。 受阴想阴识阴行阴亦如是。 一切是果及有果。 四不受。 一分别。 色阴。 或受。 或不受。 云何受。 若自性受。 云何不受。 若非自性受。 四非四大造。 一分别。 色阴。 或四大造。 或非四大造。 云何四大造。 谓九入。 及二入少分。 云何非四大造。 谓一入少分。 一切有上问阴。 几是有。 几非有。 答一切应分别。 阴若有漏。 彼是有。 若无漏。 彼非有。 一因不相应。 二因相应。 一分别。 行阴。 若心法。 因相应。 若非心法。 因不相应。 或善处摄非阴。 作四句。 善处摄非阴者。 谓数灭。 阴摄非善处者。 谓不善及无记五阴。 善处摄亦阴者。 谓善五阴。 非善处摄亦非阴者。 谓虚空非数灭。 不善处摄五阴少分。 五阴少分亦摄不善处。 或无记处摄非阴。 作四句。 无记处摄非阴者。 谓虚空及非数灭。 阴摄非无记处者。 谓善不善五阴。 无记处摄亦阴者。 谓无记五阴。 非无记处摄亦非阴者。 谓数灭。 漏处摄一阴少分。 一阴少分亦摄漏处。 有漏处摄五阴少分。 五阴少分亦摄有漏处。 或无漏处摄非阴。 作四句。 无漏处摄非阴者。 谓虚空数灭。 非数灭阴摄非无漏处者。 谓有漏五阴。 无漏处摄亦阴者。 谓无漏五阴。 非无漏处。 摄亦非阴者。 是事不可得也。 阴或过去。 或未来。 或现在。 阴或善。 或不善或无记。 云何善。 谓善五阴。 云何不善。 谓不善五阴。 云何无记。 谓无记五阴。 阴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或无色界系。 或不系。 云何欲界系。 谓欲界系五阴。 云何色界系。 谓色界系五阴。 云何无色界系谓无色界系四阴。 云何不系。 谓无漏五阴。 问阴。 几学。 几无学。 几非学非无学。 答一切应分别。 阴或学。 或无学。 或非学非无学。 云何学。 谓学五阴。 云何无学。 谓无学五阴。 云何非学非无学。 谓有漏五阴。 问阴。 几见断。 几修断。 答一切应分别。 色阴。 若有漏。 彼修断。 若无漏彼不断。 云何修断。 谓十入。 及一入少分。 云何不断。 谓一入少分。 受阴。 或见断。 或修断。 或不断。 云何见断。 若受阴随信行随法行人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断八十八使相应受阴。 云何修断。 若受阴学见迹修断。 彼云何断。 谓修断十使相应受阴。 及不秽污有漏受阴。 云何不断。 谓无漏受阴。 如受阴。 想阴识阴亦如是。 行阴。 或见断。 或修断。 或不断。 云何见断。 若行阴随信行随法行人无间忍等断。 彼云何断。 谓见断八十八使。 彼相应行阴。 彼所起心不相应行。 云何修断。 若行阴学见迹修断。 彼云何断。 谓修断十使。 彼相应行阴。 彼所起身口业。 彼所起心不相应行。 及不秽污有漏行阴。 云何不断。 谓无漏行阴。 一非心非心法非心相应。 二心法亦心相应。 一唯心。 一分别。 行阴。 若心不相应。 彼非心非心法非心相应。 余心法亦心相应。 一心随转非受相应。 一心随转亦受相应。 二分别。 色阴。 或心随转非受相应。 或非心随转。 亦非受相应。 心随转非受相应者。 谓心随转身口业。 余非心随转亦非受相应。 行阴。 或心随转非受相应。 作三句。 心随转非受相应者。 谓心随转心不相应行阴。 心随转亦受相应者。 谓心相应行阴。 非心随转亦非受相应者。 谓除心随转心不相应行阴。 若余心不相应行阴。 如受。 想亦如是。 除其自性。 问阴。 几觉随转非观相应。 答一切应分别。 色阴。 或觉随转非观相应。 或非觉随转亦非观相应。 觉随转非观相应者。 谓觉随转身口业。 余非觉随转亦非观相应。 受阴。 或有觉有观。 或无觉有观。 或无觉无观。 云何有觉有观。 谓有觉有观意思惟相应受阴。 云何无觉有观。 谓无觉有观意思惟相应受阴。 云何无觉无观。 谓无觉无观意思惟相应受阴。 如受阴。 想阴识阴亦如是。 行阴。 或觉随转非观相应。 作四句。 觉随转非观相应者。 谓觉随转心不相应行阴。 及觉相应观。 观相应非觉随转者。 谓觉。 若觉不相应观相应心法行阴。 觉随转亦观相应者。 谓觉观相应心法行阴。 非觉随转亦非观相应者。 谓除觉随转心不相应行阴。 若余心不相应行阴。 及觉不相应观。 及非觉观相应心法行阴。 问阴。 几见非见处答一切应分别。 色阴。 或见处非见。 作三句。 见处非见者。 谓九入。 及一入少分。 见亦见处者。 谓一入。 非见亦非见处者。 谓一入少分。 受阴想阴识阴。 若有漏。 彼见处非见。 若无漏。 彼非见亦非见处。 行阴。 或见非见处。 作四句。 见非见处者。 谓行阴所摄尽智无生智所不摄无漏慧。 见处非见者。 谓见所不摄有漏行阴。 见亦见处者。 谓五见。 及世俗正见。 非见亦非见处者。 谓见所不摄无漏行阴。 问阴。 几身见非彼因彼非身见因。 答一切应分别。 色阴。 如色入。 受阴想阴识阴。 如受念处。 行阴。 如法念处。 问阴。 几业非业报。 答一切应分别。 色阴。 如身念处。 受阴想阴识阴。 如受念处。 行阴。 如法念处。 三业随转非业。 二分别。 色阴。 如身念处。 行阴。 如法念处。 四阴非造色色非可见色。 一分别。 色阴。 如身念处。 四非造色色非有对色。 一分别。 色阴。 如身念处。 一切是甚深难了难了甚深。 问阴。 几善因非善。 答一切应分别。 阴或善因非善。 作三句。 善因非善者。 谓善报生五阴。 善亦善因者。 谓善五阴。 非善亦非善因者。 谓不善及无记五阴。 问阴。 几不善非不善因。 答一切应分别。 色阴如身念处。 受阴想阴识阴如受念处。 行阴如法念处。 问阴。 几无记因非无记。 答一切应分别。 阴或无记因非无记。 作三句。 无记因非无记者。 谓不善五阴。 无记亦无记因者。 谓无记五阴。 非无记亦非无记因者。 谓善五阴。 一切因缘缘及有因。 一非次第。 亦非次第缘缘。 四分别。 受阴想阴识阴。 如受念处。 行阴。 或次第非次第缘缘。 作三句。 次第非次第缘缘者。 谓未来现前必起心法行阴。 过去及现在阿罗汉最后命终心法行阴。 及无想正受。 灭尽正受。 已起当起心法行阴。 次第亦次第缘缘者。 谓除过去现在阿罗汉最后命终心法行阴。 若余过去及现在心法行阴。 非次第亦非次第缘缘者。 谓除未来现前必起心法行阴。 若余未来心法行阴。 除次第心不相应行阴。 若余心不相应行阴。 一缘缘缘非有缘。 三缘缘缘及有缘。 一分别行阴。 若心法。 彼缘缘缘及有缘。 若非心法。 缘缘缘非有缘。 一切是增上缘缘及有增上。 问阴。 几流亦随流。 答一切应分别。 色阴受阴想阴识阴。 若有漏。 彼随流非流。 若无漏。 彼非流亦非随流。 行阴。 或随流非流。 作三句。 随流非流者。 谓流所不摄有漏行阴。 流亦随流者。 谓四流。 非流亦非随流者。 谓流所不摄无漏行阴。 界者。 谓十八界。 问云何十八。 答广说如前。 问此十八界。 几色。 几非色。 答十是色。 七非色。 一分别。 法界中身口业是色。 余非色。 一可见。 十七不可见。 十有对。 八无对。 十五有漏。 三分别。 意界。 或有漏。 或无漏。 云何有漏。 谓有漏意思惟相应意界。 云何无漏。 谓无漏意思惟相应意界。 如意界。 识界亦如是。 法界。 如法入。 十七有为。 一分别。 法界。 如法入。 八无报。 十分别。 色界。 或有报。 或无报。 云何有报。 谓善不善色界。 云何无报。 谓无记色界。 如色界。 声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亦如是。 意界。 或有报。 或无报。 云何有报。 谓不善及善有漏意界。 云何无报。 谓无记及无漏意界。 如意界。 意识界法界亦如是。 十七从因缘生世所摄。 一分别。 法界如法入。 十是色所摄。 七是名所摄。 一分别。 法界中身口业是色所摄。 余是名所摄。 十二是内入所摄。 六是外入所摄。 一切是智知。 十五断知知及断。 三分别。 三若有漏。 断知知及断。 若无漏。 非断知知及不断。 八不应修。 十分别。 色界。 或应修。 或不应修。 云何应修。 谓善色界。 云何不应修。 谓不善及无记色界。 如色界。 声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界意界意识界亦如是。 法界。 或应修。 或不应修。 云何应修。 谓善有为法界。 云何不应修。 谓不善无记法界及数灭。 八不秽污。 十分别。 色界。 或秽污。 或不秽污。 云何秽污。 谓不善色界。 及隐没无记色界。 云何不秽污。 谓善色界。 及不隐没无记色界。 如色界。 声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界意界意识界法界亦如是。 十七是果及有果。 一分别。 法界如法入。 九不受。 九分别。 眼界。 或受。 或不受。 云何受。 若自性受。 云何不受。 若非自性受。 如眼界。 色界耳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触界亦如是。 十八界。 或四大造。 或非四大造。 云何四大造。 谓九界。 及二界少分。 云何非四大造。 谓七界。 及二界少分。 十七界是有上。 一分别。 法界如法入。 十五是有。 三分别。 三若有漏。 彼是有。 若无漏彼非有。 十因不相应。 七因相应。 一分别。 法界是法入。 善处摄十界少分。 十界少分亦摄善处。 不善处摄十界少分。 十界少分亦摄不善处。 无记处摄八界及十界少分。 八界及十界少分亦摄无记处。 漏处摄一界少分。 一界少分亦摄漏处。 有漏处摄十五界及三界少分。 十五界及三界少分亦摄有漏处无漏处摄三界少分。 三界少分亦摄无漏处。 十七界。 或过去。 或未来。 或现在。 一分别。 法界如法入。 八无记。 十分别。 色界。 或善。 或不善。 或无记。 云何善。 谓善身作。 云何不善。 谓不善身作。 云何无记谓除善不善身作。 若余色界。 声界亦如是。 眼识界。 或善。 或不善。 或无记。 云何善。 谓善意思惟相应眼识界。 云何不善。 谓不善意思惟相应眼识界。 云何无记。 谓无记意思惟相应眼识界。 如眼识。 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界意识界亦如是。 法界如法入。 四欲界系。 十四分别。 眼界色界耳界声界鼻界舌界身界触界。 如分别诸入品广说。 眼识界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云何欲界系。 谓欲界意思惟相应眼识界。 云何色界系。 谓色界意思惟相应眼识界。 如眼识界。 耳识身识界亦如是。 意界意识界如意入。 法界如法入。 十五非学非无学。 三分别。 意界法界意识界。 如分别诸入品广说。 十五修断。 三分别。 意界法界意识界。 如分别诸入品广说。 十非心非心法非心相应。 七即心。 一分别。 法界如法入。 十非心随转非受相应七受相应非心随转。 一分别。 法界如法入。 如受想行亦如是。 除其自性。 十非有觉有观。 五有觉有观三分别。 意界及意识界如意入。 法界如法入。 一见亦见处。 十四见处非见。 三分别。 意界意识界如意入。 法界如法入。 八非身见因身见亦非彼因。 十分别。 色界。 若秽污。 身见因身见非彼因。 若不秽污。 非身见因身见亦非彼因。 如色界声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界亦如是。 意界及意识界如意入。 法界如法入。 问十八界。 几业非业报。 答一切应分别。 眼界或业报非业。 或非业亦非业报。 业报非业者。 谓报生眼界。 余非业亦非业报。 如眼界。 眼识界耳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意识界亦如是。 色界如色入。 声界如声入。 法界如法入。 八非业亦非业随转。 七业随转非业。 三分别。 色界如色入。 声界如声入。 法界如法入。 十八界。 或造色色非可见色。 作三句。 造色色非可见色者。 谓八界及二入少分。 造色色亦可见色者。 谓一界。 非造色色非可见色者。 谓七界及二界少分。 十八界。 或造色色非有对色。 作四句。 造色色非有对色者。 谓一界少分。 有对色非造色色者。 谓一界少分。 造色色亦有对色者。 九界及一界少分。 非造色色亦非有对色者。 谓七界及一界少分。 一切是甚深难了难了甚深。 问十八界。 几善非善因。 答一切应分别。 眼界。 或善因非善。 或非善因亦非善。 善因非善者。 谓善报生眼界。 余非善亦非善因。 如眼界。 耳鼻香舌味身触界亦如是。 色界如色入。 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界意识界亦如是。 声界。 或善亦善因。 或非善亦非善因。 善亦善因者。 谓善声界。 余非善亦非善因。 法界如法入。 问十八界。 几不善亦不善因。 答一切应分别。 眼界广说如眼入。 如眼界。 耳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触界亦如是。 色界如色入。 如色界。 眼识界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界亦如是。 声界如声入。 意界如意根。 意识界如喜根。 法界如法入。 八无记亦无记因。 十分别色界。 或无记因非无记。 作三句。 无记因非无记者。 谓不善色界。 无记亦无记因者。 谓无记色界。 非无记亦非无记因者。 谓善色界。 如色界。 眼识界声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界意识界亦如是。 法界如法入。 十七因缘缘及有因。 一分别。 法界如法入。 十界非次第。 亦非次第缘缘。 八分别。 眼识界。 或次第非次第缘缘。 作三句。 次第非次第缘缘者。 谓未来现前必起眼识界。 次第亦次第缘缘者。 谓过去现在眼识界。 非次第亦非次第缘缘者。 谓除未来现前必起眼识界。 若余未来眼识界。 如眼识界。 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界亦如是。 意界及意识界如意入。 法界如法入。 十缘缘缘非有缘。 七缘缘缘亦有缘。 一分别。 法界如法入。 十七界是增上缘缘及有增上。 一分别。 法界如法入。 十五随流非流。 三分别。 意界意识界如意入。 法界如法入。 众事分阿毗昙择品第八色法。 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 八智知。 除知他心智及灭智。 六识识。 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色法。 十界十入一阴摄。 非智知。 五识识。 非使使。 非色法八界二入四阴摄。 十智知。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非色法。 七界一入四阴摄。 二智知。 谓知他心智及灭智。 非识识。 无色界一切。 欲色二界。 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可见法。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二识识。 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可见法。 一界一入非阴摄。 非智知。 一识识。 非使使。 不可见法。 十七界十一入五阴摄。 十智知。 五识识。 一切使使。 即不可见法。 十七界十一入四阴摄。 三智知。 谓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四识识。 无色界一切。 欲色二界。 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有对法。 十界十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六识识。 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有对法。 十界十入非阴摄。 非智知。 五识识。 非使使。 无对法。 八界二入五阴摄。 十智知。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无对法。 八界二入四阴摄。 三智知。 谓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非识识。 无色界一切。 欲色二界。 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有漏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有漏法。 十五界十入非阴摄。 二智知。 谓苦集智。 五识识。 一切使使。 无漏法。 三界二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苦集智。 一识识。 使所不使。 即无漏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二智知。 谓灭道智。 非识识。 非使使。 有为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有为法。 十七界十一入五阴摄。 四智知。 谓知他心智苦智集智道智。 五识识。 一切使使。 无为法。 一界一入阴所不摄。 六智知。 除知他心智及苦集道智。 一识识。 使所不使。 即无为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一智知。 谓灭智。 非识识。 非使使。 有诤无诤法。 如有漏无漏法。 如有诤无诤。 世间出世间入不入染污不染污依家依出要结非结受非受缠非缠法亦如是。 记法。 十界四入五阴摄。 十智知。 三识识。 欲界一切色无色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即记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二智知。 谓灭道智。 非识识。 欲界二身见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无记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六识识。 色无色界一切。 欲界二身见集断一切遍使使。 即无记法。 八界八入非阴摄。 非智知。 三识识。 色无色界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隐没法。 十界四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三识识。 一切使使。 即隐没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三界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不隐没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十智知。 六识识。 三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不隐没法。 八界八入非阴摄。 二智知。 谓灭道智。 三识识。 非使使。 修法。 十界四入五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三识识。 三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修法非界非入非阴摄。 一智知。 谓道智。 非识识非使使。 非修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九智知。 除道智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非修法。 八界八入非阴摄。 一智知。 谓灭智。 二识识。 三界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秽污法。 十界四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三识识。 一切使使。 即秽污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三界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非秽污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十智知。 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非秽污法。 八界八入非阴摄。 二智知。 谓灭道智。 三识识。 非使使。 如秽污法。 非秽污有罪无罪亦如是。 有报法。 十界四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三识识。 欲界一切。 色无色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有报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欲界二身见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非有报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十智知。 六识识。 色无色界一切。 欲界二身见集断一切遍使使。 即非有报法。 八界八入非阴摄。 二智知。 谓灭道智。 三识识。 色无色界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见法。 二界二入二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有漏缘使使。 及无漏缘见相应无明使使。 即见法。 一界一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无漏缘见相应无明使使。 非见法。 十七界十一入五阴摄。 十智知。 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非见法。 十六界十入三阴摄。 一智知。 谓灭智。 五识识。 除无漏缘见相应无明。 若余无漏缘使使。 内法。 十二界六入二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内法。 十二界六入一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外法。 六界六入四阴摄。 十智知。 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外法。 六界六入三阴摄。 一智知。 谓灭智。 五识识。 非使使。 受法。 九界九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五识识。 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受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非受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十智知。 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非受法。 九界三入四阴摄。 三智知谓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无色界一切。 欲色二界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心法。 七界一入一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心法。 七界一入一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有缘法。 八界二入四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有缘法。 七界一入三阴摄。 一智知。 谓知他心智。 非识识。 无漏缘使使。 无缘法。 十一界十一入二阴摄。 九智知。 除知他心智。 六识识。 有漏缘使使。 即无缘法。 十界十入一阴摄。 一智知。 谓灭智。 五识识。 非使使。 心法法。 一界一入三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心法法。 非界非入二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非心法法。 十八界十二入三阴摄。 十智知。 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非心法法。 十七界十一入二阴摄。 一智知。 谓灭智。 五识识。 非使使。 业法。 三界三入二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三识识。 一切使使。 即业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非业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十智知。 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非业法。 十五界九入三阴摄。 一智知。 谓灭智。 三识识。 非使使。 善法。 十界四入五阴摄。 十智知。 三识识。 三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善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二智知。 谓灭道智。 非识识。 非使使。 不善法。 十界四入五阴摄。 七智知。 除比智及灭道智。 三识识。 欲界一切使使。 即不善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欲界二身见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无记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六识识。 色无色界一切。 欲界二身见集断一切遍使使。 即无记法。 八界八入非阴摄。 非智知。 三识识。 色无色界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见断法。 三界二入四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一识识。 见断一切使使。 即见断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三界二身见苦集断。 不一切遍使使。 修断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六识识。 修断一切。 及一切遍使使。 即修断法。 十五界十入非阴摄。 非智知。 五识识。 修断一切使使。 无断法。 三界二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苦集智。 一识识。 使所不使。 即无断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二智知。 谓灭道智。 非识识。 非使使。 学法。 三界二入五阴摄。 七智知。 除苦集智及灭智。 一识识。 使所不使。 即学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学法。 无学法亦如是。 非学非无学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九智知。 除道智。 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非学非无学法。 十五界十入非阴摄。 三智知。 谓苦集灭智。 五识识。 一切使使。 欲界系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七智知。 除比智及灭道智。 六识识。 欲界一即使使。 即欲界系法。 四界二入非阴摄。 非智知。 二识识。 欲界一切使使。 色界系法。 十四界十入五阴摄。 七智知。 除法智及灭道智。 四识识。 色界一切使使。 即色界系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色界一切使使。 无色界系法。 三界二入四阴摄。 六智知。 除法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无色界一切使使。 即无色界系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无色界一切使使。 无系法。 三界二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苦集智。 一识识。 使所不使。 即无系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二智知。 谓灭道智。 非识识。 非使使。 过去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六识识。 一切使使。 即过去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过去法。 未来现在法亦如是。 非过去未来现在法。 一界一入阴所不摄。 六智知。 除知他心智及苦集道智。 一识识。 使所不使。 即非过去未来现在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一智知。 谓灭智。 非识识。 非使使。 苦谛所摄法。 广说如苦谛。 即苦谛所摄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苦谛。 集谛所摄法亦如是。 灭谛所摄法。 如灭谛。 即灭谛所摄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一智知。 谓灭智。 非识识。 非使使。 道谛所摄法如道谛。 即道谛所摄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一智知。 谓道智。 非识识。 非使使。 谛所不摄法。 一界一入非阴摄。 一智知。 谓等智。 一识识。 非使使。 即谛所不摄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见苦断法。 三界二入四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一识识。 见苦断一切。 及见集断一切遍使使。 即见苦断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即见苦断不一切遍使使。 如是见集断差别者。 即见集断不一切遍使使。 见灭断差别者。 谓见灭断一切使使。 如是见道断差别者。 见道断一切使使。 修断法。 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六识识。 修断一切使使。 及一切遍使使。 即修断法。 十五界十入非阴摄。 非智知。 五识识。 修断一切使使。 无断法。 三界二入五阴摄。 八智知。 除苦集智。 一识识。 使所不使。 即无断法。 非界非入非阴摄。 二智知。 谓灭道智。 非识识。 非使使。 色阴。 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 八智知。 除知他心智及灭智。 六识识。 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色阴。 十界十入一阴摄。 非智知。 五识识。 非使使。 受阴。 一界一入一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受阴。 非界非入一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受阴。 想阴行阴亦如是。 识阴。 七界一入一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识阴。 七界一入一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眼入。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眼入。 一界一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如眼入。 耳入鼻入舌入身入眼界耳鼻舌身界眼根耳鼻舌身根亦如是。 色入。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二识识。 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色入。 一界一入非阴摄。 非智知。 一识识。 非使使。 如色入。 声入触入色界声界触界亦如是。 香入。 一界一入一阴摄。 六智知。 除比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二识识。 欲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即香入。 一界一入非阴摄。 非智知。 一识识。 非使使。 如香入。 味入香界味界亦如是。 意入。 七界一入一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意入。 七界一入一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意入。 意界意根亦如是。 法入。 一界一入四阴摄。 七智知。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法入。 一界一入三阴摄。 一智知。 谓灭智。 非识识。 非使使。 如法入。 法界亦如是。 眼识界。 二界一入一阴摄。 八智知。 除灭道智。 一识识。 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眼识界。 一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眼识界。 耳识界身识界亦如是。 鼻识界。 二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比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欲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鼻识界。 一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鼻识界。 舌识界亦如是。 意识界。 二界一入一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意界。 一界非入非阴摄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女根。 一界一入一阴摄。 六智知。 除比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欲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女根。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女根。 男根亦如是。 命根。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三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命根。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乐根。 一界一入一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色界一切使使。 欲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乐根。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喜根。 一界一入一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色界一切使使。 除欲界无漏缘疑及彼相应无明。 余欲界一切使使。 即喜根。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忧根。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比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欲界一切使使。 即忧根。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舍根。 一界一入一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一切使使。 即舍根。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信根。 一界一入一阴摄。 九智知。 除灭智。 一识识。 三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信根。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信根。 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 苦根。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比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欲界一切遍使使。 及修断使使。 即苦根。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未知当知根。 三界二入三阴摄。 七智知。 除苦集智及灭智。 一识识。 非使使。 即未知当知根。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未知当知根。 已知根无知根亦如是。 欲界系见苦断使。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比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欲界系见苦断一切使使。 及见集断一切遍使使。 即欲界系见苦断使。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欲界系见集断使。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比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欲界系见集断一切使使。 及见苦断一切遍使使。 即欲界系见集断使。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欲界系见灭断使。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比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除欲界系见灭断无漏缘不共无明。 若余欲界系见灭断一切使使。 及一切遍使使。 即欲界系见灭断使。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见灭断。 见道断亦如是。 欲界系修断使。 一界一入一阴摄。 七智知。 除比智及灭道智。 一识识。 欲界系修断一切使使。 及一切遍使使。 即欲界系修断使。 非界非入非阴摄。 非智知。 非识识。 非使使。 如欲界系。 色界系无色界系差别者。 色无色界系见苦集灭道修断使。 六智知。 除法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 余如前说。 敬礼最真觉无为第一尊敬礼最寂灭及三乘妙道敬礼最息心净戒清凉僧今归凭三宝欲有所微通愿加垂威神必流无滞塞古昔诸尊人于妙甚深义究竟无障碍结集为众典助圣扬法化谨顺三藏宝于彼佛游国流宣长贤众兹土文不传壅理在叶墨我释迦比丘求那跋陀罗于此众事分真定胡文本请释迦比丘师菩提耶舍于彼胡文典专精宋辞译执笔录心受一一从义书句味粗已定谨呈旧学僧实不为名称每存增学徒愿以此微缘善了诸法相明达四真谛永处涅槃乐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十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5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fojing/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