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二 内容: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二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偈品首(聚揵度之五)又世尊言。 四事摄人。 摄人者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众生性坏。 如彼洿沙。 彼以此四事更相共摄。 故曰其义。 如彼沙为水所浸。 各相粘着。 亦复如是。 或作是说。 众生性自坏。 以此四事相摄各成办。 是故摄人。 犹是作盖升。 升摄诸子此亦如是。 或作是说。 集聚法众生方便故曰摄人。 以何等故共义谓之摄人。 或作是说。 俱有戒行。 或作是说。 俱同境界。 或作是说。 俱同所见。 复次劝助义谓之摄人。 又世尊言。 无常是无常法。 云何无常云何无常法。 或作是说。 过去行无常。 未来现在行是无常法。 亦当求法亦当次住。 或作是说。 过去未来现在行无常。 未来行是无常法。 亦当往求彼法。 或作是说。 过去现在行无常。 未来生法不生法是无常法。 彼亦与法相应。 或作是说。 一切诸行亦是无常。 亦是无常法。 如所说如因是无常。 如果是无常法。 问因亦缘余果。 果亦缘余因。 岂彼不是无常无常法耶。 答曰。 惟因缘余果。 果缘余因。 如因是无常。 如果是无常法。 问如今因非无常。 如今果非无常法。 是故彼即无常即无常法。 复次诸行回转彼无常。 是法是无常法。 又世尊言。 诸有尘垢是尘垢法。 云何名尘垢。 云何名尘垢法。 或作是说。 尘垢展转相缘。 是谓尘垢法。 或作是说。 彼尘垢相应法。 谓之尘垢法也。 或作是说。 尘垢杂尘垢。 彼回转法。 是谓尘垢法也。 或作是说。 尘垢杂尘垢。 彼所起身行口行。 是谓尘垢法。 或作是说。 一切有漏行尘垢是尘垢法。 如其因是尘垢。 如其果是尘垢法。 尊作是说。 众生不坏造五阴行众恼见逼。 是谓尘垢法。 又世尊言。 汝今比丘生老病死。 终更受形。 生更受形。 逝死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中阴诸形此是生。 更转阴往生此是生。 中阴坏败谓之逝。 初死阴坏败此是死。 或作是说。 出母胞胎此是生。 始入母胎此是更生。 形展转增此是逝。 初死阴坏败此是死。 或作是说。 卵[革*莫]合会生。 此事云何。 此诸根渐渐熟。 受生化生合会。 彼诸根不渐渐熟(软生赖成)。 化生者。 若彼命终时。 不见其身卵[革*莫]合会。 死已见其身。 或作是说。 无有差别。 当说须臾顷。 复次趣往生时。 最初受阴生造阴住超越。 超越造阴受生处所。 是谓尔时命终。 住超越造阴受生处所。 阴更移转。 是谓终命断绝。 诸阴散落是谓死。 又世尊言。 诸比丘结常随从。 彼时有死。 诸有死是故有数。 说是语时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爱随从彼命终时习行。 彼谓死受诸有。 欲爱欲受欲阴。 色爱色受。 无色爱无色受无色阴。 已得彼阴。 是谓有数。 若欲界色无色界。 故曰彼有数。 或作是说。 使所缠诸使缠。 受阴受诸有。 已得此有。 是谓有数。 故曰彼有数。 或作是说。 一切结所使若力胜者。 当命终时便自忆彼谓死。 故曰彼有数染怒愚。 或作是说。 软色因缘起诸垢。 垢色所使中色起。 缘色所使起增上结。 故曰有数。 或作是说。 色着色所使。 色着色死。 为色所持因生色。 故曰有数。 或作是说。 诸欲有所须。 为彼所使。 方便求索已得竟。 是故有数。 如是诸有所须便求索。 已得彼物彼便死。 彼便有数。 泥黎中若。 余恶趣。 或作是说。 爱所使造有。 持往生老病死。 彼有数。 或作是说。 垢所使结起行。 持往有悔意恶趣中。 彼有数。 若死时不悔便生天上。 或作是说。 敷演四谛世尊说法。 若比丘使所使。 是谓死为现习谛。 彼有数。 为现苦谛。 于是比丘不使所使。 则不死。 为现道谛。 彼有数。 为现尽谛。 尊作是说。 五盛阴非使。 唯无明有爱。 彼相应五阴缠裹。 已缠裹则有数。 泥黎若余恶趣。 一切诸爱使软色自缠裹若复有余爱行谛后有五又世尊言。 于是比丘色无常过去未来。 况复现在。 以何等故世尊说。 况复现在。 或作是说。 过去色坏败。 未来色未生。 现在色生不坏。 彼名无常。 若坏若生及未生。 况复生法有坏败。 故曰况复现在。 或作是说。 过去未来色无处所。 现在有处所。 故曰无常。 如其无处所无常。 况无处所。 故曰况复现在。 或作是说。 过去未来色不可坏。 现在可坏。 彼名无常。 能使坏者可坏。 况复能坏。 故曰况复现在。 或作是说。 未来色未来久远住。 过去色过去久远住。 现在色现在久远一时住。 故曰无常。 若久远住者。 若当久远住。 况复一时住。 故曰况复现在。 或作是说。 寿欲终时。 世尊故说。 过去久远人寿命长寿八十四千岁。 亦有阿僧祇岁者。 未来久远人亦当寿极长寿八十四千岁。 亦有阿僧祇岁。 如今寿者。 极寿百岁。 出百岁者少少。 故曰况复现在。 或作是说。 此世尊教戒语。 况复众生现在色。 言是我所意染着。 过去未来未必染着。 于中淫意偏多。 现无常故。 曰况复现在。 尊作是说。 现在暂现。 过去未来不常住展转往来。 按契经句说。 又世尊言。 比丘当取塚间五纳衣。 少易得人无贪爱。 云何塚间衣易得。 云何少。 云何易得。 云何不贪爱。 或作是说。 人着者少故曰少。 处处易得故曰易得。 是佛所许。 人无贪者。 价数甚少故曰少。 不从人求亦复无主。 又世尊言。 比丘行道甚苦。 比丘乞求苦。 共居苦。 彼云何行道。 云何乞求。 云何共居。 或作是说。 五盛阴是行道爱身是乞求。 结使是共居。 尊作是说。 如向者语比丘行道苦乞求苦共居苦。 众生于彼流转生死苦。 于此义故说行道苦。 于三苦甚苦。 身苦行苦变易苦。 希望他乐亦是苦。 是苦一切乞求。 无方便共居苦。 处无常法界生诸着尘垢使况复现在补纳衣甚苦第五偈品竟。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偈品首(聚揵度之六)又世尊言。 如彼偈所说。 不可食彼食。 以何等故。 佛世尊说偈不可食。 或作是说。 世尊不以食故往。 但欲教化彼婆罗门。 是故不受。 问不以偈故说不可食。 食非其义故曰不可食。 或作是说。 彼婆罗门(耕田净意)悭贪嫉妬。 受彼食时。 彼便作是念。 沙门瞿昙以食故而说法。 如採合诗颂以钱财故叹誉乞者。 如彼良医叹誉药草无病不疗。 或作是说。 欲现神足变化彼婆罗门。 佛为现三变化而教戒之。 尊作是说以二事故。 佛世尊说偈不受取。 自现其义。 现众生应受化故。 使起护心。 又世尊言。 断栅断堑而住门阃。 门阃者义云何。 或作是说。 于此慢怠依彼门阃。 吾我所造。 如婆嵯种说。 如是瞿昙沙门于法化中无有枝叶茎节皮牙雹净。 牢固不可移动。 云何于法化中枝叶茎节皮牙雹净。 言牢固者。 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戒于此法化中枝叶茎。 利养是皮。 三昧是雹。 解脱是牢固。 问云何于法化中无有戒。 无有业。 无有利养。 无有三昧。 或作是说。 戒牢固。 是故枝叶茎利养。 利养是牢固。 皮雹者三昧。 现其少相。 解脱牢固。 或作是说。 有诸邪见。 于此经中枝叶茎皮雹作是说。 如是现其义。 此非瞿昙世尊法化见牢固解脱牢固。 或作是说。 戒成就叶茎现其相类。 三昧成就皮雹现其相类。 智慧成就现其堑。 如是瞿昙世尊非以是故修梵行。 余解脱牢固神通之德也。 又世尊偈言。 本所更历。 云何色处不相类失本所更历起慈悲。 或作是说。 自然。 或作是说。 威仪自然。 或作是说。 以二事故。 因本所迳历而起慈悲。 自识宿命。 或有来告语者。 或作是说。 如彼事说本因缘也。 又世尊言。 矜(居进反)叔躯树喻。 尔时二使者。 如其实事往语国主已。 复道而还。 彼云何如其实事。 云何复道而还。 或作是说。 四贤圣谛如其实事。 八贤圣道是复道而还。 问设道谛中云何有定处。 云有何别名。 答曰。 无虚伪者出要为道。 或作是说。 如其章如其实语如其所知。 复道而还。 或作是说如见谛道。 实语亦复如。 是如思惟。 道复道而还亦复如是。 尊作是说。 四贤圣谛如其实语。 八圣道复道而还。 此谛相语劝无相物。 契经中清净说是语。 桉经说。 又世尊言。 着塚间五纳衣。 有五事则不应法。 臭色坏脆饶虱婆罗夜叉所居处。 云何塚间。 云何臭云何色坏。 云何饶虱。 云何婆罗夜叉。 答曰。 衣死所缠用裹死人。 若卧若被在身故。 曰塚间衣。 被尘垢污无色阴。 虽染不成色。 不净臭处热暑暴。 如此衣有希望。 乃至虮为首置彼已。 天神不往诣。 恶鬼近故。 曰婆罗夜叉。 又世尊言爱尽欲尽欲尽爱尽。 爱与欲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无有差别。 爱即是欲。 问今无爱尽欲尽。 当作是说。 欲尽欲尽故曰爱尽欲尽。 或作是说。 爱少欲多。 问欲有上中下爱有中下。 或作是说。 念食为欲。 于彼遂染着。 彼是爱故曰爱。 问如所说。 如痛贪欲爱彼便灭。 如是彼痛当灭彼有违。 或作是说。 得欲未得爱时得便是欲。 问今已得无有染。 未得无有欲。 或作是说。 爱取为欲。 不爱取为爱。 问爱取无有欲不爱取无有爱。 或作是说。 意地是爱。 六身识是欲。 问若意地爱。 彼欲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内是欲外是爱。 问今内无染外无有欲。 或作是说。 敬是欲造者是爱。 问如所说。 痛中欲者。 彼所造是爱则有差违。 或作是说。 未得已得诸生欢喜。 是谓欲已得食欲诸贪着。 是谓爱也。 尊作是说。 和颜悦色是欲。 娱乐志悦意回转是谓爱。 无有柔软念已得而染着意及内诸爱悦色所娱乐又世尊言。 因是有便有是不。 因是有非为不有。 说此语时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现在无明生诸行生过去未来。 问犹如此现在无有。 或作是说。 无明依吾我生诸行。 不依则无。 故因依此吾我无有。 或作是说。 不尽有余无明生诸行。 已尽无余则不生行。 故曰此不尽有余无有。 或作是说。 一切众具。 生无明行。 无众具则不生。 故曰因此具无有。 尊作是说。 自凭仰依意增益。 故依此说。 今非有无有苦谛。 当言过去耶。 当言未来耶。 当言现在耶。 或作是说。 当言现在。 不以过去未来觉苦。 问过去已缚。 未来当缚。 现在或有不缚。 欲使彼非苦谛耶。 复次五盛阴中起苦谛想。 无数世时敷演智慧。 苦谛习谛亦复如是。 或作是说。 当言现在。 非以过去未来爱而受有。 问过去已辩未来当辩。 现在爱非一切辩耶。 欲使彼非习谛耶。 复次有漏行中起习谛想。 无数世中敷演习谛。 道谛亦复如是。 或作是说。 当言现在。 非以过去未来道断结。 问过去已灭。 未来当灭。 现在或有不灭。 欲使彼非道谛耶。 复次无漏行中已起道谛想。 无数世时敷演道谛。 偈诗颂门阈婆嵯喜矜叔塚间衣及欲因谛各有三第六偈品竟。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聚揵度偈品之七)佛有五眼及三种生有为相实不生有空又世尊言。 比丘我以佛眼观彼众生。 利根钝根可化易教。 少诸尘垢。 不闻退法者。 犹如此三眼。 云何眼。 谓之佛眼肉眼天眼慧眼。 或作是说。 如来三眼者。 当言一切佛眼耶。 何以故。 一切是如来智慧眼。 问如今不观一切众生。 诸所观者幽冥处悉遍。 尊作是说。 如来圣智常住不变移。 一切众生蠕动之类。 谓之佛眼。 佛眼者。 当言善耶。 当言无记耶。 或作是说。 当言善亦是无记。 何以故。 一切三眼是佛眼。 尊作是说。 当言善无有错乱志。 佛眼者。 当言有漏。 当言无漏耶。 或作是说。 当言有漏。 当言无漏。 当言无漏。 何以故。 三眼是佛眼。 尊作是说。 当言无漏。 何以故。 不以有漏中间生有漏。 犹如此如来十智。 何等智是佛眼。 或作是说。 诸如来十智。 彼一切当言是佛眼也。 何以故。 一切如来是智慧眼。 或作是说。 法智未知智是如来常住。 不起不移不共。 一切众生蠕动之类。 当言佛眼也。 犹如此十力。 何等力是佛眼。 或作是说。 根智者当言佛眼也。 以此知之。 或有众生利根钝根中根。 或作是说。 是一切十力当言佛眼。 此非如来智乃至十力。 犹如此诸行无数缘生。 以何等故。 生者言生。 或作是说。 生者最妙。 譬如以众多事染衣裳。 染者是人。 问等无碍中是妙是非妙。 此义云何。 有染青衣。 是故不定。 或作是说。 虽有此缘生不缚。 是故生者生。 问缘有此生缘所缚生。 是故不定。 或作是说。 初无有实不生。 问初无有生及彼缘。 是故此非缘。 或作是说。 非生行生今合会行生。 是故合会行生。 或作是说。 若生行生如是。 彼缘无有方便。 等无碍中生所生非缘生则有差违。 如彼缘法生诸法。 无缘则不生。 如是不异。 是故当舍此然生非自然造起诸法。 此事不然。 犹如此诸行二生等生。 何以故言一生。 或作是说。 一者生行。 余生者亦是生。 问此亦是我疑。 何以故。 一者非生余行亦是生。 或作是说。 彼有一因。 余者是果。 问虽有各各生此二非二因。 彼亦是果。 或作是说。 行无二生。 问此众事不相应行多。 云何有一生。 或作是说。 此二俱不生相应则生行。 复次此有欲意生自然生。 以何等故。 生者言生。 彼非有等法。 或作是说。 生者已生行。 或作是说。 此非生余者生。 乃生若生有生者。 则有流转生不绝。 若行自生。 行已自生此是自生。 彼云何无生者生。 是故此义不然。 犹如此三者有为有为相。 起尽住无变易。 云何住者有变易。 或作是说。 起者名生。 尽者无常住。 老者变易。 是谓变易。 问设彼老有胜者。 胜者变易。 若无变易则无有异。 或作是说。 未来久远住。 过去现在则有变易。 如是住便有变易。 问若起未起变易有胜者。 设无有胜则无变易。 复次无有一物住有变易。 意住有变易。 起最初生死者。 灭所生处。 各各相凭。 身住转。 转移住则有变易。 此事当言等耶。 当言渐渐等。 或作是说。 当言适等一时俱起。 问一时老变易则有坏败。 或作是说。 当言渐渐等起。 所作于彼住便有变易。 渐至尽俱生渐渐生。 复次作众行有为相。 更不造行。 若得造行者。 则有等则俱生。 是故一时。 生老变易坏败。 是故此非义。 云何为苦谛相习谛相尽谛相道谛相。 或作是说。 众恼苦谛相。 转移习谛相。 休息为尽谛相。 出要为道谛相。 或作是说。 成就为苦谛相。 回转为习谛相。 转住为尽谛相。 能回还为道谛相。 复次章义作实谛相。 于五阴聚中洋铜铁丸。 受如此三苦。 染着忧恼如吞热丸。 苦苦行苦变易苦。 如彼烧铁丸入火与火无异。 如是当观苦苦知其恼相。 于此苦爱转行变易。 恶趣之处奔走驰向。 是谓等有。 观其习谛相。 行垢造行不缚等有是谓非等有。 当观尽谛相。 修戒休息智慧生相应因灭。 如是修行观道谛相。 以何等故。 过去行不复生。 或作是说。 谁见更生者。 若疑过去行。 或作是说已灭不生。 问现在复生耶。 或作是说。 若不相应彼不生也。 问如彼过去相应有。 复次一相应成一果。 非一相应成二果。 是故不生。 云何得知言有虚空。 或作是说。 此现事。 问谓增上慢空无根本。 现在事得知。 亦有不可知。 或作是说。 无着无生。 问有着者生。 则可知无彼着则无生。 或作是说。 设无空者物无分齐。 虽有分齐。 是故有虚空。 问梦中所见一切物尽住。 若物所容受。 容受增容受彼展转。 彼展转是故不定。 亦不可究竟。 是故无虚空。 或作是说。 以世俗故。 故说此耳。 如众生号萨唾那罗未[口*柔]阇摩纳婆埵(覩过反)[口*柔](奴流反)。 或作是说。 不可究知。 何以故。 此智所知。 何以故。 色与空不相应。 无色不与空相应。 于此至彼无所有言空。 是世俗言数。 佛有五眼及三种生二有为谛不生有空世间八法摄几阴几持几入。 如章所说。 有利无利粟利财利衣裳利摄四持四入。 色阴所摄。 象利马利男女利摄十七持十一入。 五阴已获所得利。 摄法持法入。 行阴所摄。 有名称无名称誉摄声持声入。 色阴苦乐摄法持法入。 痛阴所摄一切世间八法。 摄十八持十二入。 五阴五欲若苦若乐。 当言成就。 当言不成就。 或作是说。 乐当言成就。 因彼缘生欲乐问因缘生苦欲使成就苦耶。 或作是说。 苦当言成就。 世尊亦说。 如是摩檀提(婆罗门名)。 众生欲未尽。 于欲苦中起娱乐。 乐相得诸颠倒。 乃至契经说。 问如今无有生欲乐想。 答曰颠倒起乐想。 或作是说。 无有苦无有成就乐。 假号言有苦乐慢生。 如种种趣。 或有一趣。 方俗殊异思惟生苦乐慢。 阿毗昙者。 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契经偈决生诸法义。 理深邃故曰阿毗昙。 或作是说。 四贤圣谛法能专修行故。 曰阿毗昙。 或作是说。 泥洹是法修行受证故。 曰阿毗昙。 或作是说。 十二因缘十二缘法。 能自觉寤故。 曰阿毗昙。 或作是说。 八贤圣道敷演彼义故。 曰阿毗昙。 复次诸缚着解脱永尽无余。 于此义中分别诸法因。 有名身句身味身。 渐渐着渐渐住渐渐等相应。 是谓阿毗昙。 诸神形人形而作人声。 当言是人。 当言非人声或作是说。 当言此非人声。 昔见揵陀越国鬼。 着摩竭国人语。 作揵陀越声音。 语摩竭国鬼。 捉揵陀越国人。 作摩竭国音声。 或作是说。 此是人声非鬼(夜叉罗刹)音响是人音响。 遥知声响。 此某甲音响。 问非人着人形语。 是故有音声。 复次当言此非人声。 见过去人。 见未来人。 亦见方俗。 神着人语实无虚神(阿鞞扇提)。 离不忆所说。 世尊亦说。 此非阿拘婆罗天子。 阿拘婆罗天子说此偈言。 魔天波旬着阿拘婆罗天子。 说此偈言。 此魔所说非其天子。 以何等故天谓之鬼。 或作是说。 居住天上故曰天。 如生水中谓之水种。 生山泽中谓之山泽种。 或作是说。 生至天上故曰天。 如其乘车谓乘车人。 或作是说。 宿止天上谓之天。 如住城墎是城墎人。 若比丘着衣食。 起欲想瞋恚想。 起杀害想。 彼檀越主颇有罪无耶。 或作是说。 彼檀越无有罪。 何以故。 彼人作罪已不受。 问如世尊言。 若比丘彼比丘身着衣裳。 入无量念三昧专志不移。 彼檀越主得无量善业功德。 如是契经各相违。 答曰彼不作是心我作欲想。 问不作是念。 彼受我物。 入无量念三昧专志不移。 问彼不作是心。 施此人食。 食入无量三昧。 着檀越衣。 答曰。 若着檀越衣食。 彼使获福。 问不应作是说。 自身有患余人受疼痛。 不于中间思惟不净。 有非罪咎。 应惭不惭。 应羞不羞。 彼惭愧羞。 当言善耶。 当言不善耶。 当言无记耶。 或作是说。 当言善与法相应。 问彼不与法相应。 可惭便惭。 彼当言法相应。 或作是说。 当不善有颠倒想为好。 复次当言不善。 如是彼说增益魔界。 如所说命异身异。 诸所生是命。 作是说。 此义云何。 问生者即命耶。 命非生是故命非命。 命非命余命余身。 此事不然。 身亦不得异。 或作是说。 若生是命者。 又身非命。 是故身非生。 身不生时命异身异身与命各各异。 或作是说。 生者是命。 身者即生。 是故身是命。 身与命异。 对异无有此。 若诸法因对生者。 此法当言。 与法相应生。 或作是说。 当言生。 曾一时见炎光同出。 问此非譬喻。 如意炎者非光。 如光非炎。 若俱取者则有二情。 或作是说。 当言俱相应生。 若隻生者无初火自然。 犹如彼有薪然无火。 设复有火然复无薪。 是故当言相应生。 问如彼初火自然。 火当生时谓之然。 如生无薪。 或作是说。 此当言生。 设彼隻生者。 十二因缘则不顺。 如彼有无明无有行。 如无明灭时彼便有行。 问彼十二因缘则不有顺。 如有无明彼行不生。 行生无有无明。 或作是说。 此等俱相应生。 设隻生者。 相应无有果。 果无有因。 如俱生无有果。 如有果无有俱相应生。 问彼俱相应生。 彼俱无有果。 果无有因。 如俱相应生果不生。 若果不生。 无有俱相应生。 或作是说。 当言俱相应生。 若隻者本亦当隻生。 是故当言。 本生若不隻生。 亦复不俱相应生。 亦当隻生。 是故当言本生若不隻生。 亦复不俱相应生。 永不复生。 问非境界因有果。 彼相应生隻生。 先亦当隻生。 是故本当坏。 若本不坏俱相应生。 亦复不坏是故永不坏。 问已生我有坏。 是故本不坏。 问若隻不生。 相应亦不生是故永不生相应俱生。 或作是说。 当言相应生。 先有穀种后有萌牙。 问中间穀子尽。 若种子时时则有生。 答曰。 此非譬喻。 穀子腐则无。 或作是说。 当言相应生。 若俱起相应与果二俱起。 此非方便言果证。 犹如牛角。 问俱有炎光炎因有光。 此亦当尔。 问此非譬喻。 二炎光二俱不可得。 或作是说。 当言俱相应生。 设俱生者。 因与果则齐等。 问此义云何。 答曰。 若心因心彼则有齐等。 问我心已尽。 俱相应在内。 或作是说。 若一时俱相应果心。 彼亦展转相因。 不一时俱生。 是故一时尽相应。 问或以我过去俱相应在内。 或时现在。 是故非我过去。 或作是说。 当言相应生。 设有相应生者。 如俱相应在内彼无也。 俱相应生是果。 果亦俱相应在内。 彼无相应俱有果。 是故俱应生。 又世尊言。 如是相像邪命咒术畜生虫螺。 畜生咒者。 此义云何。 或作是说。 蛇虺厉毒唐畜生。 是故畜生咒。 或作是说。 诸畜生趣相应咒。 亦是咒如鹿乌鹫咒降象出蟠龙。 或作是说。 一切邪命是畜咒。 复次畜生之趣常有余希望。 是畜生咒。 解脱名者是义云何。 或作是说。 解脱缚着净无染污解脱。 或作是说。 心得解脱故曰解脱。 复次增上离三界有。 故曰解脱。 法欲阿毗昙二鬼及衣裳惭愧命相应邪命诸解脱又世尊言。 痛缘有爱。 云何痛缘有爱。 或作是说。 乐痛起爱。 如是痛缘有爱。 问云何非求起爱。 答曰。 彼亦求乐痛有乐痛求是谓乐痛求。 问今云何苦痛求起爱着。 答曰。 彼亦名起。 苦缘起乐痛求爱。 又世尊言。 彼为苦痛所逼娱乐欲想。 问云何今不苦不乐痛是爱因缘。 答曰。 不苦不乐痛息想不复兴盛。 自知息想不复更求。 或作是说。 五爱。 独处爱。 不独处爱复求他爱。 不求他爱。 愚爱。 于彼乐痛现在起不独处爱。 未起求他爱。 苦痛起不求他爱。 已起独处爱。 不苦不乐痛便休息想。 未起求他爱。 已起不独处爱。 复起愚爱。 或作是说。 苦痛起三恶道上。 彼众生有爱自患。 是故身自有爱。 以是爱身缘乐痛人所造。 是故苦痛爱是缘乐痛。 从人乃至遍净天。 生彼众生于彼已趣我想。 是故乐痛是爱缘。 不苦不乐痛至果实天。 乃至摄有想无想天。 生彼众生于己自起爱。 是故不苦不乐痛是爱缘。 或作是说。 爱乐报处当知痛。 如是爱缘此法当言相应起。 当言一一起。 或作是说。 当说相应起。 如缘细滑起爱。 与细滑相应。 如痛缘爱与爱相应。 问欲使六入缘细滑耶。 与六入相应。 或作是说。 当言相应起。 何以故。 亦作是言说。 眼更痛眼更爱。 问眼更苦痛。 眼更乐痛。 欲使苦痛乐痛与共相应。 或作是说。 当言一一生。 以何故痛缘爱生。 非相应法各各相缘。 或作是说。 当言一一生。 世尊亦说。 眼更痛缘起眼更爱。 然不眼更爱缘眼更生痛。 或作是说。 当言相应生。 有伴侣一一生爱乐报。 又世尊言。 如婆阇(清明)国人。 如彼男女强相劫夺。 云何他男他女。 答曰。 妻人自守。 若为人所守下至淫。 女华饰香丸。 此当言他女。 或女未出门嫁。 或复出门嫁。 有曰期数。 当出门嫁当言他女。 成就者其义云何。 或作是说。 一切法空则不成就。 问如所说人成就善法。 此契经有违。 或作是说。 诸有所生是成就义。 问学法无学法。 欲使彼成就耶。 或作是说。 不灭尽者是成就义。 问凡夫人一切法在未尽欲。 使彼成就耶。 或作是说。 形有所得是成就义。 问无垢人已得学法。 欲使彼得阿罗汉成就耶。 或作是说。 无弃舍法是成就义。 问学人不弃舍无学法。 欲使成就耶。 答曰。 彼已不得。 问汝所说无弃舍法是成就义。 是义不然。 或作是说。 设俱得者彼则成就。 是谓成就。 复次不相应众生法。 渐渐有碍缚彼成就。 犹如此人能有所忍。 寒热地狱众生复有冬夏不。 或作是说。 受地狱苦。 彼亦受寒热自然所逼。 如苦酒中虫在蜜则死。 问如是行成此事不虚。 答曰。 何以故彼行受此罪苦。 问彼身无有苦。 何以故。 所作因缘不堪忍展转生苦。 以此因缘亦生乐亦生微苦。 或作是说。 彼不俱有身体疮痍。 有千苦生懊恼啼哭苦。 问彼不命过耶。 答曰。 行报未尽是故不死。 如众生处胎。 以何等故。 泥黎畜生饿鬼及天自识宿命然非人。 或作是说。 彼道自尔。 以是自识宿命受阴入。 是故彼自识问若彼已得生。 余者何以不自识。 或作是说。 诸化生者自识。 人处胎是故不识。 问设化生自识者。 余者一切不自识耶。 答曰。 一切生时皆自识。 诸天染着亦不自识。 三恶趣中苦痛切身。 意忘自识。 问此不相类。 何以故。 亦说化生天子展转告化生天子所从来生。 复次一切无边亦无定处。 或有众生自识不自识者。 或以三昧力自识宿命。 或以智现在前彼当言自识宿命。 又世尊言。 若有作是想思惟不净。 未生欲漏便生。 已生欲漏便增。 设尔思惟者。 欲漏为增耶。 或作是说。 若未生便生。 已生不复生。 于中便增多。 问前生不住。 或作是说。 彼不为多。 复次如未生前境界彼最初生。 如是未生便生。 如奔走境界。 如是增多。 或作是说。 彼不为多。 但依少有中便增是增多。 复次得一物修行。 断诸着人。 不相应缚。 选择结使。 爱着相应行希望取他妻二俱忆宿命无漏有四种云何种种论。 云何畜生论。 或作是说。 种种论者。 复种种论。 是故种种论。 如王论。 下至贼论畜生论造畜生论。 如所说如论如象广说或作是说。 无因缘论种种论。 无仪论畜生论。 复次诸论者。 无端绪无因缘无所应无有处。 是谓种种论诸所论者。 趣畜生及依余。 是谓畜生论。 种种论者谓畜生论者有何差别。 如前所说。 复次诸种种论者。 及畜生论。 非种种论诸所论。 昔所更历生死。 亦是畜生论诸所论。 是谓畜生论。 以何等故。 等越次取证。 先从法得喜。 然后佛僧。 或作是说。 先修行法。 修行法已。 是微妙法得法喜。 叹一切智。 乃说此微妙法。 然后得佛喜。 彼善住。 住此法者。 彼更得僧喜。 复次等生法智忍。 当言法喜不可坏。 如彼法喜。 彼得佛喜。 如所说于苦无恨。 于佛法僧是等得喜。 又世尊言。 若比丘观十二缘起彼则观法。 云何观十二缘起彼则观法耶。 或作是说。 观十二缘起。 亦观法时不观人。 或作是说。 观十二缘起。 如实观之。 如人见谛此谓之法。 复次观十二缘起等越次取证。 彼已越次取证。 则见贤圣法。 证见十二缘起。 彼一切观法耶。 设观法。 彼一切观十二缘起耶。 或作是说。 诸观十二缘起。 彼一切观法也。 设观诸法。 彼一切观十二缘起。 观十二缘起时。 彼亦观法。 观法时彼亦观十二缘起。 或作是说。 颇观十二缘起。 不观法耶。 以世间智观。 不等越次取证。 颇观法不观十二缘起耶。 空解脱门等越次取证。 颇观法及十二缘起。 以是缘观。 无愿解脱门等越次取证。 颇不观法不观十二缘。 除上尔取事则其义也。 复次诸观十二缘起。 彼一切观诸法也。 颇观法非十二缘起耶。 及诸方便行。 又世尊言。 诸比丘我不与世俗诤。 世与我诤。 云何世俗与世尊诤。 或作是说。 世尊慜俗。 是故世尊不与世俗诤。 俗无此心我护世尊。 或作是说。 以二事故有诤讼。 起贪欲受。 意不肯离。 邪见取缠甚着爱欲。 如此法世尊以尽。 是故世尊不与世俗诤。 世俗未尽。 是故世俗诤。 或作是说。 犹如恶马不随正路行。 如是世俗与世尊诤。 又世尊现其义渐渐教化。 是故世尊不与世俗诤。 以何等故名阿掘摩。 是贼尽其力后逐世尊。 然不能还。 或作是说。 世尊前地卷后舒。 或作是说。 世尊威神使彼身重。 或作是说。 诸天使彼身重。 或作是说。 神足境界不可思议。 复次世尊于地上化使无色。 肉眼所不见。 是故世尊行疾自在解脱。 如是行时非人能测。 如尊者罗吒婆罗。 说彼微法言非法。 云何为微法。 或作是说。 如王法输财。 或作是说。 如诸长者升斛称宝。 复次如法难违甚微。 如贪利强言。 作想希望利。 不亲强亲。 託病求物。 比丘佐助众事。 诈病所须取服胡麻子。 或诈言狂痴。 求索无厌足。 及诸非法现在前者。 诸病皆求利。 是谓微法。 又世尊言。 诸比丘此八部众。 刹利众婆罗门众长者众沙门众四大天众三十三天众魔众梵众。 以何等故。 余诸天不言是众。 或作是说。 一切是众。 世尊但说此世间不可思议。 或作是说。 是世尊劝化语。 然此诸众数数来会尽流。 诸天至世尊所。 或作是说。 此众则尽说八。 复次方便集会皆成众事。 于彼众皆有数。 皆成众事故曰八部众。 以何等故。 物近眼不见远则见。 然耳则闻声。 或作是说。 此非方喻境界法尔。 或作是说。 无所到是眼境界。 是故不与耳同。 复次明是眼伴晓了诸色。 近眼失明。 境界不复得明。 种种论欢喜观彼彼观我无诤世自诤八部众观色得等谛第一义谛。 定无有疑不可沮坏。 或作是说。 得是世俗义。 故曰等谛。 不晓了世俗。 是谓第一义谛。 或作是说。 名等谛说义。 名第一义谛。 复次晓了众生心意故是等谛。 有此因缘晓了心意。 是谓第一义谛。 得名苦谛习谛。 定无有疑不可破坏。 或作是说。 得五盛阴是苦谛。 爱习谛。 问爱亦是阴中。 或作是说。 五盛阴是苦谛。 行垢是习谛。 问行垢亦在阴中。 或作是说。 果是苦谛。 因缘是习谛。 问果缘他果。 缘他果此非是苦是习耶。 答曰。 苦即是习习即是苦。 如果是苦如缘是习。 问如果非习如缘非苦。 是故苦即是习。 习即是苦。 复次得五阴有漏苦习。 问修行苦时。 亦有修行习耶。 答曰。 修习时不修行苦。 唯修行习得智通达。 定无有疑不可破坏。 或作是说。 得诸智耶。 知彼是智一一分别是通达相。 问智由他知智。 彼即是智耶。 通达亦复如是。 或作是说。 智即是通达耶。 或有通达非智知解脱物。 复次若智耶。 知及余自然。 即是其事。 此无定义。 得味。 定无有疑不可破坏。 或作是说。 得味即是义味。 诸法是谓味。 问味味非其义。 云何义非其味。 或作是说。 一义之中有若干味。 是故味异义异。 问一味之中有若干义。 义非味乎。 或作是说。 味即是义。 或义非味味解脱物。 复次味即是义。 或处处有味。 如彼所说。 缘无定处自相相应。 相如上说。 因与缘如前所说。 得十二缘起。 十二缘起法。 定无有疑不可沮坏。 或作是说。 得如契经所说。 此十二缘起。 如性法法常住。 广说十二缘起法无明行。 问十二缘起诸缘起法。 或作是说。 十二缘起因。 十二缘起法是果。 问因非果果非因。 十二缘起非十二缘起法耶。 或作是说。 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法起。 问起亦是十二缘起。 或作是说。 若十二缘起。 是十二缘起法耶。 或十二缘起法。 彼非十二缘起诸起空寂法。 或作是说。 诸法生时。 是十二缘起诸法。 已生十二缘起法。 问如是者义无有定。 十二缘起即是十二缘起法。 或作是说。 与十二缘起相应果。 实是十二缘起法。 或作是说。 已生诸行是十二缘起。 彼诸法生由十二缘起。 问彼所生不由十二缘起耶。 复次诸法自应尔。 十二缘起不造自相。 味相应法微妙法。 成就授决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平等说如实无虚。 或作是说。 十二缘起是平等法。 成就十二缘起相。 是授决法。 或作是说。 说四圣谛是平等法。 顺从四谛是授法决。 或作是说。 最胜功德是平等法。 弟子功德成就是授决法。 复次语不麁犷是平等法。 语无狐疑成就是受决法。 慈孝于父慈孝于母有何差别。 或作是说。 恩慈于母孝养于父。 故无差别。 等智苦谛智义自相缘起十二慈孝父母云何眼识意识分别。 或作是说。 以是因缘。 彼境界如是。 眼识意识分别。 问不坏意识耶。 答曰。 如倒彼眼识界有意识界。 然界不坏。 如是倒彼色入法入不坏。 或作是说。 有眼识意识分别。 彼相类造。 是故造境界是意识。 问云何造相类。 设更眼识忆不忘失。 彼即不分别耶。 设不忆者。 云何不忆造色相类。 或作是说。 非更眼识意分别。 设当分别识入则坏。 问境界坏。 答曰。 亦说境界坏。 或作是说。 非更眼识意识分别。 何以故。 世尊亦说。 以二缘故。 生识意缘生法。 设彼更眼识意识分别者。 则增诸入。 意色意声亦复如是。 问多有诸入。 或生一或生二识。 虽有一物。 意识缘相多痛生识。 是故彼有多。 或作是说。 若眼识定青。 意识亦定青。 相类识是眼识。 此意识此是眼识义云何。 答曰。 若眼增上者彼是眼识。 若意识增上者彼是意识。 或作是说。 设眼增上不相应。 缘青起识。 意增上彼不相应。 缘青起识。 是故相应坏果无有坏。 问如彼眼增上及相应。 或起诸识。 或黄相应坏果坏。 如是眼增上及相应。 意增上定青起识。 有相应坏有果坏也。 云何世尊知彼众生宿命。 或作是说。 劫烧流转众多众生。 生果实天。 于彼各各自相告语本宿命。 以是得知。 问若众生不生彼。 不自识宿命。 从此已来经历皆不知。 或作是说。 众生之类曾止住。 自识彼宿命。 余不止宿者观察便知。 问一切不共行。 或作是说。 自校计思惟则知。 彼意上已说。 或作是说。 佛境界不可思议。 或作是说。 十二缘起善分别说。 或作是说。 自识宿命智知其力势。 或作是说。 微妙智得其力势。 复次各各别异于彼。 如来神智便生。 得阿惟三佛。 故曰常住。 如所说难陀摩陀优波夷说。 尊者我夫无常。 犯戒恶法生饿鬼中。 其妇人梦见夫主。 云我生饿鬼中。 云何饿鬼梦中作是语。 或作是说。 化作人形不作本象。 造如是貌。 问如今云何造。 或作是说。 饿鬼梦中不作本形。 昔造因缘有其力势。 又尽思想梦转见形。 言覩形象。 复次睡眠志不如本狂有所见。 或闻恶声响诸法定有。 彼一切法等定耶定。 设诸法等定耶定。 彼一切法定有耶。 或作是说。 诸法等定耶定。 彼一切法定有耶。 颇彼法定有。 彼非等定耶定。 自相定有。 复次当言非诸法等定耶定。 余人当言。 等定耶定。 达嚫名者何等法。 或作是说。 报施之法名曰达嚫。 导引福地亦是达嚫。 问非以所施而生上界。 如所说生上界者。 善功德报。 是达嚫业。 或作是说。 施法果报是达嚫法。 故曰说檀嚫法。 问非以施法果处所。 复次割意所爱。 成彼施处。 于今所养义是檀嚫(秦言财施)法。 如饿鬼檀嚫。 以何等故。 佛世尊是大法主。 或作是说。 如王摄统国界诛断刑罚。 如是世尊为诸声闻断疑网结。 故曰法主。 或作是说。 如王典国民无不顺。 如是世尊一切善法无不成办。 故曰法主。 或作是说。 如王典国所作自在。 刑罚榜笞皆悉自在。 如是世尊于声闻中法得自在疗诸恶趣。 故曰法主。 或作是说。 如转轮圣王施贫穷人衣裳宝物。 如是世尊无财众生施以七宝。 故曰法主。 或作是说。 正法之主故曰法主。 或作是说。 如所说梵相应契经。 我所觉寤法善讽诵念供养承事依彼住。 如所说云何如来至真等正觉王法比丘。 世尊告曰。 以此契经义故。 曰世尊法主十六婆罗门(阿逸弥勒是其二)。 云何得知。 世尊有方齿四十味味皆别。 或作是说。 或观一切种好三十二相。 尽知一切相。 然后得知。 复次算数者。 如观掌器无不分别。 观方颊车师子臆。 知方齿四十味味分别。 如二因缘摄生死受诸行报。 无色界众生。 以此因缘与欲界相应。 不成就行垢。 云何彼没生此间。 或作是说。 过去行垢来生此间。 如彼不成就。 云何来生。 答曰。 若退转时便得成就。 如阿罗汉不成就一切结。 从阿罗汉退转时。 复得成就诸结。 问阿罗汉云何成就诸结。 或作是说。 善根功德空无有不解脱。 不善根无所还。 问如欲界中余善根灭尽。 以何因缘彼善根灭。 何等故复还善根。 或作是说。 欲爱未尽便生彼界。 问如所说外神仙异学欲爱尽。 说欲爱已尽。 问爱未尽苦当言尽。 如所说。 在尘土戏童女厌之便弃去。 后爱未尽便有尽名。 如所说。 乃至死便尽。 如人言有吾我。 或作是说。 处处有一切结。 于彼亦有欲界结。 问若处处有一切结者。 界有坏败。 答曰。 犹如此间有无色界结界不有坏。 如是彼间有欲界结界不有坏。 或作是说。 如于此间渐渐增益。 彼间渐渐减。 如于此间亲近界便与彼合。 问设往彼起欲界结不为终耶。 答曰。 如住此间起无色界结。 彼则不终也。 如是彼间起欲界结。 则不终也。 问住此间起无色界结。 欲界中色则不灭尽。 则于彼间终也。 问我喜言无色界有色。 是故彼间起欲界结。 无色界色不尽。 彼便终。 如阿罗汉。 于色界化形往至色界。 欲界形体都在不除。 欲使作彼形取阿那含。 生有想无想天。 入不用定。 贤圣道现在前。 欲作是言彼终耶。 复次彼行阴所缠欲界使炽盛。 依彼行阴。 于我爱未永尽愚痴不除。 是故生此间甚着不离。 非过去行而辩众事。 相有二貌行四行亦有二四无明爱使相应及有弟是谓初偈(第一品始撮以结揵度)。 识是世尊母邪聚及檀嚫十六婆罗门生死是因缘(此举七品终结揵度)尊婆须蜜菩萨所集揵度初竟。 尊婆须蜜论卷第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2:3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fojing/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