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乘唯识论 内容: 大乘唯识论序唯识论者。 乃是诸佛甚深境界。 非是凡夫二乘所知。 然此论始末明三种空。 何者为三。 一者人无我空。 二者因缘法体空。 三者真归佛性空。 我空者。 我本自无。 但凡夫之人愚痴颠倒。 于五阴中妄计为有。 何以知无。 凡夫依心识妄想分别。 于五阴因缘法中见我为有。 然此我相于五阴中实不可得。 若尔般若观此五阴中一二离二。 实体不可得犹如兔角。 若有此我于一中住者。 应于一中见。 应于异中见。 应于和合中见。 云何一中无我者。 以有常无常过故。 若有我与五阴一者。 五阴无常我亦应无常。 复有我若与阴一者。 我是常故阴亦应常。 若我与阴二者。 一边即同前无常。 一边即同前常。 若离二边者此亦不然。 离于二边别相不可得。 是故实无神我。 如是知者名入人无我空。 因缘法体空者。 谓诸色等因缘法。 以随俗因缘起。 云何随俗因缘起。 世人见牛起于牛想不起马想。 见马起于马想不起牛想。 色等法中亦复如是。 见柱起柱想不起色想。 见色起色想不起柱想。 如薪火相待无实。 以离于薪更无实火。 以离于火更无实薪。 于薪更无实火。 以离于火更无实薪。 于薪更无实火能作薪因。 以离于火更无实薪能作火因。 而见火说假名薪。 见薪说假名火。 以相待成故。 如是能成所成。 而不离能成因而有所成。 不离所成因而有能成。 如彼薪火能成所成亦实无。 是名因缘法体空。 真如法空者。 所谓佛性清净之体古今一定。 故经云佛性者名为第一义空。 所言空者体无万相故。 言其空无万相者。 无有世间色等有为法故无万相。 非是同于无性法。 以其真如法体。 是故经云。 去八解脱者名不空空。 是故不同无法空也。 若如是观。 是名解真如法空。 唯识论言唯识者。 明但有内心无色香等外诸境界。 何以得知。 如人目有肤翳妄见毛轮犍闼婆城等种种诸色实无前境界。 但虚妄见有如是诸众生等外诸境界。 故言唯识。 若尔但应言破色。 不应言破心。 此亦有义。 心有二种。 一者相应心。 二者不相应心。 相应心者。 谓无常妄识虚妄分别。 与烦恼结使相应。 名相应心。 不相应心者。 所谓常住第一义谛。 古今一相自性清净心。 今言破心者。 唯破妄识烦恼相应心。 不破佛性清净心。 故得言破心也。 大乘唯识论一卷天亲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修道不共他能说无等义顶礼大乘理当说立及破无量佛所修除障及根本唯识自性静昧劣人不信于大乘中立三界唯有识。 如经言。 佛子三界者唯有心。 心意识等是总名。 应知此心有相应法。 唯言者为除色尘等。 实无有外尘似尘识生故犹如瞖眼人见毛二月等大乘中立义。 外尘实无所有。 若尔云何见有外尘。 为证此义故言。 似尘识生故。 由识似尘现故。 众生于无尘中见尘。 为显此识故立斯譬如眼有病及眼根乱。 于无物中识似二月及鹿渴等而现。 唯识义亦如是。 是故三界实无外尘。 识转似尘显。 三性二谛同无性性。 名非安立。 处时悉无定无相续不定作事悉不成若唯识无尘此偈欲显何义。 若离六尘。 色等识生不从尘生。 何因此识有处得生。 非一切处生。 于此处中或生不生而不恒生。 若众人同在一时一处。 是识不定相续生非随一人。 如人眼有瞖见毛二月等。 余人则不见。 复有何因瞖眼人所见发蝇等尘。 不能作发蝇等事。 余尘能作。 又梦中所得饮食衣服毒药刀杖等。 不能作饮食等事余物能作。 又乾闼婆城实非有。 不能作城事。 余城能作。 若同无尘。 是四种义云何不同。 是故离尘。 定处定时不定相续及作事。 是四义悉不成。 非不成。 定处等义成如梦。 云何梦中离诸尘有处。 或见国园男女等非一切处。 或是处中有时见有时不见而不恒见。 是故离尘。 定处定时得成立。 如饿鬼续不定。 如饿鬼相续不定得成。 云何得成。 一切同见脓河等。 脓遍满河故名脓河。 犹如酥瓮。 饿鬼同业报位故。 一切悉见脓等遍满河中非一。 如见脓河。 余粪秽等河亦尔。 或见有人捉持刀杖。 遮护不令得近。 如此唯识相续不定离尘得成如梦害作事。 如梦离男女交会出不净为相梦害得成作事亦尔。 如此喻各各譬处时定等四义得成。 复次如地狱一切由地狱譬四义得成立。 云何得成。 见狱卒及共受逼害。 如地狱中诸受罪人见狱卒等定处定时见狗乌山等来平等见非一。 受逼害亦尔。 实无狱卒等。 由同业报增上缘故。 余处亦如是。 由此通譬四义得成。 何故狱卒狗乌等不许是实众生无道理故是狱卒不成地狱道受罪人故如地狱苦不能受故。 若彼地狱人更互相害。 云何得分别此是地狱人彼是狱卒。 若同形貌力量无更互相怖畏义。 于赤铁地火焰恒起。 彼自不能忍受烧燃苦。 云何于中能逼害他。 彼非地狱人。 云何得生地狱中。 云何畜生得生天上。 如是地狱畜生及饿鬼别类等生地狱中名为狱卒。 是事不然。 如畜生生天地狱无杂道地狱中苦报由彼不能受若畜生生天由杂业能感起世界乐。 生中受天乐报。 狱卒等不尔。 不受地狱苦报故。 是故畜生及饿鬼。 无道理得生地狱中。 由罪人业故似狱卒等生若许彼变异于识何不许由地狱人业报故。 四大别类生狱卒等种种差别显现色形量异。 说名狱卒等。 变异亦尔。 或显现动摇手足等。 生彼怖畏作杀害事。 或有两山相似羺羊乍合乍离。 铁树林中铁树利刺或低或竪彼言不无此事。 何故不许由识起业识有变异。 而说是四大有此变异。 复次。 业熏习识内执果生于外何因熏习处于中不说果是罪人业于地狱中。 能见如此等事四大聚及其变异。 此业熏习在地狱人识相续中。 不在余处。 此熏习处是识变异似狱卒等。 是业果报而不许在本处。 非熏习处而许业果生。 何因作如此执。 阿含是因。 若但识似色等尘生无色等外尘。 佛世尊。 不应说实有色等诸入。 此阿含非因。 以非阿含意故。 色等入有教为化执我人由随别意说如说化生生如佛世尊说有化生众生。 由别意故说。 幻相续不断乃至来生。 复次佛说。 无众生及我但法有因果由此别说知是别教。 佛世尊说。 色等诸入亦如是。 为度宜闻说入众生。 此说依教意。 别教意云何。 识自种子生显现起似尘为成内外入故佛说此二此偈欲显何义。 似尘识从自种子胜类变异生。 是种子及似尘。 显现为似色识生方便门故。 佛世尊次第说。 眼入色入乃至似触识。 从自种子至变异差别生。 是种子及似触。 显现为触识生方便门故佛世尊说。 为身入及触入若约此义说入。 有何利益。 若他依此教得入人无我由别教能除分别入法空若佛世尊由此义说诸入。 受化弟子得入人空。 从唯六双但六识生。 无一法为见者乃至为触者。 若知此义说人空。 所化弟子得入人我空。 由别说者。 由说唯识教。 得入法我空。 云何得入法空。 一切法唯识生似色尘等。 无有一法色等为相。 若知如此得入法空。 若一切法一向无。 是唯识亦应无。 云何得成立。 非一切法一向无。 说为法空。 非知此义名入法空。 若尔云何得入法空。 由除分别性相故。 得入法空。 如凡夫分别所有法相。 由此法相一切法空无所有。 是名法空。 不由不可言体诸佛境界说诸法空。 如此唯识由别识所分别体无所有故空。 若入此理得成立唯识入法我空。 不由拨一切法无。 若不如此别识应成别识境。 唯识义则不成。 识尘实有故。 此云何可信由此义。 佛世尊说。 色等入是有不由实有。 色等入为眼识等境界。 由如此理是义可信。 外尘与隣虚不一亦不异彼聚亦非尘隣虚不成故此偈欲显何义。 是色等入各各是眼识等境。 为当与隣虚一如有分色鞞世师所执。 为当不一由隣虚各别故。 为当是隣虚聚色入与隣虚成一作眼识境。 是义不然。 是有分色于分中不可见异体故。 亦非多隣虚各各不可见故。 亦非多隣虚聚集成尘。 由隣虚不成一物故。 云何不成。 一时六共聚隣虚成六方若六同一处聚量如隣虚有六隣虚从六方来。 与一隣虚共聚。 是一隣虚不成一物。 有六方分故。 是一隣虚处他方隣虚不得住故。 若一隣虚处即是六处。 一切同一处故。 则一切聚物量同隣虚。 更互不相过故。 如隣虚量聚亦不应可见。 若汝言隣虚不得聚集无方分故。 此过失不得起。 是隣虚聚更互相应。 罽宾国毗婆沙师作如此说。 则应问之。 如汝所说隣虚聚物。 此聚不异隣虚。 若隣虚不合聚中谁和合复次无方分隣虚聚不成若隣虚无和合。 于聚中此和合属何法。 若汝言隣虚更互得和合。 此义不然。 何以故。 隣虚无方分故。 若和合不成。 何况有假名聚。 应如此说。 聚有方分。 若和合义不可立。 无方分隣虚云何和合得成。 是故隣虚不成一物。 隣虚和合。 若可然若不可然。 今所不论。 若物有方分不应成一物隣虚东方分异余五方。 乃至下方分亦如是。 若分有异隣虚取分为体。 云何得成一物影障复云何。 若一隣虚无有方分。 日正出时云何一边有影。 何故作如此问。 是隣虚无有别分正为日所照。 复次此隣虚与彼隣虚若并无方分。 云何相障。 何以故。 此隣虚无有余分。 是处相合他来则障。 若无有障一切六方隣虚同一处故。 则一切聚同隣虚量。 此义已如前说。 是影及障。 属聚不属隣虚。 云何不许此义。 汝今许聚是有异隣虚不。 故说影障属聚耶不也。 若同则无二。 若聚不异隣虚。 此影及障则不属聚。 何以故。 但形相分别谓之为聚。 何用作此思量。 是色等诸尘体相未破。 何者为其体。 眼等境界及青等类此义即应共思量。 此眼等境界及青等类。 汝执为尘体。 为是多物为。 是一物若尔有何失。 若多者其失如前。 若一者亦有过。 如偈言。 若一无次行俱无已未得及别类多事亦无细难见若一切青黄等无有隔别。 是眼境界执为一物。 于地则无次第行。 若一下足应遍行一切。 此间已得彼处未得。 于一时中此二不成。 何以故。 一时中一物不应有已得未得。 不应有多别类如象马等军。 亦不应有多别事。 何以故。 是一物处多物则在其中。 此彼差别云何得成。 复次云何为一是二所至中间则空。 复次是最细水虫与大同色。 无不可见义。 若汝由相差别色等诸尘。 执有别物不由别义。 若尔决定约隣虚别类。 应分别尘差别。 则隣虚不成一物。 色等五尘非眼等境界。 是故唯识义得成。 诸尘者。 谓识及识法为体。 离能取所取故无增。 立正因果故不减。 无无因及不平等因。 二空及十二缘生即是其自性。 如偈言。 是有是无由依诸量可决是非。 一切量中证量最胜。 若尘实无如此证智。 云何得起。 所谓我证如此。 证智如梦中如梦时。 离尘见山树等色。 无有外尘。 证智亦如此。 是时如证智是时不见尘云何尘可证如汝所说证智起时。 谓我如此证。 此时中汝不得见尘。 但意识分别。 眼识已灭故。 是尘云何可证若人说刹那灭。 此人是时执色乃至触已谢。 问若非五识所量。 意不能忆持。 是故五尘决定是五识所量。 量者是名见。 是故色等六尘说是所证。 答是义不然。 谓先已证尘后方忆持。 何以故。 如说似尘识。 离色等六尘眼等六识。 似六尘起。 此义如前说。 从此生忆持。 从此似尘识有。 分别意识与忆持相应。 似前所起之尘后时得生。 是故不可执由忆持起。 谓先以识证尘。 若如梦中识无尘得起觉时。 若尔如世人自知梦识无尘。 亦应自知觉识无尘。 既无此事。 故知觉时所见尘。 异梦中所见。 复次梦有更起义。 觉时则不尔。 非一切无尘。 答此言非证。 梦见尘非有未觉不能知如是虚妄分别串习惛熟。 世人见非实尘如梦所见谓为实有。 觉则不尔。 如实能解梦尘非有。 如是若观行人修出世治道得无分别智。 入非安立圣谛见位得觉悟。 是时无分别智。 后得清净世智。 如理见六尘实无所有。 此义平等。 若由自相续转异胜故。 众生六识似六尘起。 实不从尘生者。 由事善恶友听受正邪二法。 众生有正邪二定。 云何得成。 若所亲近及说实无。 更互增上故二识正邪定一切众生由更互识增上故。 有二种识定成。 或正定或邪定。 更互者。 自他共成自他事。 是故别识相续胜能故。 别识相续胜能生。 不从外尘起。 若如梦识无境界。 觉识亦如此者。 云何梦觉二人。 行善作恶爱憎两果。 未来不同。 梦识由眠坏未来果不同是正因。 能令梦心无有果报。 谓惛睡所坏故。 心弱不能成善恶业。 问若一切唯有识。 则无身及言。 云何牛羊等畜生。 非屠儿所害而死。 若彼死非屠儿所作。 屠儿云何得杀生罪。 答曰。 由他识变异死事于此成如他失心等因鬼等心力犹如鬼神等心变异故。 令他或失念。 或得梦。 或着鬼等。 诸变异得成。 复次有神通人心愿故。 有如此事。 如娑罗那王等得梦。 由大迦旃延心愿故。 复次阿兰若仙人瞋心故。 毗摩质多罗王见怖畏事。 如是由他识变异。 能断他命根。 因此事故。 同类相续断说名为死。 此义应知。 复次。 云何檀陀林空寂由仙瞋若由他识变异增上不许众生死。 世尊。 成立心重罚最为大罪。 问优婆离长者。 长者汝曾闻不。 云何檀陀柯林。 迦陵伽林。 摩登伽林。 空寂清净。 长者答言。 瞿昙。 曾闻由仙人瞋心。 心重罚大罪若尔云何成若汝执有诸鬼神爱敬仙人故。 杀害此中众生。 不由仙人瞋心。 若尔云何由此业心重罚大罪。 剧于身口重罚。 由仙人瞋心故。 如是多众生死故。 心重罚成大罪。 若一切唯识。 他心通人为知他心为不知。 若尔有何所以。 若不知云何得他心通。 若知云何言识无境。 他心通人智不如境云何如知自心故不知如佛境是他心智境云何不如由无智故。 如不可言体他心则成佛境如此不能知故。 此二境界不如非是如此显现故。 能取所取分别未灭故。 此唯识理无穷。 简择品类甚深无底。 成就唯识理我造随自能如理及如量难思佛等境我等作一切功用。 不能思度此理。 此理非觉观所缘故。 何人能遍通达此境。 是佛境界。 何以故。 诸佛世尊于一切法知无碍故。 如量如理。 此境唯佛所见。 婆薮槃豆菩萨造唯识论竟。 菩提留支法师。 先于北翻出唯识论。 慧恺以陈天嘉四年岁次癸未正月十六日。 于广州制旨寺。 请三藏法师拘罗那他。 重译此论。 行翻行讲。 至三月五日方竟。 此论外国本有义疏。 翻得两卷。 三藏法师更释本文。 慧恺注记。 又得两卷。 末有僧忍法师。 从晋安齎旧本达番禺。 恺取新文对雠校旧本。 大意虽复略同。 偈语有异。 长行解释。 词繁义阙。 论初无归敬。 有识君子宜善寻之。 今谨别抄偈文。 安于论后。 庶披阅者为易耳。 此论是佛法正义。 外国盛弘 沙门慧恺记。 修道不共他能说无等义顶礼大乘理当说立及破无量佛所修除障及根本唯识自性静昧劣人不乐实无有外尘似尘识生故犹如瞖眼人见毛两月等处时悉无定无相续不定作事悉不成若唯识无尘定处等义成如梦如饿鬼续不定一切同见脓河等如梦害作事复次如地狱一切见狱卒及共受逼害如畜生生天地狱无杂道地狱中苦报由彼不能受由罪人业故似狱卒等生若许彼变异于彼何不许业熏习识内执果生于外何因熏习处于中不说果色等入有教为化执我人由随别意说如说化生生识自种子生显现起似尘为成内外入故佛说此二若他依此教得入人无我由别教能除分别入法空外尘与隣虚不一亦不异彼聚亦非尘隣虚不成故一时六共聚隣虚成六方若六同一处聚量如隣虚若隣虚不合聚中谁和合复次无方分隣虚聚不成若物有方分不应成一物影障复云何若同则无二若一无次行俱无已未得及别类多事亦无细难见证智如梦中是时如证智是时不见尘云何尘可证如说似尘识从此生忆持梦见尘非有未觉不能知更互增上故二识正邪定梦识由眠坏未来果不同由他识变异死事于此成如他失心等因鬼等心力云何檀陀林空寂由仙瞋心重罚大罪若尔云何成他心通人智不如境云何如知自心故不知如佛境成就唯识理我造随自能如理及如量难思佛等境大乘唯识论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3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fojing/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