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开元寺 内容: 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敕令各郡建立开元寺,作为官方之寺院,主要负责国家之祝典法仪;亦有从已有之寺院转用为地方官祈求国运仪式之场所。 此种仪式不仅将佛教之恩惠赐予国民,更有夸示中央政府权威之意图。 关于玄宗敕命全国建立开元寺之因缘,今已不可考,惟据“西安府城内元大开元寺兴教碑”之碑文所载,知开元二十八年(疑为二十六年之讹),玄宗曾与胜光法师于延庆殿对论“佛恩”问题,论后玄宗乃誓为佛弟子,遂于天下之州府各置开元寺一所。 然今已无文献可考察当年全国各州府是否皆奉敕造寺,仅于旧唐书卷九有“天宝三年(744)四月,敕两京及天下诸州铸金铜天尊及佛像各一尊,置之开元寺”之记载。 然于现今所存各种佛教史文献,如唐代鉴真和尚(曾赴日本,后成为日本律宗之祖)之东征传,与来华留学之日僧圆载、圆仁、圆珍等人之旅行记中,则载有较具体之资料,如诸州开元寺之名称,及部分有关之记事。 另据大明一统志所列举,当时留存者,有直隶真定府冀州开元寺、元氏县开元寺、永平府开元寺、顺德府开元寺、陕西西安府咸宁县开元寺、福建泉州府温陵开元寺、福州府闽县开元寺、山东登州府开元寺、河南归德府开元寺、宁陵县开元寺、虞城县开元寺、南阳府舞阳开元寺等十二处,已非往日盛况。 各地开元寺于唐宋时代,高僧辈出,如苏州开元寺之元浩、辨秀,齐州开元寺之义楚,洪州开元寺之道一、栖隐,鄂州开元寺之玄晏等。 其中以洪州开元寺之道一尤为著称,自大历四年(769)驻锡该寺,阐弘南岳怀让之禅法,而成当代禅道之重镇,世人尊称为“马大师”。 诸州之开元寺历来兴衰不一,虽经元明之重修,现存者不多。 [佛祖统纪卷三十四、释氏稽古略卷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六十一、第一○四、第一一七、第二○○、第二七八、第三九五、第四五七、第五○七] (一)位于江苏吴县西南。 为三国时代孙权之乳母陈氏所建。 初称重元寺,通元寺。 至唐代,改称开元寺。 晋代时,自海中漂来石佛二尊及佛一只,今珍藏寺中。 历代以来,本寺先后有禅宗六祖慧能之法嗣印宗、荆溪湛然、长庆慧棱、黄龙楚南、清凉澄观、慈云遵式等宗门大德栖止之。 [开元寺志、大明一统志卷八] (二)位于福建晋江。 建于武后垂拱二年(686),初名莲华寺,后改兴教寺、龙兴寺。 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敕改称开元寺。 历五代至宋,创支院百余所,元代赐名“开元万岁禅院”。 至正年间(1341~1398)遭祝融之灾,明代洪武、永乐两朝渐次重建,明末郑芝龙又重修大雄宝殿、拜圣亭、山门外紫云屏殿等,为一包括东西两翼之建筑群。 其中以东塔(镇国塔)、西塔(仁寿塔)驰名远近,为我国闻名世界富有历史性之建筑。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初为木塔,南宋改为砖塔,今之石塔乃南宋绍兴二年(1132)至淳祐十年(1250)所重建,高四十八公尺余。 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初为木塔,北宋改为砖塔,今之石塔为绍定元年(1228)至嘉熙元年(1237)所重建,高四十四公尺余,二塔均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之石构建筑,上刻佛像,十分精美。 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为明代遗构,殿上之斗栱有飞天乐使二十四尊,雕刻精致。 [福建通志卷二六四、大清一统志卷三二八] (三)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县之东。 又称上蓝院。 即唐代马祖道一弘扬禅风之著名道场。 道一得南岳怀让之心法后,先后驻锡建阳、南康、抚州、虔州等地之道场,建阳在今福建省,其余皆在江西省。 自大历四年(769)开始,道一居止于本寺,继续其接化生涯,当代另一禅门龙象石头希迁则大多弘法于湖南一带,世人每将“江西马祖道一”与“湖南石头希迁”并比为禅界双璧。 由是,本寺亦成为当时禅徒辐凑之名刹。 本寺于宋代时改称能仁寺,明代改称永宁寺,至清代,又更名为祐清寺(或佑清寺)。 [大明一统志卷四十九、大清一统志卷二三九、江西通志卷一一一] (四)位于陕西西安东大街西首。 建于唐玄宗开元年中。 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敕令全国各大都市广建开元寺,其中以本寺之规模最大,唯历代失修,寺容残破,已非旧观。 (五)位于河南商丘县城南。 建于唐代。 宋代更名宝融寺,又称兴隆寺。 寺内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之“八关斋会报德记”石幢。 (六)位于河南虞城县旧县城北。 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后徙地改建于今县治之西南隅。 (七)位于广东潮州。 乃东南一大丛林。 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以后称开元镇国禅寺。 建筑古雅,香火极盛。 (八)位于山西大同。 (参阅“善化寺”4875) (九)位于台湾台南。 为著名的佛教古刹。 原系明末延平郡王郑成功嗣子郑经为奉养其母董氏所建之“北园别馆”,创建于明永历年间(1647~1661)。 康熙二十八年(1689),巡道王宗、总镇王化行等捐俸改建为寺,时称海会寺。 此后,历经乾隆年间之重修、扩建,迭改寺名为榴环寺、榴禅寺、海靖寺,终定名为开元寺,以迄于今。 寺内有郑经所凿之郑经井一口,及凿井时所掘出之海螺化石,及七弦竹一株,据云此竹为明永历三十四年移自河南卧龙岗,为董氏亲自种植者。 寺中并珍藏有郑成功亲笔文件及其所用之餐器。 此外,尚有台湾最早铸造之铜钟一口,及后园之圆光三塔。 塔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为寺僧藏骨之所,今已成为该寺之标帜。 本寺开山住持为志中法师。 后代住持之较著名者,有同治、光绪年间之荣芳、传芳、玄精诸禅师。 荣芳曾赴福建鼓山受戒,并赴少林寺习禅及武技,且精书画,颇为当时台省人士所推崇。 传芳亦曾赴福州等地求法受戒,返台后传戒弘法,度众甚多;至今约有末寺八十余座,通称为传芳和尚派下。 玄精出家前,原擅道教方术,故任开元寺住持后,时显灵异。 台湾光复后,继任住持有证光、印明、眼净等人。 证光、眼净二人先后兴办延平佛学院及开元佛学院,造就不少僧材。 现任(1988)住持为悟慈法师,创办有开元幼稚园、开元育幼院、慈爱医院,及慧光图书室、开元禅学院等。 p5299 发布时间:2025-05-20 06:11:1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