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师会 内容: (880~946)(一)五代僧。 北燕蓟门人,俗姓巨。 幼即出家,礼蓟州温泉院道丕为师。 二十岁,于金台宝刹戒坛受具足戒。 梁开平年中游化河朔、江淮等地,于汉南遇观音院严俊,互谈道业,不觉时移,乃受示赴投子山参谒大同禅师。 乾化四年(915)秋,受宝积坊罗汉院志修之请,代任住持,院仅苫盖五间。 后得檀越尚书左丞吴蔼、兵部侍郎张衮等之皈依,共发奉章,朝廷赐“天寿禅院”之匾。 此后四海之僧翕然来归,一住三十五载,徒众甚多,生活俭朴。 天福七年(942)晋高祖赏其德行,敕紫衣;开运元年(944)赐号“法相”,师蔑其号而藏其衣。 开运三年示寂,世寿六十七,法腊四十八。 荼毗后得舍利数百,起塔于东郊汴阳乡,刑部侍郎边归谠为其立碑。 [宋高僧传卷二十八] (二)(1102~1166)宋代僧。 籍贯不详。 号可堂。 自幼研究华严之教章,未尝懈怠。 当时诸学盛行,异说纷纭,学者多不知所归趣,师叹之,撰焚薪(又称析薪膏肓)以警世。 盖焚薪之名,取自南山聚集伪经焚之以归正之故事。 师又痛感华严之衰颓,研钻孔目章、搜玄记及探玄记等,特精通孔目章,穷究六相十玄之奥旨。 后以著述之不易,或恐迷惑他人,久废执笔。 至乾道二年六十五岁时,始着手述作五教章复古记,以偿多年宿志;然至断惑分齐章,得疾,奄然而寂,遗命弟子善熹继其业。 谥号“法真大师”,与后世之道亭、观复、希迪共称为宋朝华严四大家。 著有华严五教章焚薪二卷、华严五教章复古记三卷、华严融会一乘义章明宗记一卷等。 [华严五教章焚薪卷上、诸宗章疏录卷二、华严宗经论章疏目录] p4097 发布时间:2025-05-20 06:07:1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