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牧庵忠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内容: 牧庵忠禅师。 名法忠。 姓姚。 四明鄞县人。 母梦异僧求寓止而娠。 既诞紫带绕身。 自幼性专静。 告双亲出家。 依郡中崇教院道英授经业。 年十九试所业得度。 即预讲肆。 究天台教旨。 于疏义入微亦颇自负。 一日暴所习于禅者。 为其折困。 因有疑于于禅宗。 趋天童交禅师以求决焉。 及于交言下知有机不发交使其南询造闽之雪峰。 与需禅师语。 复不契。 闻佛眼远禅寺居淮西龙门。 于是出蜀兼程至彼。 造次不忘提撕其未至处。 适纵步水磨欻睹牌额。 书法轮常转。 师于是碍膺之疑泮然冰释。 遂说偈曰。 转大法轮。 目前包裹。 更问如何。 水推石磨。 而作圆相呈佛眼。 眼曰。 其中事作么生。 师曰。 涧下水长流。 眼曰。 必竟如何。 师曰。 水推石磨。 眼曰。 归堂歇去。 切不得举著。 后五日来。 却向女道一句子。 曰。 这一句子也不消得。 佛眼为之解颐。 师遂作礼。 寻辞佛眼。 度九江登庐阜。 露眠草宿蛇虎为邻。 山舒水缓处。 会意则居焉。 偶晦昏道傍有枯木数围。 经野烧之余尚存寻尺。 内空且洁。 师兀然其中逾旬浃。 远迩传观者甚众。 师不欲显异。 留偈纪之曰。 谁将三昧真空火。 爇却一株烦恼薪。 只有大根元不动。 更无枝叶撼风尘。 乃去谒湛堂准禅师于泐潭。 酬酢敏捷。 准大奇之。 斯时黄龙法社鼎盛。 预结夏制限其来者。 然死心道貌德威。 鲜敢樱其锋。 尝持剑夜造室曰。 闻老和上不惧生死是不。 死心拟对。 师以剑挥之。 死心引颈。 师掷剑于地作舞而退。 至相西亲圆悟于道林。 悟深器之。 既而放浪衡岳。 眷车辙灵岩之右。 怪石有如卧牛。 师结茅其傍。 故榜牧庵。 栖迟二十余年。 外形骸而自适。 或连宵而不寐。 或累日而忘餐。 发长不剪。 衣弊不易。 天下禅侣雅称为忠道者。 四方衲子不以承颜为不足。 一时士夫无不闻风而欣慕。 枢密柳公仲古镇长沙。 以法轮起师。 从于众望。 师掉头不顾。 复以胜业虚席心欲迎致。 檄诸禅劝请。 师闻而宵遁。 追踪至定明兰若。 挝鼓于堂。 致师于座。 缁素罗拜逾时不已。 师慨然说偈曰咄哉黄面老。 将法付王臣。 林下无心客。 官差逼杀人。 昔闻其言。 今见其事。 下座曳杖趋胜业领住持事。 给事凭公济川撰开堂疏。 有曰。 佛眼磨头悟法轮之常转。 死心室内持慧剑以相挥。 时为师之实录。 师既应世。 以荷负宗教为己任亦不吝去留。 故自胜业迁南木云盖公安大沩五刹。 复赴豫章师李吉甫请。 住黄龙。 太尉邢公孝扬施金为造寿塔于寺东之芗源。 才毕工而方丈后山白光上腾。 群鹊飞鸣。 师顾之笑曰。 吾将行矣。 索笔书偈曰。 六十六年。 游梦幻中。 浩歌归去。 撤手长空。 书毕复谓众曰。 后事可依灵源清禅师遗范。 言讫瞑目而寂 发布时间:2025-05-21 12:23:2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67309.html